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宁桦毛笔能写出一手耗子,国画同样用的毛笔,自然在掌控力上有了先天优势。
说来也是奇妙,上辈子他因为书法老师劝他专心的一句话被小时候的宁桦放大了听,对国画望而生退。而这辈子,却用另类的方法,再现了这门艺术,反而学会了,这不得不说是一份缘分的奇妙。
宁桦也没有多画,只是画了几个标志性的脸谱,就停手了。
戏曲,作为国粹,几乎没有哪个华夏人不知道的。可是年轻一辈总是会一口咬定自己完全不懂,一窍不通。
事实上也并非如此。
“蓝脸的窦尔敦盗御马,红脸的关公战长沙,黄脸的典韦,白脸的曹操,黑脸的张飞叫喳喳……”
“苏三离了洪洞县,将身来在大街前……”
“今日痛饮庆功酒,壮志未酬誓不休,来日方长显身手,干啥热血,写春秋~~~”
“我家的表叔,数不清,没有大事,不登门。”
“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
“将身儿来至在大街口,尊一声过往宾朋听从头……”
“树上的鸟儿成双对,绿水青山,带笑颜。从今不再受那奴役苦,夫妻双双把家还。”
“天上掉下个林妹妹,似一朵轻云刚出岫。”
“刘大哥讲话理太偏,谁说女子享清闲?”
“书房门前一枝梅,树上鸟儿对打对,喜鹊满树喳喳叫,向你梁兄报喜来。”
“我家有个小九妹,聪明伶俐人敬佩。”
“为救李郎离家远,谁料皇榜中状元……”
宁桦敢拍胸脯保证,上面那些,肯定有人看着字能不自觉的哼出调来。
为了弘扬和传承民族文化,不提春晚每年变着花儿的让青少年熟悉的各种偶像明星来唱两句戏曲来吸引大家的注意力,各种戏剧类的真人秀和明星特色竞赛节目层出不穷。
之所以层出不穷就是因为它有吸引力,有吸引观众的去看的能力,而观众之所以会被吸引,原因可不正是对传统艺术的尊敬和喜爱。
我们并不像我们认为的那样对传统戏剧一无所知,可也不是那么的了解。
戏曲……不可否认的是,不景气了。
地球上,21世纪,电影电视就直接冲击了戏曲市场,看戏的人越来越少。并不是戏剧不再精彩。
节奏太慢,剧本太少,方言限制,培养人才困难都是戏曲发展的致命伤。
其中剧本太少,是致命伤中的致命伤。
就像是《说唱脸谱》中的说的,好东西是好东西,但是鲍参鱼翅天天吃也是不行的。但是戏曲剧本不是那么好写的。
除了剧情,台词,唱腔,动作外都要一一设定。
举个例子,当初甄嬛传火爆到整整一年霸占银屏,而越剧《甄嬛》紧赶慢赶等到上映的时候,甄嬛传早过期话题了。
同理,就算宁桦是戏曲世家的传人这样的身份,也是无法主宰操控整个宇宙的审美倾向的。
就像是结婚仪式,古礼中的三媒六聘真的不合适现代的了。融合和改变是同步的进行的,继承和发展是双生的。
时代在发展,有些东西依旧灿烂,有些事情只能是遗憾。
不过戏曲无法再现曾经的辉煌也没关系,宁桦需要做的就是记录下来,公开出来。
现在动不动就流行一下复古,没准未来的某一年大家的观看审美直接复古到戏曲爆发的年代呢。
就算没有这一天,也至少要让大家知道有戏曲的存在。让大家记住,甚至……若是有人愿意深入研究补全就更好了。
因为情况特殊,又因为二十多年了,已经没有人会因为播放方式小看华夏的任何新讯息了,宁桦直接偷懒的利用绘画的方式做了动画播出。
有辰在,无论是配音,特效,都做得完美无缺,省时省力。
而且完全不用担心“指令错误”,“指令模糊”等问题的出现。
在动画脚本早就胸有成竹的情况下,这部介绍戏曲的动画制作速度简直会让全宇宙羞愧,不过没办法,谁让你们没有一个身份是“主脑”的恋人。
宁桦弄完了动画,就放出去了。
看着成品,以及看着很快多出来的各种留言,看着没有一个质疑怎么用动画的评论。
回忆起当初刚起步的时候各种束手束脚,真的是带着一种别样的心酸感觉。不过很多的是华夏已经深入人心的成就感。
【华夏之屋】又有新动静了,数不清的人第一时间冲进来观看了,纷纷期待这会不会是什么新的好听的歌曲,或者是新的小说。
没错,这十年来,宁桦拿出来的东西绝大部分是小说和歌曲。从当年的《甄嬛传》《陆小凤》开始,就压根没听过,直接搞得整个娱乐圈秩序狠狠的乱了一把。
后来才慢慢的缓过来。各种电视台,各种颁奖典礼都给舜罗让让步,做点特殊规则什么的。
结果是一份……动画视频?还是科普视频!
上来的第一个场景,就是一颗开满梨花的大树,花瓣缓缓飘落的场景。
一扇古色古香的大门缓缓打开。
一群人在院子里,摆出各种奇怪的姿势,认真的来上一遍一遍又一遍。各种咿咿呀呀吊嗓子的声音从这些人口中传出来。
“看起来像是在……练习。”
很快刚刚还穿着宽松的便服,在院子里苦练的人,人已经到了后台,在自己的脸上各种描绘,穿上各种……特别奇异的汉服。
然后大幕拉开锣鼓喧天,一个个角色踩着独特的韵律的步伐,登上舞台。
观众们没有看到完整的舞台表演,但是上去一个,旁边就有注解。
一个黑乎乎人拍了一下惊堂木——铡美案。
一个背后插着很多旗子的衣着华丽的美女帅气的亮相——穆桂英挂帅
一青一白两个美女——白蛇传
一个凤冠霞帔的大美女——贵妇醉酒
一个美女在坟前哭泣——梁祝
一个个都是他们已经知道的故事,这是……
“戏剧,古华夏特有的舞台表演。”
哪怕只有几句唱腔,鲜明的人物,个性的动作和台词,都让人立刻联想到那些故事。
也立刻联想到以前的诸多影视作品中,被匆匆略过的一些细节。
红楼梦中就有这样的场景,祝寿,搭台唱戏,贾宝玉迷恋了一个戏子,史湘云说一个戏子像林妹妹等等。
原来,这就是戏剧吗?
才刚想到这里,一眨眼的功夫,整个动画片就结束了。这种轻轻勾了你的心扉一下,然后果断撤退——不愧是舜罗吗?!
“宁!”
“部长?你也不看看现在几点了。”
“把你整理的戏剧资料再来一份,不要剪辑版的,要全部的。”
“怎么?”
“我之前就说了,你似乎对戏剧太没信心了一点。华夏的东西就算是断层了,就算是被时代淘汰了,也是能以其独特的魅力以另一种方法存在下去。蓝河舞剧团想研究一下,在他们新排的舞剧中加入大量的戏曲元素。”
卡卡特眨了下眼睛。
“他们被电到了。”
第90章()
大家看了关于戏剧的介绍后都纷纷了然。很多原始文明都有类似的传统表演形式。
在电器时代没有到来前,人们的想要有这方面的娱乐,只能看现场表演。
现场表演再贴近也是没有特写镜头的。
演员们需要的是夸张的形体动作,夸张的言语来让舞台下面的人了解故事走向,人物喜怒哀乐。
除此之外还需要独特的歌唱来调剂平淡的叙事过程。
艺术表演在物资不发达的过去,自然是首先供给达官贵人欣赏。而贵人们看得多了,要求自然也就高了。
凡事有行业就有竞争。于是肢体动作,歌唱的难度越高,从而逐渐发展成了一种独特的艺术文化。
不过这种故事类表演能在原始文明能在现代延续下来的都不多。
比较幸运的会有一小撮人接着喜欢,比如米亚帝国那边,虽然他们本国的人的人看得也不多了,可是还有那么一群人在看。
若是爱好者都凑不足一个表演厅了。
通常的处理方法都是用详尽的记录完整的记录下来。有愿意继承,就派专人传承学习,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没人继承,也做足了全方位的记录。
不过更多的情况是,这些独特的元素,通常会被取长补短,融入现在的艺术形式中。
宁桦一时激动更是打发福利,也不画画了,直接拉着辰做了好几套戏服,让辰扮演了不少经典角色,给人拍了照片和视频过去。
辰现在的身价可是与日俱增。可以说是标准的物以稀为贵。现在宁桦做出什么来都有人立刻安排进行各种筹备,需要辰出面拍视频的机会也是越来越少了。
这招福利一出,绝对是诚意十足。
“唉。”
“辰?”
“他们已经在筹备京剧元素的歌舞剧,我估计他们会选择白蛇传。蓝河的一直对白蛇传的故事情有独钟。”
“那你叹什么气?”
“他们打算给我们首映票,然后动点手脚,看看能不能赚那3亿零花钱(悬赏涨了)。”
“…………”
又是一年春节团圆,又是一年元宵灯会。当年的双龙街已经扩了一倍,还是有点难以负荷年年增多的人流。
自从第一年的元宵情侣寻人活动在这里举办后,似乎别的地方无论怎么炒作,都比不上这块圣地。更别说,几乎经常有新人在这里举办婚礼中的“汇合”仪式。
不过今天,显然没有多少人有心思继续玩了。
舜罗似乎是迫不及待的,不想再等一秒的,竟然在元宵节当天,花灯会刚开始的时候发出了这样的紧急喜讯通知。
“终于出来了,他们也太磨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