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至于国社党这个执政党更是一个笑话,一个既没有党军,也没有独立党产,更没有政府系统人事任免权的执政党算什么执政党啊?孙文当了半年多的党主席现在的感觉就是被骗了,还不如胡汉民那个行政院院长来的实在了。
可是现在要是说对当初的方案不满意,这话又要如何开口呢?这等于是变相的要从虎口里夺食啊大家喝了阵子茶,都没开口说话。
王振宇也不急着开口,他仰头仔细看了看族叔的这个官邸,装修的还是很不错的,尤其是客厅的那盏莲花水晶吊灯一看就知道值不少钱,这个国民政府的专职副主席看样子做的还是很滋润的。实际上,在薪水方面,国民政府可没亏待自己,当然,国民代表大会在编制上也卡的很紧,反正就这么多官位了,想增加人手在程序上是很麻烦的事情。这也使得很多高层想安排个门生故旧什么的,都只能往省政府和特别市政府里安排了,省政府这一级目前到还真的是处处缺人,可是这一级的衙门指导性过强,换句话说就是务虚不务实,有点关系的宁可去县政府任职。所以国民政府里面就有了两头肥中间瘦的说法。
过了一阵子,王振宇怡然自得的笑道:“我说逸仙孙中山兄、炳麟章太炎兄还有展堂胡汉民兄你们三位有什么话大可开门见山直说,我们现在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关系,用不着前怕狼后怕虎的。”
说起来这人还是不能当官,一旦当了官,做事说话的顾忌就多了。胡汉民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当初组建国民政府的时候,他可是有名的炮筒子,连王振宇都被他气得险些失态。可是现在了,半年多的行政院长当下来,胡汉民的心思也就多了,打头阵的活也就不肯干了。
到是章太炎,干着议长的活计,半年多下来什么也没变,还是有什么说什么,见孙文和胡汉民都不吱声,他先开口了。
“那好,既然大家都不说,那我来说。文正啊,克强公已经走了,可这国民政府还得照常运转吧?但是这半年多下来,咱们当初成立政府时谈得东西放到实际工作中去一做就发现和当初的设想出入很大啊。我觉得从未来发展考虑,很多东西要补补,很多规矩要改改。比如说军队的问题,我看了大半年,你们的军费不从国民政府这里走,军工企业也是自己控制,更重要的是你们的经费来源中华开发总公司涉及的行业之广让人乍舌,收入只怕比国民政府还要有钱的多。文正老弟,凭心而论,你是一个很不错的人,甚至可以说,没有你就没有国民政府的今天。但是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啊,你现在这样牢牢的把持军权,你可以说是为了国家统一,可是长此以往,各种利益关系变得盘根错节起来。到时候你再想把军队国家化只怕会身不由己了,保不齐你下面的将军们就会逼着你黄袍加身啊。你还年轻,老袁的例子就摆在那里,你要慎重啊”
章太炎到也不完全是危言耸听,后世为什么军队迟迟无法国家化,并不是一两个领导人顽固不化,而是军队非国家化已经养肥了一大帮子人,同时也为这帮子人的集权保驾护航。所以这些人宁可国家一天天烂掉,也绝不愿意把军队国家化的。现在的自己其实褪掉军事委员会这套光鲜的外衣,本质上却依然还是一个军阀。只不过自己利用军备,军校和武装动员三个系统把自己内部出现小军阀的可能给扼杀了。可是谁敢保证万一那一天自己突然挂了,下头包括李宗仁,白崇禧这些人会不会成为新军阀呢?至少王振宇想来想去也不觉得目前自己的小团体里有谁有这个威望和资历能够勇敢的站出来,然后取自己而代之的。
不过王振宇并没有打算跟着表态,他示意大家继续。
似乎是受了章太炎的鼓舞,孙文又出来加了把柴:“文正老弟啊,当初我们把三省的革命军交出来整编的目地很明确,就是希望做到军政统一,军队国家化。可是这一次西南战事,不要说国民政府了,连军事委员会的很多委员都不知情,这样的情况是不正常的,我觉得对于军事委员会有必要再次改组,并且完善其制度,这不该是个养老的机构。”
胡汉民犹豫了一下也跟进道:“中华开发总公司掌握的社会资源也太多了一点,现在包括重工、航运,西南地区的商,还有对外贸易等等基本上都掌握在这家公司手里,他们,他们比国民政府都还富裕,这只怕不妥。”
熊希龄和梁启超对视了一眼,他们两个都属于半路上入伙的了,虽然过去王家叔侄也在熊希龄这里挂过单,也有恩主情分,但是今时不同往日了,熊希龄毕竟也才四十六岁,也希望能在这里干出一番事业来。这不他和梁启超的进步党也并入国社党了,看样子还真的是什么主义都不重要啊,在权力的诱惑下什么人都想进来。
熊希龄看出来王振宇的威势了,连孙文这种革命前辈都对其客客气气的。他想了一下道:“远征欧洲的事情是不是缓一缓,一来劳师远征开销颇大,二来段祺瑞现在可是厉兵秣马时刻打着南下的主意啊”
梁启超:“文正啊。。。。。。”
王振宇一个意见一个意见的听完,大致是明白了,无论这些大人物们说得多么天花乱坠,正义凛然的,其内心打的心思无非还是要从自己的手头上分权,现在说这么大不过是漫天叫价而已,就等着自己这个年轻后辈落地还钱了。
这个情况,来的时候杨度和杨永泰两个狗头军师就都替王振宇分析到了的。杨度的想法很简单,分化他们,向扔狗骨头一样把权力扔出一部分,然后大家就盯着这个骨头打架了,自然也就没有看着自己手里的了。
杨永泰不这么看:“大帅,皙子先生这是帝王心术,固然有效,但是治标不治本啊,将来必然还会有反复的,还望大帅三思。”
“哪该如何应对?”王振宇轻声问道。
杨永泰想了一下道:“如何应对就看大帅您未来如何打算了,如果您只是要控握权柄,用皙子先生之策自然是可以的。可如果您要问鼎天下,怕还是要做些让步,大家齐心,这船才能划得快啊,这权力怕是要重组。。。”
看首发无广告请到
请分享
:
第322章 变局(五)()
杨永泰的话最终打动了王振宇,他开始认识到其实政府和一个公司差不多。 如果想要公司发展壮大,那么光靠自己一个人努力是不行的,还是得分点股份出来给大家。然后在利益的驱动下大家才会把公司当成自己的事业来做,公司才能做大做强。
明白了这一点,王振宇立刻反省到自己之前的那套政策确实是太小孩子气了,或者说太自私自利了。也就是自己手中的势力足够雄厚,不然光是这些大神们不买账,自己就玩不转整个局面。
一个生意要想做大做强做长久,不能光靠精打细算,还得让所有的参与者都有好处可拿。
王振宇想明白了这一点,在面对大家的逼宫时自然就显得信心十足了。等着大家都说完了,他依然微笑的看着大家,没有急着开口,这反而让在座的变得心虚起来。
王振宇觉得气氛酝酿的差不多了,就站起身来说话了:“大家说的都很有道理,我看可行。”
众人闻言不自觉的松了口气,就怕王振宇这个军阀起来一挥手说没门就麻烦了。
王振宇背着手走起了小步子,一边走一边继续说:“既然这样我们就把事情定下来,军事委员会改组,办公地点还是设在武汉,这样也避免军队干政。但是军队对外进攻作战必须通过国民政府和国民大会的同意这一条可以有,紧急情况下的防卫作战则不需要了。此外国民政府这边也要改,监察院和考试院我看要换换,行政院改名为政务院,当家的直接叫总理,比院长顺口多了。考试院改为文官事务委员会,设委员长,委员,主要负责各级政府聘用的公职人员的考核选拔。那个监察院和国民大会分别组成参政院和立法院,参政院的代表叫参政委员,立法院的代表叫立法委员。两个部门的地位是一样的,立法权由两院共同行使,任何一院通过的法案必须送交另一院通过,任何一院对另一院通过的法案都拥有绝对的否决权。两院通过的文本如发生分歧,只能通过协商:两院同等数量的议员组成协商委员会,提出妥协方案经两院通过。”
章太炎皱了下眉头打断道:“那请问文正老弟,设立两院的意义是什么,只是为了权力的运行多一道手续吗?他们的区别在哪里?如何能保障公平?还有委员如何产生?”
王振宇没有因为章太炎的打断而生气,他微笑的点点头后道:“两院在某些方面当然是要有所分工和不同的,具体来说立法院有提出财政议案的优先权,参政院有权批准国民政府主席与外国缔结的条约、同意国民政府主席提名的高级官员;两院的区别主还是在委员的产生上,两院议员都必须是所选出州的居民,立法委员要求年满25岁,而参政委员则必须年满30岁;参政委员对各类问题的看法更倾向于保守持重,搞政治更加老练。此外我们可以学习美国,每三年立法委员全部改选,而参政委员每三年只改选三分之一,让参政委员的任期更长,这样在两院的构成上,参政院更迭较小,比较稳定,比较有连续性,而立法院里新面孔较多,带来的新见解、新观念也较多。参政院按照平等代表权的原则,每省分配多少代表,而立法院则按人口比例,没多少人口分配一个代表,这样实际操作过程中就更具公平性了。”
梁启超看了看自己记录的笔记,眼睛突然一亮问道:“文正啊,我是不是可以这样理解,所谓的参政院和立法院其实是参照了美国国会的经验。具体执行起来就是立法委员由各省议会推举产生,而参政委员则由国民直选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