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官场之风流人生-第16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邵征嘿嘿一笑,说道:“到时候就怕沈书记高升到区里,不要我当司机了……”他在梅溪钢铁任行政助理,在钢厂算中层管理,这次改制跟妻子钱文惠持股钢铁厂百分之一点五的股份,在管理层里,仅次于赵东。

    改制之后,管理层将直接参与股权分红,年终奖励计划自然就取消掉。虽然现在条件还很艰苦,但大家对不久的将来都充满的期待。

    沈淮问道:“你真想要继续替我开车?那你就到镇党政办来,给黄新良当助手,给你挂着副主任的职衔,你干不干?”

    “我可不会写什么文章,黄主任会不会嫌弃我是个闲人?”邵征回头看了一眼黄新良。

    黄新良说道:“我哪里敢嫌弃你?”

    党政办主要是围绕书记工作,所以沈淮跑到哪里,黄新良通常都会前前后后的跟着。沈淮推荐黄新良担任副镇长,虽然还要他分管党政办,但也同时也要他分管教育办,也就没有办法再让跑前跑后的跟着走,所以才调邵征到镇党政办担任副主任。

    “今天是黄镇长、邵主任高升,是不是我来请客庆祝一下?”朱立坐在副驾驶位上,凑热闹的问道。

    “你要腐化镇上的党员干部,也要趁我不在的时候请酒才有诚意,”沈淮开玩笑道,又问朱立,“你跟李社村的宋晓军接触有几次了吧,你觉得他这个怎么样?”

    朱立见沈淮突然问起他对宋晓军的看法,回头看了一眼,不知道宋晓军是不是哪里给沈淮留下什么坏印象了。

    “你有什么话不能说,还要看我脸色?”沈淮没好气的问道。

    朱立嘿然一笑,说道:“从我们公司来说,宋晓军这人太刁了,不好对付。不要看他在你面前很温顺,我们跟他接触,谈拆迁安置的事情,他的话可不怎么好听。不过,客观的来说,他蛮有能力,也有干劲,在村民里威信很高。要是让他多两年村主任,李社村的面貌应该比现在要好。我觉得啊,拆迁工作要做好,做通他的工作是最主要的。沈书记你刚才拍出四十万来,我看是把他镇住了,接下来的工作应该能简单许多……”

    沈淮点点头,跟黄新良说道:“很多工作,不要一味的强迫村里低头,要知道,我们最终的目的,还是要梅溪镇建设好

    。朱总对宋晓军的评价相当高嘛,你也跟这个宋晓军多接触接触,有什么事,让他多拿拿主意,只要主意是他拿的,他的积极性就会高,镇上也能省事很多。”

    黄新良看得出沈淮对李社村的这个村主任也相当满意,也知道乡镇干部通常会看不起村干部,再一个李社、蔡家桥两村刚刚并过来,村干部的心态会更敏感,知道沈淮是在对他打预防针,不要因为工作态度问题引发不必要的矛盾。

    黄新良点头称是,沈淮继续说道:“李社、蔡家桥两村,窝在梅溪河跟渚江的东汊口里面,无桥无渡,解放后也没有修一条像样的公路跟外界相通。鹤塘原本是霞浦县的经济落后乡镇,蔡家桥、李社两村更是霞浦县有名的贫困村。我这两年看过鹤塘移交过来的资料,两村共有不到八百户人家,赤贫户就有六分之一,这真是太穷了。这两个村这么穷,在别人眼里或许是包袱,但在我沈淮眼里是宝地,你们知道为什么?”

    “沈书记你高瞻远瞩,我们可没有你的眼光。”黄新良讨好的说道。

    沈淮之所以提拔黄新良,一是黄新良这段时间来对他鞍前马后,没有丝毫思故主的意态流露,更主要的是黄新良确实有两把刷子,故而推荐他担任副镇长,党政办有一些材料工作,还必需要他来负责。

    沈淮不想看到黄新良会庸俗的政治生活彻底的沉陷下去,最好的方法就让他有独挡一面的机会。

    沈淮没有想要去跟黄新良交什么心,有时候有些事纯看悟性,他继续刚才的话题,说道:“两村拥有三公里长的渚江岸线,本身临近入海口,航道优良。前期经过勘测,航道几乎不用疏浚,就能让万吨巨轮直接近岸驻泊。这为梅溪钢铁的钢材,往沿海地区以及沿渚江往淮海省、中原省腹地输送,提供极便利的水运条件。水运的效率自然不能跟公路、铁路比,但成本低廉,大约只有公路的六分之一、铁路的三分之一。如今梅溪钢铁的螺纹钢,幅射的市场大约有三百公里范围,也是较为适合公路运输的距离。就算如此,运输成本还是占到市场价格的5…8%左右。我让市场部门核算过,一旦梅溪钢铁的产品,继续通过公路往外运输,市场幅射范围在三百公里跟五百公里之间,运输成本将再翻一倍。更远的市场,梅溪钢铁将因缺乏价格上的优势而失去竞争力。就算不考虑全国市场以及将来开拓海外市场的可能,梅溪钢铁的螺纹钢若能沿渚江往两岸地区输送,把原材料的运输成本降低也考虑进去,整体利润率就能增加三到五个百分点。”

    “差这么多?”黄新良也颇为惊讶。

    “是啊,相对四亿产值来说,利润率提高三到五个百分点,每年就能多赚一两千万。江港货运码头的投资看上去巨大,一期工程至少要投五千万进去,实际上也只需要两三年就能赚回来,”沈淮说道,“另外,蔡家桥临河临江,在李社村的西边,也适合居住。梅溪钢铁以后要发展成大型钢铁企业,从四面八方汇聚过来为梅溪钢铁工作的员工,也将数以千计,我们同时也要考虑这么多员工及其家属的生活问题。所以,我打开始从有心想将蔡家桥、李社两村从鹤塘镇划过来起,就考虑两村合并、李社村整体规划工业区,蔡家桥村整体规划居住区的事情。相当工作,会在三五年间陆续展开,需要在蔡家桥村委会、村小附近建设集中居住区,把两个村近八百农户都迁过来,才能腾出更多的工业发展及建设用地来。”

    梅溪镇之前就所辖的二十几个行政村,还有一大批危房亟待改造,这次把四十万直接拨给外划过来的两个村,黄新良打开始也有想不通,这时候才明白沈淮打算:合并办学,就能让两村合并的事开个头,先建学校,然后在学校附近划地建设集中居住区,安置拆迁户,修路与镇区相接,底下的事才会顺理成章。

    再一个,也唯有镇上实实在在的对两村进行财政扶持,才有可能消除这两个村的防备心理。

第一百七十三章 回马枪() 
回到镇上,何清社就追了过来,要谈下梅公路拓建的事情。

    “老朱请客,你把李锋也喊上,我们边吃边谈……”沈淮跑了一下午,也饿得前心贴后背,让何清社把李锋也拉出来,一起去渚溪酒店吃晚饭去。

    梅溪钢铁厂改制完成,跟鹤塘镇的行政区域也重新进行划分。

    虽然货运码头以及钢厂生产线扩容要忙上一段时间,不过那是钢厂的事情,镇政府这边在六月初就正式把梅溪大桥重建及下梅公路拓建工程提上日程

    筹集资金是一方面,同时还将涉及到近百户沿街房屋的拆迁,此外项目的前期审批工作也是极为繁琐,遇到专人盯着跑。

    沈淮是党委书记,要掌握全局,还要盯着钢厂的日常管理,不可能把所有事情都背身上来,那样有八只脚都不会够用。

    梅溪大桥及下梅公路的事情,具体还是何清社负责。

    不过遇到重要、难决定的事情,何清社会过来找沈淮商议。沈淮通常会把李锋也喊上,三个人开个小会,能做决定的就赶紧掉,然后党政会议上再走个形式。

    到渚溪酒店,没见到陈丹,问过柜台后的钱云,沈淮才想起来陈丹上午跟他说了,说晚上要跟小黎回老宅整理东西,准备过两天就正式搬回去住。

    沈淮就直接到二楼找了个包厢,李锋赶过来还要一会儿,就跟何清社先说起李社、蔡家桥村合并办学的事情。

    李社、蔡家桥是梅溪钢铁往渚江边发展的关键,拿四十万给两个村合并办学,对梅溪钢铁的货运码头以及梅鹤公路等项目有促进,何清社自然没有什么意见。

    镇资产办跟钢厂、跟紫萝家纺等镇属企业结算红利、承包费以及财务审计,都是每季度一次。

    赶着钢厂改制,资产核算是截止到四月底。九四年一月到四月,不用上缴企业所得税,钢厂盈利高达九百三十余万,镇政府按照20%提取红利,将有一百九十万;其余作为发展资金,留在钢厂作为资产增数。

    正式改制是五月底,整个五月份二百四十万的利润就由镇政府全部提出。

    九十年代,虽然国内还存在种种问题没得到解决,但处于经济发展的黄金时间是毋庸置疑的。紫萝家纺成立之后,之前的发展桎梏不复存在,二月底就完成生产设施的更新,员工也增加到四百余人,今年上半年的盈利将超过六百万。

    家纺业在国内当前还是劳动密集型企业,对资金有需求,但不如钢铁业那么饥渴。故而成立合资企业时,紫萝家纺的股利分红比例定在五成。

    也就是说上半年紫萝家纺上半年可以拿三百万出来分红,镇占股40%,能分得一百二十万。仅这个数,就是褚宜良去给镇上承包费的三倍。

    这半年时间里,梅溪镇的工商业整体活跃,普通工商税收的增幅也很大,加上划并后基数税返,梅溪镇上半年的地方财政收入差不多能达到九百万,是去年同期的三倍,将增涨六百万。

    政府跟企业不同,企业需要把资金储备下来用于扩大生产,政府新增加的收入,主要还是要花出去。

    不过,何清社年前做政府预算时,就是把九三年的财政预算改了两笔,抄了一下,根本就没有考虑今年财政收入会翻三倍。

    这新增加出来的财政收入,而且数额这么巨大,怎么花,没有预算约束跟规范,还凿实叫人头痛。

    沈淮决定从新增加的财政收入里,拨四十万给李社村、蔡家桥村合并办学,实在算不了什么。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