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然而,让他没有想到的是,由于陌石山庄的高手跟随在朱棣身边,耿炳文刚刚掉头准备迎战朱棣,消息就已经送到了叶羽的身边。
于是,一直跟在北军主力部队中的叶羽下达了全军冲锋的命令。
北军的速度如闪电一般,向南军凶猛的扑了过去。张玉、朱能和丘福已经忍了好久了,终于等到了叶羽的冲锋命令。
他们带领部下对耿炳文的南军发动了猛烈的进攻,这些经常与蒙古人打交道的北军战斗力极强,在他们两头夹击之下,南军败相立现。
北军的战斗力太强,一向疏于战阵的南军根本没有抵抗的能力,两侧凶猛的夹击之下,耿炳文终于感到吃力了,他带领部队迅速退到了滹沱河东侧。
北军渐渐停下了攻势,朱棣准备收缴残军,然而不要命的朱能却根本没有停下的打算。
等到朱棣反应过来的时候,朱能已经带着部下冲耿炳文的南军追了过去。
耿炳文被朱能追的屡屡后退,然而,当他冷静下来后却发现,朱能竟然只带了几百精骑。
这一下耿炳文脾气上来了,他就算在刚刚的战斗中损失惨重,但好歹还有小二十万人,你朱能竟然带着几百人就敢冲过来?当真是欺人太甚!
耿炳文立刻下命令全军整顿,准备列队迎击朱能,他倒是要看看,朱能这几百人是不是真的刀枪不入。
然而,耿炳文的算盘又打错了。
朱能是跟随朱棣在北境征战了无数次的猛将,他根本就是不要命的。
朱能面对列队迎击的南军,竟然丝毫没有畏惧,反而带领麾下精骑加快了速度,毫不迟疑的冲进了南军的阵型当中。
朱能挥舞着手中的马刀,他的身上和脸上都是鲜红的血迹,活像是从地狱归来的修罗。而他手下的北军也是如此,一个个杀人如同砍瓜切菜一般娴熟,这种不要命的气势把南军完全给震慑住了。
耿炳文的南军在战争之初本就没有什么士气,如今又连续吃了败仗,早已是强弩之末,如今看到朱能这群人简直就是不死之身的修罗,更是吓得四散奔逃,完全没了抵抗的意志,丢盔卸甲投降者数千人。
耿炳文彻底失去信心了,他率领剩余的士兵退入真定城内死守。
北军大胜,朱能更是带着几百人的部队趾高气昂的在真定城附近转了转,收缴了所有武器装备还有降军,然后才昂着脖子回了北军的军营。
第二百五十七章 景隆挂帅()
耿炳文带领南军退守进了真定城,而张玉和朱能又连续攻击了几次,却都无功而返,他俩不免有些气馁。
耿炳文果然还是擅长防守,他这次是用实力证明了自己能够跻身洪武朝名将之列绝不会是偶然的。来吧朱棣,当年的张士诚我都不怕,还怕你们不成?
张玉和朱能气的在主营里直跺脚。
而朱棣则若无其事的笑道:“你们若是知道当年他坚守长兴抵抗张士诚猛攻的记录,那你们大概会哭出来了。”
张玉和朱能面面相觑,最后疑惑的看向一旁的叶羽。
叶羽笑了笑,解释道:“当年长兴侯驻守长兴十年之久,未让张士诚的军队打开一丝缝隙。”
张玉和朱能这下傻眼了,他们现在才知道,耿炳文并非他们一直以来认为的那个老匹夫,反而是真正有实力的老将。
“那……四爷,驸马,我们怎么办?不能这么跟他耗着啊。”
朱棣自然也十分清楚,自己不能这么跟耿炳文耗着。
耿炳文是有资本耗下去的,时间对于他来讲并不是很重要,他大可以每天在真定城内喝喝茶、浇浇花打发打发时间。但对于朱棣来说,时间比一切都要宝贵。如果说为什么的话,那是因为朱棣是造反者。造反者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可以归入假冒伪劣产品之列,即便朱棣有千百个理由起兵谋反,即便天下所有人都对朱允炆极其不满,但没有用,朱允炆依然是正统的皇位继承人。
朱棣是惊才绝艳的皇子,他的铁骑踏遍北漠,纵横千里,但他并不是皇帝。
他可以在这样的战役里击败朱允炆的南军无数次,朱允炆却依然是皇帝。但如果朱允炆击败他一次,他就可能永不翻身,沦为死囚。
所以,现在时间对朱棣来说是极其宝贵的,因为他无法保证,自己手下的士兵们会永远一心一意的跟着自己去造反。万一耗得时间长了,有的人不想干了选择投降南军,那自己就算是毁了。
不过,就在朱棣愁眉苦脸的时候,叶羽再一次开口宽慰他了。
“殿下,你不用担心,这个问题大概朱允炆会亲自替我们解决的。”
“嗯?”朱棣有些不解,“朱允炆怎么替咱们解决?”
叶羽露出深不可测的笑意,他缓缓说道:“当今的皇上是继承了先皇遗志的,但是很可惜,他并没有继承先皇的能力,却继承了先皇猜忌的性情。耿炳文如今在真定战役中惨败,以朱允炆的性情和心志来说,他一定会迫不及待的换掉这位老将,换一个新人上来试试。因为,他年轻性急,实在太渴望一场胜利了。”
朱棣这下恍然大悟,他一拍手大笑道:“不错!正如三弟所说,朱允炆现在十分的心急,他太需要一场胜利来平复自己的不安,所以他一定会忍不住换掉耿炳文!那个时候,就是咱们攻下真定城的时刻!”
**********************
京城皇宫内,朱允炆大发雷霆。
他已经接到了前线的消息,战败,战败,战败,全都是战败!朱允炆现在怒火中烧,只觉得整个人头都晕了。
他现在很着急,而且找不到方向,他在害怕,怕这场战争会这样一路输下去。
兵部尚书齐泰站出来说道:“陛下稍安,长兴侯是跟随先皇南征北战的名将,他定然可以一步步计划安排,将叛军击败!”
朱允炆不耐烦的挥了挥手,道:“齐爱卿,这句话朕已经听过太多次了!你能换两句有用的说吗?”
齐泰愣了愣,他不知道自己该说什么,因为按照形势分析,只要耿炳文一直在真定城坚守,那朱棣的叛军一定坚持不了太长时间,到时候叛军军心大变,自然就是南军的胜利。
可是齐泰不知道的是,朱允炆现在想听的根本不是这些,他想要从这些大臣们的言论中得到安慰。
这时,还是黄子澄站了出来,说道:“陛下,依臣看,长兴侯果然还是廉颇老矣,如今派他去讨伐朱棣的叛军,怕是十分不妥了。微臣看,不如将他撤换回来吧。”
齐泰听到黄子澄这般说,大惊失色,“不可!陛下,战时随意撤换主帅,定会影响全军的士气和军心啊!”
然而,朱允炆根本不准备听他的,反而十分期待的问黄子澄:“黄先生,你说,你觉得应该换什么人去?”
黄子澄笑道:“曹国公李景隆。”
齐泰这一下更是慌了,他立刻反对道:“陛下三思!曹国公并未有过战场经验,显然难以担当此大任!还请陛下……”
“齐爱卿!朕倒是觉得,曹国公可以一试。他毕竟是将门之后,颇有其父当年的风采,朕相信,若是由他前去,一定会为朕带回胜利!”
齐泰呆愣在原地,他这才明白,朱允炆现在是迫切的需要一场胜利,而他为了得到这场胜利,已经有些不择手段了。
朱允炆最终还是采纳了黄子澄的意见,任命曹国公李景隆为主帅,将耿炳文撤换了回来,并且再交给李景隆二十万大军让他带去真定。
李景隆就这样浩浩荡荡的出征了,他带着自己的军队,同时带走的还有朱允炆的希望。
朱允炆迫切的期望李景隆可以成为“周亚夫第二”,替他扫平燕王的叛乱。所以,他为李景隆举行了盛大的践行。赐给他通天犀带,并且给他先斩后奏之权,凡是有士卒兵将不听命者,可即刻斩杀,无需汇报。
为了激励李景隆,朱允炆还亲自为他写了八个大字:“体尔祖祢忠孝不忘”。大意就是让他以其父李文忠为榜样,为皇帝尽忠尽孝。
*********************
李景隆出发的同时,陌石山庄的探子已经在路上了,而且又先一步到达了朱棣的主营,将消息带给朱棣。
得知消息后的朱棣拍案而起,大笑道:“猜到他会换人,没想到居然换了这个废物过来!这还真是天助我也!”
朱棣兴高采烈的在军中发表了一次演讲,细数李景隆是军事白痴的各种论点,总之就是一句话,南军这次必败!
不过,高兴归高兴,朱棣还没有昏了头,他十分清楚,李景隆虽然无能,但他手下的军队,加上真定如今的南军,一共将近五十万大军。朱棣可以瞧不起李景隆,但最起码无法瞧不起五十万这个数量。
以北军目前的实力来看,如果硬拼胜算一定不大,而南军的补给又远远超过己方,拼消耗明显是更加愚蠢。
自己虽然军队素质极高,但毕竟人数太少,再加上还要派人防守北平附近的大片根据地,总不能找老百姓去防守吧?
所以,朱棣明白,此刻就是叶羽之前说的,该去请援军的时候了。
叶羽明白朱棣的意思,他说道:“我明日便准备启程,去辽东。殿下你,也要早做准备了。”
朱棣点点头,道:“我也要收拾一下,亲自去西北一趟。晋王和凉州卫还需要再联络合计一下。只是……如今大敌当前,虽然李景隆还未到这边,但只要南军知道本王不在,一定会大举进攻北平的。”
这个问题,也是叶羽在意的问题,但是他们已经别无选择,因为他们必须要向前进。
叶羽如今有些懊恼,因为他经过宗人府那一场牢狱灾之后,对于这段历史的记忆已经基本全都消失了,所以他根本不记得历史上的靖难究竟是如何发展,不知道自己如今的每一步是否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