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废话,那是什么年代,咱们又是什么年代?”老凃扔掉了空酒瓶,一边又撬开一瓶啤酒一边笑骂道。
工棚的彩塑布帘子忽然被掀开了,露出了工头赖德奎那张满是横肉又满是青肿的丑脸。
这家伙在他们的老家原本就是个地痞,又是老板的亲戚,平日里拖欠工资,克扣伙食,民工兄弟们没少被他欺负,也只能忍气吞声。
可是今时不同往日了。
“哈哈,赖老板,怎么你还敢露头啊?”范长根乜着眼看着曾经不可一世的工头,“昨天那顿打还没挨够是吧?”
昨天傍晚,当外星飞碟刚刚出现的时候,这帮子民工兄弟抱着临死前疯狂一把的念头,将老赖痛打了一顿,然后就收拾东西准备回家和亲人团聚了。
不过车站和铁路上的工作人员同样是无心上班只想着和亲人呆在一起,他们想回家的愿望落空了。到后来朱利安横空出世,世界局势趋于稳定,他们当中一大部分又只好老老实实地回到了工地,与世界人民同喜同悲。
“你们少得意。”赖德奎一副小人得志的嘴脸,“现在社会上的秩序都恢复了,照旧是王法当道,谁还敢乱打人?告诉你们,我迟早会跟你们算账的。这姓朱的都睡觉了,你们还看什么?明天不要搬砖了?”
“搬你麻痹!”涂财根抡圆了胳膊,将手中的啤酒瓶连同着里面的半瓶酒,精准地砸在了赖德奎的脑袋上面,顿时血花飞溅。
“你好大的胆子!”范长根攥紧了拳头扑了过去,“‘姓朱的’这三个字是你叫的吗?你还翻了天了你?”
七八个工友撸起了袖子紧随其后,“今天就算打死了你,都是你活该,这官司就算打到联合国咱都不怕!”
(本章完)
第26章 干货()
“做为一个来自东方的年轻人,朱先生能够一眼看穿贵族领主分封制度的实质,以一句经典的‘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将他的父亲堵得无话可说,将陷入危难的萧小姐解救出来,对此,本人深表敬佩。同时,对他的博览群书也再无半点怀疑。”
柏林,德国电视二台ZDF电视网的演播大厅,德国当代史学泰斗尤尔根·科卡对着镜头严肃地说道。
科卡先生虽然对于大陆彼端张教授关于中世纪欧洲卫生和医疗条件的评论而深感痛心疾首,但是作为一位有良知的历史学家,他对大欧罗巴的那段黑历史却也无力洗白,只好从另外一个层面为他的故乡吹嘘一番。
“请大家千万不要小看这句话。与高度中央集权的、把希望完全寄托在皇帝的贤明上面、底层民众毫无政治发言权的东方封建社会不同,在我们欧洲的中古时代,正是因为有着这样的一个原则,所以能够限制各国君王与大封建主的权力,最大程度地保障了底层民众的人格独立和思想自由,为我大欧罗巴,以及由欧罗巴所衍生的米利坚引领人类数百年而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教授您说得太好了。”主持人诚挚地说道,“不过您年事已老,请您暂时休息一下,以后我们还有很多问题需要向您请教。”
待老教授离去之后,主持人又转向镜头,一本正经地说道:“众所周知,我们德意志民族是一个务实的民族。因此,对于萧雯小姐的血统和民族性格的归属问题,我们没有丝毫兴趣……”
确实是没有兴趣。在萧雯的身份归属问题上面,欧洲各国就算翻烂了萧雯的母系族谱,也无法与注定了要占大头的中米两国抗衡。再说了,已经有了那么多的国家掺和了进去,就算德国在其中有了新发现,对于提升他们的国家形象也没什么太多的帮助。
“我们需要讨论的是更加实际的问题,我们要拿些‘干货’出来!为此,我们特意邀请了来自联邦陆军总参谋部的弗朗茨·海因里希少校作为此次转播的嘉宾顾问。海因里希少校,有什么要对观众朋友们说的吗?”
“电视机前的观众朋友,大家好。”海因里希少校从后台走上来就座后,刚毅的脸上没有一丝表情,“首先说明一下,从今天下午开始,我所在的部门一直在为新成立的‘幸运与安全理事会’工作。就在两个小时前,我的上司路德维希·凯特尔将军接替引咎辞职的英国皇家海军上将马克斯·霍顿爵士,成为了‘幸运与安全理事会’欧洲分会的情报负责人。”
“这真是太棒了!请向凯特尔将军转达我们的祝贺。”主持人带着不加掩饰地笑意,“当然,我们也为霍顿将军的引咎辞职而深表遗憾。”
“谢谢您的祝贺。”海因里希不动声色地答道。
其实有什么好祝贺的?眼下这时节给“幸安理”打工并不是什么光彩的事情。自朱利奥反水之后的这几个小时以来,曾经被人类寄予无限厚望的“幸安理”早成了过街老鼠和人类公敌的代名词,没有被愤怒的民众砸了招牌都是亏了朱利安的面子——招牌上毕竟有他的名字嘛,虽然被翻译去又翻译来早不是原来的意思了。
“能问一下您具体负责什么工作吗?”主持人替观众问道。
“我和同事们负责截取赛场的画面,并制作视频,进行相应的分析、归纳和总结。”海因里希答道,“据我所知,在‘幸安理’的其他分会以及许多国家,都有类似的机构。”
“而据我所知,许多国家都将得出的结果列为机密,生怕被底层的民众知道。”主持人意味深长地说道,“不过我们的国家向来尊重公众的知情权,所以我们会把已知的情况与电视机前的观众们分享。”
“这也是我前来的目的。”海因里希肯定地答道。
“根据我们的观察,朱先生所在的地方,无论是城堡还是乡村,无论是盔甲还是服装,包括已经出现的每一个人、每一件器物……”
图穷匕见,海因里希少校接下来的话彻底暴露了他们的野心,“……都有着显著的德意志风格!”
纠结于萧雯的血统和性格算什么本事?将整个赛场世界贴上德意志的标签并收入囊中,方能显出我大德意志的风格和手段!
“让我们进一步分析……”
画面转入哈比内斯大陆,朱利安正纵马奔驰,两旁是正在收割的麦田。
“我们中的农业专家根据田地内小麦种植的密度和生长情况,已经计算出当地的亩产在65公斤左右,符合中古时期的农业水平。”
然后镜头中出现了安菲尔德城堡,不过重点却先行转向了旁边的河流。
“根据当地原有生物的交谈记录,这条小河名为诺瓦斯河,该段水面宽度为33米至35米之间,流速为5米/秒,我们的水文专家根据其河水浑浊程度和流速,估算出其深度为3。5米左右。”
终于,镜头中的朱利安靠近了城堡。然后镜头产生了偏移转动,对城堡进行着多角度全方位的观测。画面内的所用景物变成了3D图像。
“现在我们着重介绍朱先生所在的安菲尔德城堡。这座城堡是典型的德意志式乡间小城堡,坐南朝北,由主堡和城墙组成。以朱先生的身高作为参照,可以测算出主堡高度为10。33米,方形结构,面积为15。14×16。33平方米,顶部东南和西南两角有两座高4。25米直径2。51米的圆形箭塔。内部以橡木和松木作为支撑,外墙完全由坚固的花岗岩砌筑而成……”
随着海因里希不带感情的描述,画面又回到了写实风格,镜头快速拉近,可以清晰看到石料表面的纹路和凹凸,“根据石材的侵蚀风化情况,我们可以判断该城堡建成时间为两百六十年至两百八十年之间。”
镜头很快转移到城墙,“城墙高度为5。65米,底部1。5米使用的是较为坚固的中等风化程度的沉积岩,中上部则是土石混合,有明显的修补痕迹。底部宽度因为无法直接观测,估计为2。5米至2。8米,顶部宽度为1。5米。
“城墙南北方向长度为41。46米,贴着东侧城墙依次建有礼拜堂、饭堂、木工房、皮匠房、铁匠铺等设施,靠着西侧城墙的则分别是马厩、狗屋、猪圈……二楼是卫兵的住处,顶部与城墙平齐,可以作为士兵调集和作战的平台。均为木质结构,外部糊着泥巴,同时兼具着美观和防火的作用……”
“城墙东西方向宽度为32。53米,南侧是主堡所在,北侧开有城门,城门系双重防护,一重是可以快速落下的木质栅栏,另一重是用铁条加固的橡木大门。东北和西北两角建有高8。68米直径2。66米的圆形箭塔……”
说到这里,海因里希匀了一口气,操纵着镜头画面从大门又回到了主堡,“刚才我只是大致介绍了一下城堡的情况,现在我们再来进行详细地解说,首先从主堡门前的台阶开始……”
“等下,请等一下。”主持人的汗都要下来了。同样是作为一个德国人,他还是被海因里希少校的刻板、严谨和一丝不苟的敬业精神给吓着了。虽说是要拿些“干货”出来,可海因里希拿出来的货色也未免太干巴巴了。
要是由着这位“幸安理”的年轻情报官发挥下去,那么他们的电视台除了放流水账之外也不用干别的了。虽然ZDF的受关注程度远远不如张教授,连ABC都比不上,可好歹也是欧洲最大的电视台之一,终究是要有点节操和底线吧。
“太详细太具体的东西就不用说了,先说说观众们最感兴趣的吧,朱先生的卧室有多大呢?”
“2。45×3。62平方米。”
“也就是9平方米不到咯。”主持人连连摇头,“啧啧啧,朱先生所在的国家,身为一名白领,连9平方米的住房都摊不到呢。不过现在好了,全世界的房价都跌破了白菜价,我们德国人民热忱欢迎在本国买不起房子的中国白领们前来柏林购房置业……”
海因里希上尉冷冷看了主持人一眼,自顾自地说道:“接下来我着重介绍一下朱先生身穿的铠甲和所骑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