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金手指-第22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襄阳陆军学院开始选址,若是以前,这本来应该叫做大魏陆军学院,或者魏国皇家军事学院什么的,但奈何罗汝才臣服共和国,他本身就要从皇帝,变成一位王爷,也就是魏王。至于他建立的军校,自然不能够冠以国家或者皇家的身份,毕竟此刻的他,代表不了皇权。

    再说,这座军事学院,甚至后续建立的各种军事院校,其校长都是由张弘斌担任名誉校长。这是必须的,毕竟这是一帝二党并存制,或者说是三权并立制,身为皇族一系若不想被‘彻底革命’的话,必须要紧紧的掌握住军事。

    故而,成为所有军官的校长,也是一个手段。

    要确定地址,其实真的很简单,剩下的事情自然是进行一系列的拆迁和前期工作,等待钢筋和混凝土,源源不断的从陕西运送过来,然后再进行正式施工。

    只是先等到的不是材料的到达,而是共和国的一份指示。

    张献忠所部此刻已经宣布对共和国效忠,但是共和国碍于各种因素,没办法接收这些地盘。故而按照共和国国会,以及皇帝张弘斌的意思,让大魏来占有这些地盘。

    罗汝才对此也是很兴奋,毕竟一下子扩张三大州的地盘,作为一个统治者岂能不开心?但随即又蓦然想起,自己已经投靠了共和国,实际上就是一个附属势力,就算地盘扩大了,这个事实也不会改变。

    尤其,自己的三个孩子,如今还在敌人的地盘里面。

    值得欣慰的是,之前让孩子的母亲过去探望了一次,发现他们玩得很开心,而且隐隐被共和国的长公主张恬收为了小弟。罗汝才甚至恶意的想,若是三个下屁孩加把劲,以后是不是可以把张恬给泡上手。到时候成为驸马,吃亏的只能是张弘斌那家伙。如此,自己心中的怨念,好歹可以平复不少。

    出征,实际上真的很容易。

    先不说罗汝才在湖广南部已经设下了棋子,只说如今整个大西分崩离析,而且不少将领听从张弘斌的吩咐,前往陕西进行整编,故而如今三个地区剩下的士卒并不多。不考虑防御共和国的情况下,需要派出去的士卒也会减少许多。

    防守的重点,也变为针对大吴,以及大顺两个势力。其实也不必太担心这两个势力,因为若是有必要,在台湾和海南岛驻扎的海军部队,会让大顺和大吴两个势力,知道什么叫做海军,知道什么叫做噩梦!

    按照李岩的意思,军队的整编,完全可以在对内的征伐之中同时进行。共和国来的政委和指导员刚刚来到这里,也需要适应一下大魏的军队情况。人员看情况会慢慢精简,精简出来的会转为地方武警或者警察。剩下的,会进行重新整编,采用最先进的军事结构,让每一个连,都配置一个政委。

    至于军官的培训……军校还没有完成,不过若是军官想要学习到更先进的军事理念的话,推荐去陕西皇家军事学院学习。当然,那里的洗脑技术,也比这里会更高超许多。

    经过罗汝才的深思熟虑,他还是决定放弃这次可以自己拿主意的机会,让罗珩等十多个军官,前往陕西军校学习。至于缺少了十多个高级将领该怎么办,这点李岩也没有任何意见,毕竟按照最新的战斗理念,散兵作战才是主流,堆成一堆战斗什么的,本来就是应该被淘汰的。

    故而,只需要以连和营为主要单位,分兵突进,便可把原本大西国的反对势力给收拾干净。经过张弘斌的后期运作,如今大西国的反抗势力,部众不超过一万,而作为大西国政权的精神象征的新皇和皇太后,已经被转移到了长安城内,小皇帝似乎和共和国二公主玩得很高兴。

    在出征的情况下,共和国的商人也陆陆续续进入了大魏国的境内,开始在这里进行投资。

    之所以那么做,一则是这里的资本主义市场还相对空白,这里之前采用的封建政治统治理念,使得这里的资本家相对匮乏,就算有也是小作坊式的。这里的商品出现很大的市场空白,急需有什么人来填补这片空白。

    在这里直接投资建厂,好处就在于这里雇佣工人的话,工资没有共和国本土那么高。工资和其他消耗少了,那么商品的价格就可以适当降低,品质一致的前提下,便宜的的东西可以迅速抢占市场份额。这可不仅仅能够大魏牟利,甚至可以返销回共和国。所以只要不是傻子,都会决定来这里投资办厂。

    当然,按照和工商部签订的协议,所以的技术都必须要保密,至少关键的技术人才,必须是本土雇佣过去的。

    大家也懂,毕竟如今大魏还没有完全被共和国吸收,所以放人之心还是不能没有的。

    随着商人的进入,二十多家银行开始在各大城市进行选址建设,距离建设完毕还有一段时间,但一旦建设完毕,随着共和国和大魏的协议,共和国将掌控大魏的金融业。其中最关键的一点,就是如今本土,正在试图研究发行纸钞。

    是的,直接发行法币,真正意义上的,控制大魏的金融业。

    接下来的日子里,罗汝才发现自己的帝国变得愈发的井井有条,新增加的部门也迅速发挥了各自的职责。商人们带动了整个大魏的经济,财政部预言:今年度的税收,将会是往年的两倍。这还是考虑到新占领地区,对老地盘带来的经济影响的前提下计算出来的结果。

    军队在战斗的过程中完美的进行整编,对于符合规格的进行深入辅导和调。教。化整为零反而使得大魏的战斗力提升了许多,但不好的地方在于,士卒们开始在政委的辅导下,心思已经偏向了共和国。罗汝才甚至不怀疑,如今他要说脱离共和国自立,其结果就是被这群下等小兵群起而灭之。

    可以说,罗汝才在发现自己的地盘越来越繁华的同时,他也发现自己的权柄正一点点的流失。尤其是对军事方面的控制,已经彻底失去了。没有了军事作为保障,就算还保留着一定的政治权利,其实也没什么意义了。

    罗汝才知道,自己已经没有翻盘的可能性,除非自己把大吴、大明和大顺放进来祸乱天下,进而想办法浑水摸鱼。但最后是否可以成功,他也没有保障,既然没有保障,那索性就别玩了,一个不好把自己搭进去那就不美了。

    慢慢的,当大魏出现了国会,出现了监督党和执政党,当罗汝才发现自己变得更加的清闲,他默认了这样的生活。

    只要没什么重要的事情,他就回家陪伴家人,又或者阅读那些来自共和国的书籍,试图更加了解共和国这个势力。他发现,自己对共和国的执政理念,还是太不了解了。知己不知彼,乃兵家大忌。自己居然连这个道理都没有搞清楚,就要发动对共和国的战争,结果落到这个下场,也算是罪有应得。

    只是不知道,亡羊补牢,是否为时已晚……

第278章 张才的战争() 
大魏,从一个半死不活的小势力,瞬间变成了第三大势力。

    其势力仅次于共和国和大明,比大顺和大吴要强大,更别说已经被大明打残的满清了。

    奈何自家人的事情自己知道,大魏说是一个独立的势力,实际上已经完全沦为了共和国的附属势力,唯一的就是没有正名,其他的基本上都开始与共和国接轨,相互之间的融合在慢慢进行着。

    随着大魏的改革不断的进行,国会建立之后,宰相获得了更多的权柄,甚至不必再顾虑罗汝才的意志。哪怕就算想顾虑一下,考虑到监督党对他位置的虎视眈眈,也不得不只能先把这份知遇之恩放在一边。毕竟知遇之恩换不回权柄,他也不相信罗汝才还能够夺回属于他的权力,所以没必要因为所谓的知遇之恩,把自己的仕途搭进去。

    人性的薄凉,算是在这一刻发挥得淋漓尽致。

    罗汝才这段时间不断的学习,倒是学到了不少,以前看不懂的政令,如今似乎明白了。他发现,共和国采取的行政模式的确是省时省力,最重要的是可以最大限度的确保君权的千秋万代。为此仅仅需要把一部分的政治权力和极少数的军事权力放弃而已,这笔买卖还是很划算的。

    不过他以前没有实施,现在别人帮他实施了,结果上看已经完全不是那么一回事了。

    各地政府部门,关键的部门都是由共和国派出的人手来担任要职。其余不太重要的,才由大魏本土的士子来担任。又因为存在执政党和监督党,而监督党里面有很大部分党员是共和国派出来的,故而执政党在执政的过程中,必须要兢兢业业,生怕被打落神坛,党派被迫解散。

    对军队的整编也开始进入第二阶段,速成军官夜校紧急开班,同时针对各部队士卒的扫盲活动也在紧锣密鼓的进行着。通过一次次针对潜意识的洗脑,让士卒产生反内战的心理,从而就算有某个军官煽动,甚至罗汝才秘密策动军队造反,这些士卒也不会答应。

    做完了这些,这次针对共和国的联合军事行动,就这样戏剧性的落幕了。

    而这次所谓的联合行动,却是给人一种上门找虐的感觉,让这几个势力的士子们,不由得有点失望。他们似乎已经看到了,共和国的彻底崛起,而这几个势力,只能算是共和国繁荣富强的一个进阶牺牲品而已。

    看到这个,只要不是傻子,都知道应该怎么选择:是在这几个势力里面出仕,还是去共和国出仕。

    随着这次战争的结束,最初的导火线——专利法和商标法,也得到了所有势力的承认,并开设了专利局和商标局。开设之后的第一时间,手持重要技术的商人们,就拿着专利到这几个地方进行注册申请,同时通过国会,希望国家取缔山寨盗版的侵权行为。

    看着这些商家,那么自觉的捍卫着自己的合法权益,张弘斌高兴的同时,也是哭笑不得。

    毕竟自己商会出售的高科技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