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李秀琴抬起头看着一脸坚毅的儿子,心里十分的欣慰,不过还是摇头道:“孩子,你有这份心娘和你爹就很高兴了,可是你又不识字,也没啥手艺去城里能干啥,再有个三长两短的,让我和你爹怎么活啊。”
ps新人新书,大家觉得还不错的话,请多多收藏投票,帮忙宣传下,小弟感激不尽!这本书的不会是无脑抗日神剧流,而是以细腻严谨的写作方式,呈现出小人物在乱世求存的,抗争,成长,最终成为一名光荣的抗日英雄的事迹。
第四章 离开(求推荐票)()
徐国仁没有多说,而是陷入了沉思当中,民国用的是繁体字,自己不见得全会写,但认识还是没问题的。
虽说自己这点学历在21世纪那个大学生遍地都是的年代算不得啥,但在这个百分之九十都是文盲的民国时期,绝对是个高学历的知识分子,而且还有着领先这个时代近大半个世纪的各种知识。
不过,徐国仁明白,以民国时期的经济水平,在郭家堡搞个乡村旅游计划是不行了,再说自己也没有那本钱,所以要想混个名堂,那就得离开郭家堡这穷乡僻壤,到城里去。
吃了晚饭,父亲好了些,已经能够下床走动了,只是脸色还很难看。母亲李秀琴在一旁照顾着,徐国仁对她们道:“爹,娘,我出去走走。”
“早点回来睡觉,别乱跑,黑灯瞎火的。”李秀琴叮嘱道。
“嗯,知道了,我去找大年和虎子说会话就回来。”说着徐国仁便转身走出了家门。
刚走没多远,就听见前面传来郭虎的喊声:“国仁哥,是你吗?”
“是我,你们吃过饭了?”徐国仁走上前去问道。
“嗯,刚吃过。”二人纷纷点头。
“正好,我找你们有点事。”徐国仁带着二人朝没人的地方走去。
“国仁哥,你说啥?去城里?”郭虎听完徐国仁的建议后,有点吃惊的站了起来看着他。
徐国仁点头道:“嗯,我们都老大不小了,永远窝在这郭家堡是不会有出息的,你们就不想赚大钱,让爹娘都吃得饱穿得暖,过上好日子吗?”
郭大年有些担心道:“可是,国仁哥,我们一没手艺,二,又不识字,城里还没有熟人,我们去了能干啥啊?”
徐国仁拍了拍他们的肩膀,搂着他们的肩膀,仰望星空说出了早就想好的说辞:“明太祖朱元璋你们知道吧?就是明朝的开国皇帝。”
“嗯?听村里老人讲过有关故事。”
“他在当皇帝之前就是个放牛娃,给地主家放牛的,他一个放牛娃都可以成就一番霸业,我们三个年轻力壮的大小伙子,只要团结一致,还怕到外面找不到一条活路吗?”
“那我们听国仁哥你的,你说怎么办就怎么办。”
“你们爹娘哪里要说清楚,让他们放心。”
“嗯,跟着国仁哥,俺爹俺娘肯定会答应的。”
三个弱未及冠的农村少年并肩站在漆黑的夜空下,抬头仰望着那万里星空,充满了对未知前途的向往和渴望。
平阳县,距离郭家堡约五十公里。
现在由冯玉祥的西北军控制,不过县城并未有正规西北军驻扎,只有一个连规模左右的警察在县城维护治安,兼驻防。
通往县城的官道上,三个衣衫破旧的年轻人,各自背了一个粗麻布做成的包,迎着东升的太阳,往县城一步步走去。
昨天晚上和郭虎、郭大年俩商议决定后,徐国仁回家把自己要出去闯一闯的想法认真告诉了父母。
他们虽然很不放心,但却拗不过儿子的坚持,最终同意徐国仁去平阳县城,但必须半个月回来一趟。
让徐国仁感动不已的是,一穷二白的爹娘,在早上自己离开时,不但把家里仅有的两个鸡蛋煮熟,让自己带上。
还翻箱倒柜拿了一块磨的有些发白的银元,塞到了自己手里。
徐国仁无法心安理得的全部接受,经过一番争执,拗不过儿子的固执,老爹徐大方只得当着他的面,把其中一颗徐国仁剥好的鸡蛋吃了下去。
吃的过程中,徐大方双眼浑浊,饱含泪花。
不是因为平日不舍得吃的鸡蛋多好吃,而是因为他觉得自己的儿子长大懂事了,这个从小喜欢缠着自己带他下河游泳,进山打猎,常常骑在自己肩头,一口一个爹叫着的小家伙,懂得心疼老子了。
这比他吃任何山珍海味都更有触动。
五十公里的路程,全靠脚程,累自不用说。
好在,徐国仁哥仨都是年轻力壮,精神头旺盛的大小伙子,这年头他们的身体没被岛国片和各种小电影糟蹋,一个个壮的跟小牛犊似地。
三人一口气,走了二十多里,才到一条小溪边停下来休息。
这时候的溪水是没有任何污染的,不过当郭大年兴冲冲的冲过去,撅着腚要直接捧水喝来解渴时,徐国仁还是朝腚给了他一脚。
力度恰到好处,没有将他一脚踹下河去,倒不是不想,而是怕弄浑了水没得喝了。
“国仁哥,你踢俺干啥?”郭大年一脸茫然的回头问道。
徐国仁则从郭虎背后,把他特意嘱咐让郭虎从家里带来的一口小铁锅,抽了下来。
吩咐二人道:“先去找石头,顺便弄点能烧的东西,架锅烧水,回头我再给你们解释。”
两人不明所以,但还是习惯性的听从徐国仁的话,分头去找石头和可燃烧的柴火去了。
打小,徐国仁就是他们三个中脑子最好使的,现在更是仿佛变了个人似地,懂得越来越多,让郭大年和郭虎更加愿意以他马首是瞻。
很快,几块石头架起了小铁锅,下面塞入一些干草枯叶,火被点燃,熊熊燃烧起来。
水很快被烧开,三人围着简易土灶,看着锅里渐渐沸腾冒热气的水,徐国仁解释道:“这溪水是生的,不能乱喝,尤其到我们不熟悉的陌生地,一定要喝开水。只有这样才能杀菌,才不会拉肚子。”
这年头,缺医少药,拉肚子、感冒都能要了命。
又见徐国仁一脸的认真,郭大年和郭虎都跟着点头,表示记下。
水烧开后,三人一边歇息,等水凉下来。
一人大半碗凉白开下肚,饥渴稍解,徐国仁让郭虎收起铁锅和土碗,带头走向溪边的一颗大柳树下,靠树而坐。
“休息十五分钟,我们再继续赶路。”徐国仁话音刚落,郭大年和郭虎便一左一右,习惯性的坐在他身边两侧,同样靠着大柳树。
林磊侧目看了看二人,露出微笑道:“说说看,你们俩咋跟家里交代的?”
“俺给俺爹说,要跟国仁哥你到城里见世面,赚大钱!俺爹一听可乐坏了,说俺有出息,还说国仁哥你从小就鬼点子多,跟着你应该不会饿肚子,所以就同意了!”郭大年憨憨一笑道。
郭虎也笑了起来,道:“俺爹倒是没说啥,倒是俺娘说,去县城一定得活着回来,不能饿死,也不能被人打死,因为她还等着给俺说婆娘,抱孙子呢。”
徐国仁收起了微笑,搂着两人的肩膀,目视前方,意味深长的道:“放心,有我一口吃的,就有你们俩一口,我绝不会让你们饿死,更不会让人欺负我们。”
第五章 入城()
稍事休息,兄弟三人再度上路,这一次,他们走了足足四十多里地,才再次停下脚步休息。
“国仁哥,俺好饿,咱们歇会,找点吃的再走吧!”郭大年捂着肚子,一脸的委屈道。
徐国仁也不怪他,这家伙不但块头大,饭量也大得惊人。
自己从家里带的几个窝窝头,早在赶路中吃了个精光,三人身上倒是还有从家里带来的一些糜子(一种在建国前后,中国北方都曾普遍栽种的农作物,别名,黍、稷等,类似小黄米)。
但这荒郊野外的,显然不适合用它做吃的,也没那个条件。
徐国仁看了看前面有片树林,从身上把自己仅剩的两个窝窝头拿出来,给二人一人一个道:“先吃着垫吧垫吧,去前面树林再休息会,先说好,这是入城前最后一次休息,天黑前,咱们必须进城,否则不安全。”
郭大年接过窝窝头就啃,像个饿狼一样,让徐国仁忍不住哑然失笑,这家伙要在后世,肯定是个十足的吃货,而且消化极快,特容易饿那种。
郭虎则把窝窝头递给徐国仁道:“哥,我这里还有俩呢,你吃吧。”
“没事儿,我不饿,你先吃吧。你那俩给大年留着。”徐国仁推了回去,用毋庸置疑的语气道。
郭虎也不客气,当下将窝窝头摆成两半,硬塞给徐国仁一半,自己张口啃着另一半,朝树林走去。
徐国仁看着手中的干粮,笑出声来。
虽然在这个时空,没有网络,没有电脑手机,没有所有一切现代化科技所带来的方便与舒适,但他却收获了在后世极其难得的真心和情义。
远的不说,郭虎和郭大年两个弱未及冠的少年,此刻对自己就是真心实意的,他们两个都没有什么文化,表达自己想法时也很单纯直接。
郭大年稍微比郭虎粗心一点,但如果有危险,他肯定会毫不犹豫的站到徐国仁身前替他遮挡,这一点徐国仁一点都不怀疑。
真心实意这四个字,在后世,已经被金钱腐蚀的体无完肤,而在这个民智未开,风气淳厚的年代,它到处都在。
所以,徐国仁此刻想起上学时的一个典故,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人没有处于困境,或经历过困境时,是无法体会徐国仁此刻心中的那种感动的。
甚至于郭虎二人也一样,生于乱世,吃的,对他们来说最重要,那不仅代表可以填饱肚子,更意味着可以活下去。
当有人愿意把自己的干粮省下来,分给自己吃时,等于把活下去的希望也给了自己。
而当你真心对待的兄弟,懂得把这个“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