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百将图-第93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武阁,最高权力机构是军机处,也称做武阁,军机大臣同列一品,下设参谋部,后勤部,军部,情报部四大部,其中军部规模最大,下辖禁军,四大军团,海军三个相对独立的军事存在。

    武将分级又有不同,帅为最,将为次,尉再后,士为基,帅将尉士四大级,士又分,上,中,下三级,尉分准,下,中,上,将同尉同设四阶,帅为最,乃是最高称号,只能加荣誉,不在分等,也就是说,武官等级十二级。

    文武官制定下后,就是贵族爵位了,贵族依旧采用,王公侯伯子男勋七级,不过贵族爵位可享俸禄,却不能就封,也就是说,被封赏为某地男爵,那么你将获得此地多少税金的分润,并拥有一处御赐府邸,不得插手当地政务,不得过问地方军事,只享一定特权。

    可以说这爵位就是一个荣耀的衔,并且在税收等等上享受一些特权减免,同时对贵族的私军也有了严格的限制,比天龙帝国的贵族的私兵数量还要少。

    搞定了这些,接下去,就是重新划定行省,郡,县范围了,帝国将天下划分九州,州下设府,府下设郡,郡下设县,也就是州,府,郡,县四级,后期又出现了城主,镇守这一阶层。

    而冷卓直接将州府这一级给融合,对他来说州太大了,府又太小了,而且多出一级单位,就多出无数的官员来,其实干活根本就不需要那么多人。

    如今冷卓占据了楚州,扬州,而这次立国之后,青州南部也不打算继续遮掩,所以这些地盘,冷卓划出了八大行省,楚州三行省,分别为湘西行省,河南行省以及平安行省。

    湘西行省,涵盖松陵府,西岩府,九川府,嘉林府四府故地,下设一十九郡。

    河南行省,涵盖北部四府,鄱阳府,广陵府,潇湘府,东昌府四府之地,下设二十一郡。

    平安行省,涵盖朱雀府,上林府,大宛府,南林府,南杏府五府固地,下设一都二十三郡。

    扬州划分三行省,松江行省,东湖行省以及福海行省,松江行省囊括金枫府,松江府以及宁波府西部区域,下辖十八郡。

    东湖行省,囊括扬州府,太仓府,苏州府三府故地,下辖十六郡,蓬莱群岛算其中一郡。

    福海行省,囊括杭州府,福州府,宁波府东部广大沿海区域,下辖二十一郡。

    楚,扬六行省,青州这一次也一步到位,划分为两行省之地,河北行省,以及淮南行省。

    河北行省由高邮府,菏泽府以及曲埠南部一部构成,下辖一十五郡。

    淮南行省,暂时由济阳府,淮南府两府构成,不过还在帝国手中的莱芜府日后肯定要划入淮南行省,暂设十二郡之地。

    八行省一百三十五郡,每郡各有五县之地,可以说光是在这些地方所要用到的官员就不是一个小数目,郡一级衙门一百三十五个,县一级衙门六百多个,幸好当初之前五年并非是一点建树没有,至少是将根基扎的比较实诚。

    楚州三行省最容易解决,各县都已掌握在手中,而且经过这数年时间,地方上的大楚委派的巡使也已取代了县衙在行使县内的各项权利,而且当初占领楚州各府时,这些巡使还坐过一段时间的衙门,所以楚州这边几乎就是将各地的巡使扶正,让他们重回衙门办差,变动并不大。

    扬州这边,松江行省好解决,毕竟一直在大楚手中,所以地方上也容易转化,但是东湖行省跟福海行省则要麻烦的多,历经大瘟疫,又临兵乱之灾,加上大楚在此地根基不深,所以事务多多,而这两个行省地位也很重要,尤其是东湖行省,那可是扬州最富庶之地,不仅有扬州,还有金太仓,又有苏州,所以接下来肯定会重点。

    这两个行省肯定要派遣大量的基层官员,郡一级倒是可以推延一些时候,不过具体的方案,却不是大朝会里去讨论,而是由文阁吏部先推,而后阁臣讨论,最后递交冷卓审批,走了这一遍流程后,才会委任。

    这大朝最后确定的自是大楚帝国的开国大典的时间,朝服,官服的样式,后宫的编制,以及最为重要的定国律典的编修,这些都是礼部要忙碌的事情,同时也是最为紧迫的一个事。

    正式开国大典定在了十月,毕竟地方上要一番大动,而开国大典也需要时间筹备,毕竟这事关大楚的颜面,光是楚王宫就要进行扩建,之前能凑合着用,但这升格为帝国,现在的楚王宫就太不像话了,尽管半年多的时间很紧迫,但是足够修建一些主要的大殿之类的了,余下的在慢慢的扩建就是!

    而后宫,也被礼部的人分出上下等级来,一后,四贵,八妃,十六嫔,其后还有才人之类的,这升为帝国了,后宫也不能如之前那般没个上下,得有规矩,但是这规制一出,却是让冷卓蛋疼了。

    这一后,没问题,肯定是卫芷兰,但问题是这贵妃,妃子,嫔怎么分配,这就难为人了。

    细数一下,冷卓身边女人可是不少,卫芷兰,南宫玉狐,卢蝉月,南风灵,夜玲珑,龙无双,白霜,尤姬,索菲亚,黎雅儿,秦良玉,梁红玉,北城冰心这些是有过肌肤之亲的,这就足足十四个了。

    除此外,还有东方芙,西门婉儿,王清雅,另外还有他大儿子的母亲唐蝶,虽说两人如今形若陌路,但毕竟是冷卓两个儿子之一的生母,还有至今没有什么消息的王若彤,盘算一下,足足十九个。

    这不数不知道,一数吓一跳啊,自己这后宫还真不小,十九个人,连妃子一级都挡不住,而嫔一级显然又太低,让你当贵妃,让谁妃子,谁当嫔,这可是一个大问题,搞不好,和谐的后宫可就要不和谐了,到时候这一吵闹,他还不头疼死。

    手心手背都是肉,这么分绝对不行,这可是要死人滴,一后没问题,贵妃这一级不能要,要一视同仁,那么都封为妃子吧,恩,十八不好听,就设二十四妃吧,这样人人都一样了,而且还有富余。

    冷卓这么定下之后,当下传旨给了礼部,让他们负责操办,七日大朝就这般结束了,而在大朝上,已分好工的大楚文武上下开始了紧锣密鼓的筹办,为开国大典忙碌了起来。

第二卷 风起楚扬 第一千章 百将齐聚(三更求月票)

    川中蜀地,这一片富饶的天府之国,也是帝国九州之中,疆′最辽阔的一大州,长久以来,帝国能掌控的区域也只局限在天河在天府南北的几条河流两侧,并向这几条支流上游延伸。

    这一片地域历经千多年的开发,已是一片熟地,少有蛮人,而这一片区域,被划分为八府,也就是如今号称天府的八府蜀中,蜀中因为特殊的地理环境,素来跟外州阻隔,而这个屏障,一直是蜀中远离战火的原因。

    但是自从帝国五五九年以来,蜀中战火就不曾中断过,在朱雀战争中败退回湘水以西的圣教军从水道偷袭了蜀中平阳,而后以此为根基,入侵蜀中,先后攻占蜀中八府东部三府之地,并且在更多的地方跟蜀军贵族兵马纠缠。

    而如今蜀中八府,已有近半疆域被圣教拿下,而蜀王军在经历初期的溃败,接连丢失郡县后,终于站稳脚跟,利用精锐的贵族边军稳住了局面,而这几年,两边虽时常有战事发生,但是互有胜败,打了个旗鼓相当,难分高下。

    在大楚建业二年,圣教在蜀中立国,拥有蜀中三府加上楚州两府,五府之地,不过对于没有天险,一马平川的湘水平原来说,防守并不容易,所以圣教的重心渐渐转移至蜀中,对楚州两府只是是维持。

    天河水,在这片巨大的盆地中滚滚流淌而过,就好似人的血脉一样,输送着养料,滋润着这片天赐土地,想要出川,最快捷的工具无疑就是船,尽管蜀中被两个势力分成两半,但是随着局势变稳,那些有能量的商人们很快就打通了门路,进行着危险却又暴力的贸易。

    尽管在年初·大楚突然对圣教发难,两月之中,夺走了圣教在楚州的两府地盘,但是圣教国上下对此却只是一番叫嚷外·就没了下文,而天河的江面上,往来大楚的商船却是逐渐多了起来。

    蜀中产出丰厚,而且有天险为屏,加上人口稠密,资源丰盛,圣教国虽丢楚州两府·非但没有国力下降,反而因为收拢了两府强兵,不用耗费大量的粮草,反而让圣教国实力又抬高了不少。

    跟大楚之间早晚会有战争,但是在这之前,吞下蜀中余下的几府膏腴之地显然比征伐大楚更吸引人。

    一艘蜀中的雕着麒麟木雕船首象的大船停泊在沿岸的码头上,这条大船从最西的雅安城码头出发,一路穿过蜀王管辖的领地·在大渡口这个两势力分割的城上停靠,这里已算是圣教国最西的地盘,而这里在这数年里·已是三次易手,而河对岸,就是驻扎有蜀军的大军营。

    在这里,船上一些货物被卸下,而后又有不少的货物被装载上船,力夫们好似蚂蚁一般来回,而这艘大肚子货船的水线也一点点的沉下,这艘麒麟船在蜀中可算是通行无阻,因为很简单,这船乃是蜀中安家的船。

    蜀中安家·可算是一个传承八百年的老牌家族,在盛唐时期,安家是蜀中一大蛮部,乃是诸多部落共推的蛮王,后来,安家一位族祖迎娶唐的一位公主·自此蜀中才罢了刀兵,在这位公主的努力下,蜀中这才算是太平,这随着时间推移,这个曾经出过数任蛮王的安家,渐渐的被融合。

    天龙帝国立国之后,能快速定蜀,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安家,至今安家还有天龙帝国开国皇帝钦赐的丹书铁券,安家在蜀中的地位就相当于,朝堂之上,四大世家,四大豪门的能量,而且无论是蜀中八府,还是外八府蛮地,安家都吃的开。

    麒麟船甲板上,面朝江面一侧,一袭青衫文士打扮的贾诩望着滚滚的江水,而在她身边不远,却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