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满载粮食的大车,源源不断把粮食从辽中送到营口码头,并且装上德国货轮。
就在这时,营口码头再次醒来一支船队,从南方回来的黄兴到了。
跟着黄兴下船后,莫文昌虽然一脸疲惫,但还是被停靠在码头上的三艘货轮给吸引了目光。
看到码头一片繁忙的景象,莫文昌震惊之余,马上对身边黄兴感慨道:“黄主任,那些船都是德国最先进的货轮,一般码头绝对看不到。我们辽东军竟然同德国人还有生意?”
“具体我也不清楚,毕竟我离开了一个月时间。不过,从码头上看,应该是真的!”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下船,本来就热闹的码头,忽然涌入上千人后,就变得更热闹了。
面对眼前一片繁忙的码头,很多人脸上都露出一副既震惊而又激动的表情。
因为,眼前的画面已经告诉他们,辽动并没有他们想象中的那么荒凉。在这里,他们也许真能实现自己的梦想和报复。
特别是当他们看到城外一片片成熟水稻形成的金黄色浪潮,一片片玉米杆形成的玉米林,几乎看不到边时。他们就更加肯定,这里就是他们实现报复的最好地方。
至于那些前来考察的商人,看到城外即将丰收的场景,再看到城内略微冷清的街道。他们马上知道。黄兴对他们说得都是事实。
在几乎没有商业基础情况下,只要城外成片成片粮食获得丰收,这里一定会出现大量商机。
谁的胆子大,第一个来辽动,谁就会成为这杯羹的第一个。也是最大受益着。
黄兴带着大家进入营口县城时,得到消息的杨兴国,也恰好赶到营口。
看到黄兴身后密密麻麻的人头,杨兴国知道,有这些人才的加入,辽动军一定会进入一个新的快展阶段。
高兴之余,他没有忘记这件事的功臣,马上走到黄兴面前,一脸感慨说道:“黄主任,辛苦你了有你带回来的这些人才。我们的实力一定会越来越强。”
“只能说是幸不辱命“黄兴一脸谦虚回答。
说着,黄兴就把几本花名册递到杨兴国面前。
趁着杨兴国翻看花名册的时间,黄兴简单介绍道:“司令,此次湖北之行,我们从汉阳枪炮厂和铁厂一共挖到技工3o9人,包括一些技工的家属,一共有672人”
“本来只能挖到两百个技工的,但听了我们开出的各种条件后,用武器从张之洞手里换回来的两百个技工主动回去劝说他们同事,最后就多出了1o9人”
“另外还有我们在湖北招揽到的各方面人才184人。包括他们家属,一共499人。”
“最后一百多人都是跟我一起来辽动,准备对辽动进行考察的商人和商人代表”
迅扫了一遍手里的花名册后,杨兴国脸上的笑容就更浓了。
扭头对兵工厂厂长肖文昌问道:“肖厂长。让你去湖北,就是让你给黄主任把关的。我想要知道,这些技工的水平怎么样,能不能独立操纵相关的设备。”
“没问题”肖文昌想没想就回答。
“三百多技工,全部都是两年以上的老技工。”
“好”杨兴国一脸满意回答。
“三百多技工,一个人带两个学徒。那就是上千人肖厂长,如果我把这一千人全部交给你,你能不能保证炼铁厂,炼钢厂,电厂,火药厂,还有你的兵工厂全部运转起来”
肖文昌想了想后回答:“我还要三千普通工人,才能保证所有工厂全部动起来”杨兴国点头肯定道:“可以,我现在就给你在我们的控制区域招普通工人,工钱按普通士兵的一半饷银进行放,每个月三两银子,应该会有很多青壮抢着来当工人”
肖文昌还是没有马上回答,想了想后继续说道:“司令,就算有了人,工厂设备全部运转起来,前几个月我也不敢保证产能。无论是技工还是普通工人,都需要时间对新设备进行一个适应,而且新设备也需要时间去磨合,然后才能马力全开进行生产。“
杨兴国想了想后回答:“可以,设备安装和磨合,包括技工的适应,我给你三个月时间”
这时,肖文昌继续说道:“还有最后一个问题?”
“原料,从设备磨合开始,几大工厂就需要大量原料,特别是铁矿和煤矿。司令必须保证所有原料的充足供应,我才能保证这些工厂的产能”
杨兴国同样没有做太长时间犹豫就回答:“这个我可以给你保证设备磨合期,司令部后勤处给你提供原料。正式开始生产后,到时候会有商家直接给你供应各种原料”
说完后,杨兴国继续说道:“现在,几个工厂的所有设备已经全部到位,德国人也派来几个工程师协助我们安装设备。”
“你马上带着你的人回兵工厂,一边把这些新来的技工和家人安排下来,一边武装设备”
“回到司令部后,我会让副司令再给你送来一万两白银,专门用来安排这些新到的技工和家人。”
“三个月,我希望三个月以后,你管理的这些工厂能达到盈利状态,不仅不再需要司令部资金资源,还能给司令部提供资金”
肖文昌带着的人一离开,一千多人马上就少了一半还要多。
这时,杨兴国已经把目光转移到黄兴身上。
“黄主任,这段时间你辛苦了。不过,现在还不是休息得时候。我的想法是,你带着从湖北招揽到的人才回司令部,根据他们的能力和意愿,同副司令一起决定他们的分配。争取十天以后,所有人都有自己岗位”
“至于我,负责陪一陪那几十个商人和代表,想办法把他们都留下,让他们愿意来我辽动投资”
黄兴带着人离开后,杨兴国面前就只剩五十多个以一个中年人为的商人和代表。
杨兴国走到大家面前后非常爽快说道:“诸位好,我是辽东军司令杨兴国,接下来几天,我会陪着大家好好考察一下辽动。让大家知道,我们黄主任没有欺骗大家,辽动到处都是商机,只要大家愿意来,就能赚到大比大比的银子。。”
杨兴国的出现就已经让这些人很激动了,毕竟,如今的杨兴国在关内已经被传得神乎其神,完全一个民族英雄的标榜。
而眼前,杨兴国不仅出现了,还会在接下来几天陪着大家一起考察,那就让几十个人更激动了。(。)
第三百九十二章 几倍利润()
ps。 奉上今天的更新,顺便给起点515粉丝节拉一下票,每个人都有8张票,投票还送起点币,跪求大家支持赞赏!
了解了一下考察团成员身份,并且请他们吃了一顿便饭后,杨兴国也带着他们往辽中方向赶路。
当他们完全离开营口县城,被成熟的水稻和玉米给包围时,杨兴国直接对身后考察团问道。
“你们中间有没有粮商”
“我是我也是”马上就有两个人打马赶到杨兴国身边。
杨兴国直接问道:“既然是粮商,那你们对江南和京城的粮价应该很了解,不知道你们谁能告诉我,从江南运粮食到京城,一担粮食能赚到多少银子”
“我经常在江南和京城之间贩卖粮食,我清楚”
“江南的水稻大约一两五银子一担,京城的价格是两倍还要多,大概三两五一担。如果磨成大米,价格分别是二两银子一旦和四两五银子一担。”
”表面上看粮食有两倍的差距,但实际的利润却非常少。“
”我们都知道,粮食走水路省钱,但就算是水路,一担粮食北上也需要一两五银子的路费,再加上人工方面的花费和税收,一担水稻在京城卖出去,我只能赚两钱银子。一担大米能赚到四钱银子“
短暂沉默后杨兴国回答:“利润说高也不高,毕竟,从江南运粮食到京城,整个运输周期太长了”
“的确不高”刚刚说话的商人一脸无奈回答。
“一年辛辛苦苦下来,最多只能赚到两三万两白银”
杨兴国点点头继续问道:“如果从辽动收粮食,水稻二两银子一担,大米三两五银子一担。
商人想了想后回答:“从这里到京城,就算从山海关走官道,那也只有几百里。平均一担粮食的运费大约七钱银子,如果从营口码头走水路,运费降低到五钱银子都有可能”
“这样的话”话说道这里,这个商人的一双眼睛已经向外射出两道充满炙热的目光。
深吸一口气后。强压住自己内心激动,用自己尽可能平静的武器回答。
“每担粮食都可以多赚至少四钱银子,甚至是五钱,六钱银子,利润比从江南运粮食过去多了两倍还不止。”
两三倍原来的利润。这对于商人来说,绝对是想也不敢想的。
所以,话说完后,这个商人足足经过了半分钟震惊才反应过来。随后,对着杨兴国一脸期待追问道:“不知道辽东军控制的辽中五县,一共能产出多少粮食”
对方的表现让杨兴国意识到,眼前的粮商已经被巨大的利润给吸引了。
想了想后,一脸微笑回答:”因为时间紧迫,今年辽中五县只有百万亩良田种了粮食。“
”其中水稻九十多万亩,粗粮玉米三十多万亩。”
“现在。辽中五县的人口数量已经过一百万,在大量难民的开垦下,明天,我们至少有三百万亩良田可以种上粮食。”
明年的事情这些商人不会管,也管不到。
在他们看来,眼前近在咫尺的秋收,就已经是一个在向他们招手的聚宝盆。
在东北肥沃的土地上,一亩地收获三担粮食那是轻轻松松的事情。
就算一亩地三担粮食,一百多万亩良田全部加起来那也是三四百万担粮食。
如此数量庞大的粮食,就算对外销售一百万担。按照一担粮食至少五钱银子。不,甚至是七八钱银子的利润。一百万担粮食全部加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