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唐得道-第3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实不用他哀求,刘得道也想着怎么阻止李亨的计划,因为太子李亨一旦继位了,也严重关系到丐帮的前景命运。历史上那件‘马驿之变’是否还发生,刘得道心里没有底。穿越到今也有好几年了,刘得道最大的遗憾就是没能见到四大美人之一杨欲环。‘马嵬坡之变’若是重演了,杨欲环香消欲损,刘得道也永远见不到这位大唐第一美人的芳容了。

为了以防万一,刘得道决定派燕乘风和欧阳雪两位丐帮高手快马追上李隆基的銮仗,如果追上了就在暗中跟随。万一发生什么变故第一步先救下贵妃娘娘,将她秘密的带回京城其它的不用管了

当然,刘得道要差遣这两位可没那么容易。燕乘风目前还没加入丐帮,不过他被刘得道几尊美酒给收买了,加之被张娴儿越演愈烈的纠缠,燕乘风受于压力就在去年,在柳笑笑的撮合下将她娶过来。没想到张娴儿嫁给他了后更不安份了,每天就什么都不干,整天要求燕乘风一直陪着她。

燕乘风是个老实人,也是个有责任心的男人,既然娶了妻子,陪妻子在一起也是理所当然。不过作为一个顶天立地的男人,天天老是如此的与女子腻在一起,几乎不出门半步,这成何体统?

适当的分开一下也是好的,张娴儿缠得紧,燕乘风一直没有机会,刘得道找他帮忙正合他心意。

怎么差遣欧阳雪,这位性格偏鸡绝强的女人确实不容易指使。不过刘得道有的是办法。高力士是她的仇人,如今高力士跟随李隆基逃跑了。现在正是兵荒马乱的时候,半路途中有可能发生兵变,这个也是报仇最好的时机。

若不是刘得道主动提起,欧阳雪或许已经将这个仇恨深埋在心里了。

。。。。。。。。。。。。。。。。。。。。。。。。。

长安城的局势在刘得道与高仙芝两人的统筹分配,主持调度之下,渐渐的平息下来,安静的迎接叛军的到来。

而唐玄宗李隆基的逃难之路是否顺利呢?虽然李隆基预先作了安排,但是,实际遇到的困难还是比他想象的多多了。他目前到了什么地方,都遇到什么困难了?

首先就是没饭吃。李隆基一行逃跑的太匆忙,携带的都是贵重的金银珠宝。逃命期间带这些东西能抵什么用?

他们一行数万人一路向南,李隆基怕叛军骑兵追击的太快,他就命一个军官指挥几万禁军守在一个叫盘县的县城断后。李隆基便带着众王妃皇子和随行的官员由一千名禁军护送南行。上午九点,他们来到了咸阳望贤宫,也是该吃早饭时候了。

本来,李隆基在出逃之前,是派了一个叫王洛卿的宦官去打前站的。让他告谕州县官员,沿途安排食宿。可是到了望贤宫再一看,一个接驾的人也没有。

为什么呀?原来,咸阳县令一听王洛卿说叛军杀进潼关,京城岌岌可危,连皇帝都逃跑了。干脆,一不做二不休,两人一起搭伙,也跑路了直到中午,这顿早饭还没吃上。没办法,杨国忠只好跑到市场上,自己买了几个胡饼,先给皇帝垫补垫补。可是,其他人还是没有吃的。其他人死活关杨某人鸟事,他也不管了。兵荒马乱的时期,这钱有时候也买不到吃的东西。

这时候,周围的老百姓听说皇帝来了,也都慢慢围过来观看传说中的天子。李隆基一行狼狈之及,他放下架子,问周围百姓:“众卿家可有饭否?不择精粗,只要有只管拿来,给孩子们充饥。”

围观的老百姓们一看皇帝可怜成这个样子,争着献上自家的米饭。普通百姓能有什么好东西呀,饭里头还掺上了好多麦粒和豆子。之前,李隆基的女儿们给他献食,一顿饭就要耗费中等人家十家的产业吗?那是何等的锦衣欲食啊

如果是在往常,这些王子皇孙哪里吃得下这样的东西啊可是俗话说饿了吃糠甜如蜜,李隆基的小王子、小公主们饿透了,也顾不得挑剔了,争着用手抓着吃,一会儿便吃得精光,还没有吃饱。看到皇上沦落到这个份上,百姓们都忍不住哭了,李隆基也掩面而泣,长叹天不佑我。

这时候,有个叫郭从谨的老人家走到玄宗身边,苦心进言道:“陛下哎。安禄山包藏祸心,固非一日;亦有诣阙告其谋者,陛下往往诛之,使得逞其奸逆,致陛下播越。是以先王务延访忠良以广聪明,盖为此也。臣犹记宋璟为相,数进直言,天下赖以安平。自顷以来,在廷之臣以言为讳,惟阿谀取容,是以阙门之外,陛下皆不得而知。草野之臣,必知有今日久矣,但九重严邃,区区之心,无路上达。事不至此,臣何由得睹陛下之面而诉之乎”

唐玄宗听了,心里愧疚不已,赶紧说:“此朕之不明,悔无所及”如果不是落难至此,李隆基恐怕一辈子也看不到这样的百姓,听不到这样的肺腑之言了

为了表示感谢,李隆基杨国忠留下许多金银珠宝,才离开咸阳继续往西走。

十三日半夜,李隆基一行人疲惫不堪的走到金城县了。金城县本来叫始平,当年唐中宗送金城公主入吐蕃和亲,在这里送行,才改名叫金城的。金城县的情况还不如咸阳县呢。咸阳仅仅是县令逃走了,金城不光是县令逃走了,连老百姓也逃了个差不多。看来安禄山的杀戮之名太甚,不仅是众百姓们,连当地的官员都跑个精光了。他们手里的金银珠宝也成了累赘。

如果他们知道离叛军最近的京城的姓们大多数人都没跑了,而是选择留守对抗敌军,那是做何感想?

李隆基一行人来到驿站,驿卒也逃走了,驿中连一盏灯都没有。这时候,随从队伍里的很多人已经悄悄逃走了,内侍监袁思艺也不知去向。当地县令、百姓们也早已逃往他乡。

不过,值得庆幸的是百姓的餐具还在,大家借用百姓的餐具,草草地吃了随身带的食物,填饱了肚子,就去休息。李隆基他们已经走了整整一天了,人困马乏,黑灯瞎火,谁还管什么尊卑贵贱啊,横七竖八躺了一地。皇帝的尊严、宰相的权威、贵妃的娇贵,在这样的情况下全都荡然无存。

第二天一早,大将王思礼从潼关前线中逃回长安,发现长安城所有城门紧闭,他叫几声也没有人回应,又看见一路南逃的百姓,一问之下才知道李隆基已经弃了京师,往蜀地逃命去了。

王思礼只好跟着百姓难逃的路线,一路打听终于追上了李隆基的队伍。他立即向李隆基汇报了前方作战的情况。李隆基这个才知道,哥舒翰已经被安禄山俘虏了,二十万大军几乎全部覆没,李隆基不禁长叹了几声,后悔没有听哥舒翰的意见。

但李隆基心里明白,当务之急还是要组建部队。于是,李隆基任命王思礼为河西、陇右节度使,并立刻前去往上任,收集被叛军打散的部队,准备向东与安禄山进行作战。

。。。。。。。。。。。。。。。。。。。。。。。。。。。。。

        三百七六章 金城之变

正文 三百七六章 金城之变

三百七六章  金城之变

王思礼一走,留给李隆基一行的难题还是食物。整个金城县里的食物都被百姓们收刮走了。他们这群人平日里养尊处优贯了,如今饿了好几天了  ,有些吃不消走不动路了。

更让人担忧的是随从护驾的御林军将土们的情绪变得越发的不安。一路下来,他们吃的最苦,受的也最累。杨国忠还有意无意的辱骂他们,眼下他们能躺在县衙里面休息,而禁军们则东歪西躺地散落在县衙外面的烈日下,他们已经疲惫不堪,再加上饥饿难忍,还不知还要走多远的路,一个个牢sāo满腹,变得十分愤怒,有不少人嘴中骂骂咧咧的,表达出了强烈的不满情绪。

禁军首领龙武大将军陈玄礼,也同将士们一样,站在驿站外的烈日下。看到将士们这样,他就想火上浇油。他一直认为,叛乱是由杨国忠等人引起的,他早就对飞扬跋扈的杨国忠看不惯,心存不满。他认为,正是因为杨国忠的专权乱政,才导致了皇上和他们落到了这种地步,吃了这样多的苦,经受如此多的磨难。他早就想杀掉杨国忠,只是还没有机会,他觉着现在机会来了。

他知道太子李亨也对杨国忠极为不满,同杨国忠有矛盾。他找到了太子的亲信李静忠,把自己的想法告诉了李静忠,让他去告诉太子,若是太子有意承担责任,陈某定当为太子分忧。

李静忠表面上是投靠了杨国忠,暗地里却是与太子联系的密切。总之,他投靠杨国忠本来就是来卧底的,受命与太子,在路上伺机而动陈玄理的话正合他心意。

两人一拍即合,在暗中煽动禁军们的情绪,点燃他们的不满。加之食物短缺,整个收集了整个金城县也没多少食物。杨国忠只能把好的食物留给自己和皇帝以及皇子嫔妃们吃了。反观,禁军将士们只能自己想办法。

不用二人的煽动,禁军将士们的情绪更坏了,有的竟然高声叫骂起来。陈玄里又有了主意,他就明着阻止将士们叫骂,而暗里用话鸡怒御林军,并把矛头指向杨国忠。御林军的将士本来也对杨国忠不满,受了陈玄礼的鼓动,已经变得一触即发了。

正在这个时候,杨国忠骑着高头大马从金城县衙里面扬武扬威地走了出来,后面跟着他的儿子户部侍郎杨喧及韩国夫人、秦国夫人等。他的儿子也骑在一批高头大马上。他们正要出县城去探路,顺便寻找食物。

杨国忠一行刚走出县衙门口没有多远,就有二十多个饿了好几天的禁军护卫,看到杨国忠,立即一窝蜂似地拥了过去,堵在了杨国忠的马前,叫喊着、吵嚷着要杨国忠给他们东西吃。

杨国忠大怒,用马鞭抽打他们,命他们滚开。马鞭抽打在几人身上,疼痛的哀号起来。周围那些早已经义愤填膺的禁军将士见到同伴被打,个个鸡起满腔的怒火。忽然有人大声叫喊道:“杨国忠杀人了,杨国忠要舍圣上逃跑了,大家快上去杀了他”喊声刚落,就有几个禁军士卒,拿弓搭箭向杨国忠一行射去,随即,一些军士们也纷纷拿弓箭向杨国忠射箭。有一支箭正好射中了杨国忠的马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