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红楼之史有前例-第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邓大人解释到:“那是你现在没有得罪他们,等什么地方有妨碍了,魏夫人端着伯爵夫人的身份,你还不是得向她行礼。”

    邓毅大人是知道自己夫人的,为人有些势利,但心肠不坏,因此点拨她,不要因为人家客气,自己就放肆。

    “不会吧。”邓夫人不信,“魏夫人瞧着温温柔柔的,不是那样的人。”

    “管她是不是,就这么一说,你也留意,别得罪人就是。”邓毅大人道。

    “自然,老爷官场上的同僚,我什么时候得罪过。”邓夫人到。

    你得罪的下级官眷多了,我就怕你把忠嘉伯夫人当一般下级官眷啊!邓毅心叹。

    拜访了左右布政使,还有左右参政,又花了两天时间送礼、拜访吃饭,等到第五天,史仲竹做东,在他们下脚的如苑客栈宴请贵州布政使司的所有官员。上至正二品布政使大人,下至不入流的军器局副使,零零散散过百人,把如苑客栈的老板欢喜得够呛。

    如苑客栈本就是靠着和邓毅大人夫人的娘家那么七拐八拐的关系,在贵阳城里立足,如今史仲竹请了这么多达官贵人来,如苑客栈贵阳第一的名头就更稳当了!老板欢喜不尽,吩咐客栈接连三日不接待外客,就为了把这次宴会办好。

    跟在史仲竹身边的人都是有能力的,统筹协调,事事能干。宴席座次安排,菜品布置,就是上菜丫头的着装也细细安排,还准备了应急方案,务必让在贵州的第一次亮相万无一失。

    到了正日子,史仲竹站在门口亲迎,来参加宴会的,最多带着一两个孩子来,史仲竹还预备着万一有夫妻感情深,愿意带女伴的,结果是一个都没有,看来大家还是趋向保守,都愿意先来探探口风。

    史仲竹在门口亲迎,就是不入流的小吏,也是笑颜相对,四品以上官员在二楼,其余人等在一楼,负责招呼的都是人准确待到位置上。等左右布政使大人姗姗来迟之后,史仲竹才端了一杯酒,站在二楼栏杆边道:

    “本官初来乍到,仰仗各位提点扶持,只愿不负圣恩,不负百姓。承蒙诸君不弃,拨冗前来,耀昀先干为敬,诸位随意,请!”史耀昀干了这杯,楼下应诺声一片也干了,楼上也都干了,即使官职在史仲竹之上,也不端着。

    招呼各位吃好和好,一场宴会从傍晚,延续到晚上,多亏来的都是官员,不然宵禁就能把人拦在路上。

    史仲竹回到院子,魏贞娘迎了上来,道:“可累了,泡个热水澡,解解乏。”

    “唉,总算拜完山头了,今天大家也辛苦了,明日休息,自由安排,后日一早出发。”史仲竹道。魏贞娘自然同意,又吩咐内外管家安排。

    在贵阳停留了六天,史仲竹才向安顺进发。

    安顺境内有超过二分之一的人是少数民族,人口比例汉族》布依族》苗族,除了这三个主要民族之外还有侗族、回族、彝族等等,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多民族杂居。

    在安顺官方自然认为,自己所在的盆地,是中心,是先进,把所有民族都统称为夷民,朝廷要求夷民出山为民,这样朝廷才有税收,但风俗习惯的差异,经常在各民族间起冲突,加上被派到贵州来的,在朝廷也没有什么过硬背景,自然得过且过,安顺情况并不理想。

    史仲竹一行到离安顺境内还有十里左右的时候,安顺当地官员已经在路口迎接了。有军民府直属的同知、通判,也有宁谷寨、西堡两个长官司的长官,只能说安顺是个特例,史仲竹虽然管的是行政,但安顺行政和军事合一,司法也不起多大作用,提刑按察使司派在安顺的人,简直就是个摆设。

    史仲竹下了马,谢过诸位同僚乡绅的热情,请他们带路,也邀请他们在三日后,参加他这个新知府的宴会。同知作为现场级别最高的,先告罪说应该是他们给大人准备接风宴,又谦虚的表示一定准时到场。

    走完过场,史仲竹上马,跟着那些乡绅进城,到了知府衙门,谢过他们带路,先进去安顿。

    本朝对官衙的修建没有太过苛刻的要求,所以官衙修得还算气派,史仲竹带着人直接进了后衙,后衙是一个三进的院子,比不得京城风流,却也花草繁茂。早有下人前来安置,史仲竹魏贞娘洗漱,更衣,用饭,折腾完了,魏贞娘赶紧睡觉,终于到地方了,可以睡个安稳觉了。

    史仲竹却换好衣服,听去病对安顺的初步摸底情况。

第68章 先示敌以弱() 
史仲竹来到刚收拾出来的小书房,疲惫的靠在椅背上,道:“详细说说。”

    “主子,和先前卷宗所记大致相同,同知郭铁碧、通判余燮都是寒门出生,先帝年间的三甲进士,在本地风评一般,不是青天大老爷,也不是鱼肉乡民的恶官。宁谷寨的佥事牛璞是镇国公府的旁支,西堡佥事苏浩却是苏家原家主的庶子。”去病回禀道。

    “苏家,可是那个今上登基就抄了的苏家?”

    “主子说对了,就是那个苏家,他们家把本家嫡女许给荣王爷,结果荣王爷事败,原先受宠的苏侧妃被勒令殉葬,苏家也被圣人找个借口抄家了,这个苏浩却难得没有被降级,依旧任着佥事。”

    “苏家被抄了,那些人只是贬为庶人,如何生活,有没有来投奔苏浩?”史仲竹想一家子生计都没有了,只有来投奔这个庶子了。

    “主子,人家苏家人傲气着呢,一个从四品佥事可不放在眼力,苏家嫡支被抄了,族长的职位移交给另一支,嫡嫡庶庶的几支几房搅在一起争权,没有人愿意到穷山恶水的安顺来。”去病嘲笑到。

    “奴才还查到,苏浩的生母就是布依族人,因此他到这里来任职,比别人都有便利,只是苏浩生母的具体身份还没有查清,应该是某个族长或土司的女儿,不然也不能正经被苏家纳做妾室。”

    “嗯,我们初来乍到,不急,慢慢打听就是。再说说安顺官场势力分布。”史仲竹想苏浩世家庶子和布依族血脉的身份倒是一个突破口,只是还得慢慢来。

    “是,主子。现在安顺的大权名义上是归安顺知府所有,但实际是三分,两个长官司的佥事手里有兵,代表一方,当地族长、土司是一方。”

    “意思是说,知府没有实际权利?”史仲竹皱眉到。

    “知府毕竟占着大义,另两方势力也不敢太过。原来几任知府是这样,名义上安顺是军民府,知府也有辖制官兵的权利,只是不比两个佥事在本地年深日久,根本管不住。当地山民族长、土司是一方,但他们各自为政,还经常大打出手,这里面也可以做文章。”

    史仲竹听了大致的局势分析,就知道来民族杂居的地方当官就是不容易。

    “先不要轻举妄动,这前半年,咱们恐怕都没办法打开局面,去病,你的任务就是多收集些信息,我看从什么地方入手才好。你也催催延年,他走了这么久,怎么还没回来,等他来了,我办事也方便些。”

    “是,主子,奴才回去就给延年写信。”

    去病汇报完了情况,也不多留,史仲竹书房里,画安顺的地图、势力分布图、民族分布图,只根据去病报上来的信息,这些图都不完善,看来还是要亲自去看一看才好。

    史仲竹在书房忙到半夜,回到卧房的时候,魏贞娘早就睡了。

    休整了两天,史仲竹在知府后衙办了一场宴会,安顺境内数得上名字的官员、乡绅都来了。

    同知郭铁碧先代表本地官员,欢迎史仲竹道:“大人远道而来,安顺蓬荜生辉,日后民生大事就尽托大人了。”

    “不敢当,不敢当,还要请各位多多帮扶。”史仲竹大大咧咧的接下了重担。

    话题却不谈政务,只问:“郭同知,我听说安顺有个出名的大瀑布叫黄果树?”

    “大人见多识广,咱们安顺的瀑布多了,黄果树就是其中最出名的!”郭铁碧介绍到。

    “不知比庐山瀑布如何,只听李太白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就知道,庐山瀑布之雄伟瑰丽。”史仲竹问到。

    “下官不曾青眼目睹庐山瀑布,只看诗仙的佳句,也心驰神往,不过这黄果树瀑布也巍巍壮观,这瀑布原名叫白水河瀑布,只因河水从悬崖倾泻而下,水花发白,后因河边、崖边遍植黄葛榕,夷民叫这书黄果树,喊着喊着,便喊成了这个名字,这瀑布当真壮观。就是没有文人墨客歌咏一番,大人的才华天下闻名,日后定要请大人给这黄果树瀑布题首诗才好。”

    “那我一定要去看一下,才不枉此行啊。”史仲竹感叹。

    说完了瀑布,又说:“听说这里还有个红枫湖?”

    “是极,是极,红枫湖的风景也是绝妙,红枫湖别人只当以枫树得名,其实这湖以红字最妙,那里的岩石、沙土皆是红色,到了秋日枫叶再一红,真是红成一片,远观犹如火焰猎猎,是一奇观。”

    “是吗?本官还没见过这样稀奇的红岩呢,今年秋日一定要去看看才行。”史仲竹感叹。

    一行人说完了安顺本地的风景名胜,就奉承史仲竹讲写京城风物,史仲竹也表现得像一个初出茅庐的冲动小子,把京中贵人的傲气表现得淋漓尽致,仿佛十分看不上安顺。

    谈笑了半天,史仲竹到净房解手,路上遇到一个小官,自称是本府儒学教授关林,来奉承史仲竹道:“下官也是京城人士,奈何已经二十载没有听到乡音了,今日听大人一席话,总算找到乡亲了。”说完就呜呜哭了起来。

    史仲竹看着一个大男人哭了出来,自然手足无措到:“你别哭啊,你想回京城上书调回去就行了,哭什么哭啊?”又递了帕子,安排他到洗漱。

    关林整理好仪容,出来对史仲竹推心置腹道:“大人待下官如知己,下官斗胆要劝诫大人,不可骄矜,大人初至,大权还是要握在自己手里才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