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史有前例-第3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思绪,自然知道嫂子是家中唯一的女子,长嫂如母,让她来管理后院,照顾自己,是名正言顺的事情,大哥也绝不会用这样的方式所谓“敲打”自己,等回到院子里,看到新换的帘子还是竹子花纹,史仲竹更确定了这一点。

    春芽、夏叶已经家人,做了媳妇,但史仲竹的院子里还是她们两个领总,奉史仲竹上座,春芽、夏叶带着秋节院留守的下人和徐氏新拨来的粗使给史仲竹磕头。

    秋节院隶属外院,史仲竹走的时候,又把人打发了大半,如今秋节院伺候的只有媳妇子、婆子和小厮,未婚的小丫头是一个也没有。徐氏大约也知道史仲竹不耐烦小丫头伺候,拨过来的粗使,也是才留头的小子。

    命南山给他们颁赏,众人得了赏,喜气洋洋的退下,史仲竹到浴室梳洗。

    待史仲竹打理妥当,大嫂徐氏已经叫人来请了。此次家宴设在史伯松的听涛院,家中正经主子只有几人,史伯松虽是世子,但为了表示尊重,史鼎夫妇在外,他也没有搬进正院。

    进了听涛院正厅,史伯松徐氏先让自家孩子拜见二叔。两个小萝卜头穿得像红包,眼巴巴的看着史仲竹,旁边还有奶娘抱着襁褓。徐氏先把稍微大点的小萝卜推到史仲竹面前,介绍到,“这是老大,公公取名思贤。”

    史仲竹一把抱起史思贤,从袖子里摸了个荷包给他,小家伙还挺懂礼,看亲娘徐氏点头,才奶声奶气到,“谢谢二叔。”史仲竹摸摸他的花苞头,问,“你怎知道我是二叔啊?”史思贤看了自家娘一眼,意思是:娘教的。史仲竹感慨到,“我走的时候,小家伙还不满一岁呢,如今都这么大了。”

    另一个小萝卜头,看自家哥哥坐在别人的腿上聊天,亲爹亲娘也不理自己,委屈极了,自力更生的扯着史仲竹衣服下摆,攀着腿往上爬。史仲竹把史思贤换到左边大腿上,用左手扶着,右手一捞,把另一个小家伙儿抱来坐在右边的大腿上。

    不待自家嫂子介绍,问到:“你是谁啊?”

    “我是齐哥儿!”

    “那我是谁啊?”史仲竹再问。

    “二叔!”

    “齐哥儿大名叫什么?”

    “史思齐!”小家伙儿还不满两岁,名字里字音相近,说得不清楚,还差点儿让口水给呛了。

    “好了二弟,放他们下来吧,没得规矩。”史伯松立志当严父,可见不得坐在长辈大腿上的儿子。两个小家伙儿也十分怕他们爹,身子都僵了一下。

    史仲竹可不是个听话儿的主,“大哥,你就是古板,可就大嫂受得了你!”徐氏听得这话,拿帕子捂着嘴笑。史伯松吃了瘪,专注品茶,懒得里他了。

    “我的呢?”史思齐指着史思贤手里的荷包问,史伯松又骂“没规矩”,史仲竹笑对齐哥儿说,“在右边袖子里呢,你自己拿,你知道右是哪边不?”

    小家伙儿用实际行动证明了自己知道右边是哪边,齐哥儿拿着手里的两个荷包,问,“这两个都是我的吗?”

    “不是,有个是你妹妹的,你看你哥哥只有一个,你也只有一个。”史仲竹说,“你选一个吧。”

    齐哥儿看着一个大红的一个粉红的不知如何抉择,看了看史思贤手里的大红荷包,选了个和他哥一样的。这当然是正确的选择,大红色的荷包里装的是男孩儿带的玉佩,粉红荷包里装的是两颗珍珠,女孩儿是庶女,珍珠的价值可不能和玉佩比。

    史仲竹见他选出来了,又道,“齐哥儿帮二叔把这个粉色荷包送给妹妹好不好?”

    “好!”

    徐氏示意奶娘上前来,奶娘躬身行礼,念到:“奴婢代小姐给二爷请安,二爷万福!”等齐哥儿把粉色荷包放在襁褓上,又行礼谢到“谢二爷”。史仲竹“嗯”了一声,奶娘抬头看了眼,又加了一句“谢二哥儿!”

    家中的称呼有些乱,史伯松徐氏下人称作“大爷、大奶奶”,小一辈称“贤哥儿、齐哥儿”,有时也称“爷”,史仲竹回来了,“二爷”“二少爷”的称呼就是他的专属,奶娘犹豫的选了个“二哥儿”的称呼。

    徐氏见史仲竹对自己亲生的孩子明显比对庶出的好,虽有男女性别的差异,心中仍十分高兴。笑到,“二弟是个好脾气的,这俩小魔星,平日里皮得不得了,就我家爷和二弟能治他们!”又吩咐奶娘,“姐儿还小,受不得风,拜见了,就先下去吧。”奶娘自然应诺,退了出去。徐氏才正真觉得这是家宴了。

    史伯松看时间差不多了,招呼着移步饭厅,两个小家伙儿黏在史仲竹身上不下来,史伯松瞪着眼睛就要发火儿,史仲竹倒是欢喜的一手一个,抱着往饭厅去了。徐氏在后面说,“二弟喜欢孩子,我高兴都还来不及,爷可不许发火儿!”

    “慈母多败儿!”史伯松愤愤道。

    “让自己二叔抱抱,怎么就败儿了。”徐氏白了他一眼,跟着史仲竹往饭厅去,史伯松落在后面纳闷:怎么二弟一回来,我就不受欢迎了?

    一顿饭吃得欢喜,两个小家伙儿把史仲竹列为自己最喜欢的人,一顿饭的功夫,开口闭口都是“二叔”,让徐氏小小吃醋了一回。

    饭毕,史伯松今晚要和史仲竹抵足而眠,徐氏就先带着两个依依不舍的小家伙儿回房休息了。

    两兄弟拉拉杂杂的聊了一晚上,天蒙蒙亮才睡,睡了一会儿又要起来用早饭。史仲竹睡眼惺忪的用饭,下人来报:圣人宣召。

第39章 四处拜访忙() 
史仲竹一个激灵,睡意全消,史伯松已经在盘问下人,“谁来宣召的,请进来没有?”

    “是养心殿的公公,大管家已经请公公在正厅奉茶。”

    “竹哥儿……”

    “知道了,哥,咱们走吧。”没等史伯松说完,史仲竹就放下吃到一半的早饭,又和自家两个小侄儿告别,叮嘱他们好好吃饭,才跟着史伯松一起到了正院。

    来宣旨的是个不认识的小公公,态度客气,先见礼到;“奴婢给世子爷见礼,给史都尉见礼。”

    “公公客气,公公圣命在身,我等怎敢受礼。”史伯松谦虚几句,迅速送上红封,小公公收下,更客气的说到:“史都尉,圣上急召,请吧。”

    史仲竹也不啰嗦,早上起床,穿的就是出门见客的衣裳,也不在换衣整理,直接跟着小公公走了。

    内侍宣旨,乘坐的是马车,史仲竹跟着上车,与小公公笑谈。“我出门日久,京中人都生疏了,先前不识得公公金面。”

    “不敢当史都尉一声金面,奴婢两年前才调到养心殿伺候圣人。”小公公能揽到宣旨的美差,自然是有门路的聪明人,史仲竹外出游学快三年了,与圣人的联系一直没断过,龙案上至今还摆着史仲竹进上的牡丹,就是个傻子也不会得罪他啊。

    “公公贵姓?”

    “奴婢姓陈。”

    “陈公公可是豫州人?”

    “正是!”陈公公奇怪的看了一眼史仲竹,陈公公为了能进养心殿服侍圣人,在说话上也是下了功夫的,方言乡音都改成了官话,他可不信史仲竹是听口音听出来的。见陈公公好奇的眼神,史仲竹会意的解释到:

    “陈氏源于宛丘,望于固始、盛于颍川,如今姓陈的人多是豫州人,况且我听公公说话鼻音重呢,豫州人多是这样。”

    “史都尉好耳力。”小陈公公笑到。

    “什么好耳力,听多了就知道了。我从豫州过的时候,开始总听不懂,待了几个月,慢慢才好些。”

    “史都尉到过豫州?”

    “可不是,从孟津、宜阳、永宁、新安一路往北,大半个河南都逛过。”史仲竹说到。

    “史都尉到过永宁?”小陈公公紧张的问,他就是永宁人,灾荒年月,被爹娘换了一袋粮食,不是过不下去了,谁家会把男丁卖了。

    史仲竹心中有数,也不多问,只讲永宁轶事,“是啊,永宁是个好地方,城中迎晖门、宣恩门、镇宁门、威远门,四门建有瓮城,瓮城外是护城河,开阔大气,虽不如京都气派,在北方也是少有的大气了。城中还有个玉皇阁,这玉皇阁阁内石碑记载,此阁建于唐贞观十八年,如今直隶也有个玉皇阁,就是仿建豫州永宁的。”

    “是呢,是呢。”老乡见老乡、两眼泪汪汪,史仲竹和小陈公公虽不是老乡,但说到乡土人情,听到乡音,小陈公公,心中也十分欢喜。

    “要说永宁,我就爱吃那儿的豆腐,做法千奇百怪,当地还有个叫火勺的馍,硬得很,当地人却很喜欢吃。”

    “火勺相传是秦始皇为了修长城,做的饼子,叫‘火烧’,后来传着传着就成了‘火勺’,很好吃咧。”说到家乡吃食,谨慎的小陈公公也忍不住插言几句。

    史仲竹确定他就是永宁人,跟着话题慢慢说永宁的好儿。等到下马车的时候,小陈公公已经觉得史都尉见识广博、为人古道热肠了。怪不得圣人喜欢,就是对我这样一个奴婢也不见厉色,真是个好人呐!小陈公公忍不住这样想。

    看着小陈公公眼含亲近的离去,史仲竹确定自己忽悠人的本事更上一层楼了,跟着高公公进了正殿,拜见圣人。

    “免礼、免礼,出去一趟,倒学了些虚文。”圣人高兴的把史仲竹叫起,史仲竹名义上是在游学,实际上帮圣人看这这天下,就算圣人不是完全信任他,但想着史仲竹小小年纪,就知道为君分忧,也忍不住多喜爱他几分。

    “我在外面可想圣人了,想多磕个头都没机会,如今好不容易回来了,我……”史仲竹本打算着煽情来着,一抬头,发现圣人老多了。圣人前两年的面容看着还想三十岁的中年人,如今到和实际年龄相符了,就是一个六十岁的老头儿。

    圣人见他说到一半就停了,知道自己的老态惊住了他,心中有些不悦,没有人愿意承认自己老了,尤其是一个手掌天下的帝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