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黎家倒抽一口冷气,转而相信了这才是凤凰台下目前的状况。
能杀徐公的,正是朝阳公主和皇帝嘛。所以跟朝阳公主站在一起的鲁国公主这才不惧徐公,也不惧黎家了。
因为朝阳公主和皇帝这回抓住徐公的脉门了。
黎家按说是忠于皇帝的,跟徐公,只能算是背地里偷偷的交好,两边到现在连一个写下来的盟约都没有呢。
如果真的徐公不敌皇帝,那他们……当然还是要当皇帝的忠臣的。
至于这鲁国公主,暂时就不去管她了。
黎青河说:“速去打探凤凰台上下的消息!不管是皇帝还是朝阳公主,还有花家、陶家、徐家,都要打听出来!”
他顿了一下,又道:“鲁国公主那里……送份礼物吧。”
幸好,鲁国公主爱什么世人皆知。当然现在送美人是不行的,送点金银财物,却不费什么事。
公主城。
段小情照公主说的把黎家给骂走了,之后一直忐忑不安。
直到收到了黎家送来的数箱金银才松了口气,之后百思不解。
不过想不出来就不想了。也就公主能猜到那些人在想什么。
姜姬得知黎家送了礼物来,就问段小情,黎家有没有再说别的。
段小情说,黎家问候了花大将军,想送些粮草之类的慰军,只是不知花大将军会不会嫌他们多事。
姜姬笑道:“那你就答他们花大将军不嫌弃,让他们送到公主城来吧。”
段小情:“……”他猜,公主这是想吞下黎家给花万里的粮草了。
姜姬让人取来一个小匣子,从中取出一方小印,递给段小情:“就用这个印写一封谢表,现在就给黎家递过去。”
段小情接过小印就告辞了。
回去之后,越想越不对。前几日姜将军派人回来了一趟。这方小印,难不成是姜将军送回来的?
说起来也是姜将军的人回来之后,公主脸上多了些笑容呢。
他本以为是男女之情,现在想想,公主身上怎么会有男女之情?必是因为别的缘故!
这方铜印上有虎头……
他让人都退出去后,将小印在火烛上烧热,盖在了他案上的竹简上,提起小印后,竹简上清晰的炙出了“花”字。
顿时这小印就烫手了!
是公主命人造的假印?
还是……真的?
段小情不敢耽搁时间,亲自从他自徐中翻出花万里以前写的小文,仔细揣摩之后,写出一篇谢表来,字字句句都是花万里的口吻,然后送到了黎家。
黎青河本意只是试探,不料黎家的人前脚从公主城回来,后脚,花万里的谢表就送来了。
先给谢表再收粮,这是花家的老套路了。他们这些将军平时在外面朝各城要粮时,都是先送一封谢表过去,上面写着“恩蒙惠赐”云云,城中的人就知道该准备多少粮草送过去了。
——我谢谢你要给我送这么多粮食,然后你就该明白你该送给我多少粮了。你不送来?那我这谢表难道就白写了?
为了不让将军们的谢表白写,各城都会尽力筹措粮草的。
黎青河看这粮草的数量,心中就是一痛。并非是黎家拿不出来,只是因为黎家之前派黎不悔去公主城外进行威摄,已经把冬粮给拨下去了一部分了,如果照着谢表筹粮,那势必要再征一次粮,百姓肯定受不了,这个冬天估计会饿死不少人。
说不定还会有人逃走。
万应城离公主城虽然不近,但商人来去间,公主城的事在百姓间不是什么秘密。他们当然知道了公主城的种种德政。
种地不交税还免役,经商不交城门税,只收交易费,如果只是从公主城路过,或者在城外交易后再入城,连交易费都能省下来。
商人就是因为这个才在公主城外越聚越多。
解县与新县的百姓也是因为这个,才从两县逃出来,宁可在公主城外结茅而居。
他之前还听说,公主城的居民每年都要重新登名入册,但凡是入册的百姓,全都算是公主城的人了。
那就意味着,他们都变成鲁人了。
哪怕是皇帝征丁,也不能直接征鲁人。何况花家等将门呢。
于是,百姓们哪怕为了不被征去当军奴,都在往公主城跑,改名换姓,不要祖宗家传,都愿意当鲁人。
万应城中也有逃走的。
他早就命人捉拿逃人,一旦发现逃人,亲友、邻居、同姓、同村都会被索拿。
结果现在要么是逃人被同族发现后先被害死,无人告发;要么就是整条街上的人,或一族的人一起逃。
可黎家又不能不征丁。不止是万应城,现在各城都在征丁。
花万里如恶狼一般,现在他是快死了,他就算这次没死在路上,等他回了凤凰台,他们这些人也要追进凤凰台找皇帝告状,一定要把花万里给除了!
不除了他,日后皇帝的将军再对各城下手怎么办?
就算这样,他们也不能安心。
只能早早的准备起来,以备不测。
若有万一,万应城也不会任人宰割。
黎青河想了又想,将谢表中要的粮草减了三分之一,只准备了三分之二,送到谢表中提到的地点,自然有人来收。
他只想保存万应城。
现在当然谁都不敢得罪。不过真有那一天时,他也谁都不惧!
公主城。
姜姬收到了花万里的虎符时,也得知他已经被姜武给伏了。至于花家大军,能吞的都吞了,吞不了的,他都放了。想必这些大军也都能找到新的买主。
她当然觉得有些可惜。也开始继续悔恨实力不足,不能养下这么多兵马,逼不得已将他们放出去,为祸天下。
只盼那些得了兵马的城池能多做做好事,多添几分勇气,有胆量在日后的乱局中插上一手,就不算这些放走的兵马白费了。
她见段小情仿着花万里的口吻写的谢表竟然真的把黎家给骗了,立刻让他再写一篇递给皇帝的奏表。
段小情非常平静,问:“公主要我如何写?”
姜姬:“就写,花万里被陶然给害了,陶然躲到河谷祁家去了。”
段小情扬扬撒撒写了数千字,其中泣泪泣血之情令人闻之落泪。
姜姬怎么看怎么像一个被情郎辜负的深闺怨妇在对着变心的情郎哭诉。
她好奇道:“花万里的文章是这种风格的吗?”
通篇都在哭骂陶然那小妖精欺负他了,把他欺负得好惨好惨,再对着情郎——皇帝和朝阳公主——哭诉,往日里你我多少情浓,今日里你就眼睁睁看着他欺负我吗?我不活了!
这风格真是……缠绵入骨。
段小情道:“花大将军在闺阁中时,写的小文都是如此深情。”
姜姬笑盈盈的夸他:“真促狭!快快用了印,送到凤凰台去吧!”
590、真假忠心()
凤凰台上。
花万里和陶然到底是谁杀了谁; 谁设计了谁。
目前并没有一个定论。因为两个人都是生不见人,死不见尸。
连当时在场的人都找不出来一个。不管是花家的兵; 还是陶然的弟子随从,哪怕有一个能站出来说一说当时的情形也好啊。
而徐公不知是不想沾手还是在暗地里鼓掌而庆; 反正他没有出来。
朝阳公主仍在忙于宴会戏乐,皇帝仍不肯把真面目露给大臣看。
上面的人都在假装没事发生。
所以大家只会在文会上隐晦的谈论上几句,并不敢下任何断言。
直到一卷写在马皮上的血书递上来,引燃了整个凤凰台。
血书是花万里亲笔写的,上面还有他的印。
血书写得相当清楚,从他花家的历史开始讲起。
花家能有这么高的地位也是靠先祖们的命堆的。花万里就在血书的头一段,不加任何修饰; 背了一段家谱; 把家中所有死在战场上的花姓人都给写了上去。
那一长串一百多个人名,触目惊心。
第二段,则写他父亲花千降。
花千降虽然死得不够名誉,但他活着的时候称得上是一个不错的大将军。
他从没打过一场败仗——因为从没带兵上过战场。
所以; 除了死时的罪过之外; 他还真没犯什么罪,也没来得及得罪人。
花万里在结尾说他在父亲死后,就一直想代父赎罪,所以早就盼望着皇帝能再想起花家,相信花家,花家上下都愿意为皇帝舍去性命,变成皇帝手中的剑; 皇帝让他们杀谁,谁就他们的敌人。
这一段有点献媚。但做为一个臣子,谁也不能说花家不该向皇帝献媚,最多觉得花万里有点不要脸。
可有认识花万里的,读过他写的文章的,都说这就是花万里的风格。
第三段就是说皇帝想起他后,他是如何感动的,白天,他欢欣鼓舞,跪地大哭,昭告祖先;夜晚,他在心里一遍遍思念皇帝陛下,一遍遍想着要如何报答皇帝陛下对他的信任,真是肝脑涂地都不能报答万一啊。
跟着就是出征了。凡是打皇帝脸的人,他都恨其入骨——所以他把这些累世的仇人都给干掉了。他知道,这有伤仁义,也会因此被人责骂,但只要想到这些人辜负了皇帝,他都怒发冲冠,恨不能食其肉,寝其皮。
然后,他被陶然告了。听说陶然在皇帝祭祀先祖时故意逼迫皇帝,他万分后悔,这都怪他!
他恨不能把头发全剃了,把身上的皮全剥了,让血流干,也不愿意让皇帝被人因为他而责难。
他想向皇帝谢罪啊,想向天下谢罪啊。他也想向陶然说清楚,都是他的错,不是皇帝的错啊。
所以他才要求陶然来迎接他,他说他本想跪求陶然的。
但陶然竟然说皇帝想杀他。
他很委屈。他明明是一片忠心!他也不愿意相信皇帝想杀他,皇帝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