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快穿之重生妃仙-第5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曹操?

    菡若仔细想着,据说有个很有名的名士对曹操的批语是“治世之能臣、乱世之奸雄”。曹操能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底层官吏之子混到如今的一方诸侯的地位,他的能力和手段都是一流的。而且在历史上,初期的时候他确实是个侠肝义胆之人,曾凭着一己之力混到董卓身边去刺杀他。曹操就是经过这件事情名传天下的。

    现在曹操还没有掌控到后来的势力。他在徐州做一个县令级别的小官,经营的应该不错,还没有尝到大权在握的感觉,应该还有很强的可塑性。

    貂蝉决定好好了解一下他现在的状况。

    王允不知道貂蝉为什么突然提起了曹操这个人。他因为刺杀董卓的事情闯出了大好的名声,目前在徐州的一个县城里做官。隔三差五地给自己上个奏表,说说他对朝局的看法,还有对国家管理方面的问题提些意见。自己仔细看了之后,觉得都很中肯。曹操对有些问题的看法非常犀利,能够一针见血地指出其中的弊病,并提出切实可行的方案。

    然而王允虽然欣赏曹操,但是在他的眼中曹操只是一个优秀的可堪培养的后辈罢了。他每天要处理的事情那么多,也没有那么多的时间应付他。

    但是貂蝉听到王允说曹操经常上书讨论国家时弊、提出改良意见,就觉得可以了。这个人,可以用。

    他现在应该已经在他所在的那个县城积极积累力量、发展势力了。过不了几年,就会成为袁绍、袁术那样的人,开始逐鹿天下。趁着他现在在还没尝到手掌大权的滋味,还一心想做个好官,赶紧地把他往“治世之能臣”的方向培养,以后未尝不能为国家培养一个栋梁般的人物。

    于是貂蝉就把自己的想法跟王允说了。当然不能说自己是从后世来的,才关注的曹操。只能说是突然想起曾有个人拿着七星宝剑单枪匹马地行刺董卓,就问了一下。他觉得曹操应该是个有勇有谋的人,说不定可以一用。

    王允捋着胡须想了一会儿,觉得貂蝉的说法可行。他也确实喜欢看曹操奏章中写的国家管理问题和应对方式,有些方法虽然还有点稚嫩,但是可以看出他的才智如何了。若不是对国家有一腔热情,他也不会这么频繁地提这么多治理国家的建议。若是好好培养,说不定这会是一名不逊色于自己的良臣呢!

    干脆把他掉到京城来做官好了。

    王允拿定了主意,就立即把命令传达了下去。

    曹操接到调职的命令,喜不自胜。虽然他在眼下的这个县城经营了这么久,乍然离开有些遗憾、可惜,可是能有在京中谋职的机会,他能有更大的舞台发挥自己的才干,自然是万分乐意的。

    他的心胸从来都不小,欠缺的只是机会而已。

    于是他就直接开始打点行装,把能带走的都带走,不能带走的就分给当地自己住处附近的百姓。财物能带多少倒是都在其次,他手下收的郭嘉、荀彧这些谋士,可是一定要劝动他们跟自己一起走的。

    曹操跟这两人接触过后,就知道了他们有经天纬地之才。他们只能是自己的人,曹操绝不会让他们落入到别的人手里的。

第55章 貂蝉的别样人生(二十三)() 
曹操是个很复杂的人。他能文能武,学识庞杂,思想也很复杂。说他“正”,很多人都会反对,他有时候做事情确实称不上正派;说他“不正”,他做的大多数事情又都是好的,对国家和百姓都是有利的。

    在文学素养上,他写出了很多名传百世的诗篇,气魄雄伟、慷慨悲凉、清峻整洁,开启并繁荣了建安文学,给后人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史称建安风骨,他的很多诗作在现代社会中仍然脍炙人口。

    在武之一道上,他少时就勤习武艺、精研兵法,年纪轻轻就名声在外,若不是对自己有足够的信心,也不会做出单枪匹马刺杀董卓的事情来。即便失败了,他仍然能够保全自己,逃得性命。后来有了兵力之后更是用兵如神,打了很多经典的战役,比如历史上著名的官渡之战,统一了中国北方,结束了北方老百姓的战乱之苦。

    曹操出生于官宦家庭,受过良好的教育,又从小混迹于民间,思想开放,不拘一格,在他身上,糅合了对大汉的热情和对个人权利的追求。在他年轻时候,他是真的一心想要出将入相,做个千古良臣的,但是后期看到大汉颓势不可避免,也就毫不客气地做出了“挟天子以令诸侯”的事情。

    曹操的身上,其实凝聚了很多人的影子。不管在哪个时代,特别好的人,和特别坏的人都是少数,只有不好不坏的人是大多数。如果大环境良好,他们就会很乐意表现出自己身上比较好的一面;但是如果环境不好,他们也不介意抓住时机做些损人利己的事情,而且毫无愧疚。环境真的很关键。

    在现在这个阶段,曹操目前做的事情都是有利于国家的。他干的最大的一件事情就是刺杀董卓,此事让他名传天下。另外就是好好地在他管辖的地方做县令了。因为没有真正地掌握过很多兵力,所以他虽然参加过诸侯会盟战董卓的事情,然而也主要是因为他刺杀董卓的义行而得到各方敬重的,不是因为他有多大的实力。

    那次会战的失败可能让曹操对汉室江山的未来产生了不看好的想法。但是随着董卓被灭,朝堂恢复平静,皇帝虽然年幼,但是文有王允辅佐,武有吕布守护,一时之间倒没有人能奈之如何。曹操仍然对汉室抱着很大期望的。不然也不会把自己的理政想法不厌其烦地千里迢迢送到王允的案头让他察看。

    这次王允把他调到京城来,他是怀着“终于可以一展抱负了”的心情的。

    王允盛情款待了曹操,在府中专门设宴以贵宾之礼接待他。

    吕布出城巡查去了,要过两天才回来。貂蝉正回娘家串门子,听说曹操今天要来,顿时兴致大起。

    她对曹操这种历经千年仍然能引起无数争议的历史人物实在是很好奇,就缠着王允同意自己打扮成一个斟酒布菜的婢女,躲在宴席上观察观察。王允对这个女儿简直是有求必应。所以虽然很无奈,还是同意了。

    貂蝉化妆把自己打扮成一个皮肤较黑的丫鬟,又在脸颊侧面点了一颗痣。虽然看着仍然面容姣好,但在多番掩盖下也不那么出色了。

    曹操形容仪伟,气质与众不同,身后还跟了两个书生打扮的人。貂蝉一眼就认出了他,因为他看起来就跟别人不一样,一看就是一个文韬武略都很厉害的人,同时也不是那种特别讲究规矩的人。这种人有才,也很有自己的主意,若是上级不能够驾驭他,怕是可能反被他驱使。

    貂蝉又偷偷觑了眼他身后跟着的两个人,虽然看不出来什么,但曹操身边的人,自然都不会是凡品,她可不会小瞧。看完之后,貂蝉低头不语,安静地站在殿侧做背景。

    貂蝉看出来的,王允自然也看出来了,但他仍然很高兴。经过多年动乱,京中可用的人才实在太少,此人若是能够用好,对汉室江山的稳定未尝不能发挥很好的作用。

    而在曹操眼中,此时的王允一派儒雅和善,打扮简约朴素,而又不失庄重,满面慈祥和蔼之色,看着自己,宛若看着他自家的晚辈一般。自己虽然有些名声,但究其根底不过是一个底层小官罢了,王允作为一个长者,却用招待达官上卿的贵宾之礼招待自己,实在有些受宠若惊!从而心底里也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感激。

    “晚辈曹孟德,拜见司徒大人!”曹操带着郭嘉和荀彧,毕恭毕敬地躬下身子深深一礼。

    “快快请起!此是家宴,不得多礼!”王允赶紧上前扶住了曹操,看到他身后还跟了两个人,都是书生打扮,不像一般的仆从,就问道:“这两位是……”

    “这是郭嘉,字奉孝,和晚辈从小一起长大,有总角之谊。”曹操指着其中面色苍白、着青色长袍的书生介绍道,然后又指向另一个穿玄色长袍的书生,“这是荀彧,字文若,在徐州助我良多。”

    “这两人智计多谋,皆有举世难得之奇才。所以卑职硬是把他们都拉到了京城,希望能够为汉室江山的稳定出一份力。”曹操说着,拱手抱拳向王允又是一揖。这就是希望王允能够同样重用这两人的意思了。

    “好说!好说!”王允笑呵呵地抚了下胡须,把他们让入雅座坐下,“京城历经多年战乱,很多有能力的官员都不在了,现在百废待兴,陛下对人才是求之若渴。若是诸位愿意一心辅佐陛下,我自然是求之不得的!”

    曹操听王允这么说高兴不已,这表示他们三人一定会得到重用的。荀彧也很高兴。只有郭嘉面色未变,看不出悲喜。

    郭嘉本来对着天下的判断的是汉室衰微,难以为继,还想着要不要怂恿曹操把自己的父族和与他们家交好的世家都迁到徐州去,积聚实力、逐鹿天下的,但是还没开口,他竟然发现京中局势在王允和吕布的携手努力下稳定了下来,而且有了长久稳定下去的态势。

    要得天下大业,必须名正言顺,否则必不长久。这不是有钱、有人就能办成的事情。历朝历代有多少人兴起过兵事,然而有几个能够成功的?汉室数百年以来在百姓心中积威甚深,人人都以汉人自居,汉室皇帝皆是勤政爱民的典范,没有做过任何天怒人怨的事情。近年来的乱局,主要就是因为汉室子嗣不丰、天子都是幼龄继位而引起的。如果小皇帝能够好好长大,这江山恐怕难以易手,至少老百姓心理上都是不接受的。任何起兵的人都会遗臭万年。

    而这,不是他们的抱负。

    也幸好自己还没把曹操往那个方面劝导,他们还可以光明正大地在朝堂上追逐事业。郭嘉有些庆幸地想到。因为有些事情一旦开口,人的心境就难以回到当初了。

    郭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