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予保护,即使是一些思想反动的地方政治人物,只要不与dú lì师为敌,不残害革命群众,dú lì师也不打不杀;对向dú lì师提供钱粮帮助的,或给dú lì师掩护伤病员的,dú lì师给予保护,并为其保密。。。。。。
注1:民国时期的普遍说法是zhōng yāng军的军纪不如军阀部队,但这有一个前提——军阀是本地的,否则这些杂牌部队祸害起百姓来比绝大部分zhōng yāng军都狠,反正烂摊子又不用他们收拾。最典型的例子是在广西时以军纪好著称的桂军,在苏区烧杀yín掠的事情可没少干。而zhōng yāng军虽然良莠不齐,但因为其zhèng fǔ军的身份,在哪儿都有归属感,只要主将不是汤司令这种极品,一般都还过得去。。。。。。
。。。
第二十九章 非主流打法()
同时,为了减轻那些中立者或者可能中立的势力不安,胡卫东决定只在各县保留不脱产的民兵武装,但是其中由基干民兵组成的县大队要有能力对付**用来封锁苏区的碉堡、并足以让营级以下的**正规军或者地方民团不敢胡来,以保证各县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为此胡卫东抓紧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对各各县大队的干部们进行了反碉堡(不光是靠爆破,也有马蜂窝等yīn招。。。。。。)与游击战术(注1)的培训,同时留给他们一部分地雷、手榴弹和爆破筒,并教给他们制造石雷和燃烧瓶的方法,以备不时之需。然后,这些县大队的干部们回去再将其教给辖下区小队的干部们,直至所有的民兵全都学会,到了那时,敌人若还敢来苏区胡作非为,就让他们见识一下什么叫做“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
胡卫东软硬兼施之下,按照“三三制”原则组成的各县mín zhǔ自治zhèng fǔ陆续建立起来,成为了dú lì师可靠的后方基地。但是胡卫东并不敢高枕无忧,为了避免遭到白军大部队的优势兵力合击,胡卫东决心先下手为强,他集中了dú lì师的全部兵力进击会昌县,甚至连雩都县的民兵也都带上,还让随军的大量非战斗人员也都一起虚张声势,摆出了十万大军的架势震慑敌军不敢出城野战,再依仗dú lì师攻坚的特长一举攻下了有一个杂牌师驻守的会昌县城。守军一开始的抵抗还算坚决,但dú lì师将几千支二十响和大量冲锋枪集中使用,在巷战中展现出了压倒xìng的优势,仅付出了不到千人的微小伤亡就一举夺取县城,杀敌两千多人,其余的全部投降。。。。。。
一直随军行动的特殊战俘孙立人对胡卫东奇怪的打法有些难以理解,“按照军事原则,野战中寻求歼灭敌人的机会才是正道,除非是无法逾越的战略要点,一般都不会选择攻坚,而巷战因为伤亡太大,更是没办法的时候才打。可这位胡将军却反其道而行之,他宁可攻坚和巷战,甚至还以计策阻止敌人出来野战,居然战果好像还很不错,这真是怪了。。。。。。”
其实胡卫东也是有苦自己知,他现在还很不擅长指挥大兵团作战,队伍里还带着数以万计的非战斗人员,严重影响了运动战中至关重要的机动力与隐匿能力,使得野战难度大增,偏偏现在的dú lì师又一次都输不起,所以他只能扬长避短,选择了大部分指挥官都尽量回避的攻坚与巷战。
原来,现在的dú lì师不但拥有大量常规的火炮以及先进的炮兵战术,而且炮兵也在胡卫东的亲自指导下进步神速,还建立了专门负责爆破攻坚的工兵部队,再加上“没良心炮”等提前出现的土办法,dú lì师现在的攻坚能力实际上已经远远超过了国内的平均水准。。。。。。
而在一般情况下往往会打得十分惨烈的巷战对dú lì师的指战员来说也反而比野战好打得多,因为巷战实际上是以班排一级为基本作战单位的,胡卫东擅长的特种战与小规模战斗正好派上用场,加之巷战中一般以近战与遭遇战为主,装备了不少冲锋枪和连发手枪并很喜欢将其集中使用的胡卫东就更是如鱼得水,又哪是以步枪为主要武器的白军可以抵挡的?而且,胡卫东每次攻城之前都会预先派出特战队进行侦查、有机会的话甚至会直接进行特种作战,而且城内往往本就有地下党作为内应,巷战的难度就更低了,几次攻城战下来,哪怕是不算那些直接端掉了敌人指挥部的战例,双方伤亡比也一直没有超过1:3。。。。。。
一开始胡卫东选择这样的打法只是迫于无奈,但用着用着他却意外地发现这种不合兵法的打法其实也有不少好处。首先,仓库里的武器弹药一般都比出战部队随身携带的要多,尤其对手还是几乎从不毁坏武器弹药的**,因此攻城所得的缴获一般都比野战获胜要多得多。
另外,攻下县城、甚至是城市后dú lì师还能得到大量钱粮物资,这就更是野战所不能比的了。几乎没几个人知道,胡卫东现在手里的现大洋早已经突破了一百万大关,这还是胡卫东放弃了以前激进的“打土豪”政策,否则还要多一些(现在dú lì师基本只抄没官产,迫于形势,还敢残害革命群众的豪强地主已经越来越少了,好在不能抢也可以花钱买,dú lì师兵工厂还是在迅速发展。)。
此外,攻城能力强大可以更好地调动敌人,如果没有什么攻坚能力,那么“围城打援”时敌人肯定不会急着救援,准备也会更加充分,搞不好就会打成夹生饭,甚至根本不敢交战而撤围退去,情况最糟糕时甚至有被困于坚城之下遭到聚歼的危险。而攻坚能力强大则完全不同,敌人如果不来救援或是动作迟缓,那dú lì师就干脆将城市打下来,反正也是赚的,而如果急着来救,准备必然不可能太充分,dú lì师围城打援的把握自然要大得多。。。。。。
另外,攻坚还有一个好处,那就是目标从一开始就是确定的,可以将准备工作做得比较充分,对于目前大战经验还很不足的胡卫东来说,指挥的难度无疑比变数较大的野战小得多。当然,如果敌人的行军路线被dú lì师的电讯员侦知,在有把握的前提下,胡卫东也不介于包包饺子,事实上一开始他就是这样干的,只是随着兵力的暴涨,以后这样的机会只怕是越来越少了,因为歼灭战是规模越大越难实现的,何况胡卫东还不擅长大兵团作战。。。。。。
注1:以地雷战为重点,尤其是各种地雷战的高级战术,如子母雷、连环雷、长藤雷、钉子雷和手榴弹改成的诡雷等等,至于麻雀战与钻山沟,不教大家都会,至于地道战,南方地下水位高,能够应用的地区不多,而伪装战术对实施者的素质要求较高,游击队员能够学会最好,学不会胡卫东也不强求。。。。。。
。。。
第三十章 意外之喜()
虽然目前来看胡卫东这种围绕着“攻城”而创立的打法效果很好,但它也有一个很大的缺陷,那就是弹药消耗较大,尤其是情报不准确咬到硬骨头或是没油水的穷鬼部队,即便打赢了也会大伤元气,甚至从此一蹶不振(弹药消耗殆尽——被迫改变打法——部队战力下降——缴获弹药更难,然后恶xìng循环,一度有十万jīng兵的四方面军在“南下”过程中之所以并未遭遇大的溃败却锐减到三万余人,就是遇到了这种情况。)。但dú lì师有自己的兵工厂,而且发展速度快得吓人,对缴获的依赖程度不像其他的红军那么高,加之一直以来明显的情报优势,才令这一难以复制的战术取得了巨大的成功。
俗话说“连胜则骄”,胡卫东部下的那些老红军见红都瑞金已经被光复的苏区三面包围,纷纷建议进军瑞金,光复大家心中的圣地。好在胡卫东还保持了必要的冷静,他从情报中得知,瑞金一带现在驻扎着至少一个军,现在的dú lì师虽然不弱,但想消灭他们却也不易,还不如南下夺取守军相对较弱的寻邬县。这样做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可以切断**江西“剿匪”部队东西两路之间的电话联系,使得他们只能全靠电报联系,胡卫东就可以通过截获的电报而得到更多的情报,但事前没有任何人想到,攻打寻邬县时胡卫东居然差点yīn沟翻船。。。。。。
这座县城里驻有“中原老贼头”张钫麾下的一个旅四千多人,官兵大多由绿林盗匪收编而来,勇猛与狡猾兼具,而且个个身经百战,十分地不好对付。而胡卫东却对此一无所知,他再次大胆地亲率摩托化步兵欺骗敌人,想要控制住敌军的指挥官逼其下令全旅放下武器,却不曾想对方甚为凶悍,竟然不顾生死与突击营拼命。。。。。。
虽然不一会儿的工夫他们就全被打死,但胡卫东等一千多人却也被城内矢志为旅长报仇的四千多**团团包围,其间对方甚至频繁使用同归于尽的疯狂打法,给突击营造成了巨大的损失,若非敌军战术落后,不晓得上千支自动武器组成的交叉火网的可怕,大部分兵力一开始战斗就成片地倒在了密集冲锋的路上,胡卫东只怕就要栽在这里了。。。。。。
这一役虽然获胜,但兵力接近两千人的突击营阵亡超过800人,将近九成的指战员身上带伤(不过胡卫东本人战斗中一直在提供火力支援,倒是一点擦伤都没有。。。。。。),这些可都是jīng锐中的jīng锐,胡卫东不由心痛不已,而抓到的俘虏即使连重伤员也算上都还不到五百人,可见敌人的顽强。。。。。。
伤亡巨大、却无法从战俘中获得补充,胡卫东不禁有些懊丧,自认为打了一场赔本的战斗,可通讯员的报告却很快让他的脸sè多云转晴。。。。。。
“看来我的运气还没有用完。。。。。。”,胡卫东有些不敢置信地看着库区里面一排排的大炮、汽车和其他重型军械,一问才知道原来由于现在南方红军游击队的主力已经基本被打垮了,分散突围出去的各支部队最多也就一两千人,而且都是往深山老林里钻,追剿他们的**如果带上这些重家伙,很难用得到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