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君然啊,准备的怎么样了?党校学习可不比大学,要做的功课很多啊。”谢永强笑着对徐君然说道。他已经从曹俊明的嘴里面听说徐君然要去中央党校学习的事情,所以才有这么一说。
曹俊明笑了起来:“是啊,永强说的没错,这党校跟咱们学校不一样,你想好没有,准备主攻哪一门课程?”
徐君然知道,他们都是为了自己好,所以也没有隐瞒,直接说道:“我考虑主修经济学,说实话,我对于经济方面的事情,还是很感兴趣的。我觉得,咱们现行的经济体制,需要一次彻底的改革。”
曹俊明眉头一皱,迟疑了一下刚要说话,谢永强却饶有兴趣的问道:“噢?你有什么想法,说说看。”
他和曹俊明不一样,曹俊明所处的位置决定了他希望徐君然能够稳妥一些,不要再出风头了,毕竟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华夏就是这样的情况,越是在风口浪尖的人,越容易被人关注,而被人关注的代价,就是任何事情都会被在放大镜的观察当中,稍微一个不小心,你的对手或者敌人,就会抓住你的错误,把你打落尘埃。
而谢永强在中办工作,他每天面对的都是各方面的大佬们,接触的人和事情都是关系到国计民生的,对于这方面的事情则是更加关心一些,并且他也知道,徐君然对于改革开放有着很深的理解,从他嘴里面说出来的东西,肯定很有意思。
徐君然当然明白他们的想法,不过在他看来,有些东西自己现在说出来也没有关系,因为不久之后,在十二届三中全会上面,一样会被提出来的。
“我觉得,既然要搞改革开放,就应该搞一些新东西,特别是在经济体制上。”徐君然看着谢永强和曹俊明,缓缓说道。
他这个提法,倒是让曹俊明跟谢永强两个人不约而同的愣了一下,两个人虽说一个如今在基层,一个在中央,可是却都是那种对于理论知识有着深厚功底的人,自然明白徐君然话里面的意思,分明就是直指如今的经济体制存在着严重问题。
眉头皱了皱,曹俊明道:“现在的提法不好么?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自我调整为辅,全国一盘棋。”
谢永强则是若有所思的点点头,看了一眼徐君然却没有开口,他忽然对于徐君然没有说出口的那个想法有些期待起来,最近的这段时间,他可是没少听到关于经济体字改革这个事情的议论,在中办那个地方,随便哪一个领导说出来的话,如果传到外面来,恐怕都会引起一番不小的争议。
现在谢永强期待的,是徐君然究竟能够给自己带来多大的惊喜。
()
第三百三十八章 天涯岛()
“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并不一定都是好的。”
徐君然开口的一句话,就让谢永强和曹俊明微微一怔,而紧接着他的话,更是让两个人的表情再也无法维持淡定。
“要我说,咱们如今的这个经济体制政策就存在着问题。”徐君然淡定的吐出一句让两个人大惊失色的话,自顾自的说道:“现在的情况下,最好的办法,就是搞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计划经济为主,市场调节为辅改到了有计划的商品经济,把商品经济作为落脚点。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谈得上真正的深入彻底的进行改革开放。”
曹俊明眉头一皱,沉声道:“这个步子,迈的有些大了吧?”
他是担心徐君然的这种想法,一旦成真的话,会不会带来整个社会的变乱,要知道这样的做法,等于是把建国之后的经济体制推翻一样。别说他一个徐君然,就算是高层的领导,恐怕也不敢轻易说这样的话吧。
谢永强同样眉头紧锁,徐君然的这个提议很大胆,甚至可以说在现如今的情况下,他这个提法算得上是异想天开,离经叛道,换成一般人的话,一定会开口反驳他。
但是,谢永强却觉得,徐君然说的很有道理。
“君然,这话你跟我们说说也就罢了,到了党校,可不要随便说。”谢永强沉吟了半晌,缓缓对徐君然说道。虽然他身在中央办公厅,消息比较灵通,但是有些东西却是现在不能透露出来的。
徐君然听到谢永强的话,轻轻点头:“放心吧,两位哥哥,我知道该怎么做。这次去党校学习。我光听不说,可以了吧?”
他很清楚,在明年的三中全会之前,自己的这种说法是不能够在公开场合宣扬的,毕竟刚刚他所说的东西,在记忆当中,是由最高首长在这次会议上提出的。可以说,这是华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开端。要知道现在市场经济在高层意见不是完全统一的。很多老领导都认为,计划经济才是共和国最好的发展方向。尽管实践已经证明那是一种错误的路。
不过徐君然也知道,这个事情弄不好谢永强肯定会向上级汇报的,到时候最高首长能不能知道,就看自己的运气了。
八十年代的华夏就是这样,高层的意见尚且不能统一。在这个背景下,要从计划经济为主转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上面来,怎么转,显然,不可能一下子把价格放开,跳到市场经济,第一是条件不允许。所有东西都是计划管制的,一下放开了以后,社会会混乱到什么程度,这是从效果上来说。从政策指导思想上。也不可能,你想我们刚刚统一了从计划经济为主可以转到有计划的商品经济,尽管是商品经济,还是有计划的。你怎么可能说国家什么都不管呢,那肯定也不行。在这个方向上怎么改。就变成一个当时整个经济改革面临的很关键的问题,就是怎么做才能够完美的解决这个问题。
徐君然很清楚事情的结局,却不想成为某些人的棋子。
“你能这么想就好,有些事情我现在不能告诉你,但是我保证,以后的发展,肯定会越来越好。:”谢永强信心满满的对徐君然说道。
徐君然笑着点点头,可心里面却微微有些担心起来。
现如今的华夏大地上,改革的口号喊的震天响,一种名为浮躁的情绪渐渐的蔓延开来,徐君然可是清楚的知道就在一年多之后,即将挂牌成立的天涯行政区汽车走私泛滥,在国内外造成了很大的影响。而这一切的原因,与当时改革派急于求变的心态是分不开的。当时的负责人到天涯上任之际,曾有中央领导说,中央和省里面对天涯要无为而治,最起码三年内一不要打棍子,二不要给“绳子”。首长南巡后,更有领导鼓励说,你在天涯岛工作,胆子大一点,怎么快你就怎么搞。
然而,从制度的角度看,天涯事件无疑是开了一个极恶劣的先例。它使得华夏的经济变革逐渐滑向对制度的肆意穿越,法律形同虚设。任何行为以改革之名,都可以对现有的制度进行创造性破坏,这种做法一直得到默许和宽容。在很多时候,人们对制度的漠视与背叛甚至在道德心理上竟变得高尚起来,其后果则是整个社会环境日渐灰色化,制度和道德底线被轻易击穿。
社会舆论对此次事件的评价,最生动地体现出华夏改革过程中的观念紊乱和制度悖论。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对官员和企业家们的经济行为的法律判断一直非常迷乱,甚至带有很大的随意性和阶段性,最终,只好落到其本人有没有“受贿”这个具体的细节上。殊不知,一个官员的决策行为或企业家的商业活动是否违法,与其个人有否受贿,两者之间根本没有必然的关联。
徐君然不希望出现这种事情,从内心深处来说,他希望华夏的改革开放之路,能够少走一些弯路。
“对了,谢大哥,你对天涯岛这个地方熟悉吗?”徐君然看着谢永强问道。
谢永强眉头一挑,微微有些诧异:“倒是不怎么熟悉,怎么了,那个地方有什么特别的吗?”对于天涯岛,谢永强的了解也不多,除了那些文学影视作品之外,对这个岛屿的了解,真就不太多。
徐君然笑了笑,摇摇头道:“没什么,只是听一个朋友提起而已。”
他自然不会说,未来的一年之后,最高首长会莅临天涯岛视察,并且中央下令于八四年成立天涯行政区这一副省级单位,归属岭南省人民政府管辖。
在那个酷热难当夏天,汽车像潮水般涌进天涯岛,全部停在天海市内外,密密层层,一望无际。工商局积极为来自全国各地的买家办理“罚款放行”手续,只消罚款四五千元,盖上一枚公章,这辆汽车就可以堂而皇之地装船出岛了。在这中间,贪污、行贿、受贿、套汇,所有作奸犯科的活动均在阳光下公然进行。事后清查,在短短半年里,天涯一共签了8。9万辆汽车进口的放行批文,对外订货7万多辆。
实际上,按照中央关于《加快天涯岛开发建设问题讨论纪要》的规定,天涯行政区可以根据需要,批准进口工农业生产资料,用于生产建设;可以使用地方留成外汇,进口若干海南市场短缺的消费品。,但是《纪要》又明文规定上列进出口物资和商品只限于天涯行政区内使用和销售,不得向行政区外转销。
这件事情,即便过了很多年,也没有人能够分得清楚究竟是对还是错。原本只是为了又快又多地利用政策,完成原始积累。却没想到被人利用,一下子成了谋取私利的工具。徐君然有时候都替那位被撤职的行政区负责人悲哀,从始至终,他个人以及家属从未在此事当中获取一点私利,甚至在被免职之后,他还有些后悔的说,这个事情错就错在,没有完成党和政府的嘱咐,让天涯岛的经济发展起来。
徐君然对此并不介意,站的位置没有那么高,考虑的事情也就没有那么多。
他所担心的,是不希望曾文钦的父亲因为这个事情受到牵连,毕竟上辈子,曾老因为这个事情被诟病许多,一直到他离休都没有停止过对这件事的争议。甚至于还影响到了曾文钦后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