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诗酒趁年华-第67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林瑶伸头一看,一堆人已经干上了,一面清土,将碎片起出来,一面拍照,给碎片编号。年代早的在上层、年代晚的在下层,编上号码,有助于修复工作。

    正干着,杨师伯的手机响了――颜家来人了。

    颜氏这个姓氏,同一姓的人关系也是错综复杂的。有以皇女封王的,女王的子女改随母姓袭爵了,就跟表兄弟们一个姓儿了,到了要结婚的时候,还得现查族谱,看是不是同父系的。同姓不婚的宗法,就是这么被渐渐破坏掉的。

    这一回来了俩,同姓,却是表姐妹。表姐随母姓,表妹随父姓。刚刚阋完墙,争到了出这一趟外头的名额,两人的表情都有些沉重。祖上的笔记很多,但是最奇葩的那一朵却因为一些说不清道不明的原因,对一些事情讳莫若深。又不好刨自己的祖坟,天知道这群逗比会设什么陷阱,就只有寄希望于此了。

    事实上,史学界一直有一个怀疑――武王搞女官制度、搞女学,并不是某些人认为的担心“功高震主”无法收场,而是有意识有目的地在争取女权。虽然这种说法让人觉得匪夷所思,他们认为,在当时的环境与背景下,经济发展不足以支持有这种思想的出现。证据就是,到目前为止,根本没有相关记载、文物能够支持女权说。只能认为是巧合。

    杨师伯满头大汗,跑去将两位贵宾迎了过来。泰陵属于共管,不全归政府,这两位严格说起来,也是他老板。姐妹俩听他说:“只有一个坑洞,不是盗洞”也不知道该是失望还是庆幸。谢绝了到办公室喝茶的邀请,表示要去工地看上一看。

    杨师伯看她们手捧鲜花,身后还跟着俩抱着食盒的秘书,估摸了一下盒子份量,果断将她们先带到泰陵去祭拜,然后再拖到林氏墓。

    残片的清理工作已经进入尾声了,林瑶偶尔瞄两眼碎片。她现在经历还不算很多,倒也看出来了这个玉简成色并不好。小声跟张教授请教,张教授道:“是因为墓主身份不高吧。”

    “那也奇怪,这么多的碎片,看起来不像是一次埋进去的。”

    “拼完了大概就能知道了,咦?那里,是不是一个寿字?不会吧?”张教授心里有点毛。

    林瑶两眼放光:“说不定能解开谜团了!”做挖掘的是另外一所学校的几位同行,也很开心:“上面有日期。”林瑶振奋了:“还有其他的名字么?”

    一个矮墩墩的中年男子说:“看不太清,还要回去清理,咦?是这个‘亡’字?”

    “什么wang?”杨师伯带着贵宾过来了,听到wang这个音,警惕地往武王墓那里看去。

    “还没清完,得清理好了拼起来才知道,”张教授随口答道,“不管怎么样,都是大发现。”

    颜氏姐妹从头到尾,一声没吭。看着清完了所有的残片,再也挖不出什么来了,回填了土层。跟着到了办公区,也没让杨师伯介绍,就默默地看了一下工作环境,什么话也没说,上车走了。

    林瑶:这都是什么毛病?!

    林瑶对这个家族成员的奇葩程度有了直观的认识。

    ――――――――――――――――――――――――――――――――

    从那一天起,林瑶就投入到了紧张的修复工作里。工作期间,不开手机、不接电话,完全闭关。搞得她娘以为她被外星人绑架了,还跑到泰陵来领了个免费门票探了个监。

    隔着工作间的大玻璃,看着林瑶对着桌上的碎片抹眼泪。林妈吓了一大跳:“这是在做什么?”

    杨师伯眼角一抽:“这个,是感动的吧!这个工作很重要啊,把这样的任务交给她,她感动的!”

    林妈:

    林瑶抬起胳膊,袖套在左脸抹一下,再往右脸抹一下。又拼成了几块,拿起相机,拍。

    “新都长安,我与君作伴。”

    “上本,开科考。”

    “女举十人。”

    “封王。”

    “他们想反扑,趁阿纪产育,强夺其位。”

    “阿白遭流,亡于道。”

    “扬州大水,阿纪请命往赈,复职。”

    “灾后疫病,阿纪染疾。”

    “四月初五,太子大婚,阿白遇赦还。”

    “阿白还乡,创办书院。”

    “前途多艰,吾道不孤。”

    作者有话要说:林同学的番外,就这样鸟~

    本来想写,林大娘打开封印,提一壶酒、做一碟秘制小零食,一路拍着工作证去跟神兽墓前喝两杯。

    后来想想,不需要这么煽情啦。林瑶生活在这么自由的环境里,是不是转世,有什么关系呢?她能读书,能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嗯,将来还会自主地决定自己的人生。不会因为彩礼被卖掉,没有因为性别被剥夺受教育的权利。这就可以了。

    感谢投霸王票的亲们=3=

    12627086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1902:12:20

    axtistan扔了一个火箭炮 投掷时间:2014…12…1903:59:28

    ss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1908:32:10

    唐慕月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1908:58:33

    唐慕月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1908:58:43

    唐慕月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1908:58:53

    cocool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1909:35:49

    猫儿一只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1910:37:04

    雕雕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1913:42:06

    雕雕扔了一个手榴弹 投掷时间:2014…12…1913:42:34

    乘月待晓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1913:47:55

    才不素傲娇呢扔了一个手榴弹 投掷时间:2014…12…1915:09:58

    一生为你、相守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1917:01:17

    瑾纤欣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1918:44:52

    阿润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1918:56:44

    幸运蘑菇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1919:19:22

    一一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1923:11:51

    筱尔涟冬扔了一个手榴弹 投掷时间:2014…12…2009:42:53

    筱尔涟冬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2009:43:06

    筱尔涟冬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2009:45:41

    不归扔了一个火箭炮 投掷时间:2014…12…2011:00:16

    我醒了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2013:17:29

    xiaoe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2016:47:25

    天下瑾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2016:54:47

    何所思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2017:12:41

    感谢浇花的亲们=3=

    读者“song”;灌溉营养液2014…12…1920:36:13

    读者“song”;灌溉营养液2014…12…1920:36:05

    读者“song”;灌溉营养液2014…12…1920:35:54

    读者“流瓦”;灌溉营养液2014…12…1920:20:03

    读者“流瓦”;灌溉营养液2014…12…1920:19:53

    读者“清夜无尘”;灌溉营养液2014…12…1919:37:08

    读者“书荒ing的女汉纸”;灌溉营养液2014…12…1919:21:49

    读者“书荒ing的女汉纸”;灌溉营养液2014…12…1919:21:42

    读者“冬小笨”;灌溉营养液2014…12…1918:30:00

    读者“冬小笨”;灌溉营养液2014…12…1918:29:55

    读者“azhu”;灌溉营养液2014…12…1915:28:13

    读者“yiyu”;灌溉营养液2014…12…1911:12:22

    读者“suesue1987”;灌溉营养液2014…12…1904:59:17

320 最后的番外() 
泰陵文物的出土;仿佛给学界打了一针兴奋剂。。首发哦亲

    古代史研究尤其振奋。

    作为一个古老的学术领域;史学后辈们一直处于一种吃不饱也饿不死的状态之下。古早的历史;前人都研究过了,再研究,也很难研究出‘花’儿来了。新近发生的事情;又有种种“不可说”,真是愁死爹了。所以;一个一个;眼巴巴地就等着考古能出什么新成果,以供大家研究。

    泰陵管理处的杨主任的电话,连着两个月;忙得像个热线。师兄师姐不过是联系一下,想要先睹为快,历史系那群王八蛋简直就是催命了。杨主任以每天三个的频率拒绝着这群催命鬼:“我们要走程序的!文物需要清理保护的!你急?你急也得按规定来啊;不照‘操’作规定来;出了问题算谁的啊?!宁愿慢;不能错!神马?我们太慢了,你们要帮忙?我们才是专业的!你们等啊!”

    电话那一边,周史研究专家也在破口大骂:“捧着第一手的资料你们就扔到库房里睡大觉!一年就出一本图册,够做什么?!你们是不是又要‘阴’我们啊?!”

    久之前,一处古墓出现了大批的简牍,考古的这群王八蛋们效率低下的应该统统开除出球籍!他们先出了一本册子,上面有一份文书,记载着某地一家之事。一位史学大拿看了,以新出土的文书为论据,认认真真写了篇论文,推翻了一堆固有的结论。

    发表了一个月之后,特么考古的王八蛋又拿了这份文书的下半截出来,神转折出现了——这份文书的后半部分,把前半部分整个给否定了,末了还有一句:像前面那种事情,是不对的,一定不要做。

    差点把这位史学前辈给活活气死!

    血淋淋的教训啊!

    所以,以后每逢有新文物、尤其是带字的文物出土,史学界的神经就绷得死紧,生怕再被考古的给坑死。拼命的催考古的,一定要把所有的东西都整理出来一起发!

    考古依然我行我素。

    所以,这两个专业,虽然学术相关,但是关系,实在是有一些微妙的。

    如果只是这样,杨主任也能应付自如,可万万没想到啊,电视台的人也来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