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宋不咳嗽-第37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又是造新船,你和我说的那种能在铁轨上拉着十几万斤货物日行千里的火车啥时候造?”齐祖一听说洪涛要造新船了,怨气更重。当初洪涛为了忽悠他玩命研发,许下了不少好处,到底是什么连洪涛自己都忘了。但是说者无心听者有意,齐祖全给他记着呢。

    “嘿嘿嘿……火车嘛,技术还不太成熟,等啥时候您和温小七把那个蒸汽机弄得可以带动一排织布机了,咱们再聊火车的事儿。您是个明白人,如果那玩意连几台织布机都带不动,还指望它能拉着十几万斤货物嗷嗷跑?路要一步一步走,步子太大了容易摔跟头,您说是不是这个理儿?”想不起来没关系,洪涛有这张肉烂舌头不烂的破嘴在,忽悠齐祖这样只知道琢磨东西,一天都很少说话的工匠是一门灵。

    “那成,这可是你说的啊,你记住喽,别到时候又拿什么国家机密来糊弄我!工字钢目前只做过十厘米高的,不过那玩意就是个力气活儿,只要时间足够,你要一米高的也没问题,无非就是快慢区别。造船怎么还用工字钢,难道你要去船上铺铁轨?”齐祖说起自己的专业,气势上又足了三分,这也就是洪涛来问他,要是换了别人,他连搭理都不搭理。

    “您别和我吹牛,还一米高,上哪儿弄那么大的模具去?我也用不上那么高的,四十厘米足够,但是强度和韧性我可有要求。太脆了不成,太软了也不成,更不能太厚。以帝国金属集团目前的能力,最长的一截能有几米?”都是玩技术出身的,洪涛很容易分辨出齐祖话里那句是实情、那句是夸张。工字钢的高度并不太重要,三十或者四十厘米高都成,大不了把两根铆接在一起当龙骨。不过每截型材的长度必须足够,太短了就会增加铆接接口,重量会成倍增加,也就失去了用钢材代替巨型木料当船龙骨的意义。

    “这我可说不准,那些钢轨都是三米一截,太长了不好运输。不过我觉得十米一截应该没问题吧,你需要多长的?”齐祖一说到技术细节,也不再满嘴跑火车了。在这方面他还是很保守的,宁肯少说也绝不多说,万一说冒了做不出来,那他比被人指着鼻子骂还难受。

    “当然是越长越好了!如果您给我弄出一根一百米长的,我立马叫您干爹,也让您过一过当皇亲国戚的瘾!”既然齐祖说了能做,洪涛就放心了。十米长也不短了,全靠半手工锻造,太长的型材根本不可能,如何预热就是个大问题。一根龙骨用五六根工字钢铆接起来,再撑上肋骨,强度应该也够用了,重量也能接受。

    “唉,你又要跑是吧?出征前你说的那些线膛枪到底还生产不生产了?如果想要就赶紧让国防部下订单,如果你不急,我就把生产线撤了。现在火炮的订单太多,我这里除了库存之外,还得临时赶制一批新型炮。”洪涛的口花花对齐祖无效,他只听有关技术方面的,其它一概无视。而且每次洪涛开始忽悠人的时候,就是想跑,好不容易逮着这位皇帝一次,齐祖坚决不能轻易放洪涛走,好多事儿还得问清楚呢。

    (。)

三百二十七章 白高兴() 
“先撤了吧!那玩意暂时用不上,找几个人带着徒弟小规模的手工加工,没有数量要求,能做出多少算多少,咱们的陆战队总共也就三百多人,做多了也没地方用。对了,线膛炮的研发也暂时缓一缓,您有空的时候亲自弄弄就成了,参与的人员越少越好。我已经把报告交给议会了,帝国金属集团恐怕还得分出一部分人手来,专门制造军械,和普通民用产品分开,主要是为了防止技术扩散,具体的细节让慈器和您商量。”

    对于线膛枪这个玩意,洪涛还有点纠结。你说大规模生产吧,帝国就得成立陆军,那样军费就会增加很多,对帝国的发展不太有利。陆军靠的是数量,必须有足够的数量才有战斗力。你弄几百人,除非人人端着一挺mg42,还得有无限弹药,否则去打陆战还是没戏。

    按照目前金河帝国的处境,大规模陆战肯定是不需要的,帝国的人口基数也支撑不起这种大规模的陆地战争。再说了,打这种战争的意义何在?攻城略地有何用?有了稳定的海上贸易航线,帝国完全可以用更小的代价换取更多的利益,何必非要去和别人抢地盘玩呢?抢下来难道就不用治理了?就没有各种民族、历史、宗教、文化冲突啦?显然不可能。

    要是这样的话,用一万军队抢下一个国家的地盘,就还得投入更多人力、物力去维持对这片土地的统治,最终能得到什么呢?除了仇恨、杀戮,基本啥也得不到,是个赔本的买卖。

    有这些投入还不如多造几艘战舰、几艘武装商船去全世界贩运货物呢。在这个时代里,自己又有了足够的海上实力,只需要占领几个必要的战略港口。就能在经济上影响全世界,干嘛非要去陆地上和别人打破脑袋玩命呢?所以说枪械对目前的金河帝国来说,是个鸡肋。

    之所以是鸡肋,那它就还有弃之可惜的一面。没错,洪涛不会把发展枪械的机遇全完舍去,他只是不着急在目前的形式下盲目浪费资源去搞这个不太需要的东西。不过这个技术不能扔下。他依旧会向议会申请专门的资金,去持续不断的研发、完善前装线膛枪技术。一旦以后需要了,只需要建立足够的生产线、投入足够的人力,就能很快大规模生产出来。

    其实这种后手洪涛主要还是留给大宋的,虽然嘴上说已经对大宋失望了,但他心底那份执念还是没完全消除掉。但凡大宋能有一丝依靠自身改变羸弱体质的机会,他就会不惜余力的去帮助它。

    在适当的时候,洪涛打算把步枪这种改变战争模式的新武器推荐给大宋的军队,让装备了滑膛枪甚至线膛枪的南宋步兵去和蒙古骑兵对决一下。看看到底是步兵更厉害,还是骑兵继续引领风骚。

    另外吧,从经济学的角度出发,不管是什么新产品,总要把它的经济价值充分利用起来才合理。前装线膛枪是前装滑膛枪的后续换代产片,如果直接推出了线膛枪,那滑膛枪的经济价值就会降低或者完全失去,这不符合洪涛的习惯。

    武器本身也是商品。好的武器就是枪手商品,干嘛不利用它们去赚钱呢?自己的创意、工匠们的研发都是成本啊。凭什么不让他们的劳动成果转化成真金白银呢?只有让工匠们看到了研发新技术的好处,他们才会自觉自愿的去搞这些枯燥的试验,也才能推动科学技术更快的发展,这是一个良性循环。

    在没有把滑膛枪的利用价值全部发掘出来之前,线膛枪坚决不能大批量生产,仅限于配装给帝国海军陆战队的军官、皇家海军的军官做为防身武器使用。

    “这样也好。免得我整天和防贼一样防着其它工匠,就连我儿子和徒弟也不能说。成了,我没什么事情了,你去忙你的大船去吧。好好的皇帝不当,非要去海上玩命。也不知道你图什么。”洪涛一口气把线膛枪和线膛炮的问题都交代清楚了,还对帝国金属集团的未来做出了规划,齐祖也就没啥问题可问了。他虽然不喜欢航海,但也知道大海就是洪涛的命根子,嘴上发发牢骚可以,可不敢真的反对洪涛造船。

    洪涛的第二站就是温小七和温四的办公室,既然要造船,不管是什么龙骨,最终也得靠造船厂才成,齐祖再本事也造不出一条船来,哪怕是河面上的小帆船也不成。

    “铁胁木船!这件事儿您还是去找我阿爷和我伯父吧,他们俩已经弄出一条十米长的帆船整天在银河里试航,我和小四都上去帮过忙,确实是好船。重心更低了,重量和松木船差不多,比柚木和花梨木的还轻点呢。只不过有一个不好,就是钢龙骨爱生锈,用不了两年它就烂了,造大船是不是不合适啊?”

    温小七和温四不在造船厂里,而是在造船厂东边又弄了一个独立的院子,里面的工人全是温家的亲戚,外人一概不许进。这么保密的原因就是那三台蒸汽机的试验品,自打洪涛批准了他们俩进行蒸汽机试验之后,除了日常的造船工作之外,他们俩带着家族里信得过的匠人就一心扑在这几台机器上了,其它事情一概不管。相对于造船而言,他们俩对新式动力更上瘾。

    “你们俩也好意思说,你们的阿爷都多大数岁了,还得帮你们谋划未来,你们就不知道心疼心疼他们?”洪涛没想到温小七和温四居然放弃了在造船技术上的钻研,一心投入了蒸汽机的研发,还把他们俩已经半退休的阿爷又弄了出来继续操劳,有点不高兴。

    “不是他们俩的主意,是我们老哥俩自愿的。温家除了他们俩精于造船之外,还有五个儿子和三个小孙子也不差。但是要说玩这个机器,还是他们俩有本事。既然他们乐意多学一门手艺,这是好事儿,一家人总不能在一棵树上吊死,我觉得既然是陛下您教给他们的,那就一定能成,让他们弄吧。”

    还没等温小七、温四两个解释,温老二和温老大就一起走了进来。洪涛要造新式旗舰的事情别人不知道,他们哥俩肯定不会没听说,不等洪涛去找他们,他们就主动追来了。对于一辈子造船的老船匠而言,老了老了还能亲自建造一艘新式的大船,不是苦活儿,而是幸福。

    “得,算我白说,您二位乐意那我就没啥意见了,正好我也要去找您二老呢。这次我打算造一艘排水量超过两千吨的铁胁木壳船,用钢材做船的龙骨,这样可以把船型的长宽比加大,航速更快。简单的图纸我已经画出来了,但是详细的建造图纸还得靠您二老帮我完善完善。”

    温家两位老人的心思洪涛明白,既然他们乐意让晚辈去学一些新东西,自己就没必要拦着。虽然两位老人腿脚都不太好,不能再去船台上爬来爬去的亲自督造船只,但是让他们帮自己细化一下设计图和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