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贞观朝是千载难逢的好时机,皇帝的头脑清楚,群臣精明能干。利益集团尚未形成稳固,国家尚且不安稳,人人居安思危,都有上进意识和进取意识,如果这不是贞观,如果这不是李世民,那么一切都会不一样,苏宁有时候非常庆幸自己穿越到了贞观朝而不是其他的什么朝代,这是一个王朝最清明最上进的时期。
所以大唐成功了,大唐前所未有的以大量的惠民利民政策使得百姓对大唐的统治和李二陛下的统治交口称赞。即使是战争也是如此,过往的战争无论获胜还是战败,只要有损失。承担者肯定是老百姓,谁会喜欢战争,出了人出了力什么都没得到不说,到头来还要被夺去财产,谁会喜欢?
大唐的战争不是如此,打了胜仗,一定会掠夺大量的财富和人口,灭不了那个国家就签订利国利民的条约,获取大量利益。朝廷赋予了,那么有什么天灾的说免除赋税就免除赋税。还有额外的赏赐和足够的赈灾,因为国家有钱了。不稀罕那一点点税收,朝廷的收入不再仅仅依靠着百姓种地的收入,而是依靠更多方面的收入。
别的不说,仅仅是劳动改造政策,一下子就免除了困扰百姓们千余年的徭役给废除了,大唐依靠着从国外掳掠而来的奴隶去从事那些最低下最卑贱的事情,间接的也将大唐百姓的地位提高了不少,使得不少原先最底层的升斗小民都有了底气,知道自己比谁高贵,比谁优秀。
这些奴隶的大量引入不仅仅使得百姓们脱离了徭役这道沉重的枷锁,更使得百姓们有了些许的尊严意识,知道自己是什么人,奴隶是什么人,森严的等级意识虽然造就了社会之间的相互距离,但是一个新的完全不属于大唐人的底层出现,却无形间将大唐人这个整体联合的更加紧密,更多的大唐人已经不再愿意从事一些特殊的职业,使得这些职业根本招募不到人去做,但又非做不可,于是只好找奴隶来做,花钱买奴隶。
于是,一些被称作贱业,从事之人被视为贱人纳入贱籍的职业就这样从大唐人这三个字的含义中祛除了,尤其是第一批平民读书人的渐渐崭露头角,民间逐步出现了“大唐无贱人”这样的说法,强烈要求大唐官方把贱籍这样的东西从大唐人身上取消掉,去给那些奴隶安插贱籍,大唐人生来就是高贵的,怎么可以被纳入贱籍,从而成为和那些奴隶一样的贱人呢?除了犯了大罪之人,其他人都不可以被称作贱人!
这样的声音越来越高涨,以至于各地的御史们频频上书给李二陛下向其陈述民意,李二陛下高度重视,召集群臣进行商议,群臣们也纷纷认为这些年一些贱业被奴隶占据了主流,很少有大唐人愿意做了,而且,都认为这样的事情就该是奴隶去做的,那些俘虏是大唐人共同的奴隶,大唐人怎么可以和他们共处一个等级?
甚至有官员认为就连那些最被人瞧不起的风尘女子或许都比那些奴隶要高一个等级,至少她们是大唐人,而不是外族人,谁也不是天生了就注定要做落入风尘的不是吗?
在这样的思想的主导之下,加上李二陛下和长孙皇后最后一个爱情的结晶——玉成公主的诞生,李二陛下龙颜大悦,喜不自胜之下,将诸臣讨论了三个多月的《贱者从良疏》正式审批,下达门下省正式审核,魏征很高兴的签署了自己的名字,正式下达民部颁布天下,将此草案正式加入《贞观律》之中,从即日起在全大唐领土范围内开始实施。
这份法令正式将七十六种过去被称为贱业的职业的从业人员作了明确限制,不允许主使者招募持大唐身份证者进行工作,这些职业不是大唐人可以去做的,而是奴隶们才可以从事的最低贱的职业,主使者可以去公奴司购买奴隶,乃至于订购合适的奴隶,只要军队把奴隶送来了,钱交够了,就可以优先购买,那么,从今以后,就不再需要支付工钱了,奴隶是不需要工钱的。
从其以后大唐没有贱人,贱人这个词语将永远的和奴隶绑定在一起,不再属于手持大唐身份证的大唐百姓。
此法令一出,万民欢欣鼓舞,当然了官府也不忘了给那些解约的原先的贱籍之人发去一笔钱,他们也是靠这个生存的,虽然低贱,却也可以吃饭,这些人大多数都被送去了江南的大荒原上拨给土地重新生活,加入了开垦大军,生活无忧,吃饭无忧,且具有了土地,从原先身为贱人没有丝毫人权的状态一跃成为了良民,他们喜极而泣者数不胜数。
这便是大唐在战火连天的边境形势之下颁布的一条最有意义的法令,影响深远,虽然苏宁不知道这在之后的岁月里面会带来什么样的负面影响,但是在目前看来,这是对大唐人最负责最温暖的一条法令,支持率相当高,也因此,大唐人史无前例的对这条法令交口称赞,甚至超过了当初对劳动改造法令的支持率。
当然,苏宁也担心,只是再怎么担心,也不知道这究竟是会发生的还是不会发生的,这个大唐感觉萌萌哒,已经超出了他的认知范围,他甚至不知道如何判断这个大唐的未来,不过,人要是什么都可以预先知道,也就不是人了……
八百七十七 叛徒()
泉宗三郎最近有些烦恼……额……不能叫做烦恼,应该叫做麻烦,准确的说呢,就是他得罪了人,得罪了一个他的罪不起的人,其实原本他也不想得罪这个人的,但是,得罪了就是得罪了,杀了人家的家臣就等于是打了人家的巴掌,就算是人家的不对,自己也没地儿说理去,自己的靠山在唐国做使臣结果被抓起来砍了头,这就直接导致了那个被他得罪的高层对他下手。
率领一支小小的船队,两艘小破船担任什么巡查队队长这个职务,其实他又如何不知道那家伙的险恶用心呢?最近风传强大的大唐帝国要对自己的国家发动战争,只是具体的消息和具体的日期都被封锁了,不是他们不努力查探消息,而是大唐的反侦查能力太强了,原先的那批人死光了之后,派去的人从来就没有回来过的。
要不是之前属于自己的私人死士,不要命的驾船去了一趟百济国,他们还根本就不知道居然发生了那种事情!
高句丽国居然老死不死的出动十五万兵马攻打大唐,结果被大唐名将苏宁率军一把火烧没了王都,连高句丽王高建武都被抓去了大唐国都受审,整个高句丽变成了三国乱战,接着一场大瘟疫下来,高句丽接近亡国灭种,快四百万的人口死得只剩三十多万了。
而百济和新罗也好不到哪里去,都遭到了瘟疫的侵袭,倭国很幸运,隔了一道海,所以在最关键的时候派上了用场,没让瘟疫侵袭过去,而那些死士回来的时候带来的最新情报就是大唐出兵攻打新罗和百济。新罗和百济毫无还手之力,估计已经被大唐吞并了,接下来大唐是进军倭国还是撤军或者是就地坚守都不得而知。
最新一批派出去的巡逻兵除了看到了不少大唐的船只之外就没有其他的情报了。根本不敢接近,而大唐的船只似乎也没有出动的想法和样子。这让泉宗三郎稍微有些放心了,但是他还是很担忧,毕竟这是大唐进攻倭国的最前线,如果大唐来了,肯定是要经过他的辖区的,这个巡逻官原先是个肥差,油水很丰厚,但是自从倭国使臣被集体砍了脑袋之后。这就是个死差了。
泉宗三郎要多郁闷有多郁闷,直接把妻子儿子女儿都送回了乡下老家,离开了国都,希望可以获得一时之平安,只要家人安全,他也就放心了,至于大唐来不来,对于他来说,如果大唐来了,他甚至可以向大唐投诚。并且为大唐军队带路,只要大唐军队帮他杀掉那个死死敌,然后保住自己家人的安全。其他的管他呢!
他频繁的派出小船试图查探大唐的行踪也不是没有这方面的心思在里面,家人被如今的贵族掌权者迫害,他没有还手之力,在这样的仇恨心理的推动之下,他只有寄希望与比国内的贵族掌权者更加有力量和权力的大唐人,希望大唐的将军可以看在他为大唐带路的份上帮助他,他甚至绘制了一幅倭国沿海的防卫区域示意图,只要大唐答应他的要求,他就双手奉上此图。为大唐做牛做马在所不惜,只要自己的家人安全。
他的筹码还不止这些。因为他这个位置非常的特殊,是属于所有倭国海岸警备队的最前列。是属于炮灰中的炮灰,而且,还很有意义,只要碰到了大唐的军队,大唐军队肯定会发动进攻,这个时候只要他发出讯号,或者大唐军队的动作大一点,那么其他的主力就可以反应过来,和大唐军队作战,阻止大唐军队的入侵。
说白了,他的任务就是牺牲自己为其余军队报信。
老子凭什么要帮你卖命?你那我家人的性命威胁我,我要是死了我的家人就真的安全了?放屁,鬼才相信你们,要是相信你们我还不如去相信一头驴会说话呢!我要是死了我的家人才真的没有活路了!你们想让我死,我就要让你们都死!这是泉宗三郎发的誓言。
于是他决定进行一次冒险,他大概的估计了如果唐军从半岛度过对马海峡进攻倭国的路线,他决定派个可靠的人渡海,直接去半岛上找唐军主帅表达自己的诚意,表达自己愿意帮助唐军登陆的诚意。
说实话,苏宁也对大军击破倭国水师之后的行动有所疑虑,由于地处偏远,且时间人手不足,纵横部的血滴子们对高句丽新罗百济三国进行渗透就已经很不容易了,更别提一次瘟疫就把情报网毁掉了,对我国的情报搜集和打入内部根本还没有开始,倭国对大唐的防备也很严密,加上根本没有商人渡海去倭国做生意,所以渗透工作是非常困难的。
大战当前,苏宁也没有其他的办法,只好依靠着倭国地图定下战争规划,但是这也不是容易的,什么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