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升迁-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脑子里闪过这样的想法,徐君然悄悄的挪动了一下脚步,朝着医院里面走去。

    在他的身后,搭载着省市领导的客车,正缓缓停下。

    如果不出意外的话,光是领导们寒暄客气,就得耽搁十几分钟。

    快步走进医院的病房里,孙宇轩不在,只有孙振国跟孙静芸两个人在说着什么。孙静芸一脸微笑的听孙振国讲着什么笑话,忍不住笑的前仰后合的不时发出咯咯的声音。看到徐君然进来,招招手道:“书呆子,你过来。”

    书呆子,是孙静芸给徐君然起的外号,因为昨天她听说徐君然大学四年没事儿就愿意猫在图书馆里面看书。

    对这个外号,徐君然也很无奈,养父前世对书的爱好,还真让人无话可说。

    跟孙振国打了一个招呼,徐君然这才对孙静芸说道:“孙姐,省委周〖书〗记来了。”

    “什么?”孙静芸一愣。

    “周德亮?”孙振国却是眉头皱了皱一口叫出周德亮的名字。

    看着徐君然,孙静芸诧异的问道:“他怎么来了?”

    她很有自知之明,自己虽然身份不低,但是却绝对没有重要到足以惊动一个省委一把手封疆大吏专门来探望的地步。

    徐君然摇摇头:“不清楚,应该不是提前知道的消息,毕竟省城到全州得走一整天,估计是凑巧赶上了。”

    孙振国似笑非笑的看着徐君然:“那你告诉我们这个是什么意思?”

    徐君然一笑:“孙团,我没有别的意思,只是希望你们能明白我们武德县现在的情况,真的不适合发生太大的变化。平心而论,我对孙姐的遭遇也很同情,但是我觉得这个事情真的没有必要牵扯太多的人,该是谁的责任是谁的责任该处罚谁处罚谁,可如果要是因为皇亲国戚被欺负,就要株连九族的话,那是不是有些太过了呢?”

    孙家兄妹对视了一眼,孙静芸的眼角含笑,对情绪有些激动的徐君然说道:“你给我说实话,昨晚上那个苑筱瑚嘴里面的什么稻田养鱼还有什么建筑队的事情,是不是你鼓捣出来的?

    徐君然一愣,不知道她是怎么知道的,那两件事情虽然一直是他在推动,不过对外宣传都是李家镇公社的集体决议,毕竟这个时候,集体决议可是一个好护身符。

    倒是没想到,被孙静芸给猜了出来。

    不过到了这个时候,他也只能捏着鼻子承认,否则一会儿孙静芸的态度只要稍微强硬一点,搞不好省里面为了平息孙家的怒火,就要选择牺牲武德县的利益。

    有些头疼的点点头,徐君然承认道:“是我的主意。”

    必须要说,女人天生都是那种特别八卦的,尤其是美女,特别是像孙静芸这样的美女,听到徐君然的〖答〗案之后,她仿佛〖体〗内的记者因子复苏一般,瞪大了自己好看的眼睛,直直的盯着徐君然:“你是怎么想到的?”

    徐君然无奈的看着孙静芸:“孙姐,你怎么对这个事情这么感兴趣呢?”

    孙静芸笑了笑:“我是记著嘛。”

    徐君然随便敷衍着说道:“我就是回家之后,联系我们家乡的情况,还有在京城看到的一些新闻,就琢磨出来了。”

    明显对徐君然的这个〖答〗案很是不满,孙静芸撇了一下嘴,娇哼一声道:“哎呀,我心情不好……”

    噗嗤!

    孙振国在一旁看着小妹这么难得一见的表现,再也忍不住笑意,一下子笑了起来。

    徐君然看了他一眼,见他没有劝阻的意思,干脆自顾自的倒了一杯水,在一旁坐了下来。

    看他的样子,孙静芸一瞪眼睛:“喂,臭小子,你不怕我么?”

    徐君然笑了起来:“我怕你做什么?我又没做对不起你的事情。

    再说了,我可是你的救命恩人。”

    “呵呵,你的救命之恩姐姐记住了,我说小徐啊,你还真是聪明哎,这么厉害的办法都能让你想到,你让楚闻天过来,是不是给你们的那个项目造势的?只要在京城的报纸上一报道,再扣上解决农民吃饭问题的大帽子,这个事儿就没人能找你们的麻烦了嘻嘻,那个苑筱明对你可是很佩服的噢,要姐姐我说啊,这女孩子不错,长的也挺漂亮的,人还挺老实,对你也挺有意思的……”

    一连串的话说出来,让徐君然对这位京城贵女的印象彻底的改变了,这哪里是高高在上的贵女啊,分明就是充满了八卦欲一望的好奇女人啊,那满脸古怪的笑容,恨不得在自己跟苑筱明之间牵一条红线了。

    徐君然无语的看了一眼孙静芸,他现在真没有心思考虑自己的事情,满脑子都是如何把武德县现在这个局面稳定下来,毕竟原本打算的办法现在来看已经不行了,有省委领导在,这个事情搞不好真要出问题。

    “孙姐,咱们就别闹了,这个事儿你一定得答应我。”

    徐君然看着孙静芸,郑重其事的说道。

    他绝对不是在开玩笑,这次的事情,孙静芸是实实在在的受害者,如果她提出要武德县委为这次的事情负责,即便是周德亮也说不出什么来,毕竟出了这种事情,武德县县委县政府确实有着极为严重的领导责任,县里面存在这样的团伙,要说没有保护伞谁都不会相信。

    只不过,徐君然却知道,出现这样的情况,并不是严望嵩和杨维天的责任,说的准确一些,是在市里面的某些人纵容和武德县的某些人保护之下,才造成了这样的结果。

    如果把秦国同和程宏达这样的人给收拾掉,徐君然一点都不会心疼难过,可要是让杨维天和李东远等人跟着也倒霉,他觉得不值得。

    前世今生,徐君然都觉得,如果杀掉一个坏人需要一百个好人来陪葬的话,那是一件很不值得的事情,完全可以找别的机会杀死这个坏人,而不是需要牺牲那么多好人。反过来,如果救一个好人需要杀掉一百个坏人的话,徐君然倒是并不介意,反正坏人也是该被惩罚的,如果牺牲他们能够救一个好人,这还算他们做了一件好事。

    有些东西,既然已经成了规则,那就要遵守,哪怕是地位再高的人,也不能去碰触。

    看了一眼徐君然,孙静芸跟孙振国点点头:“六哥,你跟他说吧。”

    孙振国一笑,冲徐君然道:“小徐〖书〗记,你能不能告诉我,为什么要搞那个什么稻田养鱼和建筑队呢?”

第一百二十八章 刘柳的亲戚() 
“为什么要冒风险搞那个什么稻田养鱼和建筑队呢?”

    这个问题,徐君然回答了不知道多少个人,从严望嵩、杨维天到曹俊明等等。

    现在,孙振国又问出了同样的问题。

    徐君然沉默了一分钟,然后抬起头,看着孙振国和孙静芸,平静的问道:“你们知道工分么?”

    孙静芸一愣,看向自己的哥哥。

    孙振国却是眉头一皱,苦笑着点点头:“我知道,看来你很了解农村的生活啊。”

    徐君然淡淡的笑了笑:“我在这里长大,又怎么能不了解呢?”

    所谓工分,起源于建国之后成立的农业生产互助组,当然,这是华夏特色,只在华夏的农村存在。确切的说是在农业生产合作社和农村人民公社中普遍采用。这种方法主要有底分死记、底分活评、定额记工、联系产量计算劳动报酬等。而由于操作上流于形式,致使平均主义和大锅钣普遍存在,按劳分配原则无法体现,干多干少,干好干坏,工分都一样。

    而工分值就是用来计算每个社员的劳动成果的数值,是劳动单位总产值除以人数后的平均值,之后再平摊到一年节假日除外的所有工作日当中,所得出的记名工价。

    徐君然记得自己小时候,有句话很流行,常常听李家镇公司的老人念叨。

    “工分,工分,社员的命根”。

    之所以这么说。是因为公社时期分配各种粮食、财物都要用工分这个大分母去分,所以农民才会把工分看成是自己的命根子。要知道,他们的工分得来确实是不一样的,有的社员是靠自己的辛苦劳动挣来的,但也有很多特殊社员,他们是不劳而获的。

    这些不干活的社员,有时比干活的社员挣的工分还要高。不得不说。公社没剥削是完全骗人的,实际上,公社有多种副业存在。其中就包括机械修理、小工业、打井队、实验田等。在公社各行各业干活的社员,大都是从各个大小队抽调上来的能工巧匠。这些人给公社出力挣钱,他们的工分都要记在他们所在的小队上。

    各大队的干部班子及民兵。小队会计、保管、红五员、军烈属、工属(在外有正式工作的干部、工人的家属)、五保等。他们一般都不参加劳动,年末小队统计工公分东西时,小队会计把社员实际干活挣的工分加在一块,按劳力人数去除求出平均分,然后按平均工分偏高的分数再补给上述人员,当时叫做“补助工分”。个别小队吃补助工分的人比实际干活的社员人数还要多。

    年末分粮食、食物时,把社员干活挣的工分加上补助工分之和,去分配小队全年实际劳动成果,这个分母越大,分的东西越少。公社成立的前几年。一个劳动日为一个整工(10分),折合成钱的话能有八分钱。后来的情况最后的时候,干一天工能折合人民币两角到六角,个别很好的生产队,一个工能折合1块钱左右。

    但问题是。随着五六十年代的各种运动开始之后,农村一家少则三四口,多则七八口甚至十来口人,靠的就是在生产队挣的这点工分养家糊口。孩子上学、穿衣购物、油盐酱醋等一应开支均包含其中。绝大部分的家庭那时由于老小多,靠生产队分的那点口粮根本不能解决一家人的吃饭问题。为了工分,农民吃不饱甚至饿着肚皮干活是常事。

    孙振国在附近驻扎也不是一年两年了。当然知道这些事情。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