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金手指-第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也对,就十七世纪的大明而言,二十一世纪的小作坊生产出来的产品,等级高上一些也是很正常的事情。

    这里基本上都是山寨的物品,比如大米里面或许添加了一些香精、茶叶里面添加了一些香精、烟叶里面加入了一些香精之类的;马铃薯不是酥软喷香的那种,但好歹也是比较大众的,至少不是转基因的;番薯或许不是紫薯,却是广大农村种出来的普通番薯,产量和味道与这个时代的番薯比起来,自然是好上许多的。

    可以说,山寨货或许对于一个现代人来说,是一个噩梦,但对于十七世纪的明朝而言,却是一等一的好东西。

    如此,至少不必担心销量问题,价格也厚道,完全按照大明正常消费水平,并且参照了未来的商品价格进行的定价。按照张弘斌的理解,别的不说,就单单把那一袋袋的香米卖出去,至少可以回笼50%的基础利润。若是当成奢侈品来贩卖,甚至会有150%的利润!

    为什么可以当奢侈品?那是因为这是香米嘛!哪怕这个香味或许是因为香精的存在才有的,但吃起来喷香的感觉,是这个时代的大米所不能够表现出来的。所以就算是当成奢侈品来出售,只怕也未必不可能。

    说真的,当张弘斌不断计算了贸易的利润之后,他就没办法淡定了。

    难怪升二级需要五千两,按照明朝的消费水平,以及商品的质量,五千两甚至可以在三四天内完成交易。

    想到这里,张弘斌终于是允许系统把他那三十二两银子给吸纳了进来。

    不多时,在他的视线内右下角的地方,就出现了一个余额对话框,里面此刻就显示着三十二两白银的标志。

    “该对话框若是用户觉得麻烦,可以在心中默念让它消失,它就会自动隐藏起来。当用户需要知道自己的余额的时候,默念显示,它便会再次出现。”导购员完全就是一个新手导师,兢兢业业的为张弘斌解释超市的基本常识。

    张弘斌自然第一时间试验了一下,看着对话框消失又出现,顿时觉得有趣之余,也开始把心思放在购物上面。

    经商什么的,自己出面显然是不太可能的,所以最好就是通过大哥张弘文来完成商品的出售步骤。这也就意味着,自己完全就是一个二道贩子,利润会分薄一些。不过这样也不错了,若是自己直接参与进去,别说自己,张弘文只怕也得挨张老爷追几条街的打。

    哪怕是现在,张弘文也只是在幕后统筹商会的一切,商会的台前掌柜另有其人。大明或者说封建时代的朝代,都是看不起商人这个行业的,谁也不会傻到自己亲自自贬身份去经商。唯一不能否认的是,但凡有头有脸的人,家中都不可避免的会有一支商队,或者几间店铺……矛盾的社会。

    张弘斌有了计较,索性买了一些小礼物,把这三十二两花费完毕,便离开了超市。

    直至这一刻,他知道了两件事情:

    一个是已经购买的商品,会先放在超市是临时仓库里面,随着自己的一个意念,再出现在现实之中。这个设定很不错,至少不会在自己的身边出现一大堆的商品。要真是那样,说不得自己什么时候就会被自己买下的商品活活压死。

    另外一个是一直让他觉得很纠结的问题,那就是导购员明明性感温柔,但自己却怎么也提不起兴致。或者说,总觉导购员有什么不和谐的地方存在。直至离开他才知道,导购员根本不是一个实际存在的个体,不过是一个全息投影而已。也不知道是不是超市附带的固定程序模拟出来的真人呢?还是在别的什么位面,投影过来的真实的存在?

    算了,这不是自己需要担心的,当务之急,是趁着张弘文此刻还在张家里面,先把买卖的事情敲定再说!

第4章 敲定了买卖() 
大哥张弘文,今年也有三十岁了。二十岁及冠之后就开始经商,转眼也有二十年的光景。

    在陕西境内,张氏商会不算大,但规模也小不到哪里去,在商界张弘文这个幕后老板,还是很有面子和人脉的。

    这是一条非常成熟的商路和人脉,故而要做买卖,自然要优先考虑手头上的资源,而不是贸然自己去组建一个商会,或者依赖陌生人的帮忙。通俗的说法,就是便宜就应该烂在锅里,凭什么让被人享受了去?

    今年的张弘斌虚岁才十五,实际上才十四多一些,和大哥相差了近半的岁数,这使得从很久以前开始,张弘斌就没办法和自己这个大哥有共同话题。再说,大哥经常在白水县城里面的商会居住,很少回来,故而两兄弟就更生分了。

    但不管怎么样,哪怕是同父异母也好,好歹都是留着一样血脉的兄弟。

    所以带着一颗惴惴不安的心,张弘斌还是敲响了张弘文的房门。

    “谁啊?”里面传来一阵不耐烦的声音。

    “哥,是我!”张弘斌喊了一声。

    “哦,是弘斌啊,进来吧!”张弘文的声音传了出来,却是少了几分不耐烦。

    打开房门,张弘文此刻就在房间的书案边上,显然是在整理一些什么文件。说来也是,张弘斌也承认自己若是在埋头工作的时候,突然别人来打扰自己,只怕也难免会有些不耐烦。

    “哥,在忙些什么呢?”张弘斌试着亲切的问了句。

    “没什么,商会的年会就要开始了,我稍微整理一下今年的账簿……看看,一堆的东西,千头百绪的!”张弘文显然不算是太讨厌自己这个弟弟,难得还和他说笑了一下。

    “哥,我看看可以不?”张弘斌很好奇的问到。

    “你看得懂,就看看也罢,不过不要搞乱了,否则我又得重头算起了。”张弘文想了想,然后答应了下来。

    张弘斌也是随便翻翻,结果打开账簿却是发现满眼的繁体字。完全没有阿拉伯数字不说,账面的记录方法也如同流水账一般,比如某年某月购入多少原材料,花费多少多少钱;又比如某年某月卖出多少多少的商品,赚了多少钱。

    繁重而且啰嗦不说,最重要的是收支非常的笼统,哪怕张弘斌这个会计学外行者,也看得出其中的问题。

    “大哥,为什么不适用阿拉伯数字,还有财会表格试试?”张弘斌随口提问了一下。

    “阿拉伯数字是什么?”张弘文显然对这玩意很不熟悉。

    这不奇怪,按照张弘斌的理解,阿拉伯数字是十三世纪左右传入华夏,但真正开始广泛使用是在二十世纪初。如今才十七世纪,自然还没有成为主流。

    “喏,就是这样的数字,原本是天竺人发明的,后来被阿拉伯人传了出了出去……”张弘斌把阿拉伯数字写了出来,然后向张弘文介绍了这些数字的用法。

    “恩,不错,用这些数字的话,账面或许会简洁一些,但是这样却是很容易涂改……”张弘文很快发现了不足。

    “这个简单,在统计的数字后面,再用汉字数字标注一下便是了!”张弘斌想都没想就直接回答道。

    “如此倒不失一个办法……那老弟你之前说的财会表格,是什么东西?”张弘文开始纠结于另外一个问题来。

    “这个,我也不太懂,大概就是……”张弘斌又不是财会出身,他如何知道什么叫做财会表格。但他多少看过一些小说,上面有简单的描述,故而他也根据自己的理解,把财会表格的大概样子,以及功能描述了出来。

    张弘文在商界混了十多年,他自然知道张弘斌描述的财会表格是缺陷的,不过只要有一个大概的样子,凭着他的头脑要完善起来,却是不会太难。最关键的是,他看出了有财会表格之后的好处,那就是所有的账面都一览无遗,有没有什么问题都能够很快查得出来。

    “老弟,这两样东西,你是怎么知道的?”张弘文很快就意识到了另外一个问题。

    若是自己老弟发现了这两样东西,那对于张家而言那可就是一件天大的好事。若是被人发现的,那趁着别人还在,必须要尽快笼络到张氏商会,再不济也要杀掉,省得便宜了别人。

    “这些都是泰西的玩意,小弟也是偶然才在那些什么传教士,也就是那些穿黑衣服的红毛番那里知道的。在泰西,似乎那里的财会都用这种方法来处理账务……哦,对了,我来是有另外一件事情的,大哥你可以听我说几句吗?”张弘斌自然不能够解释这些知识的来源,索性把一切的问题,都推给了传教士。同时,终于是把话题引到了正题。

    “你我兄弟一场,有话直说便是。我猜猜,是不是没钱喝花酒了?”张弘文很少关注这个弟弟,奈何弟弟名气太大,想不知道都难。

    “老哥你也不是不知道,我喝花酒都是去玩玩而已,我这身体能够干出个啥子?至少再过两年,身子骨硬朗了,这才考虑真正去喝一次花酒……先不说那些,你看看这个!”张弘斌的手往腰间的荷包里面一探,拿出了几个小球。

    这是真正的玻璃球,三个一文钱是超市里面的价格。

    “哦,是琉璃球啊!不得不说,这琉璃球倒是非常的通透,虽然算不得什么奇珍,但一个卖上个十文钱还是可以的。那些世家的公子哥,也挺喜欢拿着这些琉璃球把玩把玩什么的。”张弘文完全进入了掌柜的角色,认真的评价着这几颗玻璃球的价格。

    一颗十文钱,而在超市里面三颗才一文钱,这就意味一文钱的本钱,可以赚回二十九文的利润,绝对是暴利!

    “那,这琉璃球的销量大吗?”张弘斌激动的问到。

    “顶天也就三千颗,再多只怕就没销路了。”张弘文双手一摊,直白的说到。

    三千颗那也不过才一千文,也就是所谓的一贯钱,折合银子不过才一两的成本。但若是把这三千颗出售出去,换来的却是三万文的利润,也就是三十两的利润,扣除一两银子的成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