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好意思,这个药方我是不准备申请专利,也不准备公开交换的,这个药就快要全面公开上市了!”贺世龙回答道。
王神医的弟子点了点头,说道:“如此那就做罢了,师夫去首都前交代我,若你不肯出让,那么可否出售几棵原始没有**的药膏给他?师夫要救治一个全身**的病人,只有你的原始药丸恐怕才有效果做为药引,他愿意用太乙神针术这门世间绝学,和你交换药丸!”
“太乙神针术?”贺世龙锁了下眉头,轻语道。
若是他没猜错的话,这个太乙神针术,应该又称“太乙神针疗法”,是应用药物艾条施灸穴位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已经有了数百年的历史!
太乙神针是紫霞洞道人秘传给韩贻丰的,韩氏于1717年撰成《太乙神针心法》,但未将这一道家特殊灸术及制针方药公诸于世。直至雍正末年(1735),范毓始将其药方传给周雍和,周氏编《太乙神针》一书,由于是无痛灸法而且疗效卓著,“凡大小疾厄无不应针而愈”。因而颇收欢迎,“求治者扶老携幼,趾错于道”,王公大人也“争相延致,倒履相迎,恨相见晚也”。
针不离气,气不离针,是太乙神针术的真谛。
也就是说若你不是练气的高手,恐难有大成就,能学到三成就算天才了,效果也只有三成。这个术在龙宫的记载中有一部分,但讲解不太明朗,若这个王神医给的是真货,那还真是价值连城的宝术,犹其是对近年来中医一直比不过西医的时刻。
“如此珍贵之术,王神医真是好大的手笔,这份信任也值得让人敬仰。不知王神医学会了此术没有?”贺世龙感叹了一下,反问道。
“这…唉…!!!”王神医的弟子重重叹息;“师夫晚年最近才得到此术,这么大的岁数,又怎么可能跑去学气功啊?这针法,看来我和我师夫皆是学不成了。可是贺神医你不一样呀,你气功有成,家世渊源。一定能将咱们老祖宗传下来的宝贝,发扬光大的!这太乙神针要是真失传了,那可是让人痛心疾首啊。”
“刘老亦是我师夫的至交,上一次师夫恰巧不在,多亏了贺神医路过出手。所以师夫有交代,此术可让你先行过目,就算交易不成,也算结个善缘!”
竞然还有这种好事?
看着对面这老头交术书纸没有考虑的就先行交到了自己手上,一时间,贺世龙有些摸不着头脑。
好吧,也许对方是想先来个人情,交易的事自然就更好说,也可能是真如这老头说的,想结个善缘。但不管怎么说,对以前曾经假装了好久中医大师神医的贺世龙来说,这个针术法,显然还是有一定的吸引力的。
他没有过于骄情,连忙打开了书,将老头请入家中,坐定之后认真的看了起来。
良久过后,贺世龙关书归还,感叹良多。
这针术果然价值连城,自己之前为了开医药公司和假装大师,自学了好久。再加上内视能力,以及找了一些老医师请教,还有特效药保证不出事故,着实让他的针灸水平提高到了一个高手的地步。
所谓内行看门道,他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
这针术竞然像极了电视里的功夫,竞然还要根据学针术者的内力修为递增才能学成的更高。
也就是说当年创造这一针术的作者,显然是一个内功大师,一代绝世高手。
但现如今这时代有几个真正的内力高手?
恐怕找半天也找不到一个吧?像孙国老这种估计才能完全学成所有针术之威,但孙国老对医术有研究吗?
谁也不得而知。
这么算起来的话,这针术到了他贺世龙手上,还真是将见良才,运气也。
以他那变态的内力修为,年轻和诸般神通,这针术到了他这,只要短短时间。就宛如张无忌学乾坤大挪移一般,当可速成!
这边,贺世经还在思索之中,王神医的弟子有些感叹的说道;“师夫时常对我讲,中医是中国国粹。只是因为现在种种缘由,处境唯艰。甚至前些年,还有政策出来要取谛中医。非一人之力可以逆转啊!”
老头的话,立刻引起了贺世龙脑海之中,关于中医落迫,西医盛行。甚至有西方媒体将中医称之为‘巫术’时的愤懑表情!
尽管有着几千年历史的中医是华夏的国术,但是在华夏,被中医救治、滋补了一代又一代的华夏人对它却并不十分了解,并且越来越陌生。犹其是当代出生的年轻一代中国人们,这简直就是中医的悲哀,也是我们这个时代的悲哀!
“说起来,我那些药膏,如生龙活虎膏,黑玉断续药膏,还有后续准备推出的药丸不都是应该属于中医药的范畴吗?想要公司业务好发展,想要全民用上我的药膏,打开市场。重振中草药的威名似乎中医也算是我的工作之一了!”
贺世龙轻轻的自言自语着;“只是,那要怎么样才能让中医药重放闪烁光芒呢?难不成得全民学中医,全民用中医呢才行?”
“开设中医学校,开办中医院?贺神医据我所知,中医专业现在的招生状况不是很好。不但学生少,愿意到学校做老师的人才更少。首都医科大学的校长是我一个多年老友,前两天他还向我抱怨,想找一个有真材实学的人才来教中医,简直是难如登天。那些应聘者大多无才无德,实在是让人失望啊。”王神医的弟子,听到了贺世龙的只字几句自言自语之后,苦笑着在一边突然回答道。
………
第416章 节中医药界新的轮回()
贺世龙清楚的记得,中医经历过数次巨大波折。
比如说,清末以及民国时期,随着列强用坚船利炮轰开中国的大门,各种屈辱一直盘旋在中国身上几近百年,诸多有识之士在学习西学希望能藉此拯救国家拯救民族的时候,他们同时也对自己民族的文化,自己民族的传统彻底否定,走上了一个极端的自我否定之路。
他们盲目的将民族衰落的原因之一归咎于中华传统文化上,认为只要是洋人的东西就是好东西,本民族的东西就是代表着腐朽落后的东西。非常像是七十年代改变放开之后外国的月亮比中国圆的思想,但要比那激进得多却也纯洁的多。至少这些人并没有追求留在国外,而是回到了国内。
甚至就连汉语汉字,在当时都被很多靠它吃饭的著名文人骂做“汉字和中医不灭,中国必亡”、“惟有先废汉文,且存汉语。而改用罗马字母书之。”
记得当时第一次从书上看到这些时,贺世龙每看一次胃部就是一阵痉挛,像是吃了苍蝇般恶心,虽说对于这些人的心情他能够理解。但理解却并不妨碍他骂上一句“数典忘祖”,“拿起筷子吃肉,放下筷子骂娘”的冲动。
当他穿越到地府平行世界时,在一些省份也见到类似的事情在发生,本来他还想管上一管的。
但当他了解了地府平行世界的中医医生们平时的行医经历过后,最终也是无语的暂时停止了帮助。
就想武功失传一样,天作孽还可活,自作孽不可活。
那时的中医医生们,为了增加自己的神秘性,抬高身价,在其中加入了数目众多近乎于巫术的东西,正如鲁迅在自己文中所记述的,药引居然是“蟋蟀一对”,还要必须是“原配,即本在一窠中者”,药材内还有所谓的“平地木”,而这所谓的“平地木”是什么人家医生根本不愿去说。
就是为了通过这种拽文的方式增加自己药物的身价,让患者不得不在他那里拿药全,然不顾患者在他那里买不起的时候到底如何才能寻到这“平地木”。
更有很多地府和民国时期的中医为了抬高自己的身价,大肆使用毒药、奇药,能用一两搞定的非得用上一斤。结果呢,是药三分毒,全然不顾病人吃了那么多药之后对身体到底会造成怎样的损伤。
于是,当大放透明,简单明了的西医入侵之时,原本就让人心生厌恶的中医,就让一干人等广大国民做出了渐渐放弃的行为来。直到走到更后的年代之时,哪怕是一些人品好的中医试图帮中医重振声威,也是积劳成疾,难于登天。
贺世龙觉的,如果让自己在地府平行世界那边帮中医振作起来,似乎比较容易。
毕竟他完全可以说青霉素和中医药有关就行了,最为麻烦的是中医理论的问题。所谓医药不分家,如果不把中医理论这件事情打通,那么中药再怎么被认可也只能是一种经验药品罢了,根本上升不到医学的程度。
谁也不能否认中医药之中是有大量宝藏的民族瑰宝,但是再好的东西也要看谁来用。民国时期的中医药不可避免的沾染了浓重的迷信色彩,不能与时俱进,让原本耀眼的宝石浸在了臭不可闻的粪坑之中。
不管是现代,还是地府,贺世龙认为没人能够救中医,除了中医自己!
当然,贺世龙已经在心里下定了决心帮中医药一把,自然不会什么事都不做。
地府那边的中医药他决定以后,如果有空的话,会用行政手法来干涉,毕竟这年月军阀的枪杆子更有说服力,再加上他的青霉素就更有影响力了。
而现代这边的中医药如何帮一把,他和王神医的弟子交谈了许久,最后二人统一了一个想法。
那就是先解决掉中医医生们越来越弱的吃饭问题,然后大谈合作和广告功略,增加中医药学校和宣传。最终增强中医药医生们的医德和人品,帮中医药走回正道。
打个比方,为什么医生们开的处方一般人看不懂?犹其是中医开的药方!!!
这其中固然有人是通过这种法子抬高自己身价,显得自己多么与众不同,就像是无聊文人专研回字有几种写法并拿出来炫耀一般。
但是对于大多数医生来说,归根结底无非就是一个钱字罢了,为了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