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之铁血军阀-第36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其中战死一万一千三百五十九人,因为伤残必须退出主力得有一千九百五十六人,剩下一万四千多人全部分散在各师野战医院和司令部野战医院,其中司令部野战医院人最多,有五千多人!”

    “除了这些主力部队,特战支队还带回来一万七千五百多人,如果把这些人全部分散到各主力师,再加上野战医院随时可以康复回老部队的,完全可以让各师达到满编状态而且还有多!“

    杨兴国摇头回答:“不能把他们发散!这场反围剿能赢,他们的功劳也不小,就这么把他们打散到各个部队,会寒了他们的心。”

    “那司令你打算?”孙列臣深以为然的点点头后问道。

    “组建辽东军第六师!另外,刚拿下的十几个县城,每个县城都要一个千人规模的守备团。这样算下来,一万七千多人还不够!”

    孙列臣眼睛一亮回答:”这个办法好,还差的五六千人就从移民中间征召。选他们最精锐的一万人组建辽东军第六师,剩下的组建守备团!”

    “那其他主力师的缺额?”孙列臣跟着问道。

    “从各守备团抽调,被抽空的守备团从新兵训练处补充新兵进去。这一次的扩军过后,不管是主力还是守备部队,都不能自己再召新兵!“

    ”今后的辽东军,新兵统一由新兵训练处来召,简单训练合格后分到各守备团。然后再从守备团抽调精锐补充到主力部队。这样就可以保证主力部队战斗力不降低!“(。)

第五百六十一章 缩编() 
孙列臣先是一愣,然后马上想到杨兴国还在京城时传回来的命令。

    一番犹豫后,对着杨兴国回答:“司令,你是要组建六个主力师,三十个地方守备团,一个警卫师,一个重炮师,一个新兵训练处。”

    “对,只要根据地不扩大,暂时就这么多部队。再说了,以辽东现在的人口和地盘,能养活这么多部队已经是极限了。毕竟,现如今的部队已经不再是原来的冷兵器部队,平时一场实弹训练,那都需要白花花的银子。“杨兴国没有隐瞒,直接肯定道。

    孙列臣则拿起面前几份统计表开始计算。

    很快就对杨兴国肯定道:“可以,司令。我们辽东原有十六个守备团一万六千人,抽走八成的将士就可以把主力缺额全部补齐!”

    “至于守备团近一万三千人的缺额,新兵训练处尽管只有五千多新兵。但营口还有两百多万移民,只要我们愿意,随时可以招到八千新兵!”

    “那就行了,部队满编以后,新兵训练处只保留一个架子。遇到战争时,根据实际情况召新兵训练。没有战争时,指导各地青壮每年进行一个月的简单军事训练。这件事以后在我辽东军控制的根据地要形成规矩。争取几年下来,根据地每个青壮都会一些基本军事尝试,遇到战争知道怎么保命,而不是等着敌人去屠杀!”

    命令参谋把杨兴国的命令全部记录后,孙列臣继续问道:“马司令,部队的装备是不是按几天前你传回来的标准配置!”

    杨兴国没直接回答,想想后对孙列臣反问道:“你的想法呢?”

    “部队原来的火力太浪费了,五六十挺轻重机枪,一场战斗下来,随随便便就用掉十几万发子弹。朝廷装备最好的北洋军,一个镇一万多人也才装备一个重机枪营三十六挺重机枪。俄军一个师一万人也是三个重机枪连三十六挺重机枪。而我们,一个师的轻重机枪加起来整整一百五十多挺,完全没有必要!”

    “还有火炮,就算我们手里的火炮多也不能太浪费,每个团都装备一二十门。”

    “据我所知,朝廷最精锐的北洋军,一个才装备一个山炮团或者一个野炮营,火炮数量加起来也就十多门到五十多门的样子。”

    “而我们一个师呢,一个野炮团加上三个山炮营,整整一百多门山野炮,就是对上日军一个精锐野战师团那也只多不少!”

    “这还不算司令你经常说的迫击炮连。说到这里我要提醒一下司令你,部队装备这么多火炮后,下面人打起仗来,一上去就是用炮轰,炮轰完了就是步兵进攻,一点也不讲究什么战术战法。”

    “他们不知道的是,我们不能自己生产炮弹前,炮弹打一发就少一发。将来的战场上,如果我们没了炮弹,我不知道已经喜欢炮轰的他们,还会不会指挥部队作战。”

    杨兴国没想到自己加强部队火力配置后竟然引来了这么多问题。

    参谋长刚才的分析,尽管有些观点自己并不认同。但有一点参谋长说得对。一支部队在战场上依靠炮轰,是永远成不了真正精锐的。

    还有就是,部队装备这么多火炮,确实太浪费炮弹了。

    以辽东军现在的炮弹储备,按照上次反围剿作战的消耗速度,顶天两次战斗,有限的炮弹就会被用得一干二净。

    想到这些,杨兴国再也没有什么犹豫,果断决定道:“那就这么定了!各师野炮团由现在的五十四门野炮缩减为三十六门,分三个营,每营十二门。”

    “团山炮营由现在的十八门山炮缩减为十二门,分三个连,每个连两个山炮排装备四门山炮,一个弹药排。”

    “营迫击炮连等兵工厂把迫击炮造出来后缩编为迫击炮排,装备三门迫击炮。”

    “轻重机枪也减少配置,营配重机枪排,装备三挺重机枪。连配轻机枪班,装备三挺轻机枪。排以下全部装备步枪,排长装备毛瑟手枪。”

    亲自把杨兴国的决定记下来,并且在本子上算了算。足足过了一分钟,孙列臣才抬头回答:“和北洋新军一个镇相比,我们装备的重机枪虽然少了九挺,但我们装备了北洋新军没有的轻机枪,全师加起来有七十多挺,在火力上完全不输北洋新军一个镇。“

    “至于炮兵,那就不用说了。北洋新军一个镇绝对比不上我们一个师!”

    “那就这么定了!”杨兴国一脸坚定说道。

    完了后,继续对孙列臣命令道:“火力配置变了,各连,营,团的兵力配置肯定也会变。具体怎么变,参谋部来定。”

    孙列臣想想后回答:“没问题,两天以后给你结果!”

    这时,孙列臣继续问道:那守备部队呢?各县的守备团虽然很少参加战斗,但一些剿匪的战斗他们还是躲不过去!“

    ”炮守备团就不要了,风以后迫击炮出来,一个守备团装备一个迫击炮排三门迫击炮!”

    “重机枪要装备一些,不然遇到一般的剿匪战斗,守备团连压制火力都没有。”

    “全军的轻机枪数量不多,但也要配备。不然守备部队进主力部队,连轻机枪见都没见过。所以,守备部队必须给主力训练出一批合格的轻机枪手。”

    “这样,每个守备团暂定一个迫击炮排三门迫击炮,一个重机枪排三挺重机枪和一个轻机枪班一挺轻机枪!”

    “虽然重武器不多,但这三个班排必须达到满编,有可能的话,各守备团可以训练出两倍数量的轻重机枪手!”

    “最后就还有一个骑兵师和一个重炮师:骑兵师现在的编制不变,但必须用缴获日军骑兵的战马给每个师都组建一个一百人的骑兵连!”

    “重炮师取消旅一级编制,缩编为四个重炮团。多出来的重炮储备起来,另外,重炮师再成立一个警卫图案和一个辎重运输团!”(。)

第五百六十二章 迁移计划() 
辽东军全军在参谋部组织下开始进行整编和整训时,被副司令周中举堵了好几次门的杨兴国只能把目光转移到民政上。

    因为杨兴国被朝廷加封为辽东巡府,辽东境内本来还对辽东军安排地方官有些不满的那一小撮人,直接就闭上嘴巴。

    至于那些匆匆回答辽东,掌柜官复原位的原朝廷官员,杨兴国对它们只有一个态度。想要继续当官那就去京城找朝廷,辽东已经没有他们的立足之地。

    凭借辽中十多个县城给自己培养出的大量文官,再加上京城之行从朝廷要到手的那些留学生。一天不到,杨兴国就把辽东所有县城的文官全部安排掉。

    完了后,这些人并没有直接去上任。因为,营口还聚集了他们治下的两百多万移民。

    “司令,移民太多了,很难一次性全部送到各县城!你看,我们要不要一批一批的送!”提起营口的两百多万移民周中举就脑袋痛。

    现在东北还没冷下来,自己只需要给移民提供粮食,保证它们不饿死。

    可以,人太多了,在饿不死的情况下,就算一个移民一天只分到半斤粮食,两百多万移民全部加起来也是一万多担粮食。

    更重要的是,因为移民全部集中在营口,几乎没有事情可做。

    这就意味着辽东军每天用一万多担粮食白白养着他们,没有任何收获。

    杨兴国想想后摇头否决道:“不行,这样速度太慢!”

    “据我所知,凤城周边十多个县城的土地,因为战乱全部荒废了,而且土地也很少,需要大量开垦才能满足营口的两百多万移民!”

    “凤城周边十几个县城在战前全部加起来也只有四五十万百姓,现在一下子涌进来四五倍数量的移民。如果没有足够可以中粮食的土地,就算移民到了地方,那也会被饿死,成为我辽东军的累赘。”

    “所以,我们必须要赶在大雪封山之前让两百多万移民全部到位,并且开垦出足够养活他们的土地。只有如此,明年这些移民才能给我们带来税收!”

    周中举摇摇头一脸无奈回答:“了两百多万移民实在是太多了,无论是沿途补给还是次序,都很有压力。除非有军队跟着,否则很难完成。”

    “主力不能动,他们正在整训,恢复战斗力,动弹不得!”这个提议杨兴国想没想就拒绝了。

    留在周中举皱着眉头,思考自己还没想到的解决办法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