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你啊,何必管这个事情呢?”
曹俊明何等精明的人,一听完徐君然的话,再加上时不时在旁边补充的曹俊伟和陈宏涛,他就明白徐君然那一番话非但不是故意得罪孙宇轩,反倒是为了他好,在提醒他。
徐君然笑了笑:“那家伙人不错,就顺嘴说了一下。”
无奈的摇摇头,曹俊明道:“救人也能把自己弄成这个样子,真是服了你。”
话虽然如此说,可他还是上楼拿来纱布之类的东西帮徐君然等人包扎了起来,还好有林雨晴在一旁帮忙,倒是很快就收拾完了。
“下次,别这么冒险了。”趁着给徐君然包扎的时候,林雨晴低声对徐君然说道。
徐君然点点头:“放心吧,今天只是没有办法,以后我肯定不那么傻。”
他今天确实是没有办法,当时情况紧急,除了自己冲上去并没有什么好办法能够救下孙静芸,至于后果什么的,徐君然还真的没有考虑。不知道怎么回事,他就是有一种感觉,如果自己眼睁睁看着孙静芸出事的话,恐怕会后悔一辈子。
徐君然其实早就发现了,自己重生成为养父之后,性格渐渐的在发生一些变化。从前的养父属于那种最平常的知识分子,懦弱当中带着一丝对生活和现实的无奈,而前世的徐君然,官场沉浮几十年,早就养成了一身的官僚习气,可以说这两个性格原本就是那种不同的极端,不可能出现在一个人的身上。
可偏偏现在徐君然重生了,使得这具身体的性格也发生了一些变化。
在处理跟官场有关的事情的时候,徐君然仿佛一个经验丰富的政治家一般,眼光卓绝,一板一眼的很有章法。可平时的某些小时,比如面对女人或者生活当中的小事情,往往就被养父上辈子的性格所影响,变得有些优柔寡断。
或者说,现在的徐君然,有时候做事成熟的可怕,仿佛一个四五十岁的中年人,历经沧桑过后积累了一身的经验。而有时候,又好像一个情窦初开的年轻人,做事冲动不说,连自己的感情都处理不好。
这样的矛盾,徐君然自己也意识到了,却没办法改变什么。
潜意识里面,他认为,这是养父留给自己最后的一份礼物了,失去了这些,恐怕再也找不到那个灵魂的踪迹。
之所以提醒孙宇轩,是因为徐君然觉得,这么一个人,如果因为跟几个流氓斗殴最后送掉了性命,不值得。
起码,看在那位老人家的份上,毕竟他跟自己也算是老乡。
几个人包扎过后,就围坐在金家的客厅里面,林雨晴去给他们烧水,四个大男人坐在那里聊天。
常言说人生四大铁:一起同过窗,一起扛过枪,一起嫖过娼,一起分过赃。
如今坐在这里的四个男人,曹俊明和曹俊伟是亲兄弟,徐君然跟曹俊明是大学同窗,今天跟陈宏涛和曹俊伟一起打过架,也算是一起扛过枪的了,至于陈宏涛跟曹俊伟,那更是发小,说起来,这几个人之间的关系,反倒是因为这一次的事情亲密了起来。
男人就是这样,总是能够在一些小事情上面找到共同点并且成为朋友。
“几位哥哥,我也不瞒你们,按照我的分析,岭南省尤其是鹏飞市,未来十年乃至二十年之内,将会是一个聚宝盆。”
徐君然看着曹俊明等人,缓缓的吐出一句让陈宏涛和曹俊伟一愣的话来。
曹俊伟还好,徐君然之前已经给他解释过了,可陈宏涛却是一脸的不解,看向徐君然道:“兄弟,你跟我说,到底是怎么回事?”
徐君然自然不能告诉他,如今改革派跟保守势力的争端不过是一场过眼云烟,最终华夏的走向,是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决定的。如果连群众的吃饭问题都解决不了,什么路线都不会被人所接受。
想了想,徐君然对陈宏涛道:“陈哥,您想想,国家现在开始允许倒爷的存在了,那预示着什么?”
陈宏涛一怔,却仿佛想到了什么,脸色变了变,没有开口。
徐君然笑了起来:“陈哥应该也猜到了,我相信,用不了多久,国家就会正式承认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好处,并且开始鼓励发展工商业,因为纵观世界各国历史,只要想发展,光靠工业和农业肯定是不行的,商业的发展,才是一个国家不断进步的标志。”
说着,他看向曹俊明,微微一笑道:“大哥,我说的没错吧?”
曹俊明无奈的苦笑了一下,点点头道:“我有时候都怀疑,你这小子回去老家一趟之后,究竟发生了什么,竟然有这么大的变化。以前的你,对政治上的这些事情,可是一点都不关心的。”
徐君然沉默了片刻,才一字一句的说道:“一个人如果没有什么可失去的了,就会重新思考自己的人生。很明显,我不是那种喜欢面朝大海,然后等待春暖花开的人,我只是个普通人,既然有人不想让我安安稳稳的度过余生,那就不要怪我。”
曹俊明脸色变了变,当然明白徐君然指的是黄子轩,叹了一口气,他点头道:“中央对于特区的问题确实有很多争论,不过几位老人家都没有表态。”
他说的几位老人家,就是以孙家老爷子和那位几起几落的老人家为首的华夏硕果仅存的几位老一辈革命家。
就连曹家老爷子和黄家老爷子都只能算是他们的下属。
这个时候,真正决定华夏命运的,是那几位于大厦将倾之际力挽狂澜的老人。
陈宏涛跟曹俊伟当然明白这句话的意思,也就是说,别看外面这些人争的那么热火朝天,实际上,根本就是一个笑话。
曹俊明其实比他们更加惊讶,这个消息,他也是刚刚从父亲的嘴里面得知的。
得到这个消息的时候,他的震惊不比曹俊伟等人好到哪里去。
只是,徐君然是怎么知道的?
第七十九章 揣摩上意()
“君然,你怎么知道的?”不等曹俊明发问,曹俊伟和陈宏涛已经帮他问出了心中的疑惑。
徐君然微微一笑:“看报纸啊。”
“报纸?”曹俊伟跟陈宏涛对视了一眼,却一脸的迷茫。
曹俊明眉头紧皱,半晌之后点点头:“好眼力。”
他知道徐君然的意思,现在报纸上虽然各种各样的论调都有,可那几位老人家却没有一个人公开表态支持或者反对某个观点,确切的说,对于经济特区的这个事情,几位老人家应该已经达成共识了。只不过外界一直都在猜测,猜测他们的想法。
纵观华夏历史五千年,揣摩上意是每一个官场中人都要学会的,可这个事情,也有着很大风险。因为一旦自己揣摩出来的意思,并不是上级的意思,那恐怕就要承担一定的责任了。
每个人在不同的环境下都会有不同的、复杂的心理状况。比如,作为一个上级在面对自己的下级时,有时是为了显示自己的权威,有时是有意考验下级的能力,有时是刻意给下级出难题,等等。在不同的情况下,他的心理状态是截然不同的。那么,作为一个下级,就要学会在不同的情况下用心揣摩上级的真正意图,分析上级之所以这样做的真正心理,这样你才能真正正确地领会上级的想法,才不会背离上级的真正意图,才能把工作做到位,才能想上级所想,甚至把工作做到上级的前头,争取更多的时间。
一个下级必须具备善于预料和揣摩上级心理意图和意愿的能力,更确切地说是一种心理分析的能力
毫无疑问,“揣摩学”是封建**体制的产物。在过去“伴君如伴虎”的时代,作为臣子,倘若不善于揣摩皇上的心思,日子肯定过得惶惶不安――说不定哪句话哪件事触怒了龙颜,摘掉乌纱帽挨板子还是轻的,弄不好项上人头也得搬家,甚至还有可能诛连九族。而在现如今的官场中,一个连上级真实意图都无法真正领会的下级,根本不会得到上级的赏识和重用。
就好像现在的京城,各方面的势力不断的在揣摩着上面的想法,针对改革开放等等一系列措施,发表各自的看法。他们以为,这样做是揣摩透了领导的意图,可实际上,领导真正的意图,只不过是让某些人暴露出来罢了。
徐君然作为先知先觉的存在,自然知道这些东西。而在曹俊明看来,自己的这个小兄弟,蜕变的未免有些让人刮目相看了。
曹俊明的人生阅历很丰富,他也很清楚,在一个人工作的经历当中,经常会遇到一些情况,那就是上级在下达命令时,往往出于各种原因的考虑,不会把命令下得很直接,甚至,有时候似乎说得还很意犹未尽。这是作为上级的考虑和管理方法。但是,作为下级,一定要有这样的心理准备,那就是不要只听上级命令的表面意思,还要学会用心分析命令背后的意思,分析上级命令中包含的潜台词。
许多下级会犯类似的错误,当上级不满意他的工作结果时,他会理直气壮地说:“当时你就是这样要求的呀?”但事实上,如果上级真的是这样要求的,而下级又是完全按照他的要求来做的,那他就不会表现出这样的疑问。上级之所以有这样的疑问,就是因为下属没有用心分析上级命令后面的意思,没有达到上级真正要求达到的结果和目的。上级需要的不是“应声虫”,而是一个能够真正了解他内心所想的得力下级。那么,作为下级必须了解上级的这种心理要求,要具备这样的心理能力,才能达到“只可意会不需言传”的效果。
有句俗话叫“锣鼓听声,听话听音。”上级的一句话背后,可能包含着不止一种意思,作为下级要想真正了解上级的意思,就必须用心分析上级的用意。
现在京城的很多人,都错误的领会了几位老人家的意思,上蹿下跳的无所不用其极。
这些人,就好像秋后的蚂蚱——长不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