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陛下!”玉环羞得满面飞霞,忍不住娇嗔道。
明皇的目光逡巡到玉环耳侧,一粒鲜红的胭脂痣瞬间吸引了他的心神。
好熟悉的感觉!真的好熟悉!一种莫名的感觉呼之欲出,可是明皇就是抓不住。他用手轻轻摩挲着这枚胭脂痣,心神迷醉间轻轻吻了下去。
长生殿中一晌合欢。
玉环封了贵妃后,事实上掌控后宫大权。
朝中上下皆知明皇新得贵妃,甚为爱重,起巴结逢迎之心的甚多。然而玉环对权势并没有野心,所以安之若素,并不理会。
明皇见玉环丝毫不结交外臣,心中甚慰,对其愈加爱重。
此时玉环接到家中书信,说是有一远房表兄杨钊,很有才干,但是家境潦倒,希望玉环能帮衬一二,推荐他做明皇的亲卫。
杨钊就是杨国忠,此人确实很有才干,前世甚至做到了丞相位置。不只是前世,就是从后世来的菡若这种历史不怎么好的人都熟知他的大名。
作为一个遗臭万年的奸臣,菡若想起他就反感。但其实结合前世的记忆,杨钊是一个仪表堂堂,身姿雄伟的美男子。
他善逢迎拍马,任何人跟他相处都如沐春风般愉快;同时又大奸似忠,即便肚子里全是自私自利,看着却忠诚可靠无比,总能以忠君爱国的理由掩饰自己的真实心性。
明皇前世就被他表面的样子蒙蔽,给他改名为“国忠”,并委以丞相重任。结果他专权误国,飞扬跋扈,激起民怨,并因与安禄山之间的矛盾最终导致了“安史之乱”,使大唐由盛而衰,国家动乱。
玉环也被连累自缢而死。
从客观的角度来看,杨国忠其实并没有直接做过什么罪大恶极的事情。
他在朝堂结党营私,独揽大权,虽飞扬跋扈,骄奢淫逸,荒废了国政,都是私欲作祟,但并没有像李林甫一样为了权力无所不用其极,未曾害人性命。他在财政度支方面的才华也是毋庸置疑的。
一切的错误,都是因为把他放到了错误的位置。
他属于专业人才,而非管理人才。以他的才能,如果做个管理钱财的户部侍郎,并有人严格地监督他,他会是一个很好很能干的官员。可是把他放到一国宰丞的位置上,他没有大局观念,没有明确的是非观,私心又比较重,结果只会是顺之者昌,逆之者尽皆不用,最终祸乱国家。
就好像一个勤勤恳恳的穷苦老农突然有一天得到了好大一笔钱,但是他往往并不能借用这笔钱让自己一家人过上好生活,反而可能会变成一个暴发户,自大狂妄而且无知,破坏自己原本的生活状态,让自己的生活一团糟。
等到钱花光的时候,他才发现自己的生活比没有这笔钱之前还不如。
前世的玉环一直都是信赖他的,尽管最后是被他连累致死,但生前也与这个远房表兄建立起了真正的亲情。所以此世重生的玉环决定把他引导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
玉环接到这封信,大概杨家的兄弟姐妹们都已经被杨钊买通了。前世的他是用大量的蜀地特产讨得了杨家人的欢心,今生大概也是一样的。
不同的是自己不会再让他那么容易地踏上权利的巅峰。
于是玉环提笔,告诉家人:陛下的亲卫听起来固然荣耀,然而陛下并不喜欢让她插手后宫之外的事情,而且现在陛下亲卫的编制没有空缺,做亲卫的时机并不合适。
自己在宫外的财产没有可靠的人打理,请杨钊先暂且帮忙打理着。
杨家是簪缨世家,玉环又没有亲兄弟,由于父母早逝,族人怜惜她孤苦,没有收回她父亲的财产,后来族中还另外给她添些东西作为嫁妆,资产很丰厚。
当年她从寿王府出来不久,李瑁就将她的嫁妆都送回了杨家,并且又添送了很多东西。
她在宫中富贵荣华,也不需要那些钱财了。可是族中又不愿接收。玉环一直也没找到合适的人打理。
既然杨钊来了,就先帮她打理下。
玉环打算对杨钊完全放手,不作任何约束,借此作为他的一个磨砺。杨钊现在有求于自己,必然不好从自己的财物中为他自己谋利。但是人心都是贪婪的,尤其是爱跟钱打交道的人。
如果他能在没有约束的情况下克制住自己的贪欲,说明他还有可塑之处,以后未尝不可以提携下他。但如果他克制不住自己,那以后就不要想往上混了。
玉环刚搁下笔杆,明皇就来了。他看到玉环手中的信笺,温声问道:“想家人了?”
“有一点。”玉环点头道。
明皇故意背转过身去,给玉环一个背影,慢悠悠地道:“给你个机会讨好朕,朕高兴了就特许你在京城的三个姐姐每月进宫一次来看你。”
“真的?”玉环惊喜地瞪大眼睛。宫中的规矩是皇后以下的妃嫔一年都只能见一次家人。想要多见一次都要皇上特许才行。
“真的。君子一言既出,驷马难追。”
“你才不是君子呢!”
明皇转过头用疑惑的眼神看着玉环。
“你真的不是君子!”玉环振振有词,眨巴着眼睛炯炯有神地看着明皇。
明皇的眼神渐渐变得危险,双手挠上了玉环的玉腰。
“你是天子,是统御君子的人,不是一般的君子。”玉环察觉到危险,赶紧说道。
明皇顿住,半晌道:“你很聪明,但是晚了。”双手继续挠向了怀中的柔软。
玉环挣扎着要躲,又被明皇一把拉了回来。
长生殿内响起了一串如金铃般幸福肆意的欢笑。
整个殿内的侍者嘴角都漾起一抹笑意。陛下和贵妃又在嬉闹了。
闹完了,明皇抱着跑得香汗淋漓的玉环,斜倚在靠窗的琉璃如意榻上,看着外面开得璀璨富丽的海棠,轻声道:“玉环,眼下又快要到仲秋了,今年你想怎么过?“
“臣妾没有什么特别的想法,陛下有什么想法吗?”
“朕有了你,天天都过得很愉悦,没有什么缺憾。只是朕想到你天天在这深宫中,可能会有些无聊。不如今年把你的家人都请来吃顿家宴吧!”
“臣妾谢陛下挂心!臣妾家中长辈均在远地任职,京中只有几个兄弟姐妹。”玉环深揖道。
“朕记得你伯父在蜀地为官,政绩不错,赶明儿朕把他调回来吧!”明皇体贴道。
“臣妾代伯父谢过陛下!只是臣妾的伯父一直在蜀地为官,已经数十年了,恐怕早已经适应那里的气候,贸然换了地方,恐怕适应不了。蜀地气候温润,物产丰足,伯父一家在那边也挺好的。”
“哦,是朕思虑不周。朕观你在京中的几个兄弟都是人中龙凤,颇有才学,也当再进一步了。”
“臣妾代几位兄弟谢过陛下厚爱!只是兄弟们年纪尚轻,还需多历练几年,年少得意,恐非幸事。还望陛下莫要揠苗助长才好。”
“好你个玉环!长胆子了,敢说朕揠苗助长?”明皇竖起剑眉,等着玉环,一副怒气冲冲的模样。
“陛下快别皱眉了,再皱就老了。”玉环一点都不怕,吃吃地笑着,柔胰抚上了明皇的额头,轻轻抚平眉间的褶皱。
第22章 杨玉环之妃子无恨(七)()
明皇轻轻叹了口气,胳膊搂紧了玉环,温声道:“玉环,你这么好,我想把能给你的都给你,可是你什么都不管我要。我封赏你的长辈,你拒绝了;我封赏你的兄弟,你也不要。我还能给你什么呢?”
“陛下,你有心,比什么都重要。”玉环脆声答道,“臣妾的长辈和兄长对大唐并没有大的功劳,无故加封,虽一时得意,也只会让清流士族们讥讽罢了。臣妾虽是一介女流,也懂得细水长流的道理。陛下施恩过重,奴婢的家人承受不起啊!”
“也罢,是朕短视了!朕不对你的父辈和兄弟加恩,赏赐下你的几位姐姐还是可以的吧?朕听闻你的大姐、三姐、八姐照顾你长大,跟你感情甚深。朕封赏他们为一品国夫人,怎么样?”
“陛下,臣妾自幼父母早逝,承蒙亲族照拂,大姐、三姐、八姐素来在京中,对臣妾多有爱护,如臣妾的母亲一般。可是她们也无大功于社稷,如何承受得起‘国夫人’的称呼?虽则封赏妇人诰命不会影响到前朝朝局,但是陛下何必要引起清流非议呢?”玉环起身,对着明皇郑重跪下。
“人言可畏,臣妾和几位姐姐都是弱女子,不敢成为别人茶余饭后的谈资。请陛下收回成命!”
明皇赶紧扶玉环起身,焦急道:“不封就不封,你这是做什么?别人都巴不得讨朕的封赏,偏偏你弃之如敝屣!”
“陛下的心意,臣妾岂敢弃之如敝屣?臣妾是因为惜福,想和陛下长长久久地一起罢了。所以不敢恣意妄为。还请陛下见谅!”玉环说得很是认真,希望明皇能够听进去。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愿生男愿生女。”前世里明皇因为对玉环的喜爱对杨家大肆封赏,无意间将杨家推上了风口浪尖,引起了全国上下的非议,埋下了日后悲剧的祸根。今生里玉环放弃了这些封赏,只愿能保得所有人的平安。
杨家虽非钟鸣鼎食的豪富之家,也是世代宦族,岂会缺少钱财人望?只是因为招了所有人的嫉妒,所以才会成为大唐动乱后的第一个背黑锅的。玉环要改变这些事情,就不能让杨家像前世一样成为权倾天下的后戚。
“惜福?”明皇若有所思。
“是的。臣妾还记得幼时,家中长辈教导我,得意时莫张狂放肆,失意时莫颓丧气馁,日子才能细水流长地过下去。臣妾珍惜和陛下一起的时光,希望能和陛下天长地久地呆下去,所以不敢轻狂得意。也不想让家人因为一时的轻狂得意,牺牲天长日久的幸福。”玉环见明皇听进去了,赶紧循循善诱,继续发挥。
“细水长流?”明皇凝眉思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