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小桶馒头,根本就不够他们吃的。不光是他们,在宫中守值的大内侍卫也是如此,不过,他们这些人好坏能出宫去打打牙记。而没有官职的小宦官们呢?那些长得不错的,让总管看上后,就带在身边,在总管出宫办事时,还能带着他们出宫下馆子偿偿鲜什么的,其他的宦官就只能呆在宫里了。那些宫女就更不可能出宫去了,“一入宫门深似海”这句话可不是白说的,宫女只要进了宫,不到老死,那是出不去了!知道这事后,我马上下旨,把后宫两边几处无人住的偏殿,改成大食堂,把专门给总管、宦官、宫女、侍卫作饭的几十名厨子全部调过去,专门给所有宫中的宦官、宫女还有守值的大内侍卫们作饭,以后这些人再吃饭,就要到指定的偏殿中去吃了。为了不让宫中的总管和有主子撑腰的宦官或官女搞特殊,我还下了严旨,以后各级总管、各宫伺候主子的宦官与宫女在吃饭时,都得去指定的大食堂中吃饭,但,为了照顾各级的总管或有特殊事情的人,我又让每一个大食堂中,必须留下一个空桌给各级宦官总管们使用,宦官和宫女也可以带饭回去,宫中除给各宫主子作饭的御厨房外,其他厨房不准另行开火作饭,并限时拆除。当然,宦官、宫女、侍卫是不能在一处吃饭的,他们必须到指定偏殿中去吃饭,偏殿门口上都用大字写清,这里是供哪些人吃饭的,各殿门口都有一队亲卫把守着,一防里面有人闹事打架,二防有不要命的侍卫或宦官进入宫女的食堂调戏宫女,而且我也随之下了严旨,如有越界者,乱棍打走,三次以上越界者,不管是不是有意为之,都将严惩不怠。各食堂的厨子,每顿饭都要按照该食堂分到的人数来抄菜、做饭,并用大抄锅分样做出8菜一汤来,将菜分别放入一个一个特大号的锅里,再用大锅做出米饭、馒头、面条、包子等主食,再将装菜、装饭的大锅并排摆在大殿角落里的一张大桌子上,由两名厨子管着,一个给你盛饭,一个给你盛菜和汤;而每个人自带两个碗和筷子,进入指定的食堂后,不管是你谁,都要排队打饭、打菜、打汤,想吃菜的吃菜,想喝汤的喝汤,能吃多少打多少,可以多吃,但不准剩下,发现剩饭、剩菜的给于20大板的处罚,吃完后可以在门口的净水桶里打水洗碗、洗筷子,如果厨子发现菜少了,马上让后厨再做出来,但不准再多做了。在这里,我又下了一道严旨,如果发现有人不排队或是剩下饭菜的,包括各级宦官总管、侍卫统领在内,不管你是伺候谁的,马上削其职,贬为普通的宦官、侍卫、宫女,如有再犯者,马上赶出宫去。为了能让他们吃好饭,我又命令郝随,让他带人首先去把宫里的总管、宦宫、宫女、侍卫名字排成表,重新记录一下,按照这些人住所、工作的地方,安排其在最近的食堂吃饭,再命人准备1千张大桌子和2万张椅子,由我亲自带着人,进入已改成食堂的几座空荡荡偏殿中,排放桌、椅。这样一来,官中的宦官和宫女们的待遇都得到提高了,又可以不在浪费大量粮食、肉类和蔬菜了,可以节省不少开支,一想到这些,我就笑得合不拢嘴。
正文 96
第九十六章庆州匪乱
这几天把我忙的,又是组建军队、改革军制,又是画图纸、建新房,又是改革皇宫,提高宫里宦官、宫女们的待遇,又是思考对经济如何下手。简直是连睡觉的时间都没有了,也幸好我的体质超强,否则我早就累倒了。对于钱这方面,我实在是无话可说了,我都这么省钱了,还有很多大臣私下里提出反对意见,哎声叹气的说什么:“祖宗江山都让皇上给破坏完了”,对于这样的私下话题,我是能忍就忍,不和他们一般计较,而且我到现在为止用的都是新党大臣,对于守旧大臣,我还没有任用过,这也可能是他们反对意见比较大的原因吧!朝庭上,新党和旧党互相攻击、打压的势头,让我的强权政治给压下去不少,现在为止,我还没有接到哪个大臣告发另一个大臣的奏章,不过,这也不是什么好兆头,这说明这些官员在观望,在酝酿,等着真正的大波动到来,什么才是真正的波动呢?其实我也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什么都知道那多没意思,见招拆招才是我喜欢的。朝中的很多大将都被我给架空了起来,他们手中没有兵权,就是有兵权,也没有调兵的权力了,不过话又说回来,就是现在给他们兵权,再给他们调兵的权力,那些大将也不敢轻易调兵了,而且那些士兵都未必能听他们的了。在面对那些高大、强壮、恐怖的皇帝天兵时,谁不害怕?谁不哆嗦?所以说,各朝中大将现在上了朝都是老老实实的,我没问话,从来不抢着回答。对于这一点,按说我应该高兴才对,但我却高兴不起来,因为我知道,这样的大将,已经失去了他们应有的锐利和血性了。当我上朝时,看着他们低着头,在那里一声不吭的站着,我真的实在是没话说了,我记得我以前看电视时,电视里常演的那些大将,看到有什么情况时,立刻站出来,大声喊着:“呔,不服就来陪爷爷大战他几百回合,手中见真章……。”而那些文官们,再是不用说了,一张张见风使舵的脸,让我看了就烦,我发现,现在的早朝,真是越上越没意义了,各地来的奏章都已经到不了他们那了,因为,我派出去的50万大军在路上就给截下了,然后用电报的形式发给身在宫中的我,不过,据机器人将领一路的反映来看,很多奏报都和事实不符,各地奏报,报喜不报忧的事情,虽说古今常见,并不希奇,但是反差也太大了吧!其中有一份来自永兴军路(大宋朝的“路、道”相当于现今的省级)的庆州(大宋朝的“府、州”相当于现在的市级),州官向大常的奏报这样写道:“启奏吾皇,今上听天训,为民减赋,吾庆州百姓无不欢庆尔,然,吾州有一路辽匪,号三万人也,其神出鬼没,踪迹飘乎不定,故,其时常出没扰我州之百姓,令百姓苦不堪言,吾率乡勇之士五千佘人,杀奔一日夜,剩佘千名壮士尽数负伤,臣身中数刀,恐其不再见吾皇之圣颜,臣甚感惶恐,思及吾皇皇恩浩荡,咬牙终将其辽匪杀退也,然,未能抓其匪首献于吾皇,臣恐其再次出没于吾大宋天朝,扰我州无辜之百姓,故,请吾皇派重兵剿之……另,吾州自元韦占9年(无韦占,哲宗年号,元韦占9年,公元1095年)初,天佑吾百姓,风调雨顺,吾州之农物丰收甚多,然,该辽匪常来以火扰民之,杀人抢粮,无恶不做也,故,田地败坏甚重也!请吾皇下旨调粮救济,以解吾州百姓燃眉之急也!……此愿,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这份奏报讲的是:地处汴京西北方的永兴军路的庆州,洲府的主政官员,再听说了我训斥大臣们的话后,庆州的主官就开始给百姓减税,而且今年当地的丰收也不错,但是他们当地有一股从辽国流窜来的土匪,有三万多人,常在当地杀人放火,抢夺粮食,抢不了的就放火烧掉,而且当地官员向大常,亲自带着5千多乡兵去和这股辽国土匪杀了一天一夜,由5千人杀的就只有1千多人了,连他也负了重伤,但是,最后还是杀退了这股辽国流窜而来的土匪,可就是没抓到土匪的头目,他怕土匪头子再带着兵回来报复,所以,庆州的主官请求我派大军过去清剿,并调去粮济粮食,救济当地百姓。这一份洋洋洒洒的奏报,如果没经过在路上清理各地的机器人部队手中的话,让奏章直接上传到我这里,我说不准在不知道任何真像的情况下,真的会奖励他一番,并亲自写一块“为民请命”的大匾给他送去,再在朝中和各地州府宣传一下他的勇敢和政绩,然后再马上调兵放粮。但是,这份奏章在和从机器人传回来的信息一比较,那简直就是两个意思。机器人传回来的信息说:他们这路的机器人部队现在在河东路的晋州,还没有过黄海,而晋州已经聚集了大量来自庆州的难民,据大量的难民说,他们那里今年闹蝗灾,田地颗粒无收,由于去年已经闹过旱灾了,所以,他们各自家中已经没有任何存粮来维持生活,而庆州府的官老爷们却下了告示,说是皇上要改革朝政,下旨让各地官府加收年税、人头税、改革税,还要增收皇粮,可穷的要命的农民哪里还有钱交税?连饭都吃不上,哪里还有粮可交?所以,人们就开始卖儿卖女,然后准备跑出来活命,跑到别处去过活,但是,庆州的官老爷又下令,说是皇上下旨,不准难民乱窜,以防扰乱了其他地方,之后就在庆州往各地的官路上,布置了大量的士兵守着,抓住难民就往回打,打不动还要走的就杀,很多人被杀怕了,回到家中,可是没有粮食怎么办?就有啃树皮、吃草根了,有的饿的不行了,还食子、食死人。但不管这些官兵怎么拦,怎么挡,有些人还是乘着夜色,或是走小路,坚难的跑了出来,可就这样,还是让他们相当害怕,因为庆州附近州府的主官全都和庆州的向大常有勾结,人们跑出去了,到了其他州府后,又被官兵抓住,串条绳子往回赶,或是直接杀了完事,最后,有些人挺而走险,越过长城,向着西夏国的沙漠走去,现在生死未明。而在庆州,当地的很多人不想就这么活活的被饿死,他们组织起来,开始抵抗官府的残酷压榨,抗起了大大小小的各种反抗大旗。其中有一支规模最大,人员也非常精悍的抵抗军队,人数达到了2千多人,算是最大的抵抗组织了,如果不马上加以控制的话,那么他们就会很快发展起来的,而且人数越来越多,到时就不能称之为“匪”了,只能称之为义军了,因为这支“土匪”在当地,是最为让穷人们津津乐道的军队,其杀土豪砍地主、分房分产、劫富济贫,样样都是为了活不下去的穷人而为。由于这路抵抗组织的首领,在其出来办事时常身穿紫衣、脸带紫色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