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火帝国-第15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英法美日等国才懒得管这种小事,他们关心的是下一步在苏俄的布局。

    这只是邓宝珊攻下赤塔的一个最直接后果。实际上,精心策划已久的远东布尔什维克起义还没有全面开花,主力就已经被击溃了。

    莫斯科的小秃头政治眼光显然高于大胡子,马上发表了对中国的第一份正式声明,不仅对北方军假借护侨的名义进攻贝加尔湖地区提出了强烈愤慨,更是厚颜无耻地宣布,中东路的护路武装完全是响应沿途中国劳动人民的请求,发动起义力图推翻欺压劳动人民的军阀势力。

    小秃头的声明中指出,放弃沙俄帝国在中国的一切不平等权利,但是在两国没有正式谈判前,这些权利都将由苏俄保留,中国政府和个人的一切侵犯行为必须受到严惩。

    大胡子看完小秃头的声明,顿时佩服得五体投地。

    “看来我们高估了中国劳动人民参加革命的积极性,否则现在东北地区都已经属于苏俄了。”小秃头忧虑地说道。

    “导师,为什么一定要占领东北?”大胡子毕恭毕敬地提出异议。

    顺手理了理头上几乎没几根的头发,小秃头说,“从彼得大帝开始,我们俄罗斯民族就一直梦想在大西洋和太平洋同时拥有永不结冻的海港。沙俄帝国已经走完了第一步,我们要接下去完成第二步。”

    大胡子恍然大悟。

    “只是中国人的觉悟实在太低了,我们应该主动去帮助和改造他们,让中国人也参与革命的浪潮之中来,自愿加入伟大的国际布尔什维克。”小秃头马上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战略思路。

    大胡子眼珠一转,马上提议,“我们手上不是有一个中国团吗?选取一些忠实可靠的骨干分子,送回中国组织革命事业?”

    小秃头摇摇头,“他们不行。中国团都是由华工组成的,根本认不识几个大字,无法胜任宣传发动的职责。”

    “要不,我们干脆建立一所专门培训国际布尔什维克的学校好了,招收一些有文化的中国年轻人,从新培养好了。”一计不成,大胡子马上又起一计。

    “这个可以有,想法非常不错,我看好你。”小秃头琢磨了一阵子,越想越觉得可能。

    斟酌一番后,小秃头对大胡子的计划进行了修改完善,“国际布尔什维克组织和培养中国布尔什维克骨干的事情要一起做,而且要尽快启动,第一批招收学员可以让中国团邀请他们国内的熟人参加,甚至可以让中国团参与远东战事,就近鼓动北方军推翻剥削阶级的代表陈安。”

    大胡子一见小秃头同意了他的主意,顿时异常欢喜。

    正在彼得格勒接受训练的中国团,马上接受新的命令,开赴西伯利亚前线。

    已经升任连长的黄炜,带着自己手下的一百多名弟兄,跟着中国团的首席翻译王翻译,坐上了又臭又冷的闷罐车,一路摇摇晃晃地开赴遥远的冰天雪地。

    很多中国团的兄弟一看火车前进的方向,顿时大喜过望,明显是向东行驶,越来越离家乡近了。

    王翻译有些嫌弃地看着那些傻笑的中国团兄弟,对着黄炜说,“黄老弟,别理这些瘪三。回国有什么好,还不如在俄国这里混口饭吃容易。”

    忽然想到一事,王翻译高兴起来,“告诉你一个秘密,米夫被调去一个什么很多国家组成的布尔什维克联合组织任职了,甚至还专门设立了一个学校培养我们这种骨干精英分子。我已经写信给国内的表弟了,让他赶紧来俄国报名。”

    作为中国团里面权势最大的一名中国人,王翻译已经洋洋自得称自己是民族精英了,甚至还将看的顺眼的黄炜也称为了精英分子。虽然担任中国营以上职务的俄国人,实际上是把王翻译当狗辱骂的。

    黄炜有些惊奇地听着王翻译的话语,火车实在太晃了,让自己的思维有些跟不上王翻译的思路。

    王翻译又有些惋惜的说道,“可惜黄兄弟实在识字不多,否则我也推荐你去读一读,等出来之后,就可以做大官了。”

    有些明悟过来,难得插话的黄炜顺口啰嗦了一句,“王大人,你的表弟叫什么?”

    “他本姓为陈,但是为了与旧社会隔绝一起关联,决心使用新的姓名干出一番大事业。我琢磨了好几天,给他提了一个建议,叫王明,也不知道他愿不愿意使用。”王翻译不以为意的说道。

    两人说完,随后就下车吃饭了,再下一站就进入西伯利亚了,这一段闲聊也就不经意间忘记了。

    新加入国际布尔什维克的米夫,决心做出一番事业。第一件事情,是大胡子亲自交代的任务,就是立即安排人手,将布尔什维克思想传播进苦难深重的中国。

    如今不过是一名较高级别炮灰的黄炜坐在火车上东进的时候,从青藏高原战场回来的北方军高层李燮和正在紧急北上,准备接收东部军团指挥权。

    即使是坐在飞机上,李燮和还是觉得速度太慢了。

    时不我待呀,东部军团要操心的事情实在太多了。赤塔一战,不仅意外促使中东路护路武装提前仓促暴动导致失败,还迫使远东其他地区的布尔什维克被迫推迟暴动的时间。但是,更为重要的,同样彻底暴露出北方军一些急需解决的现实困难。

    最突出的一点,就是兵力不足。

第一八零章狄赛尔的发明() 
北方军东部军团投入一线进攻的十二个步兵营,在残酷的巷战中损失极大,伤亡竟然高达近五千人,足足消耗了将近五个整营的规模。这其中可是有超过四分之一的阵亡,以及差不多同样数量的重伤兵员。

    也就是说即使剩下的轻伤兵员痊愈归队之后,东部军团进攻赤塔的二个混成旅,也至少损失了二成的战力。

    这还是邓宝珊调动库伦航空队进行狂轰滥炸之后,又出动手头所有炮兵部队进行大规模炮击的结果。几乎占了绝对优势的重火力优势,依然打成这个样子,可见赤塔守军的疯狂抵抗。

    驻守赤塔的白俄军也没有好下场,一万七千多守军中,阵亡加失踪的竟然高达二分之一,剩下的俘虏也都是伤员为主。

    远东俄军除了海参崴还有几万较为集中的白俄军队外,其余地方均只有几千驻军了,加起来也不过十万上下。因为要驻守各地,基本上也失去了反击进攻的能力。

    北方军亦是如此。东部军团占领赤塔后,马上就地抢筑野战防御工事,准备堵截有可能的西进俄军势力。东部军团也失去了进一步扩张的实力。

    更为悲催的是远东布尔什维克,中东路力量被解除武装后,彻底丧失了机动支援能力,海参崴、伯力、伊尔库茨克都只有孤立的几百上千基干力量,根本不足以达到掌控一个城市。只有远在西伯利亚北部的雅库茨克一带还拥有较强实力,但是那里并不是远东和西伯利亚的核心区域。远东布尔什维克对大局,已经失去了控制。

    而赶到赤塔的李夑和,初初视察完东部军团所辖部队后,马上判断出,除非是那些轻伤员立即归队,否则即使赤塔以东近在咫尺的尼布楚兵力极端空虚,北方军也无力夺取。部队所携带的弹药储备更是麻烦,几乎已经打光了。

    李夑和马上急电大本营,请求加快输送军火弹药,否则一旦受到远东俄军反击,将无法守住赤塔。

    因为事情紧急,虎子被陈安派出去,直接赶赴库伦一带,就地督查后勤补给输送情况。陈安已经非常不满了,这么长时间,后勤补给迟迟送不上去,运输旅是干什么吃的?

    虎子坐上运输机赶赴库伦的途中,就发觉不对了。

    冰冻天气,这是运输旅无法动弹的主要原因。

    贝加尔湖地区实在太冷了,冷得使用汽油的汽车、卡车,甚至飞机都无法顺利启动,汽油都给冻住了。

    运输旅长在焦头烂额,尉迟良也是一筹莫展。

    轰炸机、运输机还好说一点,幸亏了在青海的经验,装上了玻璃罩子,勉强让机组人员不至于手脚冻麻掉。但是没有经过改造的战斗机,基本上就很难上天了。即使勉强上了天,回来的时候因为驾驶员差不多冻僵了,一连就摔了十几架。

    实际上随着进入深冬,即使改装完毕的轰炸机,也是非常难以使用的。

    无论是道奇卡车,福特t型车,还是两种飞机,都是使用汽油为燃料。通过长时间加热之后,勉强启动的汽车还好说,但是飞机在天上高速飞行过程中,即使启动时候已经加过热的油箱也有马上冻回去的可能。

    汽车没油了会干吗,停下来而已。飞机呢,没油了只好掉下来了。

    更是忙中出乱的事情就是加热油箱的时候,还要小心翼翼,汽油遇到明火是直接点燃,一不小心就连带装备一起爆炸了。

    孙岳的军备研究小组马上接到了一线部队的报告,迫切希望解决汽油冷冻的问题。

    张尚武总办等一大批兰州机器局的专家,立即被请到了阶州大本营,可惜讨论了好几天,也找不出切实有效的解决办法。

    见多识广的彭英甲听说后,挪挪嘴说了一句,“都是榆木脑袋,汽车不行了,难道马也不行吗,据说西伯利亚那里还使用狗拉车子,难道都不行吗?以前没汽车的时候,我们又不是都靠走路的。”

    所有军工专家,连带军方人士马上都面面相觑,这是怎么说的,竟然把这个茬都忘了。

    漠北什么东西最多,可能不是很清楚,但是马匹却是绝对比人多的。虎子接到大本营急电后,几乎是连夜就从库伦城里搜罗了上万匹马匹,套上大车,凌晨一早就送向上乌丁斯克,然后紧急分送赤塔和正在向伊尔库茨克进军的李虎臣。

    正在纽约已经陷入梦幻乡,差点乐不思蜀的尼森伯姆也接到了要求想办法解决这个难题的电报。哦,错了,尼森伯姆是衣锦还乡,不是乐不思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