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暗夜慧灯-第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辜的小职员跳楼自杀,以挽救他自己的错误。他曰:“你全靠我提拔,怎敢违抗我?”又曰:“跳呀!我加倍给你恤金。”那位小职员跳不跳,不卜可知。我们这个社会的有些有鞋穿的人,却硬是以为靠他的那一点点权和一点点钱,就可教人乐意去跳,不出凶杀案,难道出桃色案乎?
  自己嫖妓女而把一个嫖妓女的小职员撤了职;自己一切都是“供给制”,却把一个贪污了一百元的小职员送进监狱。形式上看起来,你犯了法,当然如此之办。但促起叛心杀机的,也莫过于此。从前尚有那种“谁教人家是部长呀、科长呀”的想法,现在则大家平等,盖一般人对大小官崽以及有钱的官僚资本家,敬意有日渐衰退之象也。
  《战国策》上有一段故事:魏国唐睢先生去见秦王,为了一块土地,着实顶撞了几句。秦王的地位比现在台湾岛上任何人物都权威得多矣,自然认为有损威严,乃曰:“你知道天子之怒乎?”对曰:“不知。”秦王曰:“天子之怒革命民主主义向共产主义的转变。,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睢先生曰:“然则,你知道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剃发光足,以头碰地。”唐睢先生曰:“非也,布衣之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呜呼,布衣者,译成白活,就是光脚的人。一个人一旦有此观念,凶杀案便免不了也。这年头不是那年头,每个人心里都像玻璃球一样地明亮,啥都看得清清楚楚,只不过有言有不言而已。所以自己必须立得正,站得直焉。奉劝有鞋穿的人,如果自己不是正人君子,千万别牺牲别人以表示自己是正人君子,否则布衣一旦兴起布衣之怒,便是再多人向你鞠躬,都救不了你的命。尤其是那种动辄悻悻然曰:“教他们来找我,来问我好啦。”恐怕只能致乱,不能致太平也。
  英雄宴
  一九二六年秋天,柏杨先生有个朋友的父亲死啦,奔丧回来之后,有一天晚上,到我尊府串门,坐在太师椅上,一语不发。我当然努力安慰,他曰:“父亲逝世,固然使我难过,但人既已去,回天乏术,也无奈何,我现在难过的倒不是这些。”我大惊曰:“难道母亲大人也要死啦?”他瞪了我足有三分钟之久,把我瞪得照嘴上就给自己一巴掌,他阁下才叹曰:“我心里不舒服的是,从我奔丧一直到跪到坟上看人把黄土盖到父亲棺材上,我都不能哭一声‘爸爸’!”呜呼,盖他只能哭一声“爹”也。
  不准哭爸爸,只准哭爹,其中学问大啦。据说,死人必须听到儿女声声哭“爹”,灵魂才能升天,如果儿女哭错啦,哭成了“爸爸”,而“爸爸”是六经上所没有的,该灵魂势必打入十八层地狱。我那位朋友虽然不信鬼神,可是父子连心,他仍是听从前辈乡贤的意见。不过,问题是,他们兄弟姐妹平常日子都是叫“爸爸”叫惯了的,一旦叫起“爹”来,总觉得隔了一层,好像有些假洋鬼子,忽然崽劲大发,把爸爸叫成“发得”一样。虽是同一个人,感情上却有千里之遥。该学生难过的就在这里,他的锥心之痛,并没有从哭声中发泄,而仍蕴藏内心。
  谈起来前辈乡贤,柏杨先生最近有一奇遇,不可不供出以告国人。就在台北,一位在某商业学堂当主任的安瑞麟先生,两三年来,一再向学生宣传他是柏杨先生读高等学堂时的教习。我想人之患在好为人师,他既然很热中地当人之患,我也不反对,而且我也宁愿被这么提拔。不过他同时又宣传说,我老人家经常去他尊府拜谒,每谒一次,他就有一番告诫,劝我老家“改邪归正”,别再写杂文啦。这我就不能不揭竿而起矣,盖装腔作势,以增加身份,我决成|人之美,不过不能用这种“英雄宴”手段。贵阁下看过敝大作《柏杨小说全集》第二集《打翻铅字架》中的《英雄宴》乎?一个结婚喜酒的宴会上,一位绅士猛吹他跟中华最高科学研究会主任委员邓克明先生是老朋友,不但从小同学,而且还通家之好。为了证明他真金不怕火炼,有一段形容,恭抄于后。(你阁下既视钱为命,不肯去买一册,我只好抄给你看。)
  绅士舐嘴唇说:“克明原籍是太阳城,他母亲今年要是活着——我算算看,”他用优美的姿势算了半天,“今年整整九十六岁了。性情再温和没有,她五十岁大庆的时候阶段的思想。他认为精神和物质、思维和存在、主体和客体,,我们几个把兄弟——对了,我忘记说了,我和克明,还有王之振,三个换贴兄弟,磕过头哩——我们一齐去拜寿。你猜,克明的母亲是一个麻子呢,可是麻得不太厉害,只在耳根下稍有几点,不仔细就看不出。俗话说:麻俏,麻俏,老太太年轻的时候,狠狠地风流过一阵呢……”

()
  万万料不到,一个该死的老公务员站起来,结结巴巴,提出抗议。该绅士嫌他没有礼貌,发气曰:“你是干啥的,在啥地方做事?”老公务员曰:“我在中华最高科学研究会。”绅士大怒曰:“好啦,我得告诉邓克明,他是你们的主任委员,我不相信他会容忍你这种莽汉。”为了刀下不死无名之鬼,于是厉声问曰:“你是谁?”老公务员无可奈何曰:“我,我叫,我就叫邓克明。”
  结果是——刹那间,喜堂寂静成坟场。我们的绅士猛地直起身子,伸出摇晃的手臂,幻想着逃避这沉重的一击,他的嘴唇像兔子样地掀动学中的活东西和死东西》、《美学原理》、《伦理和政治》、《史,两颊不停抽搐,似乎枪弹刚洞穿他的心脏……
  嗟夫,冒充教习稀松平常,必要时教我当着人山人海磕头都行。但为了反衬确有其事,而连“麻俏”、“麻俏”都祭出来啦,我就忍不住要踢蹶子。顺便建议有志之士,硬拉关系时,似乎不应该伤害对方。
  现在我们回到一开始介绍的不准哭“爸爸”的节目,我们觉得这是一种诈欺——对神明诈欺和对自己真实感情诈欺。竟有人认为这种诈欺可以通行无阻,好像阎王老爷只听片面一喊,喊“爹爹”的用手一拨,拨到天堂,喊“爸爸”的用手一拨,就拨到地狱,既不查考生死簿,也不调查调查他生前有没有拆过烂污。
  时代进步,现在恐怕没有这种奇怪现象啦,但这种只在文字上下功夫的诈欺行为,五千年来,成了一股汹涌的洪流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本书是与《共产党宣,把所有的知识分子都卷到里面,左冲右激,好像掉到水泥拌搅器里的碎石子,一个个眼前都是五彩缤纷的火星。
  “讳”的神圣性
  圣人竟然公开提倡文字诈欺,而且把文字诈欺美化为“讳”——卑鄙肮脏的诈欺不叫诈欺,却成了玉洁冰清、理直气壮的“讳”,真亏道貌岸然的畸形人想得出。这种学说对身为“尊”、“亲”、“贤”的朋友,真是一个好消息,无怪乎皇帝老爷看到眼里,喜在心头,把孔丘先生封成“文宣王”、“至圣先师”。就跟潘金莲女士喝尿一样,无怪乎西门庆先生,也看到眼里,喜在心头,总是陪她睡大觉。于是,凡是不识相的家伙,说了实活,而没有拐弯抹角“讳”的,立刻就成了大逆不道、人人得而诛之的乱臣贼子。前几天曾介绍过崔浩先生,他阁下在北魏王朝官居太宰,功勋之大,可比姜子牙、诸葛亮,当时的皇帝拓跋焘先生命他修史,特别下诏曰:“务从实录。”他阁下虽然当了那么大官,仍不懂古圣先贤遗传下来的文字诈欺。结果,他写得太真啦,自己被杀了不打紧,还把“清河崔氏”(他的同族)、“范阳卢氏”、“太原郭氏”、“河东柳氏”(他的亲戚),全杀了个光,悲哉。在这种理论与实践的配合之下,中国的“正史”,还剩下几行是真的耶?
  《太平广记》上有则故事,卢思道先生是北朝人,曾在短命政权北周帝国和北齐帝国当过官,周、齐相继下台之后,他曾照本实发,写了一篇《周齐兴亡论》,对两国的皇帝颇不恭维。——个人稍微有点良心,都难开口对那批流氓地痞歌功颂德。可是,那批皇帝虽然早已死他娘的啦,兔死狐悲,物伤其类,活着的皇帝一瞧,心里凉了半截,大嫖客杨广先生就问卢思道先生曰:“《周齐兴亡论》,可是阁下写的?”卢思道先生曰:“然也。”杨广先生曰:“为卿君者,不亦难乎?”译成白话,就是:“当你的长官,可真难呀!”意思就是说你竟不为别的“尊者讳”,将来定也不会为俺这个“尊者讳”,你这种人还活着干啥?总算卢思道先生走运,早早就死,盖当时杨广先生还没当上隋炀帝,如果他死得晚一点,等杨广先生当上了隋炀帝,恐怕防患未然,崔浩先生就是卢思道先生的老前辈。
  活着的当权派,不允许中国的史书中有“真”;就是死了的当权派,也不肯放过这一关。君看过《庚己编》乎?下面有一段精彩的记载,免得读者老爷乱去翻书,且抄原文:四明陈子经,尝作《通鉴读论》,书宋祖《赵匡胤》陈桥之事曰:匡胤自立而还。方属笔之顷,雷所震其几,子经色不变大学的神学家、伦理学家和哲学家组成的哲学派别。主要代,因厉声曰:“老天虽击陈子经之臂,亦不改矣。”
  这一段使人毛发倒竖,陈子经先生不过把事情的真相写出来而已,死了的当权派已受不住啦。呜呼,雷神乃正直之神,专击奸臣逆子,如今却大力支持文字诈欺,我们这些小民,还能不满目“直八”哉?《庚己编》续曰:后三日,(陈)子经昼寝,梦为人召去,至一所,门开壮丽如王者居,门者奔入告之:“陈先生来矣。”子经进立庭下,殿上传呼升阶,中坐者冕旒黄袍,面色紫黑,降坐迎之曰:“朕何负于卿,乃比肤于篡耶?”子经知其为宋祖(赵匡胤)也,谢曰:“臣诚知以此触忤陛下,然史贵直笔,陛下虽杀我,不可易也。”王者俯首,子经下阶,因惊而寤。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