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金手指-第191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或许也知道这样的消息,但他宁愿相信是别人的构陷,坚定不移,甚至只能将错就错下去。一则他也没人可用,至少可用的心腹已经没有;二则他不能够再选错人,哪怕真的选错了,也不能够承认,否则自己岂非识人不明?这种评价,往往是和‘昏君’挂钩的。

    于是,高启潜屡败屡用,以至于之后高启潜就直接恃宠而骄起来。不仅在前线更加嚣张,真正打起仗来跑得也越来越快,甚至听到敌人靠近的消息就跑了。

    一方面朝政被东林党把持,一方面这些亲信又在不断让他掉分,本来想要大明中兴,结果全毁在了这些小人身上。

    真正算起来,崇祯也很可怜……

    在这个时空,崇祯经历了袁崇焕的事情之后,也选择了相信一个人,那就是黎落。

    无条件的相信,所以他多了兵权,然后一步步扩大到了今天这个地步。不否认,自己的夺权造成了地方势力的独立。但好处也非常明显,自己的权力又回来了,而且大明果然在自己和黎落的共同努力下,越来越强大。

    第一艘宝船已经下水,而且再有两个月,第二艘和第三艘也会下水。

    到时候只凭着这三艘宝船,再加上刚刚开始训练的那一批水军,便可肃清东海海匪,守护大明的沿岸。最重要的是,可以进行远洋贸易,为大明的国库赚取大量的金钱。甚至在需要的时候,可以直接抵达南面,到时候想在哪里就在哪里登陆,打得敌人一个措手不及!

    看着自己的皇朝越来越强大,崇祯真的觉得,自己信任黎落没有错。

    黎落的忠心,不仅仅是写在了脸上,还表现在了行动上。

    只可惜,到头来还是走回了君主立宪制,自己的行政权多少被剥夺了一些。不过这样也好,军权只要还在自己手里,那么不管发生了什么事请,这个国家依然是属于自己的。正如同西边那个人说的:若是这个国会危害到朕的利益,那么这种制度就不符合朕的需要,到时候,说不得还是要改回去的。

    那个西边的蛮子,都当了皇帝了,都不懂得自称为‘朕’,真是不懂礼法的蛮子。

    但非常悲催的是,如今那个蛮子建立起来的国家,越来越强大了……似乎要收回失地的可能性,越来越小了。黎落似乎也曾经说过:“照这样下去,或许两国并立平分天下,就是最好的局面了。”

    真要说起来,心里真的很不甘心。

    回到后。宫,崇祯叫来了朱慈烺,当然还有其他的几位小皇子。因为制度改变的关系,如今他多少可以陪伴一下这些孩子。当听闻了西边的那个他的行动之后,崇祯第一次接触这些很久没见过的孩子们,发现他们真的变成了小大人,心里不知道是什么滋味。

    一方面为他们的成熟稳重而骄傲,不愧是自己的孩子。一方面又觉得那家伙说的话有道理:“都憋成人格分裂了,什么事请都得憋着,什么事请都不能做,到头来除了风花雪月,内斗夺嫡还能干什么?”

    当崇祯,发现几个皇子之间的关系,其实并不融洽,甚至隐隐分成了几个派系之后,他真的觉悟了。

    以后不管多么辛苦,都要陪陪他们才行……几次接触,并且特意带着他们出去玩耍了几次之后,父子那种非常纯粹的亲情,他才能够切实的感受得到。

    回想自己小时候,几个皇子之间互相提防,父子之间甚至都要玩小心机,这日子过得……若是当初自己和皇兄的感情也像现在他们一样,那该多好啊……

    崇祯依然忙着他的强国大业,顺带着忙着当一个好父亲。

    他却是怎么也没有想到,自己一次次改革,为下面的人带来越来越多的好处的时候,也让他们有了不一样的想法。

    造反什么的,或许是没有,毕竟他们就如同一根绳上的蚂蚱。且不说自己只怕没有这个能力继续改革下去,只说若是造反推翻了崇祯,谁来当皇帝这点却是谁也不能有个结论。

    大家最后才觉得,君主立宪制的确是一个很好的制度,他可以保证皇帝没有多少权力的情况下,依然存在,却不能够随意对他们生杀予夺。享受到了这样的便利,他们自然希望获得更大的便利。

    人心是没有底线的,有了利益,就会希望它能够最大化。想要争取更多的利益,就如同《日报》宣传的那个叫做英格兰国家的立宪制度一样。若是能够更进一步那就最好不过,只是他们又担心会触怒崇祯,要知道他手中掌握着军权,一旦觉得国会会威胁到他的家族和自身利益,甚至会直接动用军队,恢复过去的独裁封建制度。

    封建制度也不是不好,至少他们依然是受益者,但是享受过国会的议员的权利和便利之后,谁还想回到过去?

    “学习那英格兰国家,闹场革命吧!不要多,只要能够把大部分的军权,至少限制陛下不能随便动用军权,那就是我们的胜利。同时,监督党什么的不要最好,被人监视着让人非常不爽。学习一下多党并立,竞争上位的模式来组阁治政,这样才比较符合我们的利益!”身为徐达后人的徐应,在一次秘密的聚会上,那么对聚会的人说到。

    为了避开锦衣卫的监控,他们也是费劲了各种心思,才好不容易有了这次秘密聚会。不仅地点非常隐蔽,而且来这里的模式也是非常的隐蔽,至少不必担心会被锦衣卫发现。

    大明毕竟不是共和国,共和国是在废墟之中建立,张弘斌高坐钓鱼台,把一切都掌控在手中。凭借着穿越者的视角,果断让百姓识字并且最大限度的得到了他们的心。在这样的情况下,百姓就是他的武器,就是他的依靠。通过百姓,他划出了一条道道,愿意跟着他走这条路的,可以大富大贵,不愿意的则会被道路两侧的百姓给活活打死。

    所以,不管是什么阶级,都没办法绕开这条道道,只能乖乖在这条道路上,获取属于他们自己的利益。

    大明不同,大明依然保留着封建地主,保留着勋贵和士绅阶级。甚至在这个基础上,还有一部分新兴资产阶级。

    大明祖宗舆论攻势,但对百姓的呵护还是差了许多。这或许可以说是财政不允许,当然也是崇祯以这个时代人的眼光,根本看不出要如何才能够掌握住百姓的心,如何让百姓团结在自己的身边。

    没有了百姓,自然就不能划出一条道道。没有了道道的约束,这些特权阶级甚至本身还有借助百姓的能力的情况下,他们自然是想要怎么搞都可以。

    比如,闹一场革命什么的。

    最糟糕的是,崇祯一直没有贯彻落实好教育的普及,百姓的识字率太低。故而就算不断借助报纸来宣布各种政令,但很多人不清楚写的是什么,结果官府或者士绅就成为了最终解释权的所有人。

    故而,他们想怎么解释就怎么解释,百姓说不得未必能够在这些政令之中获益,甚至会吃亏。比如王安石变法,他的初衷是对的,而且变法的条令真的贯彻下去也可以达到让大宋变强的目的。但是他识人不明,看一百个人有九十九个是看错的,选了一大堆自私自利的弟子帮他落实变法,结果弟子们中饱私囊,把原本好的政令变成了自私自利的手段,搞得最后变法失败了。

    如今大明也一样,处于一种很微妙的状态。

    百姓知道自己富裕了,但怎么富裕的,他们不清楚。他们不识字,只知道是官老爷让他们富裕了。至于和皇帝有没有关系,官老爷不说,他们也看不懂报纸,所以不知道!

    这样的情况下,谁来限制特权阶级?

    大明的革命种子,已经不知不觉萌芽,却不知道会在什么时候,开出灿烂的花朵。

第230章 痛定方醒悟() 
严格来说,这不是什么资产主意革命,因为在大明大资产家的社会地位不算高也不算低,甚至不少大资产家其实都是某个勋贵或者大地主,大士绅的下仆而已,简单来说就是一双‘白手套’。

    如今的现状是:崇祯学习张弘斌进行改革,忽视了对百姓的交易,忽视了对资产阶级的培养,而且忽视了对老旧封建势力的限制。或者说这不算是忽视,而是身为一个封建统治者的狭隘目光,黎落也因为视角的狭隘,在这条改革之路上妥协了。

    或许在他们两个看来,这些老牌势力才是他们赖以维持统治的关键。

    然而他们不知道,在生产力大解放,大科技大工业时代的发展,必然会触碰到这些勋贵门的根本利益。

    比如地主,大部分人都去工作,自然就没人来为他耕种,土地不丢荒但政府也不派人来回收,那么地主只能够花费更多的钱,或者减少租金来换取农民的租种,这本身就是在伤害他们的根本利益;

    又比如勋贵和士绅,他们原本高高在上,如今做什么事情都束手束脚的,根本放不开。他们已经品尝过了贪污腐败的美味,如同瘾君子一般渴望着那个滋味。现在的日子,虽然还没有惨烈到如同被送入戒毒中心,但关在家里不给出门什么的,也足够让人抓狂的。有些时候,这样反而比进入戒毒中心还要糟糕。

    所有人都希望一切能够得到改善,最好可以回到大明最原始的状态。内阁不是很好么?初期或许没什么,但后期的大明内阁和国会有什么区别?文官分为几个集团,又或者统合起来成为一个集团,在内阁兴风作浪,搅风搅雨,那滋味真是爽翻了,哪里有现在还得小心监督党那么恶心的事情?

    经过一番仔细的讨论,所有人决定清君侧。

    他们认为这一切的一切,根源果然还是黎落这个锦衣卫指挥使。崇祯初年,所有人好不容易才说服崇祯把厂卫都给放在冷板凳上凉快,自此狮子失去了其爪牙,他们再无避忌故而为所欲为。

    自此锦衣卫指挥使同知黎落出现在崇祯面前之后,一切都变了。厂卫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