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时隔四年,婉儿终于再次见到了贤,破旧的府邸内,贤身着布衣,披散着头发,低着头坐在院里的石桌边,右手握着一坛酒,桌上凌乱的堆着一些酒坛,有开过封的,也有尚未开启的。
丘将军做了个请得手势,婉儿点了点头,缓缓走了进去,丘将军和一众下属则候在了外边。
婉儿在距石桌数步之遥的地方停了下来,许久许久,方才轻声的唤道:“太子。”
大概是贤很久没有听到这样的称呼了,也大概是婉儿的声音让他有所触动,他的手微微的颤抖了一下,却始终没有抬头,起身,提着酒坛转身往屋里走了去。
婉儿想哭,可这一刻,她连哭的力气都失去了,着了魔般,跟着贤走了去。
昏暗的屋子内,婉儿再次轻声了呼唤了声“太子”。
贤终于回过了身,转过头,四年的时光,婉儿依然美貌如初,只是贤却已不见了当年的英姿,蜀地的环境改变了他的模样,流放的生涯则将他当年的野心一点点的消失殆尽了。
唯一还能让婉儿认出的,只剩下了那双深邃的眼睛。
“你来做什么?”没有惊喜,只是无边的寒冷。
“先皇驾崩了,英王做了皇帝,是他和太后娘娘让我和丘将军一道来看看你的。”
“看我?”贤突然笑了起来,带着无尽的嘲讽,收起了笑声,他说:“恐怕不止于此吧。”
“是。”婉儿的心情很复杂,却不得不答道。
婉儿缓缓从袖中取出了诏书,没有打开,兀自说道:“娘娘说,你威胁了皇上的地位,所以皇上下了这道圣旨。”
贤已经知道了自己的结局,只是脸上再无悲戚的神色,大步走到婉儿面前,拿过了诏书,迅速将它撕得粉碎,奋力抛向了天空,在漫天飞舞的纸屑中,贤吻上了婉儿的唇,那么突然的,让婉儿来不及躲闪。
熟悉的酒香,熟悉的人,却瞬间变得陌生了起来,只是婉儿还是不由自主的回应着他的热情,双手搭上了他的颈子,仔细感受着这片刻的温存。
婉儿感觉贤的身子微微的颤动了一下,吻着自己的双唇慢慢的冰冷了起来,她刚想说什么,贤的身子已慢慢的倒了下去,胸前插着一把匕首,婉儿慌乱的往腰间摸去,却什么也没摸到。
婉儿忙蹲下身,将贤的头枕在自己怀里,想要给他些许的温暖,婉儿哭道:“为什么要这样?我已经想好了救你的方法,为什么不肯给自己一个机会?为什么不肯给我一个机会?”
第九十四章 替罪
贤努力挤出了一丝笑容,抬起手,轻轻抚摸着婉儿的脸颊,道:“其实,从离开长安的那天起,对于生,我已不抱任何希望了,之所以还活着,是因为我相信,有一天我还会再见到你,等了四年,只是因为还想再见你一面。”
婉儿问道:“是不是我不来,你就会一直等下去?”
贤没有回答,婉儿道:“若真是如此的话,我宁愿自己没有来见你这一面。”
贤苦涩的笑着,道:“即使你不来,我也不知道自己还可以坚持多久,婉儿,我累了,以前我一直认为离开了皇宫,就自由了,后来才知道,我适应不了朝堂,更适应不了不在朝堂。”
“太子…………”
贤脸上的笑容渐渐凝固了起来,看着婉儿的眼神尽管不舍,但到底还是模糊了,在婉儿的泪水中,他似乎又看到了过往的种种,长安的雪,长安的灯火,还有夜色下婉儿的舞步。
一切都渐渐远去了,婉儿的哭喊声也变得迷离了起来,贤笑着,慢慢合上了双眼,这一次,再未醒来。
婉儿的意识渐渐变得模糊了起来,看着贤的脸,触摸着他冰凉的身子,看着看着,便也倒了下去,倒在了贤的怀里。
婉儿醒来的时候已经是深夜了,躺在床上,许久方才想起之前发生的事,贤死了,婉儿的悲痛再次涌了上来,屋外有敲门声,婉儿用力的起了身,开门,屋外站着的是丘神绩。
“婉儿姑娘,太子的灵柩已经准备妥当了,我们何时回朝?”丘神绩问道。
望着无尽的虚空,婉儿幽幽说道:“人都不在了,回不回去又有什么分别呢?”缓缓的转身,进屋,关上了房门,却再难坚持,靠着门蹲了下去,抱着膝盖,无声的哭泣了起来。
一连三天,婉儿都未出过房门,也没有去看过贤。丘神绩等人也拿不定主意,贤的死是出乎他们意料之外的,但既然婉儿出的面,想必也是和太后、皇上有关的,只是接下来应该怎么做,他们却是不知的。
婉儿终于走了出来,脸上有着浓浓的悲切之意,只是却不再哭泣了。
“婉儿姑娘。”丘神绩上前请示着。
“回长安。”婉儿简短的吩咐着。
婉儿缓缓走向了停放贤灵柩的屋子,因为天凉,黑色的木棺还散发着浓烈的油漆味,丘神绩上前禀道:“婉儿姑娘,需不需要打开?”
“不用了。”
婉儿的手碰到了木棺,心中兀自说道:“太子,婉儿带你回长安,在那里,婉儿才能感受到你的气息,蜀地太过遥远,久了,婉儿怕忘了。”
清晨的雾气很浓,前程一片迷茫,婉儿一行缓缓的向前行进着,婉儿坐在马车内,此时,在她脑子里的名字不是贤,而是另外两个人,武后和显。(文*人-书-屋-W-R-S-H-U)
在马车即将到达长安的时候,婉儿却突然停了下来,丘神绩打马上来相问,婉儿掀开了车帘,缓缓走了出来,无比威仪的说道:“丘将军,你先找个地方安置太子的灵柩,不可让人骚扰了,我先回朝复命,记住,千万不可让太子灵柩已运抵长安的消息泄露出去,否则皇上和太后追究下来,将由你一人承担。”
“末将明白。离这儿不远的地方有座破废的寺庙,末将就在那儿等候。”
婉儿点了点头,不舍的看了眼贤的灵柩,吩咐着车夫往长安城内驶了去。
一路走来,婉儿已经学会了如何隐藏悲伤,所以,当她回到皇宫的时候,并未表现出任何的异样。
她没有去见显,而是直接去了紫宸殿。
武后一早就接到了密报,知道婉儿今日回宫,所以早早的就谴退了宫人。
“奴婢参见太后娘娘。”
“贤儿怎么样了?”武后颤抖着声音问道。
“太子,过世了。”婉儿平静的说着。
“是我害了他,是我…………”武后痛苦的说着。
婉儿却俯首答道:“不是娘娘,这是皇上的旨意,娘娘您也无能为力。”
武后的脸上流露出了希冀的神色,眼泪却还是流了下来,道:“婉儿,丘将军奉旨杀死了贤儿,你说,该如何处置他?”
婉儿猛然抬头,对上了武后的眼神,从她的眼中,婉儿看到了丘神绩的未来。
贤的死很快就会公告天下,也要有人出来付上责任,尽管武后一直强调,是显的旨意,但现在贤刚死,无论如何,她也不便在这个时候再对显做出什么,所以丘神绩便成为了这件事的罪魁祸首。
对上了武后的眼神,婉儿冷冷的答道:“流放丘将军。”
“那么显呢?”
婉儿答道:“让皇上亲自到城外迎回先太子的灵柩,亲自为他准备一个隆重的葬礼。”
由显准备贤的葬礼,表面上是在向外宣称,显是一名重情重义的君王,实际上更像是对天下的一种暗示,他们的君王杀死了贤,出于内疚,他才要亲自主持葬礼。这是武后的意思,更是婉儿的意思。
令婉儿没有想到的是,显对于这样的安排竟毫无异议,甚至追封了贤为雍王。
亲笔写好的诏书,显将它递给了婉儿道:“你说得对,这是我欠他的。”
婉儿随显一道去了城外荒弃的寺庙,没有带太多的人,此事在贤正式出殡前还不宜太过宣扬。
丘神绩见到来人,忙带着一众侍卫跪下相迎,显没有看他们,大步走了进去,婉儿也跟了进去。
这一次,婉儿显得格外的平静,看着漆黑的木棺,看着显或真或假的悲伤,婉儿却丝毫不为之所动,只是细心的部署着自己的每一步。
“回宫。”显无力的说着。
随行的太监出去通知了其他人,丘神绩和一众侍卫走了进来,侍卫们抬着贤的灵柩缓缓的走了出去,显在经过婉儿身边的时候,停下了脚步,仔细的打量着的她,只是婉儿太过平静了,让他无从探寻。
显走了出去,跟在他身后的是丘神绩,婉儿叫住了他。
“婉儿姑娘,有何吩咐?”丘神绩躬身问道。
“皇上有令,你不用回朝了。”婉儿冷冷的说道。
“这…………”丘神绩一脸的疑惑,婉儿看了他一眼,道:“先太子过世,太后娘娘悲痛万分,皇上不能不理,他也要给太后娘娘一个交代。”
“可那是皇上的旨意。”丘神绩依然不知道,那道手谕是太后的意思。
“可他是皇上。”这便是最好的解释。
看着婉儿,丘神绩突然大笑了起来,嘲讽道:“这恐怕是你的旨意吧?从先太子被流放,到他的死,每一件事你都参与了,可到了最后却还能全身而退,婉儿,我真是太小看了你。”
“丘将军过奖了。”婉儿平静的答道。
第九十五章 风雨欲来
婉儿将手中的诏书递给了丘神绩,径直走了出去。
如同那些死于婉儿手中的其他人一样,丘神绩渴望能将面前的婉儿碎尸万段,可是他不能,流放比死亡要好得多,至少那样还有希望。
婉儿用心的准备着贤的葬礼,却在出殡的前一天突然奏请太后,说自己身体不舒服,恳请太后准她留在寝殿,不参与次日的送葬仪式,武后也允了。
出殡的那天,武后和显亲自目送着贤的灵柩离开了皇宫,整个长安城都陷入了极度的悲伤之中,葬礼盛大而隆重,婉儿却躲在了自己小小的屋子里。
宫苑的丧钟响起了,隐隐约约间,她似乎听到了有哀乐声传来,蜷缩在床上,努力捂住了自己的耳朵,但一切只是徒劳,眼泪顺着脸颊流了下来,她知道,贤就在长安,就在离她不远的地方,但这不是她想要的,她宁愿他依然在那荒凉的巴蜀,至少那样,她还能听到一点点关于他的消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