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国士-第647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若不知道情况的人看了眼前这一幕,还真以为两人乃是多年没见的至交。

    许定国热情似火,高杰先前本已心动,只等和他一言不合,就暴起伤人,直接将许定国斩之马下。好抢了他的睢州,兼并河南军。

    此刻被他热情的双手用力抓住,一时间却抽不出来。况且,高杰这人虽然凶暴,可却是个抹不开面子的人,说到底,他的头脑相对起这个乱世的其他出身农民军的将领而言还是要单纯得多。

    否则当年别的农民军首领受了招安之后,遇到剿寇的时候都慢慢吞吞,一心保存实力。等到恢复力量之后,因为受不了朝廷的约束,又反了。倒是高杰受招安之后,就真将自己当成大明朝的军官。每战必冲锋在前,对孙传庭也是言听计从。

    许定国所谓的投降建奴的传言也不过是传言罢了,毕竟他也是大明朝的河南总兵,且对自己如何热情,高杰一时间也不好意思动手了。

    “许总兵……”高杰缓缓问。

    “兴平伯啊,英吾兄啊!”许定国一副自责的模样:“我知道你还在怪我当初不去归德之事,我也知道现在说什么都没有,都不能取得你的谅解。老哥我在这里向你赔罪了,我知道史阁部这次经略河南之举意义重大,朝廷上下衮衮诸公都看着呢!不过,以秦军的勇猛平定河南当不在话下。我河南兵新建,老哥我又没有什么才具,这兵也练得不象样。这样好了,今后,老哥我就以英吾兄马首是瞻。”

    正说着话,许定国那群手下也过来了。

    许定国扭头对手下一通大骂:“你们这群混帐,见了兴平伯还不下马拜见。娘的,你们以前不是成日在老子面前说早就盼着见到大名鼎鼎的高英吾,现在也是你等造化,终于见到人了。”

    战马上的河南骑兵同时跃下来,许定国这个时候突然做出一个让人意想不到的动作,他带着手下扑通一声跪在高杰马前,磕了一个头,高声叫道:“我等见过兴平伯!”

    如此大礼,即便是狂傲的高杰也经受不住,连忙跳下马一把将许定国扶起,道:“许总兵,何须如此,何须如此啊!”

    高杰乃是大明朝的兴平伯,一镇之总兵官,地位是高过许定国,可也没高过多少。许定国是河南总兵,乱世之中弘光天子一向倚重武官,将来这个许定国未必没有开府建牙和自己平起平坐的可能。

    今日许定国当着这么多人的面对自己如此恭敬,行的是属下之礼,叫高杰心花怒放。

    高杰是普通农民军出身,最好面子。既然许定国如此上道,他胸中的那一口杀气也渐渐平息下去。

    当下就同许定国手挽手,亲热地攀谈起来。

    老木头在后面看得心中大急,心道:侯爷传来的信上已经肯定这个许定国投了鞑子,他今日对高杰如此恭敬,底下不知道又要搞什么阴谋诡计。可笑这高杰愚蠢透顶,竟然被这拙劣的表演给蒙蔽了。只可惜我实在是拿不到许定国投降建奴的证据,现在说什么高杰也不回相信的……这……可如何是好呀?

    他心中一阵急噪,几乎忍不住要冲上去,挥舞金瓜给许定国脑袋上狠狠一击。

    可就在这个时候,侦缉厂梁满仓当初送自己离开扬州镇的那些话又浮上心头:你是情报员,假如能够顺利地打入敌人内部,你就是我扬州镇最可宝贵的财富。你的任务是将有价值的情报安全地送回家来,记住,保全自己才是最要紧的。情报员不是刺客,不是死士,不需要你们冲锋陷阵。在没有接到上级命令之前,诸如刺杀一类的事情绝对不允许发生。

    想到这里,老木头只得吸了一口气,让自己平静下来。

    正当高杰和许定国亲热地说话时,后面的越其杰和陈潜夫跟了上来。

    当着二人的面,高杰更不可能动手了。

    。。。

第911章 大比之期(求月票)() 
弘光元年二月初九日,对于苟安在东南半壁江山的读书人,尤其是有举人功名的读书人来说,是一个大日子。(。)

    就在这一天,朝廷开恩科,在南京举行会试,选拔人才充实进重建的大明朝朝廷各级衙门。

    其实,如今的弘光政权已经官满为患了。民间有一句话说得正是这事:“都督多似狗,职方满街走,相公只爱钱,皇帝但吃酒。”

    都督就不说了,所谓职方就是指朝廷部员中司一级的郎中,相公则是指执掌国政的内阁次辅马士英。

    自从弘光登基以来,南京的小朝廷算是重建了。刚开始的时候,弘光政权是建立在南京六部的基础上。党争之后,东林遭到清洗,换了一茬人马,又重建了一遍,朝政总算是走上了正轨。

    可这个时候,又出现了一个问题。自去年上半年李自成一片石大败,被建奴赶出京城之后,以往那些陷在北京的官员们趁这个机会纷纷南逃到了南京。

    这下就麻烦了,这些人毕竟是在籍官员,人家心向大明历尽千辛万苦跑回来,很多人都是抛家弃口,孤身一人,朝廷总不能不管吧,否则叫天下人如何心服。

    没办法,只能一一起复,连甄别都免了。

    但问题又来了,两京官员合二为一,如此一来,京中各部院人满为患。以往一个人就能干好的事情,现在至少有三人,这就是职方满街走。

    至于相公之爱钱,马士英觉得实在太冤。他娘的,现在朝廷穷得一逼,每月光发这么多人的工作,老马都要抠半天头皮。就连答应孙元和江北四镇的两百万两白银的北伐军费也一直拖欠着没给,不但如此,他甚至还从孙元那里借了两百万元钱,才勉强让弘光天子和朝廷度过了一个还算象样的春节。

    元是孙元鹰洋的单位,一元鹰洋重七钱二分白银。实际上,还没有。

    早期的鹰洋确实是纯银,后来,因为信用越来越好,其中的白银含量也渐渐地降低九成。以孙元的贪婪,估计以后还会降。

    不过,谁叫人家扬州镇的信用好,民间都认这个。

    马士英给孙元借钱的时候,好说歹说,孙元才点了头。不过,条件是只给鹰洋,现银没有。而且,这两百万鹰洋中,还有一部分要折算成铜钱。扬州镇在朝廷还没有发行新钱之前就已经开始铸造红光通宝,朝廷也拿他没个奈何。可想,在未来一年,孙元光什么都不用做,光钱息就要吃到餍足。

    如果在太平年月,孙元这已经是在朝廷外另立朝廷,动摇国家的根本了。

    可现在,朝廷实在拿孙元没有法子,只能捏着鼻子认了。

    老马又是个没原则的人,为了稳定朝廷政局,为了稳住自己的相位,只得无奈地接收了孙元解送过来的鹰洋和弘光通宝。这事的性质是严重的,等于是国家正式承认了孙元的铸币权。

    不好大臣接到新发的俸禄之后,都唾口大骂,骂孙元狼子野心,骂马士英奸相祸国。可东林已经彻底倒台,弘光皇帝一听说朝廷过年的开支已经落实,龙颜大悦,不但不处罚这一文一武二人,发大为嘉勉。还说,反正都是钱,你们若是看不惯,回去之后大不了融了铸成银锭就是了。

    开玩笑,融了重铸,有意思吗?且不说实在太麻烦,关键是鹰洋的银含量不足,若是化了,大家到手的工资岂不平白缩水一成。倒不如将就这么用出去,反正市面上也认这钱。

    于是,骂归骂,大家拿钱的时候却没有任何气节。

    为了安抚百官,马士英有召见了宁乡军驻京办主任余祥,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叫了半天苦。余祥实在经受不住,请示孙元之后,又从驻京办的经费里掏出三万元钱给了马士英,用来作为给在京七品以上官员炭敬。

    如此一来,万籁无声。

    京城的官员们虽然口头骂马士英非常凶,可内心中还是不得不承认这个马瑶草倒是个理财好手。甚至有人心中起了一个念头:如果当政的是史宪之,今年过年只怕大家的日子都不好过。

    朝廷有了钱,这期恩科如期举行。

    主考官乃是重新出山的东林叛徒钱谦益,这段时间钱老头非常风光,已经提前半个月就住进了贡院,当起了他的大宗师。据说,春闱之后,老钱就会因功公推补入内阁为相。

    这是开恩科对于弘光朝而言意义重大,也是弘光帝和马士英和东林党人的一场较量。

    因此在此之前,东林已经发动南士子闹过几场。第一场是抗议朝廷罢黜东林君子,以至朝堂之中奸佞当道。请天子重新起用高弘图、张慎言、姜曰广等人;第二场是抗议皇帝重新设置厂卫,欲重酿天启年阉党乱政旧事;第三场是抗议扬州镇总兵官颖川侯孙元私铸钱币,拥兵割据,行反叛之实。且,抢强民女,致使我东南士子蒙羞,云云。

    这三场声势浩大的游行示威高得马士英非常狼狈,这个时候他和弘光达成共识:要想平息东南读书人的骚乱,最好的办法是收买、分化,而开科举则是最佳应对方案。

    这个可是恩科啊,一旦中式,你就是天子门生,作为学生,你总不好意思同皇帝老师对着干和朝廷对着干吧?

    等到朝廷开恩科的布告一贴,所有正在闹腾的读书人们立即散了,都跑回家去准备备考。终于大义气什么的,都比不上自己的前程来得要紧。

    于是,这场风起云涌的学生运动就这么偃旗息鼓了。

    当如今,整个南京满大街都是读书人,文会一场接一场的作,所有人见面,第一件事就是切磋学艺。

    书坊里的历届时文集子卖到断货,各大客栈满员,一**难求。城中各大僧院、道观也住满了人。

    整个东南士子涌进南京的结果让城中变得异常繁华,当真是乱花迷人言,颇有烈火烹油的景象。

    叫人有种置身于太平盛世的错觉。

    同南京不同,扬州镇这边的公务员考试又是另外一番景象。

    。。。

第91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1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