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明末金手指-第93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第106章 草草的结束() 
若换了个别的将领,那么这场战争已经没什么看头了。

    原本的大胜变成大败,最终一溃千里,说出去是那么的讽刺,奈何偏偏它就是事实。不过还好,如今居中调度的不是别人,乃是孙承宗。

    眼看后金杀了一个回马枪,而且己方的火器也发生了大规模的炸膛,孙承宗不得不把重心往关宁铁骑和步兵那边倾斜,迅速改变阵型,好歹把局势给稳住了下来。

    后金一开始占了便宜,但随着局势的稳定,以及关宁铁骑的骚扰,再加上天色也暗了下来,不得不就此休兵。

    好不容易回到了营帐之中,包括黄台吉在内的所有后金将领,都对这次决战表示很大的不满。最糟糕的是,他们已经可以肯定,这场仗打到这一步已经没什么继续打下去的必要了。继续打下去,对方又会玩龟缩策略,而偏偏自己这边的火器也毁得差不多了,根本不适合攻坚。

    既然龟壳那么硬啃不下来,知道这点还去啃的,除了傻子也没有什么人了。

    “莫非,就那么算了?”阿济格难得率先抱怨到。

    “除了撤退,还能怎么样,我们损失了将近两万人,这可是我后金的勇士。我后金人口本来就不多,有多少个两万人可以葬送?”黄台吉扶着额头靠在行军凳上,听到阿济格的抱怨之后抬头说了句。

    “早知道如此,我还不如去老十四那算了!”阿济格嘀咕了一句。

    “也多亏了还有老十四那一支部队,想来我们这次南下未必没有收获。只可惜,想要更多的收获,却是没办法了。”黄台吉却是听了进去。

    时间一点点的流逝,大概在半夜十点多左右,一支部队浩浩荡荡的回到了营地,却是分兵出战的多尔衮归来。

    “老十四,看你神采奕奕的样子,可是大有收获?”黄台吉好不容易才挤出了笑容。

    谁都知道,多尔衮和他不太对付,隐隐有自成一系的趋势,再加上老爹努尔哈赤制定的四大贝勒轮流执政的政策,使得这厮总有颗不安稳的心。还好,这个制度黄台吉已经趁着大凌河之战的开始,早早的废止了。

    甚至可以说,大凌河之战,目的或许是为了拔除大凌河城这座关键据点,同时趁空下去劫掠一番。但黄台吉也趁着这个机会,废除了老爹制定的老制度,把放出去的权利收了回来,加强了帝王的中央集权。

    “不负所托,俘获了三十万边军和百姓,同时也拿到了一批物资。只是很可惜,没办法继续南下了。”多尔衮先是很激动的把自己的收获说了出来,随即有点调侃似的抱怨了句。

    想来他也知道,今天的决战混了一个不胜不败,但对于后金来说却算是难得大败的结果。若是不趁着这个机会打击一下黄台吉的权威,那就太浪费了,更别说自己的收获还那么巨大。

    说来,他也是借助了祖大寿这个俘虏,巧妙的混过了大明军队的岗哨和防线,一举南下掳掠了一番再趁兴而归。若没有祖大寿的帮助,只怕他要南下也不会那么容易。

    如今孙承宗已经开始回防,金军南下的结果就是祖大寿投降的事实也会很快传出去,到时候想要继续利用他混过关卡要塞可就不可能了。毕竟,孙承宗他可不是一个傻子。

    同时不能否认的是,若是黄台吉能够击溃边军,那么其结果就是两军最终合为一股,如洪水一般横冲直撞,胆敢挡在前面的,都会被雷霆之势碾压成为渣渣。奈何,这个最理想的结果没有实现。

    “这次南下,我们收获了不少,但也暴露了许多问题。比如火器,尤其是火铳的研究方面,我们依然是太不关心了。孙承宗这次倒是提醒了我,这日后的战场,只怕就是这火炮和火铳的世界,其他的步兵能够造成的破坏力,已经变得非常有限,哪怕是骑兵的战斗,也在不断的削弱。说句不好听的,说不定在某天,骑兵就会在这个世界上彻底消失。我们虽然是马背上的民族,以骑射发家,但是绝对不能够拘泥于过去的美好,若不能向前看,最终被淘汰的只能是我们,别忘记了,大明就是不断沉醉在自己昔日的荣光之中,才逐渐变得如此虚弱的。”黄台吉却没有受到任何影响,而且还侃侃而谈起来。

    “喳!”火器问题的确在这次战争之中,引起了其他将领的注意,不说已经和骑射放在同一个水平线上,好歹也算是比之前几乎不重视要高出许多了。

    至于没有放弃骑射的根本原因,依然是物资缺乏逼的。

    大军次日就开始返回,这使得在锦州一带驻守的明军好歹也松了口气,甚至果断把后金的别动部队,绕过自己在后方搅风搅雨这件事情都给选择性忘记了。不管怎么样,好歹是阻止了后金南下。

    只是大凌河城又没办法修筑起来,同时祖大寿投敌,这无疑也给边军一个非常大的打击。

    和历史不同的是,原本被彻底击毁的关宁铁骑,建制和传承好歹保留了下来,这就使得明军在辽东依然有着和后金一战的能力。更别说,经这一次战役之后,大明也会认真发展火器吧?

    好吧,这是内阁需要头痛的问题,孙承宗表示自己好歹是完成任务了……

    后金南下,大凌河战役就这样草草的落下了帷幕,说出去或许都会被当成一个玩笑。只是在几天之后,张弘斌得到了此战的详细资料,却是认为这场战役,给未来的历史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第一,后金依然完成了他们最初的战略目标,说穿了就是阻止了大凌河城的修建,不过从战报可以看出,这似乎是这次南下的附带目标;

    第二,祖大寿如同历史一样投靠了后金,这对辽东边军来说是一个打击,而且榜样的力量是可怕的,更别说祖大寿在辽东经营那么久,哪里没有一些门生旧部的,以后说不得这批人也不会安生了。

    第三,大规模的火器投入使用,同时获得了奇迹一般的战果,这无疑会让后金和大明把更多的经历放在火器的研究这方面上,要么就是想方设法从自己这里弄到图纸仿制。说到底,就是华夏地区的战争史,会自这场战役之后,发生根本性的改变,冷兵器的落幕会被加速,热武器的上台时间会缩短。

    但不能忽视的是,骑兵在很长一段时间,至少在重机枪被发明以前,骑兵依然具备一定的战斗力,尤其是游斗。这次大凌河之战,关宁铁骑这个建制没有被毁,使得大明依然保留了足够的元气,这就使得未来很长一段时间内,明军甚至不必担心后金会大规模南下。

    辽东安分了,那么自然就是攘外必先安内的时候。换言之,大明会加大对流寇的围剿,前提是国库有钱或者崇祯那厮又在內帑里面拿出了一笔银子。

    “夫君,还在看大凌河之战的战报呢?”柳如是幽怨的看着他。

    “抱歉抱歉,是我太专注了,都忽视我身边还有一位美娇娘。”张弘斌笑眯眯的站了起来,将柳如是搂在怀里。

    “若是关心人家,好歹早点圆房嘛……如今我走在外面,总觉得老是被人指指点点的。”柳如是埋怨到。

    “时间还早着呢,这里都还没有发育起来。”张弘斌在柳如是的胸前抓了一把。

    “人家,人家这里已经长大了说!”柳如是挺了挺胸,只是依然没有什么效果。

    “哈哈,知道知道,我们的如是以后绝对会是一个大美人的。先不说这些了,科举的事情进展的还顺利吧?”张弘斌笑着抚摸着她的脑袋。

    这种被当成小孩,而不是侍妾的感觉,让柳如是很郁闷,但却无可奈何。

    “已经妥当,再过三天便可召开科举。说起来,这次参加的人,可比之前多了好多,少说也是上次科考的三倍以上!”柳如是只能把话题转移到工作上来。

    “这就说明了,我们已经开始被人所认可,这也算是一件好事。”张弘斌靠着背嘀咕道。

第107章 对外族的奸诈() 
这次科举距离上次不过一年多一些,但盛况却是比上一次还要隆重一些。

    参加考试的考生超过三十万人,不少更是拖家带口的,那已经不是来参加科考,而是移民来了。和以前一样,这批人或许是走了自己的关系,或许是依托张弘武的关系,悄悄的进入了陕西,来到了这个国中国。

    当然,张弘斌此刻还没有建立任何政权,说是国还有些勉强。

    这次科考如此盛重,有一定的原因,自然是考生们认可了救世军这个势力,觉得在这里混也可以混出个样子。二则想来也通过亲朋故交知道了救世军的行政模式,知道有更多的机遇在等待着他们。就好比原本千军万马过的独木桥,突然变成了加宽版的通天大桥,傻瓜才会看都不看就走开。

    只是根据内卫调查的最新结果,这个盛况的根本原因,其实还是那些离开陕西,在外面混日子的义军们。

    他们在外面风流快活,却是苦了各地的老百姓。再加上他们大部分都没有文化,说话也是粗俗难耐,最关键的一点就是他们在发迹前面对文人的自卑心理,使得他们发家之后同样看不起文人,故而能够被他们接纳的文人其实很少。

    这不,在这些义军麾下活不下去,功名完全没有效果,日子本来就不好如今可是真的过不下去了。

    那好吧,好歹也要找条活路,哪怕是故土难离,人死了那就什么都没有了。于是乎拖家带口的,穿越了重重障碍,千里跋涉的来到了传说中的陕西,救世军的地盘。他们知道,救世军并不反感文人,相对还欠却不少的文人帮他们干活,在这里,他们饿不死,而且这里是救世军的地盘,没有别的势力插手这里,在这里至少不必担心兵灾。

    基于这个理由,所以人数算是来得多了一些,只是这文化水平自然也是晨参差不齐。

    无所谓,只要有心学习,有心研究,有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