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金手指-第5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的士卒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见证了世界的末日。

    “华阴县的守军,我家主公最后给你们一个机会。若是投降者,可既往不咎,若是继续顽抗者,考虑一下代价吧!”使者又被放了出来,实际上如今中门大开的华阴县,已经完全没有守备的意义了。

    “我等投降!”声音非常的整齐,看得出来,很多人都被第一波的炮弹给吓尿了。

    兵不血刃,只是浪费百枚炮弹,一切都是那么的简单轻松。张弘斌甚至怀疑,按照自己这个进度,把整个陕西都打下来应该都不会是什么大问题了。

    只是考虑到官员和改革方面的问题,他就不得不暗暗告诫自己,千万不要贪功冒进。

    同一时间,李定国部、绝情部、马文丞部也分别打下了一座县城,华洲几乎已经沦陷,而大部队继续开进。

    补给线被拉长,但后方的接手工作做得非常的到位,经过半年简单培育的预备官员也迅速来到了各自的岗位,开始了他们的政治生涯。这些或许都是曾经目不识丁的粗人,但经过半年的紧急培训之后,好歹可以看得懂三千个常用字。或许文章还不会写,但他们会有秘书帮助他们写。最重要的是,他们脑袋里装满了各个部门的知识,上位之后可以迅速投入到工作之中,比那些考科考上来的公务员效率还高得多。

    后勤得到了补给,治安被迅速安定,并且在别的地方已经调来了一批民兵,同时在本地也征召了一批民兵,调去缺少民兵守卫的州县。这些民兵用的都是冷兵器,但哪怕是救世军淘汰下来的旧兵器,在这个时代也是非常有杀伤力的存在。哪怕民兵更多时间是在耕种,但发动起来紧急操练一番,绝对是一等一的精兵悍卒。

    后方得到安定之后,物资的运送也得到了保障,沿路没有任何盗匪会来截取辎重,谁也没有胆量截取救世军的辎重,而那些胆子大的,已经成为路边草地的肥料了。

    因此剿灭了三十多伙大大小小的贼军,收编五百人左右作为后勤工兵使用。收获一些金银财宝,但没多少粮食,最重要的是武器都是一些破铜烂铁,就算是回炉,张弘斌都觉得是一种浪费。

    唉,大家都难啊,若非迫不得已,谁会当贼?说是一群贼寇,还不如说是一群饿得不行,不得不走向邪路的流民,看看他们的武器,木身的铲子配上一点点铁质的铲头,标准的庄稼汉装备。

    救世军在一点点的推进,哪怕已经故意维持了一定的速度,但还是避免不了高歌猛进的结局。

    所有的敌人,在一轮炮击之后,大部分都选择投降,少数不投降的,第二轮炮击之后也就投降了,或者说能够主事的都已经被轰死了。剩下的士卒都胆小,二话不说就投降了。

    只是这样又有点可惜,那些誓死不降的人物里面,或许有些是明末难得的文臣大将,奈何却在此刻纷纷殒命。

    还好,救世军有着自己独特的人才选拔制度,故而倒也不会觉得太浪费。实际上按照张弘斌的意思,自己培养出来的,有先进知识和思想武装起来的士卒,那才是最精锐最强悍的士卒。至于土著的那些所谓的名将,识时务者为俊杰那自然也不会亏待了他们,但思想的冲突却让人很烦,再说投降过来的,有真才实干的毕竟还是少数。

    四支部队转眼已经打下了西安府的各个州,最终是汇军于西安城下,看着这座前朝古都,张弘斌百感交集。

    西安在以前的名字叫做长安,它似乎有一个特殊属性,但凡强大的国家,都会把这里作为首都。而离开这座城池,也就意味着一个势力的衰亡。

    比如汉朝,比如隋朝,比如唐朝,最初定都长安,最后迁都洛阳。那里或许四面环山更为安全,实际上自迁都到那里之后,这些朝代都免不了一步步衰弱,最终灭亡。

    这是一种诅咒,还是一种宿命?

    不管如何,救世军目前的目的只有一个,就是把这座城池给打下来!

第67章 故都换新主(一)() 
这可是一支,足足集结了四万大军而且还是精锐悍卒的部队。

    这可是一支,足足集结了四百门大炮的部队,在来这里之前,这支部队还把西安以外的城池都给打下来了。

    如今兵临城下,昔日的故都西安,此刻就是一座孤城,就算固守待援,只怕也不会等到任何援军了。他们可以选择的结果只有两个,一个是选择投降,一个是选择死战到底。

    实际上,如今西安城里面,也正在为这个话题,分裂成了两个阵营。

    张知府是想要投降的,能够在一个月的时间就把整个西安府打下来的军队,岂会是一支弱军?再说探子已经说得很明确,对方在四里外拜访了四百多门火炮。这玩意,会是一支普通的反军会具备的?

    这只能说明,救世军是蓄谋已久要造反,也不知道累积了多少代,进而疏通了关系,不仅购买到强大的武器,居然还把火炮这样的大杀器给弄到了手里。到底是那个天杀的,难道不知道火炮库存数目不对被查出来的话,可是要夷三族的啊!

    留守武官麦泉却是不同意投降,根据他的意思,按照他的一贯了解,反贼就算弄到火炮也未必会使用,只看对方在四里外布炮阵就可以说明很多问题。要知道大明的火炮,除了红夷大炮以外,还没有哪个火炮是可以打出四里外的。而红夷大炮一支都是国之重器,被看得严严实实的,盗窃或者私自贩卖红夷大炮的罪责可是比一般的火炮还要巨大,故而贼军就算有通天的本事,只怕也弄不到红夷大炮。

    当然,那些火炮探马也说了,和红夷大炮完全不一样,这就算是论证了上面的那一点。至于探马为什么懂得这个,只因为长安城的城墙上,每一个方向至少有四架红夷大炮!

    好吧,对方的并不是红夷大炮,而自己却有四门,这就意味着若真的开战,对方未必打得到自己,而自己却是可以有效的打击对方,会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主要还是因为对方不懂得火炮的使用问题。

    再则,长安也是前朝古都,这就意味着它的城墙之高耸和浑厚是一般城池所不能比拟的。就算遭受到火炮的一次次攻击,无论是大门还是城墙,都不会发生任何的损伤。换言之,对方除了最原始的攻城以外,没有别的可能性。

    若是这样,守城未必不可,再说就算西安府已经没有可以调集的士卒,但是在别的州府应该会有。眼看西安就要沦陷,身为同样是大明朝的一份子,他们岂会不来帮帮忙?

    就这样,双方根据自己的意思,分成了对立的两部分。

    有趣的是,在这个文官的地位和权力远远大于武官的时代,明明哪怕是三品参将,见到了七品县令都得下马问好的时代,县城的守将只怕也不过是一个四五品的小官,面对知府这样级别的文官,居然还有胆量反驳?

    那自然要知道,这位武官是谁了。

    原本是陕西参议,也算是难得的高级官吏,后来看到朝廷剿匪不力,果断弃文从武,只想着为国家剿灭匪患。奈何他不属于任何一派,朝廷的诸公对他那是既不帮忙,也不落井下石,这是对他读书人出身,进士及第身份的一种尊重。

    他的名字叫做洪承畴,在明末活跃在剿灭流寇的舞台之中,一度成为让贼寇闻风丧胆的存在。最后兵败被伪清朝廷俘虏,他可没有表现出武人的豁达和文人的骨气,他最终是选择了投降,而且帮助伪清把江南百姓都变成了一等顺民。

    这位可以算是难得允文允武的器材,奈何骨气和民族气节的部分都被其他的属性给吞没了,以至于当了一个贰臣。

    这位身上本来还挂着陕西参议的职衔,也不知道崇祯是喜欢他还是故意培养他,居然允许他弃文从武,但却没有剥夺他参议的身份。换言之,洪承畴只能算是一个儒将,而不是真正的军汉。

    前段时间,他本来是剿匪完毕,进入西安府补给,同时做好准备打算北上继续剿匪,最终把救世军给剿灭。

    却不想才来到这里不多久,就遇到了合围,包围西安城的,居然就是自己即将要去找的救世军本身。只是没想到,和情报里面的救世军完全不相符,战斗力和传闻强大了好多倍。

    暗暗鄙视了一番那些为自己开脱的文官,洪承畴也不由得感慨这大明这样下去会不会很危险?

    不过随即就有点放心了,敌人根本不懂得火炮是怎么使用的,居然在射程外进行布阵。那火炮的外形,和红夷大炮完全不同,就连他见过的佛郎机大炮也不同。这种不知道在在哪里买来的大炮,天知道能打多远,希望可以打出二里远吧。

    唯一值得重视的是,对方的士卒却是退到了火炮阵的后面,那么远的距离就算是红夷大炮也没办法攻击到。更别说对方的阵型松散,大炮的炮弹也很难造成很大的伤害。退一万步说,炮弹飞出四里远需要一个过程,按照那么松散的阵势,真要开炮说不定这避开的几率就会很大。

    而且,他们站得松散,结果就是感觉漫山遍野都是敌人。也难怪,张知府那家伙会怕死得打算不防守就投降了。

    没关系,只要把火炮阵地犁过几次,对方的炮阵就会失去作用,到时候面西安这座巨城,对方就算人数在多也没辙。自己这边就算没办法防守到敌军自己受不了撤退,也可以守得到援军的到来。不管结果如何,救世军的失败那是必然的下场!

    正想着这点,却不想有一个士卒走了进来。

    “报告各位大人,城外有乱世军士卒前来通报,让我们开城投降,否则一旦破城定当西安的文武官员夷三族!”士卒慌慌张张的向在场的所有人汇报到。

    “夷三族!不行,快点开城投降!”张知府二话不说就要下达开城的命令。

    不仅仅是他,不少的文人居然都在这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