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纵横三国的铁血骑兵-第19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袁术于是勉强让孙策做了浔阳令,让他率领旧部去屯驻在浔阳,以防备江夏的黄祖。

    孙策不愿意当这个小小的县令,果断的拒绝了袁术的册封,但却被周瑜劝住,并且希望孙策暂屯浔阳。再另做打算。

    袁术又派人找到了周瑜。让周瑜到寿春为他做事。周瑜却以腿疾婉言谢绝。与孙策一起,前往浔阳上任。

    除此之外,张彦更从袁涣那里得知,袁术在积极的招兵买马,更在秘密准备称帝事宜。

    张彦知道这些情况后,不敢有丝毫懈怠,袁术屯在淮南,与他是近邻。现在表面上相安无事,但他还要时刻提防着袁术。

    于是,张彦派遣徐晃率军一万驻守龙亢、向县一带,防备袁术,并打探近况。

    袁术自从在徐州败北之后,北击汝南,南攻庐江,又收降了数万黄巾贼,加上仍然在不断的招兵买马,以至于军事实力大增。兵力已过十万,其实力不可小觑。

    但从袁涣透露出的近况来看。袁术刚刚平定汝南、庐江两郡,尚在消化阶段,至少一年半载之内,应该不会有什么大动作。

    差不多也是这个时候,于禁、臧霸分别从兖州、青州传来消息,袁绍长子袁谭,历经大半年的围攻,终于平定了臧洪的叛乱。

    与此同时,袁绍联合刘虞旧部,进一步围攻公孙瓒,几乎横扫了整个幽州,如今的公孙瓒,只固守在易京城里,袁绍一时之间,难以攻下,只好率军回到了邺城。

    但是,袁绍并没有闲着,在曹操的建议下,袁绍忽然掉转了矛头,兵锋直指并州。

    张杨虽然被封为了并州牧,但他所管辖的范围只限于上党而已。袁绍突然不宣而战,亲率大军来攻并州,一时间张杨的军队接连受挫,连战连败,只好紧守壶关。

    壶关易守难攻,加上张杨又暗中联络黑山贼张燕,张燕率军前来援助,袁绍强攻不下损兵折将。

    后来,曹操向袁绍建议,出奇兵,绕过壶关,北上太行山,走太行八陉,先取晋阳,再从晋阳南下,与壶关外的军队前后夹击,攻击上党。

    袁绍听后,非常开心,但是在选将上,却颇显为难。

    于是,曹操自告奋勇,毛遂自荐,愿意率领一股偏军北上。

    袁绍因曹操有良将,又有精兵,便同意了曹操的请求,又调拨三千精卒归到曹操麾下,让其去攻晋阳,自己却率大军屯在壶关城外,牵制张杨、张燕的兵力。

    曹操率领精兵五千,以夏侯渊为先锋,离开了袁绍的大部队,往晋阳而去。

    消息传来,张彦知道张杨必败,不免有了一些担忧。

    公孙瓒已经完全失去了和袁绍对抗的实力,虽然尚未被消灭,但已经是苟延残喘,过不了多久,就会被袁绍消灭。

    如果袁绍此时再击败张杨,攻下并州,那么袁绍就等于占领了并州、冀州、幽州以及部分青州,从而有了争雄天下的资本,也会成为他的一大心腹之患。

    同时,张彦还担心,一旦袁术在淮南称帝,暗中联结袁绍,二袁同时发兵,南北夹击他,到那时,他首尾难顾,定然会功败垂成。

    所以,张彦必须先解决袁术、袁绍中的一个,解决后顾之忧,这样才能专心对付另外一个。

    袁绍雄踞冀州,实力雄厚,帐下人才济济,又兼有曹操相助,实在是太难对付。

    相比之下,袁术的实力倒是比袁绍稍微弱那么一点点,但饶是如此,张彦现阶段还没有足够的把握对付袁术,毕竟袁术的兵力已经超过他,他若倾全力对付袁术,河北的袁绍必然会南下偷袭。

    所以张彦必须借助外力,联合其他有实力的诸侯,来共同消灭袁术,只有如此,才能避免两线作战的可能。

    一想到这里,张彦便立刻做出了决定,让杨修代笔,写了两封信,其中一封派人送往荆州,是给刘表的,另外一封信派人送往浔阳,是送给孙策的。

    除此之外,张彦又给河南尹张纮、前将军太史慈下了一道命令,以太史慈为主帅,张纮为军师,率军五千,北渡黄河,前往上党救援张杨。

    另外,又让于禁率领糜芳、鲍邵、李典、毛玠等,共一万兵马,北渡黄河,大张旗鼓的前去救援张杨。

    张彦又调遣张辽、高顺、魏续前往洛阳,归属到太史慈帐下,与其一道前去救援张杨。(未完待续。。)

201太行八陉() 
太史慈率众驻守函谷关,已经两月有余,初开始时,李傕、郭汜、张济曾经试图攻击过数次,但均被太史慈击退。

    李傕、郭汜、张济见大势已去,遂率军回关中。

    走到弘农时,李傕、郭汜忽然生出了歹心,认为天子之所以能够东归,都是张济的错,于是二人合谋,设计将张济斩杀,并率众合击张济部众。

    张济死后,军队顿时陷入群龙无首之状,张济的侄子张绣遂接管了张济的军队,与李傕、郭汜作战。但是李傕、郭汜兵势强大,张绣无法战胜,无奈之下,只好率众逃往南阳。

    李傕、郭汜吞并了张济的兵马,二人重归于好,率军继续向西,经华阴进入关中,二人以长安为界,以西归郭汜,以东归李傕。

    郭汜先屯槐里,后移兵至郿县,分派部下四处抄略,将所有的财物全部囤积在郿城。

    而李傕则仍旧待在长安城里,同样派遣部下到各县烧杀抢掠。

    一时间,关中百姓为了躲避李傕、郭汜的迫害,纷纷出逃,分别迁徙到益州、荆州,其中有一部分百姓是当年被董卓强行从洛阳迁移过来的,思乡心切的他们,踏上了东归的路程。

    如今,函谷关外,经常会有从关中一带出逃的百姓到来,太史慈让士兵逐一盘查后,便将他们放入关内,并派人转达张纮,希望张纮能够妥善的安排这些民众。

    与此同时,太史慈受到了斥候带来的命令,张彦令他率军北上。去上党救援张杨。

    这边命令刚到,那边便从关城东门来了一军,为首一人,便是魏续。魏续奉命带领军队前来替换太史慈守关。太史慈点齐兵马后,便于魏续进行了一番交接,这才知道,张彦还另外派遣了张辽、高顺二人来做他的部将。

    太史慈带走了所有的骑兵。将函谷关交给了魏续镇守,他则率军前往河南城,去与张纮、张辽、高顺会合。

    半日后,太史慈带着两千骑兵抵达河南城,与张纮、张辽、高顺顺利会合。

    张彦的命令是,以前将军太史慈为主将,张纮为军师,张辽、高顺二人为副将,率领五千精兵。由孟津渡河。进入河内后。经野王,走太行陉,从而进入上党。

    太行陉是太行八陉之一。在野王西北三十五里处,陉阔三步。长四十余里。沿陉北上太行,可直通上党郡的高都县的天井关,只要渡过天井关,便是地势较为平坦的官道,一日疾行,便可抵达上党,是最快的一条路。

    按照行程,从河南城出发,三日便可抵达上党。

    如今整个洛阳一带,只有两千骑兵,其余均为步兵,于是,太史慈在与张纮、张辽、高顺商量一番之后,便做出决定,由太史慈率领张纮、张辽以及两千骑兵先行,高顺率领三千步兵随后。

    商议已定,众人便点齐五千精兵,当日做了一番准备,并且每人携带七天干粮,明日破晓,便立刻出发。

    为此,张纮还特意派人去孟津,让渡口准备好船只,以待明日渡河。

    与此同时,在濮阳的于禁,也收到了张彦的命令。让他率领糜芳、李典、鲍邵、毛玠等一万人,北渡黄河进入河内地界,然后经陆路进入冀州地界,一路上锣鼓齐鸣,制造声势。

    其实,于禁的主要任务,就是虚张声势,以达到吸引袁绍军的目的,混淆视听,让袁绍以为,于禁率军准备攻击冀州,让其有所担心。

    于禁接到命令后,便秘密调集军队,屯兵在酸枣,准备渡河。

    第二天,太史慈与张纮、张辽一道,带着两千骑兵,先行离开了河南城,抵达孟津后,成功渡过黄河,在进入河内地界后,便马不停蹄的朝着太行陉而去。

    太行山延袤千里,百岭互连,千峰耸立,万壑沟深。但其中有八条相互往来、交错在山岭之间的咽喉通道,也是古来的军事战略要地。

    太行陉是太行八陉的第二陉,其陉上有一关,曰天井关,因关南有深莫能测的天井泉三处得名。天井关南延五十里,沿途关城、古道、堡寨甚多,形势雄峻,素称天险,由此陉南下可直抵虎牢关,是逐鹿中原的要陉之一。

    如今的太行山,已经几乎沦为黑山贼的领地,黑山贼活动在中山、常山、赵郡、上党、河内等地太行山脉的诸山谷之中。由于其帅张燕居于黑山,所部皆称之为黑山军,但官府却称之为黑山贼。

    黑山则位于太行山脉的南端,而太行山脉高峰迭起,海拔多在两千公尺以上。山脉东南为河北平原,西北则为山西高原,河北平原通向山西高原的陉道多分布在太行山脉之间。太行山脉这一地势特点,为分布在太行山各山谷中黑山军各部的相互联络、战略上相互配合提供了较为便利的条件。

    所以,黑山军才会在冀州、并州一带较为猖獗。

    不过,追根究底,这些黑山军的成员,并非是真正的山贼,而是因为不堪忍受官府的层层压迫,被迫起义造反的广大百姓。

    自黄巾贼后,复有黑山、黄龙、白波、左校、郭大贤、于氐根、青牛角、张白骑、刘石、左髭丈八、平汉、大计、司隶、掾哉、雷公、浮云、飞燕、白雀、杨凤、于毒、五鹿、李大目、白绕、畦固、苦哂、罗市之徒,并起山谷间,不可胜数。大者二三万,小者六七千。

    但由于众人太过分散,不能协调作战,所以多处都被官府平定。但张燕这一支兵马,却越来越多,越来越强,所以其余人都以张燕马首是瞻,是以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