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军火帝国-第22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按照情报署的掌握,安国军编成有步兵混成旅二十五个,骑兵旅六个,另有炮兵十个团左右,加上各省的省防旅,足有近二十六七万人的兵力。即使在关内的第一、第二两个军十万人是安国军主力部队,留在关外的至少还有十六七万人。

    而日本关东军,仅有驻守大连的不满编第二师团,以及沿着铁路线布置的六个守备大队,估计总兵力不过二万多人,在兵力上根本不是安国军的对手。即使在朝鲜的日本驻朝鲜军立即增援,也最多只能增援两个师团三四万人罢了。

    况且日军至今也没有在一线部队中装备坦克和装甲车,至少关东军是没有装备的。而安国军的奉天兵工厂,不仅可以自己就近生产迫击炮和迫击炮弹,甚至已经拥有技术力量修复那些老旧的雷诺ft…17轻型坦克。无论是火力,还是装甲上,都是安国军占据优势。

    只要张学良硬下心来,借着为父报仇的名义,敢动真格,敢打硬仗,还是有希望彻底歼灭在辽东半岛的日本关东军,陈安眯着眼想了很多。

    可是接下来的话语让陈安大吃一惊。

    张学良开口了,声音有些沙哑,“不用争了,我们是打不过日本人的。当年俄国人都打输了,何况我们弱小的东三省。我早已请张群代为交涉,张群毕业于日本军校,东京人脉很广。日本人看了案卷后,都是大为震怒,表示这是关东军极个别基层军官的胆大妄为。他们向张群承诺,必尽快将凶手查出来,并交给我们绳之于法。”

    开会的人都愣住了,怎么还有这一着呀?

    “这个事情就暂时这样吧,我已决定,凶手未伏法前,父亲就不下葬,暂时仍停放在大帅府里。”张学良不等众人分说,直接又定下了另外一件事情。

    张辅臣还是觉得太轻率了,日本人狼子野心无法轻信呀,刚想开口,只见张学良就冷眼扫了过来,顿时咽了回去。

    盯了一下要发言的张辅臣,张学良冷冷地说道,“东三省的事情,东三省自己处理。”

    陈安恍然大悟,敢情是他自作多情了,可是张群混在这件事情里面又是什么道理?嘴里很不是滋味的陈安,立马将脸沉了下来,但是却没有发言。

    杨宇霆睁大了眼睛,看着会议室内这奇怪的一幕,忽然感觉心中痛快无比,狗屁的张家人一家亲,不是也有了隔阂了,看来举荐张辅臣那件事情真是妙手偶得之呀。

    会议就这么稀里糊涂地散了。

    当天下午,陈安来到灵堂,给张雨亭再上了一炷香,静静地待了一会儿。过后,派了一个代表住进奉天城里招待各方的驿馆,陈安自己连夜就离开了大帅府跑到了北城门过显臣的驻地,连告别都懒得说了。

    次日凌晨,驻守奉天北城门的北方军忽然不告而别,在天还蒙蒙亮的时候,就乘车扬长而去。

    北城门的动静惊动了奉天城里的上上下下。

    听到消息,张学良只是哼了一声就没有说什么,甚至拒绝和张辅臣见面。杨宇霆则直接拉上常荫槐,跑到酒楼连干三杯,之后大笑不止。张景惠摸了摸自己的胡须,只是叫了几名家丁赶紧送一份重礼到丰满驻地。张辅臣则一边派人接过北门防务,一边仰天长叹。

    当然还有懊悔不已的人物,比如日本人驻奉天的情报机构,彻底给搞晕了,只好放弃了还在不断修改中的刺杀陈安计划。虎子和过显臣防范实在太严格,找不到出手的机会呀。

    很快就到了长春,过显臣的三个山地营,马上和孙蔚如的三个空降营会合了。

    就在一辆道奇卡车上,陈安找来过显臣和孙蔚如,沉声道,“我想了下,我们要在东北敲一个钉子下来。丰满驻地原本的保安力量实在太弱了,万一受到大军围攻,根本不能支撑到援军赶至。”

    停了一下,陈安接着说道,“过显臣,你的这三个山地营,就留在丰满驻地,对外继续叫保安人员就是了。回去的道路,由孙蔚如的空降旅沿着陆路走回去好了。”

    孙蔚如先是和过显臣答应了一声,然后又提出一个疑问,“老板,这个保安力量都有三千多人,是不是夸张了一点?”

    摆摆手,陈安回答,“不会的,丰满水电站的建设,我们把它启动起来,到时候这里至少有上万民工,三千多人的保安力量就不明显了。”

    启动丰满水电站建设?据说当初制定的建设方案高达五亿元,老板的这个动作,动静更大了。孙蔚如和过显臣对视了一眼,却没有再提出异议。

    就当是空降旅六个营的士兵进行一次长距离行军训练吧,沿途保持了空军不间断巡逻护航的撤退部队,迅速向海拉尔回撤。

    而过显臣则带着三个山地营进入了丰满驻地。原本就有两三百非正规军的保安队伍,现在一下子涌进来这么多野战部队,丰满驻地的防御力量一下子就庞大起来。尤其是围绕着机场四周,被抢修出了三四道坚固的防御圈。

    少帅张学良回到了奉天,张辅臣自然非常自觉地搬出了大帅府的作战指挥机构。没成想为了陈安不告而别这件事情,张学良居然拒绝了张辅臣的建议,甚至不肯与张辅臣见面。有些伤透了心的张辅臣,很快就递上辞呈。

    张学良很快就在辞呈上批字,同意张辅臣辞去第五军军长一职,但是仍旧担任吉林省长。

    没有继续争辩,张辅臣得到大帅府通知后,马上心灰意冷地收拾行李回了吉林。也许老张家的某些做法,是不能在小张家使用的,张辅臣心中终于有了不满。

    日后,杨宇霆和常荫槐再次弄权,张学良再也没有得到张辅臣的支持,迫不得已之下只好采用暗杀的办法清除了杨常两人。但是这就为更远的将来,东北军都习惯采用暗杀手段解决内部纠纷,以至于最终彻底分裂埋下了伏笔。

    这是后话了。

    张学良批准张辅臣辞呈,震惊了东三省社会各界。据说当日,在大帅府里,少帅和夫人于凤至为了这件事也发生了激烈争吵。具体是真是假不得而知,但是随后少帅邀请赵四小姐到奉天“旅游”的举动,多多少少证明了一些端倪。

第六十二章到处饥荒() 
张辅臣离开奉天之后,少帅没有人制约,更听不见其他人意见,乃至一意孤行。挤走了政敌张辅臣也算是有所成了,心满意得的杨宇霆,自然没有再行阻扰其他事情了。

    很快,东三省议会联合会议再一次召开,张学良顺利成为东三省保安总司令,并兼任奉天省保安司令。

    没过多久,也许是为了答谢张群在返回奉天途中的辛苦,也许确实是和南京政府达成了金援协议,也许是为了表示自己与老帅的区别,张学良正式宣布东三省即将易帜,将悬挂了很多年的民国五色旗改为青天白日旗,与南京政府实现统一,所部安国军也改称为东北军。

    举世哗然,有人赞之,亦有人骂之,东三省内部更是争辩激烈。

    早已回到阶州大本营的陈安,坐在躺椅上看到这则惊天消息,沉默了良久,最后叹息了几声,对着身边虎子说,“内部不稳的时候,还主动摇头乞怜,张家的东三省基业就要丢掉了。”

    虎子自顾自在旁边练功,头也没抬的说,“张家小子不是什么好东西,跟老婆吵了一架,就马上勾搭上了一个情人。以后不是再吵一架,又要加一个?”

    陈安顿时大笑起来,虎子判定别人好坏的依据实在是太简单了。

    不过显然,陈安也有看走眼的时候。

    赵四小姐确实是和张学良过了一辈子,前半辈子是用秘书的名义,后半辈子则是用妻子的名义,成就了一个在战争年代的传奇玫瑰故事。在他们的身后,则是于凤至这一位更加传奇的人物。

    民国十八年一月,距离上台执掌东三省不过半年,少帅与杨宇霆、常荫槐的关系迅速恶化,最终导致张学良采用诱杀的方式暗杀了杨常两人。当年东三省议会联合会议的纠葛,到如今终于彻底解脱了。

    这年春天,借助东北易帜的东风,蒋介石成功的打压了汪精卫势力,巩固了南京政权,并且使得南京政府正式成为中国的中央政府。可惜,实力比汪精卫大得多的李宗仁等桂系军阀并不买账。结果没过多久,蒋桂战争爆发,南京政府跨江北上的主力部队纷纷回援南方。

    驻扎在江苏的石友三部,也接到命令,要求开赴广东讨伐桂系军阀。为了鼓动石友三参战,蒋介石甚至提前手令任命他为安徽省主席。

    但是师承倒戈将军冯玉祥的石友三,自己习惯倒戈背后捅刀子不说,更深怕一旦离开北方南下,就会被当做炮灰消耗掉,甚至在中途就被蒋军消灭。

    这个时候,两广也秘密派人携重金说项。

    看到金条就花了眼睛的石友三,丝毫不顾形势变化,居然命令排列在长江北岸的数十门大炮一齐炮轰南京。气急败坏的南京政府,紧急调兵征讨。一见大军来围,石友三赶紧溜之大吉。江苏自然是不能待了,吴子玉的河南也不敢去,那就只好去东北军的河北了。

    也不知道少帅张学良是怎么想的,一路狂奔北上的石友三,居然真的得到了东北军的接纳。石友三被安排在冀南一带,还给了一个第十三路军的番号,经过一番疯狂招兵买马,全军近八个混成旅共约六万四千多人,也算是人多势众了。

    冀南紧挨着京畿一带,能够让屡有反叛的石友三部所谓第十三路军安营扎寨在这个地方,张学良也真是有些十三点了。

    到了冀南的石友三,很快就和狐朋狗友张学成勾搭上了。

    张学成是一个比张学良还要奇葩的张家子弟,乃张雨亭二哥的长子,即张学良的堂弟。张学成的父亲曾任东北黑山县警察队长,在剿匪时阵亡殉职。没成想张学成却性情暴劣,几乎无恶不作,更是毫无气节,日后居然干脆投靠日本人,在老爸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