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最秦-第10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如孟家、司马家、甘家等秦朝勋贵之臣都暗暗佩服,不愧王家是秦朝第一大世家,有底蕴,有魄力。

    就在所有人都佩服王家的时候,王策语出惊人,立刻让那些世家大族目瞪口呆。

第152章 考官() 
王策满是诚恳的脸上突然堆满笑意,让他刚刚还有些压抑的气质瞬间发生了一百八十度的大转变,成为一个和蔼谦恭的臣子相。

    “臣认为,科举考试是国之良策。选材取士,没规矩不成方圆,只有这样才能杜绝一些靠着恩荫世世代代风光的庸才误国。也只有这样,才能让各个大家族的子孙不至于沉溺于酒色狗马之中。皇上此举,英明神武。内史王策坚决拥护科举考试。”

    王策是王家在朝廷的代言人,他这样一说话,一旁的孟家、甘家、司马家等几大家族的人都内心暗骂王家的人不厚道,卖了他们在皇上面前讨好。

    其他几个世家大族想效法王家,但无论如何都是拾人牙慧,没多大滋味。几个人互相对望了一眼,选择了默不作声。

    胡亥看着这些王公大臣们,内心冷笑。今日朝议,他就知道这些大族之人不会善罢甘休。

    李斯和蒙毅两人商量的办法,让秦二世皇帝和蒙恬在朝堂之上一唱一和,把反对科举的人先定个大罪。这样一来就没人敢轻易反对这件事儿。

    说白了,二人还是借助了秦二世登基之初滥杀的名声,才用到这个办法的。他们的想法,胡亥心知肚明,可为了压制这些高门大族,他只好再装一次恶人。

    科举制度,让黔首百姓有了平步青云的机会,这种颠覆的思想是世家大族所不能容忍的。

    如今豪门大族的王家带头服软,就说明从全国百姓中选拔人才的口子已经撕开。

    日后这朝廷之中,必定是两大派系。胡亥思量着,并没有继续纠结这件事儿,而是趁热打铁的说道:“如今众位爱卿都赞同科举一事,朕很欣慰。可说到这科举,还有一个重要的职司,那就是考官。这考官决定了状元榜眼探花的产生。朝中文臣很多,谁能胜任这考官一职呢?”

    “考官?”所有的臣子都暗自揣测。

    考官意味着什么,不用多解释,这些老狐狸都明白。参加科举的考生能否高中,完全看考官的意思。这是个肥缺,或许可以在这个职位上打主意。

    几个大家族的人再次动心,互相眉眼传话。只有王策眼观鼻,鼻观口,口问心,目不斜视,一副老神在在的样子。

    看了他的样子,几个家族的臣子突然心神一凛。聪明的立刻想明白其中的关窍。皇上既然把这科举提出来,要选择天下良才,不分贵贱。那就一定有了万全的准备,恐怕这考官不像表面上看来那么有油水。

    众人一阵沉默中,还是蒙毅上前一步,拱手说道:“说道考官,臣心中倒是有一人,只是他年事已高,不知能否胜任。”

    蒙毅原本就是胡亥心中认定的考官人选之一,如今见他站出来举荐旁人,倒是有些意思,点头示意蒙毅说下去。

    “太学馆有一位老人,叫做伏完,人称伏生。此人不但专修儒家学说,对诸子百家学说更是多有涉猎,对任何事儿都有独到的见解。依臣看,此人可以胜任考官。”

    蒙毅刚刚说完,李斯就向前一步,他虽然是丞相,但心胸并不宽广。法家出身的他不但因为嫉妒亲手害死了法家祖宗韩非子,更是为了维护法家在大秦的地位不择手段。

    “皇上,臣认为治国以法,万世不变。既然选材,这考官就当是个行为规整,严于律法之人。伏完虽然博学,但无论威望还是资历,都不足以成为科举考官。”李斯低头拱手,一副诚惶诚恐的样子。

    胡亥点了点头,默不作声。这考官原来在他心中有三个人人选,但伏完不再其内,经过蒙毅提醒,他也想起这个伏完。此人精于典籍文章,用作主考,再好不过。

    见李斯说完后,皇上默不作声,文臣中一个眸子漆黑的大臣有些站不住。他向前一步,拱手说道:“臣叔孙通敢给伏完担保,此人虽然老矣,但才学出众,今虽年近七旬,但文章辞赋,过目不忘。臣原意和蒙毅一起举荐伏完为考官。”

    李斯还想说什么,胡亥一摆手,说道:“伏完之名,朕听说过。此人可做考官。但无论如何,年纪已经大了,这主考官还是做不得。”

    看着下面静默的臣子,胡亥说道:“考官有三房,一房主考,两房帮衬。朕看李斯、蒙毅、叔孙通,在加上伏完,你们四人中出选三个作为考官,至于主考,朕钦点。”

    看到二世皇帝早就胸有成竹的样子,众人都知道大局已定。只是这四人中三人是朝中重臣,一个虽然是太学馆的老儒,但却得到了蒙毅和叔孙通两人的保举,也不好说。一时间众臣子竟难住了。

    “皇上,臣最近在给章邯和王贲筹备冬衣,在渭水以南还有许多流离失所的难民,都要臣操心。臣看这考官一职,还是其他三位勉为其难,臣请皇上准许。”说话的正是蒙毅。

    看着足足瘦了一圈的蒙毅,胡亥发自内心的感叹道:“你倒真是个总理的料子。”

    “啊!”蒙毅不懂什么是总理,一下愣住。

    胡亥也意识到自己食言,摆手笑道:“朕随便说说,那就这么定下来。考官由李斯、叔孙通、伏完三人担任。这样,李斯和叔孙通都是有官职的人,为了避免嫌疑,这主考官由伏完来做,你们两个帮衬他点儿。”

    “诺。”李斯虽然有些不情愿,也只好和叔孙通一起谢恩。

    “对了。”胡亥身子微微前倾说道:“叫这个伏完到宫中来一趟,朕想见见他。前三甲最后的主考官是朕,朕要当面交待伏完一些事宜。”

    考官敲定,众人都松了口气。叔孙通和李斯都属于那种平日为人极好,没有架子的,所以一些家中有人符合考试条件的人立刻开始打这两人的注意。

    “蒙毅、蒙恬,这件事儿你们不能不给朕分忧。”胡亥笑着望向两人,接着说道:“这考官你们可以不做,但考题却需要你们研究。”

    “这个臣义不容辞。”蒙毅笑道。

    蒙恬也笑了笑说道:“臣不过是个武将,没想到竟然要给天下文士出题。哈哈。”

    剩下的例行公事很快处理完毕,多余不重要的,则让李斯带人直接处理。胡亥让蒙毅和蒙恬留下,同时示意众臣之后的李剑和卫霍也留下,这才散了朝会。

第153章 武信殿宴将() 
众臣鱼贯而出武信殿。

    几个世家大族出身的臣子立刻把王策围拢住,想要王家一个说法。可王策根本不给他们发牢骚抱怨的机会,脚步匆匆的直接登上了等在咸阳宫外面的车。

    “这王家太不像话,让咱们反对,他家却在皇上面前卖弄忠心。”说话的是掌管宗庙礼仪的奉常,孟家的孟波。

    “王家向来自大,何时把我等放在眼里。”司马勇是现如今司马家的主人,也是几个大世家中最弱的一个。

    一边甘家的甘猛冷笑一声说道:“你司马家如今好几位在军中效力,只怕很快就能和王家相提并论了。”

    这话一出口,其他几个世家的人都神色古怪的看着司马勇。上次比武选材取士,司马家的司马毅表现不俗。如今司马毅和司马欣都在章邯军中,屡屡有战功声名传回。

    王家之所以能如此藐视个大家族,就是因为他们家名将辈出,不用说已经故去的王翦,就是现在的王贲和王离都是皇上面前的红人。这样的家族自然可以睨视其他家族。

    “闲话休提,不如今晚结伴到三位主考那走动一下。”

    “伏完那个老儒就免了,李斯丞相和叔孙通先生还是要拜访一下的。”

    “小点声,别被淳于庸听见,这个御史大夫太能告状。”一个老头儿看到淳于庸踽踽独行而来,立刻提醒身边的人。

    众人立刻禁声,直到淳于庸走过他们才松了口气,甘猛看着淳于庸的背影,压着声音骂道:“他娘的,这小子做了御史,没少给咱们添乱。”

    “没办法,谁让皇上信着他了。要我看,这二世皇帝也不知转了什么性,尽是找些年纪小,资历浅的后辈。你看刚刚留在武信殿的两个小将。啧啧。”这人夸张的摇了摇头。

    “那两个人我记的,高个的是李信的后人,叫李剑。另一个就是皇上上次比武选材选出来的,好像叫卫霍什么的。”

    大殿中,卫霍憋不住打了个喷嚏。他揉了揉鼻子,略带腼腆的看了一眼胡亥。

    胡亥和蒙恬蒙毅正在商量关于科举考题的事情。

    就命题,胡亥表明了意思,并不想出一些无关痛痒的文学题。他要考,就要考天下大事,时事的东西最能看出一个人的眼界。

    这一点得到了蒙氏兄弟的认同。

    蒙毅思考了一阵说道:“要考时事问题,有几个方向。现如今天下大乱,如何平定反叛,保住社稷是一个命题方向。还有就是马上进入隆冬季节,天寒地冻,好多难民没御寒的衣物,若不妥善安置,恐再生变乱。这些问题就是臣面对,也是一个头,两个大。不如抛给这些考生,看他们能否写出宜于国家的论断。”

    胡亥看着他笑道:“你这是要把自身的责任推脱给考生们。”

    “臣也真有这个意思。若是有人能为臣分忧,倒是天大的好事儿。”蒙毅谦逊的笑道。

    胡亥点了点头,说道:“科举考试,以后要经常举行。这第一次先试试,考题你二人斟酌,最终我来划定。蒙家有好的后辈,可以参加这次考试,算是朕给蒙氏的一个赏。”

    蒙恬和蒙毅都是聪明人,自己作为出题的官员,虽然最终裁定权在皇帝手中,但范围总是错不了。若这样,蒙家还没有人能考中,可真怨不得别人。

    二人谢恩之后,胡亥示意蒙恬留下。这才把李剑和卫霍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