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金手指-第232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为什么,有点想家了呢……”当被咬了一口的芝士蛋糕放下的时候,张才这才嘀咕了一句。

    原来,他是想家了……这不奇怪,一个七岁多的小屁孩,离开家园差不过一年了,若是不想家那才奇怪了。要知道同年级的那些小朋友,如今依然是在父母怀抱里面撒娇的。

    “殿下,还有两个月,联络船就要到达,到时候若是真的想要回去的话……”旁边的婢女看着张才那多愁善感的样子,不由得产生了一丝母性心理,试着安慰了句。

    “回不去啊……”张才笑了笑,继续吃着自己的甜点。

    若说自己是张弘斌的儿子,那希望镇和思华村,何尝不是自己的孩子?哪有父母会把孩子丢到一边,自己去享福的?这个比喻或许不是特别的恰当,但对于张才来说,其实就是那么一回事。

    华夏新的领地,已经在他的建设下,慢慢出现了雏形,而且也开始迅速发展了起来。身为这个势力的缔造者,张才也是由衷的欣慰和高兴,此刻让他丢掉这一切回去当一个普通的皇子,他已经丢不下了。

    次日,张固带着本部人马,开始进行了探索之旅。不过这个旅行并没有持续太久,就是在外面过了一夜就回来了。

    黄金,一个储量很大的黄金矿,别说地底下,露天那也是随处可见。张固带着三百人出去,回来的时候每人至少带了三十斤的狗头金,而且还说在金矿那里,还有更多更多的狗头金!

    不仅如此,还在那附近,发现了一座露天铁矿。而且张固也知道辨认矿石,他可以肯定,那应该是品质最好的铁矿石!一条品质优秀,储量丰富的铁矿石意味着什么,在场的所有人都知道。故而听闻了这个消息之后,都是一场欢喜。

    唯一的麻烦就是,人手太少,就算空有大量的资源,也没有能力有效的开采出来。

    不过,眼看还有两个月联络船就要到达,率先储备大量的金矿,才是重中之重。

    在接下来的两个月时间里,张才亲自带着人手,不断的在金矿开采出矿石,然后就地进行冶炼成金锭,最后通过马车运回了希望储藏。到了联络船抵达的时候,希望镇已经储备了将近四吨的金矿。

    此前,张弘斌已经颁布了新的计量单位,故而四吨就是四千千克,四千千克就是四千公斤,也就是八千斤,也就意味着有八万两黄金,按照如今每两兑换一枚金币来计算,就是八万枚金币。

    先不说这八万枚金币沉甸甸的重量,只说其价值,也足矣让任何一个人眼红。只怕这四吨黄金运回本土,也不需要谁宣传什么,自然会有很多人,会选择来澳大利亚定居。或许在他们的眼里,这里就是一座黄金岛。

    这也是张才需要的,哪怕他知道共和国如今也缺人手,但澳大利亚要发展,何尝不需要更多的人手?

    联络船离开了,他们其实也是共和国商会的下属船队,张弘斌事先就想到了,张才应该会购买一批物资,所以联络船的船长,同时对商会里面的所有货物价格,都会有一个详细的了解。

    八万枚金币可以购买多少东西,这就是他和张才谈判的事情。别看张才是皇子,船上按照张弘斌的吩咐,那是有多吝啬就要多吝啬,尽量压榨这里的每一枚金币,尽量的提高每一件商品的价格。这其实也没什么好奇怪的,从本土运到这里那么远,运输费和人工就多的要死,更别说还有不可控因素带来的损失什么的。

    结果,八万枚金币,只能购买相当于大陆上三万枚金币所能购买的货物。换言之,利润至少达到了300%。

    张弘斌那么安排也不是没有好处,至少看到了这个利润之后,只怕没有几个商人,可以淡定的了。到时候来往澳洲的人多了,这条航路就变得繁忙了。届时张才要带句话什么的回来,也方便许多。

    黄金运达共和国之后,张弘斌就可以肯定,张才已经初步征服了这片大陆,至少已经正式在那里安定了下来。

    所以,他实现了他的许诺——封王!

    经过国会一直讨论,二皇子张才封为越王,澳大利亚自此改名为越王岛,为共和国不可分割的领土,但军政大权,则由越王一手掌握。对于共和国出现那么一个实权王爷,却难得没有人反对。毕竟这个王爷不在本土,就算有军政大权,对本土政权也构不成威胁,既然如此,何不慷慨一些?看看人家,七岁多远走他乡,为国家开疆扩土,怎么能没有一点点表示呢?

    于是,事情就那么定了下来,全国公告不说,《日报》也是不断描述越王岛的一切。

    自此大家才知道,共和国出现了第一名王爷,而且还是一名实权王爷……

第281章 崇祯要灭清() 
华夏人民共和国有了一位王爷,而且这位王爷在遥远的外邦搬回了大把大把的金子,这事情想瞒都瞒不住。

    人总是喜欢炫耀自己的所见所闻,在炫耀的过程中,总是喜欢夸大其词。原本是运了四吨黄金回来,离开了缅甸行省到四川、广西一带就变成了十吨黄金;到了湖广和长安不知不觉就变成了百吨黄金;到了北京城,已经变成数百吨黄金,让听得人都觉得天雷滚滚,一时半会被雷得说不出话来。

    谁都知道这数字绝对有问题,但大家都在传运了黄金回来,那自然不会出错。而且这量,只怕也不在少数。

    崇祯流口水了……当然不是在大庭广众或者私下流口水,而是说他此刻真的是羡慕嫉妒恨了。

    大明的财政一直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好不容易进行改革之后,财政情况有所改观,但总是有种没办法进行挥洒的感觉,就如同就如同戴了……咳,总是就是施展不出来,别提多么揪心了。

    “海外黄金如此多吗?”崇祯很纠结的闻了闻黎落。

    “黄金自然哪里都有,多寡而已。”黎落非常平淡的回答到。

    “那我们为什么不能出海?”崇祯真的很纠结。

    “除非我们可以避开南方共和国海军的封锁。”黎落也很无奈。

    “我们就这样憋屈的,看着共和国越来越大,而我们却只能紧紧跟在后面,日日自危?”崇祯真的有点呆不住了。

    “不能南下,北上便是。据臣在倭国的细作汇报,倭岛的银矿和金矿,似乎也挺丰富的。便宜了郑芝龙和满清,不如便宜我们自己。再则,这满清虽然已经没有了黄台吉,但随着小皇帝福临继位,暂时算是安定了下来,同时也念念不忘要攻打我们。这次我们对共和国用兵,本来若是没有他们拖累,或许我们也可以收复一些失地……”黎落据实回答道。

    “是啊,放着他们不管确实不是一件好事。回头,让国会给出一个章程,我们应该好好讨论讨论,如何把这碍事的政权和民族,给彻底消灭掉了!哼,清,水德。明,火德,好大的志气!”看得出来,崇祯对‘清’字也是耿耿于怀。

    对于共和国在海外赚到了大批的黄金什么的,国会的议员们也是知道的。崇祯自从正式改革了行政模式之后,一般非重要情况也开始很少上朝,主要是在家里陪陪小孩子,读一下书报什么的。如今既然来参加议事,那么唯一的答案,就是又有什么事请需要宣布。

    而这个时候能够宣布的,自然是和共和国赚了一笔黄金这件事情有关。

    果然,崇祯一上台,就对所有人说到:“听闻我们的邻居,在最近赚了一笔不菲的收入啊?八万两黄金,这是我们锦衣卫得到的确切数字。各位,对此有什么看法?”

    “皇上,财政艰难,挤不出钱建立一支海军了。再说,这茫茫大海,我们又缺乏海图,出海那根本就是抓瞎,一个不好全部赔了进去,那就不好了。”财政部部长可怜兮兮的起来说到。

    似乎,他以为崇祯又要建立一支远洋船队,试图突破共和国的海上封锁。

    “我并非想要出海探索,而是前不久我们对共和国开战的时候,各位有没有想起来,谁TMD趁着这个时候,来撩拨我们?”崇祯此刻也郁闷,或者说对这群不能领会自己意图的臣子有点不满。

    “这鞑子自从有了海船之后,自海上往返倭岛、朝鲜半岛和大陆之间,却是如同苍蝇一般让人觉得恶心。”军部部长杨昌嗣说到。

    “说起来,我们最近有多少艘海船?那些海船,以及上面的海军,能够和满清打水战不?”崇祯又问了一个问题。

    “我们最近的火器工艺,也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尤其是大口径火炮的铸造方面。无论是射速还是威力,都得到了很大的进步,微臣有自信,在海上对轰的情况下,我们的火器可以完胜鞑子。但白刃战方面就……”科技部部长孙元化回到,这位徐光启的得意门生,也算是他老人家留给大明的遗产之一。

    虽说,他本人此刻还活得好好的……

    “我们的海军已经多次在近海与走私商人交战,无论是操炮还是近战都已经算是百战精锐。”杨昌嗣起身回答道。

    “海船方面倒是有二十多艘,只可惜没有宝船级别的存在,只怕很难威慑得到对方的船队。考虑到要留下一批作为缉私船,若是要对鞑子开战,那么能够调动的船只,不超过十五艘!”海军司令郑成功起身回答道。

    是的,就是郑成功,郑芝龙的儿子。

    眼看郑芝龙已经完全变成了鞑子的爪牙,身为儿子的郑成功在劝说无果的情况下,果断带着五艘海船背叛了郑芝龙,前来投靠大明。经过考核,而且经过实际比试之后,郑成功以十七岁的弱龄担任大明海军司令。这些日子下来,也算是干得非常的称职。

    “鞑子和郑芝龙有多少艘海船?”杨昌嗣提问到。

    “保守估计大小船不少于三百艘。”郑成功苦笑道。

    “多也没什么意义,尤其是那些主要用于白刃战的小船,让我们的海船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