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都该清楚吧?”
第994章 一零一二 投名状()
韩永宁心中一哆嗦,意识到改变自己仕途和命运的一个天大的好机会要来了!
如果说方才在城门口自己做的事儿是一个小小的投名状的话,那么现在董策问了自己这句话之后,自己就有机会能够做一个极有分量的投名状。
他赶紧道:“末将都很清楚。”
“好。”
董策哈哈一笑,轻轻拍了拍掌,道:“走,咱们就去韩永宁驻守的那段城墙看看去,这城墙防御,可是重中之重,不容出错儿的。若是那儿都出了差池,那这得胜堡内外,只怕就没有不出错儿的地界儿了。”
他还有一句话没说出来:若当真有这么多差错的话,那么黄大人,您今日就留在这得胜堡吧,想回家?那可难了!今儿这交接,可就不那么顺当了。
听了董策的话,黄琬也是脸色一冷,狠狠的瞪了韩永宁一眼,眼神中存着一些警告的意思。这个眼神自然是在告诉韩永宁:“你小子别乱说话。”
韩永宁却像是根本没看见黄琬的眼神一般,低垂着眼皮瞧着地,也不知道在想着什么。
黄琬脸色一沉,心中暗暗有了些计较。
董策当先离开大堂:“走吧!”
大伙儿纷纷跟着,黄琬磨磨唧唧的走在后头,但是在临出大堂之前,却是冲着一直跟在他身后的那小厮打了个手势。那小厮心领神会,没有跟出去,而是一溜烟儿去了后堂。
一行人随着董策开始向西城门走去,到了西城门,顺着马道上了城墙。得胜堡的城墙论起高大坚固程度,在整个大同镇也都是数得着的。高达三丈八尺的城墙,比之大同镇城也仅仅是逊色一点儿而已。
登上城墙,董策四下里瞧了一眼,忽然眼睛一亮,径直朝着一处走去。
而瞧见他走去的那个方向尽头的东西是什么之后,黄琬的脸色顿时变得极不自然起来。
董策的目标是摆放在城墙上的一门大炮。
说起来,这还是他来到这个时代之后,第一次见到大炮。当初在澄城县的时候,澄城县是没有大炮这种武器的,毕竟在明朝末年,像是这种重型火炮,是非常重要的战略物资,一般的县城是不会有的,只有在一些边防重镇才有。
董策走到那门大炮身前,仔细打量着。
这门大炮长度大约是在两米半左右,看着炮壁的厚度,应该不是特别的重。大炮安放在炮架之上,木质的炮架上,有转向装置,想来这大炮的炮口,应该是可以四处转动的。这大炮的炮口比较细,大炮的腹部则是比较粗大,而在腹部一侧,开有长长的口子。
董策一看见这口子,便知道这大炮是什么了,毕竟他对明朝末年的炮,还是非常有研究的。
这种腹部一侧有口子的炮,是佛郎机炮。那长长的口子,是用来装填子铳的。
佛郎机炮算得上是比较早期的滑膛加农炮,是后装填的,也就是说,它的炮弹不是从炮口塞进去的,而是从大炮的腹部装填进去的。佛郎机炮不是直接发射炮弹而是发射子铳。
这门佛朗机炮明显看起来还比较新,大约有八成新左右的样子,炮身之上没有一丝的锈迹,看起来保养得还不错,闪烁着金属的光芒。
这门大炮无论是长度,口径,还是性能,甚至是美观程度,都无法与后世那些动辄四五百毫米甚至达到八百毫米口径,长度接近甚至超过十米的超级重炮相提并论。但是此时,这门佛郎机炮上面散发的光芒,这炮身的样子,以及那种金属的质感,在董策眼中却是美丽的无与伦比,给董策一种颇为震撼的感觉。
这便是这个时代最强大的一类兵器啊!
火炮,在这个十六世纪十七世纪相交,明末清初的东亚大地上,这样的武器,毫无疑问是极其强大的力量。
当然,前提是要用得好。
董策笑了笑,回头对韩永宁道:“哟,这门大炮保存的还不错么?”
韩永宁赶紧笑道:“大人过奖了,这门炮平素里是拿油布盖着的,若是下雨阴天的话,还要拖进城门楼子里放着,而且素日里也经常打油擦拭的。今儿个阳光好,这才是把它拉出来晒晒。虽说是铜铁铸造的,但也该晒晒太阳不是?”
董策微微一笑,点了点头:“你呀,倒是会说话。”
其实韩永宁有些话没说出来,他们之所以将这大炮保养得这么好,之所以对待大炮如此用心,完全是因为黄琬的吩咐。而黄琬为什么会吩咐他们这样做呢?
韩永宁私下里猜测,这可能是因为黄琬要尽量将佛朗机炮保养的好一些,如此往外卖的时候也好出手。当然,这事儿太大,他现在还不敢说。
董策拍了拍那厚重的炮身,又是感叹般的说了一句:“不错,这大炮当真是不错。”
其实在明朝末年,所有的大炮中,佛郎机炮顶多能排到第二的位置上,在其上面还有红衣大炮。
红衣大炮,其实正确的读法应该是红夷大炮,夷狄的夷。
明朝人是从荷兰人和葡萄牙人手中,得到这种铸造大炮的技术的,或许是当初跟明朝人打交道的那一批荷兰人葡萄牙人以红头发居多的缘故,所以就多了这么个红夷大炮的名头。而到了后来,有许多官员为了彰显大炮的威严,为了气派场面,便经常让人在大炮上面披上红布,就跟穿了一层红衣服一样,于是慢慢的就转化成了红衣大炮了。
其实这还不算什么,明清两朝都爱给大炮起名字,叫什么什么大将军的都有的是,披上一层红衣服,也算是寻常。
董策虽然已经来到大明朝有不短的时间了,但迄今为止,他还没有见过红衣大炮,只是从前世读过的明朝人的笔记文献中,偶尔能够窥见一些这种红衣大炮的面目。在一些明朝人的笔下,红衣大炮大的长有两丈许,重三千余斤,一炮打出,糜烂数十里。
当然,其中绝对有夸大之处,以现在十七世纪中叶,明朝末年大炮的铸造技术、科技水平,一炮打出去,三四里甚至十里地之内到还是有可能的,要说数十里那确实是有点夸张了。而且绝大部分的红衣大炮也不可能有两丈那么长,这会儿的科技水平要铸造那么大的炮,还是有些艰难的。
第995章 一零一三 佛郎机炮()
但红衣大炮肯定是普遍比佛朗机炮要大而且要大不少,这一点是没错儿的。
董策笑着向韩永宁笑道:“咱们得胜堡,这样的佛朗机炮,一共有几门?”
旁边黄琬听了,正要说话,董策却是一摆手打断了他,道:“黄大人,这个小问题还轮不到您来回答,到时候若是有什么比较大的事情,我自然会向你请教的。”
他指了指韩永宁道:“来,这个问题你来回答。”
“是。”
韩永宁赶紧恭敬地应了一声,他低声道:“咱们按照咱们得胜堡的规制,这样的佛郎机炮,每一面城墙上都应该是有一门的,四面城墙加起来,也就是四门。但是……”
说到这儿,他微微顿了一下,回头看了看黄琬,而后嘴角便是露出一抹诡异的笑容。
董策追问道:“但是什么?”
“但是,现在整个得胜堡这样的佛郎机炮只剩下两门了?”韩永宁赶紧道
“哦?两门?这是怎么回事儿?!”
董策顿时脸色一变,寒声问道:“其他那两门炮难不成让你们吃了?”
他自然知道韩永宁是什么意思,只怕那两门炮之所以消失,和黄琬关系很大,而韩永宁这样说,肯定是故意的,就是为了给自己收拾黄琬提供一个证据和借口。
董策心中暗自夸奖了韩永宁一句:“这人倒还真是个知情识趣儿的。”
只不过他此时心中虽有得意,但更多的却是愤怒,是对于那两门大炮消失的愤怒。
黄琬当真是该死,竟然连这等军国重器都敢贪墨!
是以,董策的愤怒倒的确不是装出来的。
“这个……”
韩永宁迟疑了一下,但是想想自己已经投靠了董策,而且刚才既然已经说出那么一番话来,那么和黄琬之间就再也没有什么缓和的余地了。再说了,黄琬都落魄到这种地步了还有什么必要跟他缓和关系?
既然都说了,那干脆就全说了吧!既然已经投靠,那就投靠到底!
他沉声道:“另外一门炮,小的不清楚,但是有一门佛郎机炮,小的却是知道到底怎么消失的。”
他看了黄琬,此时黄琬已经是脸色煞白,气得浑身哆嗦,体如筛糠一般。
韩永宁道:“现在末将还记得那天到底是什么日子,那是崇祯七年的八月二十日,那一日,末将正在城墙上当值,黄琬大人却是突然把末将给叫去了。他告诉末将说,当日晚些时分,让末将且先别走,他自有事情要吩咐。末将听了当然遵令。”
“到了晚些时分,黄琬大人来到了城墙上,然后让末将带着手下人将一门佛郎机炮拆卸之后,装进箱子。而后,他又命令末将等将那箱子从城墙上抬了下去,下面有一辆马车正在等候,末将等人将箱子装车之后,那马车便给拉走了,黄琬大人也就走了。”
“那们佛郎机炮,到现在也没信儿,末将也不知道到底是去了哪,也不敢问黄大人。那一日末将以及末将手底下的人,就是办了两件事儿:拆卸,装车。其它的,一概不知。”
他倒是也颇为精明的一个人,把责任给推得干干净净。
董策眼睛一瞪,眉头一拧,厉声道:“韩永宁,你难道不知道私卖军国重器乃是大罪么?为何黄琬吩咐你做,你就这么做?难不成黄琬吩咐你带人去杀咱们大明的百姓,你也要去做?”
这会儿他自然是在宴席,一句话就把黄琬做的这事儿给定成了事实,让黄琬都无法辩解。
韩永宁心中先是一阵慌乱,暗道:“我这可是在给董大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