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王晓华…梅又把她扶起来,继续让她自己走。
这一次迈出了四步,又摔倒了。再扶,再走,在摔倒
“奶奶,小妹妹会走路了,快给她剁绊脚丝儿吧!”
当王晓叶走到五、六步能站住的时候,王晓华…梅对王张氏说。
“你还知道剁绊脚丝儿?”王张氏和王连氏同时说。并把眼光望向王晓华…梅:别说一个傻子了,就是正常的孩子,也不可能知道“剁绊脚丝儿”是什么?什么时候剁。这孩子——真神了!
原来农村里有一种习俗:人死以后,要把两只脚用麻绳捆起来以防诈尸,俗称“绊脚绳”。
鬼魂是要轮回的,它再托生为人成为婴儿后,在会走的时候,就得把这个绊脚绳给剁开,孩子才能顺顺利利学会走路。一般人家都要给孩子举行这个仪式。
其实仪式很简单:一个人在前面逗引孩子走路,在迈步的时候,一个人用菜刀在孩子的前后和两腿中间,象征性地向地面各剁一刀,仪式就算结束了。
这样的仪式一般都在生过孩子的妇女和老人之间流传。由于仪式简单随意,几下就完,小孩子很少有知道的。
今天偏偏被一个“傻子”说了出来。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五章 一家亲()
王张氏被震惊了,又有妯娌在场,再不依着就显得自己忒不知道好歹。站起身从屋里拿来一把切菜刀,让王晓华…梅在头里引着,当王晓叶又迈动小腿时,王张氏用菜刀在王晓叶的两只脚前、后和中间各剁了一下,同时嘴里念着“剁了绊脚丝儿,叶叶长得猛;剁了绊脚丝儿,叶叶走得快!”
剁完又抱怨说:“会走了还不是光累着我!别看出工,到了地里光歇着,比在家里都轻松,我算倒了八辈子霉了。”
这个时期没劳动报酬,但劳动力必须出工。十六到六十五岁都算劳动力。整劳动力男十八到五十、女十八到四十五。其他的算铺助劳动力。只要在这个范围内,都必须出工。
队上有托儿所,但只收三周岁以上的孩子。三周岁以下的,家里有老人的就让老人看,没老人的才能留下孩子母亲。
到了地里干一个多小时的活儿,歇半个小时,出工不出力。反倒比在家里看孩子轻省的多。
“这个有什么法子。”王连氏也抱怨道:“我们还不到六十五岁,不看孩子说不过去。有我们在家,大孩子也不上幼儿园了。一看看一大伙子。
“不过呢,认万福吧,老潭子家和老来子家没小孩子,迈着一双小脚整天在碾道里转,也直说累。好在爬出灶台来了,不自己做饭了,要是连做饭带看孩子,更吃不消。”
王张氏:“那就做饭不看孩子,看孩子不做饭,反正不能把自个儿累死。”
王晓华…梅不失时机地讨好说:“奶奶,有空我来帮着您看小妹妹。”
工夫不大,下地的上学的都回来了。王连氏领着自己的孙女孙子走了。王晓慧也领着弟弟妹妹回了自己的家。
王晓叶一见母亲,便浑身没骨头地一步也不走了,扎在母亲怀里吃起麻麻来。
王金霞一进院儿,斜了一眼王晓华…梅,问王张氏:“傻妮子怎么在这里?”
王张氏:“这两天光往这里跑了,听说还和二华成了好朋友。”说着剜了一眼马惠恩:“大人不成器,调教出来的孩子也交往没人要的扔货。这一股子是没有希望了!”
马惠恩的神色一凛,低头拍起怀里的孩子。
王晓华却气得愤儿愤儿的,别愣着脑袋说:“好朋友怎么啦?又不吃你的不喝你的。”
王金霞:“她把队上的铁锅看没了,队上正追查呢!光往这里跑,别再把这个家当成她的藏赃窝点儿!”
王晓华:“谁说锅是她偷的?她这么小,就会搬得动铁锅!她一个小孩子,偷铁锅干什么?”
王金霞:“这个你问她呀!人家村支书都怀疑她,亲自审问了她哩,锅在她屋里,不是她是谁?你要是跟她好,连你也是小偷!”
王晓华:“你屈谎人,根本就不是她偷的,她住在队部里,往哪里偷?往哪里放?你这是平白无故冤枉人!”
“二妮子,少说两句!”马惠恩赶紧喝住了王晓华,气得王晓华一跺脚,跑东厢房里哭去了。
王晓华…梅气得攥紧小拳头,咬着牙心中暗想:我非让这一股混出个样儿来让你们看!
爷爷王廷烁进门放下工具,望了一眼王晓华…梅,微笑着说:“这妮儿怎么来啦?”
王张氏没好气地说:“问问你的二孙女儿去!”
王廷烁“嘿嘿”笑了笑,摸了摸王贵勇的头,去了北屋堂屋里,坐在织布机前抽起旱烟袋来。
王金霞洗了一把脸,用毛巾擦着对王张氏说:“娘,咱去食堂排队领饭去。再待下去,我都被气饱了。”
王张氏:“你三哥还没回来哩,再等等他。”
王金霞:“你忘了,三哥被抽到炼铁炉那里去了,中午不回来。”
王张氏:“要这样,那咱赶紧走。”看了一眼老头子:“你也别坐着了,路上边走边抽,闺女饿了。”说完迈着一双小脚,与王金霞一块儿走了。问也没问马惠恩及孩子们。
王廷烁抽了一袋旱烟,说了句“你们也去吧!”,随即出了门。
家里就剩了母亲、哥哥、姐姐、前世的自己和弟弟、妹妹了。这是王晓华…梅第一次在这个家里和亲人们在一起,心中高兴的早把刚才的不快忘掉了。
为了哄家人喜欢,借故去了一趟茅厕,到空间通道拿出一把糖果,又到东厢房叫出还在哭泣的王晓华,先给了她一颗,又给了哥哥、姐姐、弟弟每人一颗。剥了颗牛奶糖,塞进马惠恩的嘴里。
“这是什么糖?这么甜,还有一股奶油味儿?”马惠恩品着嘴里的糖块说。
王晓华…梅:“你的是牛奶糖。”
马惠恩:“你从哪里拿来的这好糖?”
“一个白头发老奶奶给我的。”
“白头发老奶奶?谁家的?”
王晓华…梅摇摇头:“不知道。娘娘,咱不说这个好吗?我怕说多了白头发老奶奶再不给喽。”
“好,不说了。”马惠恩知趣地说。
王晓叶一看有“甜甜”,麻麻也不吃了,爬起来用小手去母亲嘴里抠。马惠恩想咬下一块儿给她,怎奈是牛奶糖,粘牙还咬不断,便用手拿着让王晓叶吮。
“娘娘,你吃你的,我给她。”王晓华…梅早有准备,从自己的水果糖上咬了个三棱块儿,放到王晓叶的嘴里。
看到“小傻妮儿”如此懂事,马惠恩转忧为喜。对孩子们说:“你们的爹也被抽去炼铁场了,中午不回来。咱含着糖果吃饭去。”
一行七人,浩浩荡荡出发了。
王晓玲一开始对王晓华…梅不理不睬,待吃了糖果后,随即亲热起来,对王晓华…梅问这问那。王晓华…梅拣着能说的,一一作答,一点儿也显现不出傻来。
王贵强则要走了所有人的糖纸,王晓玲问他有什么用,他笑笑:“不给你们说!”
王晓华和王贵勇走在最后边。王贵勇把上午王晓云、王晓菊抢王晓华…梅的糖果,撕坏了王晓华…梅衣服的事小声对王晓华说了一遍。气得王晓华说:“你没给她们说,我和腊梅是好朋友吗?”
王贵勇:“腊梅说了,不管用!”
王晓华:“她们越这样,我越与腊梅交朋友,我还要让大伙儿都知道。欺负傻子,看我非把她们治过来!”
王贵勇:“姐姐,腊梅不傻了。”
王晓华打一下自己的嘴巴:“我说顺口了。”
手机用户请浏览阅读,更优质的阅读体验。
第三十六章 针线笸箩凑起来!()
第一次与母亲在一张桌子上吃饭,王晓华…梅很高兴。让马惠恩抱着王晓叶占着饭桌坐在,她和王晓玲、王晓华端饭拿干粮,跑前跑后忙,把饭厅里的人们看的一愣一愣的。
王晓华…梅不想隐蔽自己与父母一家的关系。她重生后的第一句话,就是喊母亲马惠恩娘,这个所有在场的人都听到了。
重生了,不能与家人在一起,那就把自己与家人的关系搞的微妙一些。让大家都看出来,自己只要与这一家人在一起,就显得高兴,显得很明事理。让大家确信这就是“缘分”,从而把自己与这一家人联系起来。
她不担心铁锅的事会连累家人,因为她做的十分隐秘,没有留下一点儿破绽。自己都成不了被怀疑对象,何况家人!
吃完饭以后,王晓华和王贵勇又来到王晓华…梅的住屋。王晓华…梅自是又拿出两颗糖果来给他们。
“我不是来给你要糖果的。”王晓华把糖果又推给王晓华…梅:“我是来给你商量商量,怎样才能把咱俩是好朋友的事让更多的人知道,好不让她们欺负你。
“她们欺人太厉害了,连丢铁锅都怀疑到你身上,也不想想你一个孩子,往哪里藏?”
王晓华…梅又把糖果递到她手里:“慢慢说,先吃糖果。咱三个人一个人一颗。”说着,剥了一颗放进自己嘴里。
王晓华一看都有,再没推辞,随即剥了吃起来——毕竟是很少见的稀罕物,任何一个小孩子都难抵挡美食的诱惑不是。
王晓华…梅:“你不怕奶奶和姑姑嫌你?”
王晓华:“她们越嫌我,我们越是好朋友,气死她们!”
王晓华…梅笑笑:“你要想罩着我不让他们欺负,最好咱俩拜了干姊妹。”
“什么是干姊妹?比好朋友呢?”王晓华不解地问。
王晓华…梅:“当然比好朋友好多了。我和你拜了干姊妹,咱俩以姐妹相称。我也管你的父母亲叫干爹干娘。干爹干娘都有保护干女儿的义务,这样,罩着我的就不是你一个人了。他们看在大人的份上,也就不敢欺负我了!”
“行!咱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