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平北城的损失是巨大的,身经百战的羯人们都看出来平北城支持不了太久了,他们将最精锐的人马集结在平北城下,准备发动最后一击。
就在平北城的南门前,羯人队伍旌旗飘摇,兵士们衣甲鲜明,铠甲与武器在阳光下闪耀着刺眼的光芒,战马不耐烦地在原地踏步,十万雄兵在淮北城下整齐地列队,气势如虹,似乎立刻就要将平北城踩在他们脚下。
突然间,平北城的城墙上发出惊天动地的巨响,火光伴着硝烟从城头倾泄而下,转眼间平北城下烟尘弥漫,对面不见人影,只听得哭喊□□之声不绝于耳。
烟尘渐落,几处炮弹落点惨不忍睹,地面留有几个大坑,周围的一切都是支离破碎的,而刚刚战场上充满信心的羯人们忘记了死亡,忘记了逃跑,呆呆地立在城下,有人直直地望向城墙,还有人跪在地上祈求上苍——对他们如此严重的惩治不可能来自人类!
城墙上的淮北军也被震惊了,虽然曾经演练过,但真正对着这样密集的人群开炮还是第一次,他们重新用敬畏的目光看着手下的火炮。双方就这样都怔了一会儿,终于有人醒悟过来了,架在平北城城墙上的四尊大炮再次开火,而羯人醒悟后则开始逃跑。
四尊大炮共发射了三波,因为有一发熄火,实际射出了十一发炮弹,每一发炮弹实际波及范围不过方圆几丈,消灭的人数比起攻城的伤亡要小得多,也许并不值得称道,但是这种不能被理解的力量对心理的威慑力非同寻常,羯人崩溃了。
转瞬间,形势完全逆转,如狼似虎的羯人军队变成被追逐的羊群,向北奔逃而去。
早已经从益州悄悄撤回的淮北王正在羯人的必经之路上等着他们,这一场伏中淮北军又使用了另一种火器——用火点燃后扔到敌军当中的□□。这种小巧的武器比起火炮的杀伤力要小得多,但是胜在携带使用方便,正适合城外的野战。
被炮火和□□完全打击得昏头转向的羯人彻底失去了斗志,他们呆若木鸡地跪在一旁,被淮北军用绳子捆成一串串地押向后方。而侥幸逃脱的,也很快再次遇到淮北王的大军,因为淮北军已经向晋地全面发起了进攻。
短短两个月的时间,晋地完全落入淮北军手中,这种速度,差不多与从淮北驾车到晋地旅游所需要的时间相同。也就是说,淮北军到达之处,交战的时间都非常短,羯人不是逃跑就是投降。
大好形势下,卢八娘心情非常愉悦。晚上,她带着儿子们十七郎说起了他们的父王,这是每天必有的内容,“你们父王已经打到了黄河边,现在应该准备回兵了。也许用不了一两个月就能回大营,他会先向先皇禀报淮北的胡人都被赶走了,然后我们接回平北城……”
提到父王,旭儿兴奋不已,“母妃,这几天我每天都要练习半个时辰礼仪,邸师傅说父王凯旋而归时,我要出城三十里迎接。”
“好好练,母妃让人给你做了新的冠服去迎接父王。”卢八娘向着旭儿一笑,又告诉捷儿,“捷儿也有新衣服。”
捷儿对新衣服不感兴趣,他摇着卢八娘的手,“我也要去迎接父王。”
“好的,母妃带你去。我们陪着哥哥一起去。”
“弟弟,你要好好学习礼仪,等将来我出会领兵出战,等到打了胜仗回来时,你就可以出城来接我了!”
捷儿也正式进了书房,他非常聪颖,读书习字进步很快,琴棋书画都有所涉猎,但是一向不喜欢背书、演习礼仪这类很刻板的东西,闻言犹豫了一下,“那好,师傅再讲《礼记》时我不在下面
偷偷画画了。”说完后自觉不妥,赶紧看向卢八娘。
卢八娘微微一笑,想起了年少时的自己,每本书的空白处都画满了各种的人像、动物和花草,“捷儿,听师傅讲课时要专心,喜欢画画可以另外多抽出些时间认真画。”
“母妃不必担心弟弟的功课,昨天我专门检查了,他已经把千字文背下来一半多了,每天也按时写一百个大字。”旭儿已经很有哥哥的样子,自觉父王出征他应该带好弟弟。
“好了,你们先去洗澡然后就睡吧。”旧的王府很狭小,卢八娘以此为借口带着两个儿子一起睡。儿子们躺下了,她坐在一旁轻轻地为他们摇着扇子。
进入夏季后天气越来越热,虽然现在不同于刚到淮北时一无所有,窖存的冰随便用,可是卢八娘却不肯在屋子里放太多,担心对儿子身体不好。她慢慢地扇着,不急不缓的轻风最为适宜,看着旭儿和捷儿沉沉地睡去后,她舒心地笑了。
第九十四章 受重伤淮北王托孤接军权卢八娘发令〔一〕()
这一天夜里,卢八娘睡得正好,突然被急促的扣门声惊醒了。她猛然从床上坐了起来,心咚咚地跳着,她看了一眼床上熟睡的两个儿子,披上衣服走到门前压低声音问:“是谁?什么事?”
“王妃,寒烟说立刻要见您。”宁姑姑的声音传了过来。
这时卢八娘已经迅速地穿好了衣服,她走出内室,就见宁姑姑带着本应该在十七郎身边的寒烟站在门前,“王妃,王爷的信。”
借着刚刚点亮的烛光,卢八娘拆开了寒烟手中的信,“王妃,安排好淮北事宜,速带旭儿前来!”正是司马十七郎的笔迹,有些潦草,笔力也不足。
“王爷,王爷怎么样了?”卢八娘的身子颤抖起来,连着她的牙齿也格格作响,她听到自己的声音也带着颤音。
寒烟满身的尘土,原本平板着一张脸,似乎在梦游,现在仿佛被卢八娘从梦中叫醒,眼圈一红眼泪就落了下来,哑着声音说:“王,王爷的箭伤疮口迸裂了,一直高烧不退,让王妃带世子赶紧过去!”
箭伤疮口迸裂就是感染了,在没有抗生素的当前,是非常危险的情况。虽然事先就猜测到不是好消息,但是亲耳听到还是不一样,卢八娘就如三九天周身被泼了一盆冰水一般地从里到外冻结了,又如身上的力量全部被抽走,她甚至不能站立住,好在宁姑姑已经扶住了她。
“怎么一回事?”十七郎什么时候受的伤?“我怎么不知道!”
“王爷是半个多月前被流矢射中左腿,伤口也不深,军医看了上了药并不影响走路骑马,王爷说过几天就好了要我们瞒着王妃,大家也以为没事就……”寒烟哽住了,他狠狠吸了一口气又开口说道:“没想到五天前突然疮口迸裂,王爷开始发烧,他便命我赶紧回大营接王妃和世子过去。”
寒烟和寒江本是卢八娘放在司马十七郎身边的人,没想到他们竟然能同司马十七郎一起瞒着自己受伤的消息。卢八娘已经没有心思责备他,她颓然地坐在一张椅子上,大脑一片空白。
“王妃,都是我们的错,我们应该及时把消息传回来,若是王妃知道了肯定会写信拦着王爷继续征战,那疮口也不会迸裂了!”寒烟瘫在地上痛哭起来。
“寒烟,你怎么回来了?”旭儿突然出现在门前,他还没有全从梦中彻底醒来,揉着眼睛问:“是不是父王回来了?”
“不许再哭了!”卢八娘严厉地向寒烟说道。自己必须冷静,必须坚强,她站直了身子,“你先下去休息一下,我只要一两个时辰就能出发,那时会叫你一起走。”
然后她转向旭儿,“你既然醒了,就赶紧把衣服穿好,等一会儿母妃会带你去见父王。”
“弟弟还没醒,我去叫他?”旭儿的声音里也没有了刚刚的欢快,他一定感觉到了气氛不对。
“不必叫弟弟了,旭儿乖,去自己穿衣服。”卢八娘用一条纱被将沉睡着的捷儿盖上抱进了池师傅的家中,“池师傅,我第二次把儿子交给你了。”
当年卢八娘假传圣旨时,就曾把还在吃奶的旭儿交给了池师傅,现在又是捷儿。“如果有危险该怎么做你都知道。”
池师傅也刚被叫醒,但他神色却非常平静,仿佛眼前只是平常他带着二郎君出去玩耍一般,蹲身将捷儿接过来放在榻上,然后恭敬地给卢八娘行了一礼,“王妃放心。”
“我自然放心。”卢八娘从没有打探过池师傅与司马十七郎生母的过往,但她知道眼前的这个人是她最放心把捷儿交付出去的。她还有很多忠心的下属,也能照顾好捷儿,但是若是要把捷儿养成一个正直的人,她最信的还是池师傅。
然后卢八娘头也没回地走了,她没有时间伤感,很快她坐在案几前,口说笔写,将一件件事安排下去。不过两个时辰,她带着旭儿,点了一千骑兵的护卫出发了。
“消息一定要瞒住。”卢八娘对知道内情前来送行的数人说,他们都是淮北大营的重要人物,“大家就按我的话去做,有事及时传信。”
马车疾驰着,车里颠簸异常,旭儿轻轻地拉住她的手问:“母妃,父王一定很痛吧?”
卢八娘将旭儿紧紧揽住,事出突然,她刚刚有些忽略儿子了,他还这么小,得知父王受伤后一定很害怕又很心痛,“是的,父王会很痛,他的伤很重,所以要我们去看看他。”
“我们去看了父王他就会好吗?”旭儿看着卢八娘问。他的眼睛又大又黑,执着地看着他的母妃,希望母妃给他一个肯定的答案。
在战争时代,即使很小的孩子也会目睹过死亡,旭儿是个早慧的孩子,作为世子他又学习过太多的东西,卢八娘明白他心中的恐惧,轻轻地抚着他的头说:“会的,我们去给你父王熬药喂饭,照顾他,他看到我们会很开心,伤一定会好的。”
“母妃,我们改成骑马吧,那样能更快。”旭儿说:“我骑马骑得很好了,父王出征前还夸过我呢。”
“你先睡上一会儿,等天亮了我们就骑马。”卢八娘将旭儿抱在怀里,轻轻地拍了拍,“睡吧。”
卢八娘带着旭儿昼夜兼程,终于在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