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火红年代-第11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不知道过了多久,他觉得有人在拍他的脸,“兄弟?醒醒?醒醒?俺们下车了!”

    卢利一惊而起,迎面正对上那三个人和善憨厚的笑容,“兄弟,我们该下车了,有时间到济府去,到包装机械厂找我们——小子贼拉能喝,下回咱们见了面,好好喝一通!”

    “好!”卢利向外送了几步,向三个人招招手,“咱们有缘再见。”

    在湘潭停靠了一会儿,火车继续南行,路上无话,终于在6月4日的上午十点钟抵达了羊城火车站。卢利提着简单的行李,随着旅客走出车站,车站前广场上行人、车辆穿流如梭,道路两旁的建筑物鳞次栉比,灌入耳膜的都是哇啦哇啦的粤语,一句话也听不懂!

    卢利当街活动活动身体,左右辨认一下,向着十字路口的邮电局走去;进了门就是一拉溜无间长途电话亭——和天没有什么区别,有一扇门,里面黑洞洞的,人走进去之后,踩到地板上,头顶的小灯就会亮起——在当时,接听长途电话都要有一套很麻烦的程序:先在等候区等候,你所拨打的电话接通了,再到小屋中去和对方说话。当然,这种长途电话也只限于国内,和外国打电话,是不可能的!

    “三司呀,母号。”

    “係,係!”耳边传来两个人的对话,一个男子大声答应着,跑进电话亭,里面的灯光亮起,随即哇啦哇啦的谈话声传了出来。

    卢利走到柜台的一边,拿起市内电话本看看,拿出记录本,在上面抄写了几行字,随即转身出门,整个过程不超过五分钟,一些必要的讯息便已经知道了。走出邮电局,路边就是一栋岗亭,当时的城市设施,号称全国一盘棋,都是红白相间的水泥浇筑的岗亭,有近三米高,上面是玻璃的守候区,警察大多数情况下呆在路口指挥交通,工作不是很繁忙的时候,就坐在里面,暂时休息。

    卢利走到路国家的指挥岗前,一个警察立刻发现了他,“点吖?”

    “我想和你问一声,去……羊城市第三服装厂,怎么走?”

    听着对方年轻人尽量放慢的语速,警察笑着点点头,再开口时,换上了不很标准的普通话,“睇……,见……那个公车了?坐它就……得。”

    “明白了,”卢利拼命点头,“谢谢你。”

    警察也拼命点头,“唔使……不客气。”

    卢利转身向后,警察突然脑筋一转,跟着跳下来,拉住了他,连连摇手,“唔得,唔得!你不识……嗯,讲话,我带你去吧!”最后一句却是说得字正腔圆的。

    “那就太谢谢您了!”

    警察从岗亭后推出一辆带挎斗的幸福250摩托车,让卢利坐在挎斗里,突突突的发动摩托,一溜烟的冲了出去。

    路上无话,在卢利看来是一片热闹的街景之后,摩托车停在路边,警察用手一指,“喏……”

    隔着马路是一家企业,上面写着羊城市第三服装厂字样,卢利大喜,连连向警察点头微笑,“就是这里,谢谢您啊!”

    “……”警察用粤语说了一句什么,和他招招手,车把扭转,又向来路驶去了。

    卢利调整了一下呼吸,穿行过马路,直奔街对面的服装厂。门口的收发室中一个男子正在看报纸,同样生得一副南人容貌,和当年在商家林见过的知青差不多,“咚咚,咚咚。”他敲了几下玻璃。

    男子放下报纸,“…………”

    卢利根本不想费力的猜他在说什么,取出早已经准备好的文件递了进去,对方接过打开,是一份介绍信,内容是千篇一律的:羊城市第三服装厂的革命同志,现有我公社党员卢利同志,到你厂办公,请予以协助。此致,敬礼。最下面是大红色的唐山商家林公社的章。

    男子点点头,表示明白,随即抓起电话,说了几句。等了片刻,厂子里跑出几个人来,四周看了看,一眼发现了卢利,“……”

    “对不起,我是北方人,听不懂……您的粤语。”

    “哦,”来人立刻换上了普通话,虽然口音仍然很重,但已经不妨碍能够听懂了,“你好,早晨。”

    卢利不知道粤语把‘早上好’说成‘早晨’,反而疑惑的看看天空,现在就是早晨啊,这还用你来和我说吗?对方看出来了,哈哈一笑,“这位是卢利同志吧?”

    “是我。”卢利拿出自己的党员证递了过去。对方接过看看,确认无疑,又笑呵呵的还给了他,“我是厂团委书记,我叫邝九。来,卢同志,我们进去说话,进去说话。”

    走进工厂的大楼,两边是长长的车间,把卢利请到三楼的办公室,倒来一杯热水放在他面前,邝九挨着他坐下,“卢同志,这一次您来,有什么事要求我们协助的,就只管说话。我们虽然一南一北,但革命情谊是不分地域的。”

    卢利笑笑,从造革行李包中取出一面锦旗,当着他的面打开来,上面是八个字:心念同志,情系灾区。上下落款分别是:感谢羊城市第三服装厂和商家林人民公社。

    邝九立刻站了起来,“哎呦,这个……小卢同志,您等一等,我让我们厂长和书记过来。”

    卢利心中好笑,看起来第一步已经走出去了,而取得的反响,比想象中还要来的好呢!

    等了一会儿,邝九陪着两个男子涌进办公室,后面还有几个人,“卢同志,这是我们厂的高厂长和李书记。这是唐山来的卢同志。”

    “你好你好!”厂长的普通话却说得非常好,抢上几步和他握握手,“哎,我们都是革命同志,互相帮助是应该的,实际上,我们也没有做什么。”

    “本来呢,我们是应该早一点来向当年为唐山地震灾区提供过帮助的各兄弟省市表示感谢的,但您也知道,很多事都要从头来,也就把时间拖下来了。一直到几年后的今天才来,还希望同志们不会怪我们工作不周到啊。”

    “扯远了,扯远了!”厂长和书记提起锦旗来看了看,相视一笑,把锦旗交给身后的同事,两个人陪着卢利落座,“卢同志,您和商家林公社同志们这样的做法,让我们很惭愧——我们做得还很不够啊?那个,我看了您的介绍信,这一次来,有什么需要我们协助的,您就说话!”

第7节 弥天大谎(2)() 
卢利照例客气了几句,“要说做得不够,甚至惭愧,更多的还是我这样的当地的党员,没有事先想到会有这么多的情况,更没有想到会有这么大的灾难。哎!现在回头看看,很多好同志啊,特别是一些贫下中农,都被埋在废墟下,没有及时得到援救。”

    那个书记附和的点点头,突然一皱眉,“您是叫卢利吧?”

    “是我。怎么了?”

    “我想起来了,当年你是不是一个人救出六个同屋的革命战友,结果自己被压在废墟下两天两夜的,是不是?我看过《光明日报》上刊载的你的事,哎呦,老高,你还记得吗?”

    高厂长却没有什么记忆了,李书记大手一摆,“小邝,去把76年的光明日报找出来,没错,就是你!”

    于是邝九带人去找封存已久的旧报纸,很快,他带着满身、满面、满手的尘土转了回来,捧着一个大大的文件夹,在桌上摊开来,找到76年8月22日出版的一份,上面有一则新闻报道,题目是“毛席的好战士,知青眼中的好同志——记唐山地震中发生的一件小事。”

    内容正是卢利救人的一桩旧事,文字充满了时代特点的煽情性,卢利被刻画成一个纯粹的、高尚的、丝毫不计较个人得失的人,若是按照报道上所写,这个人简直可以做全民的楷模了!

    厂长和书记看一会儿报道,又看一眼卢利,满面的惊讶和敬佩,“小卢,出事的时候你多大?”

    “18。”

    “哎呀,真是不简单!难怪你能入党呢。对了,你是之后入党的吧?”

    “不是,我是前一年。”

    “好!”李书记是掩饰不住的欣赏和赞美,“小卢,你真是好样的,我们都要向你学习啊!”

    卢利自然又客气了几句,“对了,小卢,我们送给灾区的服装都是市里统一调拨的,你怎么知道的?”

    “我在商家林党支部,当时人手少,就让我负责这些衣物的发放,很多衣服上,都有第三服装厂的厂标。”

    “哦,对,对对。”高厂长两个笑一笑,“那,小卢,你这一次来,有什么要我们协助的,只管说话?”

    “我这回来,主要是想请咱们羊城市帮忙,看能不能给我们提供一些服装。”

    对面的两个人大感诧异,全国有那么多家服装厂不去找,怎么千里迢迢的到羊城来?

    卢利看出来了,嘿声一笑,“您不知道,除了羊城这边,其他各个兄弟省市,我们都有派人去,我是专门走羊城一边的。”

    “啊,明白了。”高厂长点点头,站了起来,“那,小卢,我带你在厂子里转转?你看看有什么需要的,只管和我们说,需要多少,也尽管开口。我们是全心全意,支援灾区。”

    “那我就代表唐山一百多万百姓还有我们商家林的所有老少爷们,谢谢你们了。”

    在服装厂的车间里转了一圈,嘈杂的环境、忙碌的工人,还有那一台台冒着巨大蒸汽的机器,让卢利看得双眼发花,一路走一路问,经由高厂长的解释他才知道,自从1972年尼克松访华之后,美国放开了对中国的贸易禁令,中国国内也有一些服装厂开始做出口生意,为自己的国家赚取外汇了!

    走进成品车间,这里的环境要干净得多得多,两边的架子上摆满了服装,以女士服装为主,颜色五彩缤纷,绝不是在天、唐山、北和火车上看到的那触目所及,都是灰蓝黑三色的单调乏味可比,一件黄绿相间的短袖衬衫放在最显眼的位置,卢利在征得对方的同意后,走过去抚摸了一下,质地轻柔,手感舒适,抬起看看,机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