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升迁-第3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某个技术。

    徐君然却是眉头轻轻的皱起,他听的出来,金承佑父女两个人争论的焦点,应该是稻田养殖方面的问题。

    只不过,金丽的观点是稻田养殖的技术还不成熟,需要再观察观察,而金承佑则是迫不及待的想要把这项技术推广到全国地区,用以解决农民生活水平不高,收入不高的问题。

    “他们父女俩就是这样。”曹俊明对徐君然和林雨晴抱歉的笑了笑道。

    林雨晴自然是红着脸摇头,刚刚曹俊伟介绍她的时候,直接就说她是徐君然的媳妇,曹俊明倒是没说什么,只是上下打量了林雨晴一番,那种审视的目光,着实让林雨晴害羞不已,毕竟自己跟徐君然实际上并没有那种关系。

    徐君然却是点点头:“大哥,我觉得嫂子说的很有道理。”

    这句话他并没有压抑自己的声音,金丽父女两个人自然都能够听的到。

    金承佑顿时不满意了,转头对徐君然道:“你懂什么,稻田养殖如果搞得好,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大好事。农民将会因此而受益,你也是农村出来的,难道不知道现在农民过的有多苦么?”

    曹俊明连忙打圆场道:“爸,爸,您别生气,君然他不是那个意思,他……”

    徐君然却拉住曹俊明,打断他的话头道:“大哥,您不用替我打马虎眼,我只是跟金教授说一个事实而已。”刚刚在金承佑的要求下,他也开始称呼金承佑金教授,老人做了一辈子学问,喜欢别人这么称呼自己。

    金承佑的眉头紧皱,看向徐君然:“你说说看,哼!”

    老人真的有些生气了,在他看来,一个农村出身的人如果对农民的事情都漠不关心,那等于是忘本。如果不是看在女婿的面子上,老爷子现在就已经要赶人了。…;

    曹俊明却是有些担忧,伸手拉了徐君然一下,示意他不要说话了。

    徐君然轻轻摇头,迎着金承佑的目光道:“金教授,我明白您的意思。从改善稻田生产条件考虑,稻田养殖能有效提高稻田的综合生产能力;从增加农民收入角度出发,稻田养殖能有效促进农业生产结构的调整,实现增产增收;从我国人多地少的实际情况出发,稻田养殖能带动综合经营,有效提高单位面积产量。而稻田养殖,由于是在同一生态环境条件下进行的生产,不需要增加更多的投入就可获得多样化的、单位成本更加经济的产出。

    换个角度来说,由于稻田养殖能够使稻田的生态系统从结构上和功能上得到合理改造,从而发挥稻田资源最大的负载力,能够实现种养共生互利,取得最佳的生态经济效果,从而使农民丰产增收。”

    这么一番话说出来,就连金承佑也忍不住点点头,脸色稍微缓和一点之后说道:“既然你都明白稻田养殖的有点,为什么还表示这个东西不可行呢?”

    徐君然苦笑道:“金教授,您有多久没有亲自下过地了?”

    金承佑一愣,却没有马上反驳徐君然,而是沉默了下来。

    倒是金丽秀眉微蹙道:“君然,你的意思是,有的地方不适合搞稻田养殖?”

    徐君然点点头:“嫂子,您想想,咱们国家面积这么大,各个地方的实际情况都不一样,贸然在全国范围内推广这个技术,一旦成功还好,农民们能够受益。可要是失败的话,必然会造成对农民农村经济的损害,到时候,这个责任谁来承担?你以为地方官会认为他们做错了吗?肯定不会的,他们要么把责任推到农民身上去,要么把责任怪罪到我们的技术上,到头来,到底是帮农民还是害农民呢?”

    金丽若有所思的点了一下头,跟丈夫对视了一眼,两个人都觉得徐君然说的很有道理。

    侧头看向一直默然不语的金承佑,却发现老人此时的表情很是纠结,仿佛在犹豫着什么,就连拿着老花镜的手都在微微颤抖着。

    徐君然明白,他肯定也听懂了自己的话,原本想着利用稻田养殖的技术帮助农村的农民们致富,却没想到这个事情并不是想的那么容易,这种打击对于一个一心扑在农业研究上的老人来说,无疑是巨大的。

    虽然不知道上辈子老人是怎么度过这个劫难的,但是现在徐君然却有了一个别的办法。

    沉吟了一下,徐君然对金承佑道:“金教授,其实,这个事情也不是没有解决的办法。”

    “什么?”

    金承佑霍然抬起头,看向徐君然,沉声问道:“你说说看,到底是什么办法?”()

第五十九章 快到我的家乡来() 
对于金承佑来说,搞了一辈子农业研究,被人笑话成泥腿子他并不在意,当年他扛着一副行李卷从村子离开的时候,就发过誓,这辈子如果不能让乡亲们吃上饱饭,自己这书就算白读了。

    后来,这个梦想变成了让整个华夏的农民吃饱饭。

    这不是笑话,八十年代的时候,确实存在着这么一群人,他们不惜名,不惜利,只是为了理想而活着。

    这种人,叫做理想者。

    那个时候,大学是不收学费的,很多人读书的时候拿的都是对困难学生发放的奖学金与助学金,大部分领取的都是乙等助学金,每个月有十几块钱,除了像曹俊明和曾文钦这样家境不错的学生不领取之外,像徐君然这样的人,就是靠着这些助学金读完大学的。

    而这一批人当中,很多人多年以后,都把自己的青春和热血交给了这个国家。

    徐君然不是那种死板的人,甚至于重生之后,他甚至有些腹黑,因为他知道如果自己不做出改变的话,是没有办法去跟那些头脑、经验和势力都比强大许多的敌人斗争。所以,他已经打定主意,主要能够达到目的,自己绝对不会坚守那些所谓的原则。

    也正是因为这个原因,徐君然才想到利用黄子轩。

    即便如此,面对金承佑这样的理想者,徐君然依旧没办法不尊敬他,因为就是这样的人,撑起了华夏未来的天空,是他们用自己的生命去绽放着最美的光亮,让这个民族在三十年内完成了五十年甚至更多年才能走完的路。

    掌权者未必是值得尊敬的,但是那些为了老百姓的一粥一饭而殚精竭虑的人,值得敬仰。

    “金教授,我觉得,要想搞好稻田养殖,最起码要注意一点,那就是因地制宜。不同的地区有不同的地理环境,我虽然不太了解稻田养殖的具体内容,但是我知道一点,哪怕是再有经验的庄稼把式,种地之前,也得好好的看看土质。”

    徐君然的话,让金承佑眼前一亮。

    他点点头,直接对女儿说道:“小徐说的没错,如果要推广稻田养殖的技术,必须要坚持以利用低洼地、一熟田为主,充分利用田头沟、排水河,不挖或少挖农田。”

    金丽想了想补充道:“不仅如此,我觉得应该把稻田养殖田间工程建设纳入农田水利建设规划,做到与改造中低产田相结合、与农田水利建设相结合。”

    说着,她看向徐君然道:“君然,你说呢?”

    很明显,金丽和金承佑父女二人都把徐君然当做可以咨询的专业人士了。

    徐君然一阵无奈的苦笑,他又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哪里知道那么多关于稻田养殖的东西呢?之所以会有这样的分析,是因为他也是从基层摸爬滚打起来的,前世在基层也干了几年,农村工作也了解不少,这才知道这些事情。现在金丽忽然问他一些专业的东西,徐君然还真的回答不上来。不过为了让这一对父女把试验田设在李家镇,徐君然是豁出去了。

    “嫂子,金教授,我觉得真正要搞好稻田养殖,不能只靠一家一户的那几亩地,而是要集中大面积的稻田,以村组为单位,统一规划布局,统一组织实施,建设一批稻田养殖的专业村;坚持以规模经营为主,把责任田和口粮田分开,鼓励种植大户招标承包,使农田向专业大户流转。”徐君然面对金家父女的疑惑目光侃侃而谈,让所有人都愣住了。

    “好!好!好!”

    金承佑半晌之后连说了三个好字,对曹俊明道:“俊明啊,你这个同学不错,很不错!比你强,你只知道坐在大学里面做学问,却不知道下去体验老百姓的疾苦。这一点不好。”

    曹俊明一脸尴尬,岳父总是觉得他这么在学校里面当教师不合适,毕竟国家现在刚刚恢复一些元气,各个岗位上正是缺乏人才的时候,像曹俊明这样成绩优秀,又有能力的大学毕业生,更应该去需要他的岗位上,而不是呆在学校里面。

    徐君然却是笑了起来,点点头对金承佑的话表示了赞同:“金教授您说的没错,大哥这么有本事,就是应该去政府部门工作,多为群众做一点事情,老是躲在学校里,能做什么啊?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嘛!”

    曹俊明没想到自己最疼爱的小兄弟也来了一个阵前倒戈,无奈的看着岳父和徐君然道:“这下,你们两位又是一个战壕的战友了?”

    大家顿时都笑了起来,气氛也变得轻松了不少。

    笑过了之后,金承佑对徐君然道:“小徐,你的想法不错。我呢,最近也正好在搞这方面的实验,院里面也支持我们尽快研究出能够帮助农民兄弟温饱致富的门路来,你说说,你们武德县有什么优势?”

    徐君然心里长出了一口气,说了这么半天,不就是等着金承佑的这句话么?

    “金教授,我们武德县的地形和环境属于整个中部地区最为普通的,可以说如果在武德县能够搞起来稻田养殖,那么在整个中部地区就都可以推广进行。而且李家镇公社作为武德县最为贫困的几个地区之一,也需要您的帮助。”

    徐君然的话是实话,前世金承佑确实在武德县搞过试点,不过那都是十年之后的事情了。

    转头看向了女儿,金承佑问道:“小丽,你怎么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