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
第476章 唐营使者求见(本章重复)()
临邑城外一场大战,虽然义军也伤损了六七千人马,但杨勇枪震李元霸,和罗士英、罗士信姐弟带着女子亲卫营,杀退了罗艺及具有传奇色彩的燕云十八骑,也算打了个大胜仗,大杀了唐军的威风,等于给了李世民的人马当头一捧。
李世民打算趁杨勇退往城中时,抢夺临邑城,可是城中的李靖早有准备,唐军还没冲到城门近前,便被埋伏在城门处的李婉儿率兵击退,这样,义军平安撤回城中,杨勇这一仗也算是以少胜多,近乎完美。
接下来一连十多天,李世民没再来攻城,李元霸也没再到城下叫阵,双方相安无事。这是杨勇和李靖所盼望的,因为目前的战况,拖下去对杨勇有利,义军正在等待两路援兵。然而,杨勇和李靖这些天过得并不轻松,他们预感到李世民正在运筹什么,要不然唐军吃了亏为什么还会这么老实,这根本不是李世民的风格。
令杨勇揪心的还有,杨玉凌和玉镜公主还在唐营被囚,尽管他自己劝自己,两位美女老婆肯定没有性命之忧,但杨勇的心理仍然割舍不下,哪怕一时一刻,这才叫下眉头,却上心头呢。
李靖派出探马四处打探援兵的消息和唐营的动静,很快他们的猜想得到了证实。
东部的商河、高青、桓台、滨州和东营以及南部的禹城、济阳和平原等州县相继落入唐军之手,刘黑闼和李孝恭率领大军正在攻打济州。
杨勇和李靖听到这样的消息,并没有感到多大震惊,因为这是在他们的预料之中的。当初为了完成活擒李秀宁、收降罗松这一战略目标,义军的精兵强将都集中到了西部的临邑、德州、衡水、武阳等州县,而临邑东部和南部兵力空虚,很多州郡都仅有几千人马驻守,而且缺乏良将。李世民挥师南下,义军只顾攻打临邑城,没有来得及完成部署,这些地盘的丢失是必然的,换句话说,这是活擒李秀宁收降罗松的代价,这就叫有得必有失。
不谈走马换将之事,正面坚壁其垒,派偏师攻取义军的其他地盘,条件成熟时,再困城强攻临邑,大破义军,这就是李世民目前采用的战术。杨勇和李靖一分析,便得出这样的结论。
这时,义军的两路援兵也有了消息。坐镇落阳的苏定方让大将张公瑾负责落阳一带的防务,苏定方和伍天锡抽调了五万五千人马,已经开到了武阳一带。魏征让大将公冶长坐镇咸阳,他带着大将杜义抽调了五万五千人马前来擒王,途经潼关时,徐茂公又把麾下大将秦琼和程咬金派给了魏征,这路人马目前已经到了魏州。
这样的消息无疑是令人振奋的,这两路人马合在一起超过十一万,而且带兵主将一个比一个牛比,均在四梁五虎八彪将之列,不出十日,两路人马都能赶到,到那时,就有了跟李世民决战的力量。
东平已经丢了,衡水、德州、武城这些州县不能再有失了,否则,义军的援兵未到,临邑城就成了一座孤城。必须派精兵强将增援这些地方,于是二人赶紧调兵遣将。可城中仅有六万人马,面对临邑城外的十多万唐军,杨勇他们并没有多大的抽调空间。
考虑到德州是大将屈突通镇守,城中有一万精兵,德州短时间内应该不会有问题,关键是衡水和武城,这两个州县守城的义军均不过万,守将也只是名望不大的万人长。如果这两个地方落入唐军手中,临邑和德州就陷入了唐军的包围圈内,形势就完全被动了。
因此,杨勇和李靖商议后,派大将罗士信领兵一万支援衡水,派李婉儿领兵一万支援武城,两路兵马领命开拔以后,临邑城中还剩下杨勇、李靖、罗士英乖四万将士守城。
杨勇和李靖刚完成调兵遣将,报事的小校进来禀报:“报王爷和军师得知,唐军的使者到了。”
得知来人是李世民的大舅哥长孙无忌,杨勇和李靖相视一笑,便猜到对方干什么来了。两国相争,不斩来使,这是规矩。于是杨勇传令,大开城门,让长孙忌及其亲随一行进城。
时间不长,有人将长孙无忌带到了杨勇的营帐门口。罗士英为了试试这位使者的胆量,命军兵在营帐门口布了个刀枪阵,长孙无忌一看,眉头都没皱,从刀枪架下昂首挺胸,大步流星进入帐中。
杨勇一看这长孙无忌年纪不超过三十岁,长得一表的人材,身材高佻,瘦长脸儿,白净的面皮,浓眉朗目,一身甲衣,佩剑等武器早已卸去,只身进义军的大营,面无惧色,不卑不亢,心中暗自佩服其胆识,不愧是凌烟阁功臣啊
离帅案几米远,长孙无忌站住,两旁将士喝喊,其令跪下,长孙无忌像没听见一样,旁若无人地看向杨勇,面带威严,双腿挺得笔直,立而不跪。
杨勇制止了两边将士,命人还给搬来把椅子:“贵使,看座”
“谢王爷赐座。”长孙无忌说着,双手抱拳道,“在下长孙无忌,奉我们秦王之命特来下书。”说着,从怀中取出一封书信承上,有人接过来,递给了杨勇,长孙无忌这才在椅子上坐了下来。
杨勇接过这封信一看,深色封皮用火锡封着,上面用竹笔写着“义勇逍遥王杨勇亲啟”的字样。
杨勇启开火锡,拿出信瓤展开仔细观看,信是李世民亲笔所写,除了表面上的客套外,主要是与杨勇商量走马换将事宜,用杨勇的两个女人换回平阳公主和罗家的两位少保,简单说是“二换三”方案。
看完后,杨勇把信交李靖观看,很有诚意地对长孙无忌道:“长孙大人,小王非常同意秦王殿下走马换将的方案,但是其中的具体细节容小王和军师商议之后再做答复。”
长孙无忌点了点头,暗道,果然不出我们殿下所料,杨勇果然不同意“二换三”的方案,否则他还商议什么,不过,关键是看他怎么答复,还会提什么附加条件,我们再采取应对措施。反正,我们的陛下有指示,要不惜一切代价救回平阳公主,然后那两路大军来到后,再和你们算这笔总账。
杨勇命人请长孙无忌到客帐休息,然后和李靖、罗士英商议对策。这时二人都知道信的内容了,李靖道:“王爷,这件事我们早就议定好了,还商量什么,您就做主得了,按原定计划行事。”
杨勇点头,将回信写好,交给李靖和罗士英过目,三个人仔细审定之后见没什么纰漏,也用火锡封好。
李靖刚要令人传长孙无忌,杨勇好像忽然又想起了什么,对李靖道:“军事不急,在走马换将之前,我们须得再做一件事。”
。。。
。。。
第477章 衡水城杨勇祭英灵()
杨勇听完这十几个从衡水逃回来的将士的哭诉,虎目含泪,银牙紧咬,而身边的罗士英早就泣不成声了。气大伤身,大将屈突通在一边赶忙安慰。
“当初因敬佩刘黑闼的威名,认为他是个英雄想收降他,魏郡城没将他置于死地,才会铸成大错,一切皆本王之罪也”杨勇痛不欲生。
屈突通劝道:“王爷大义,求贤若渴,这没有错。然而,事事难料,人心嬗变,王爷也不必过于自责。刘黑闼是个恶魔,双手沾满了义军将士的鲜血,末将时刻准备攻伐刘黑闼为死难的弟兄报仇雪恨,王爷该怎么办您就下令吧。”
罗士英一听也止住眼泪,请求杨勇下令连夜兵发衡水。
杨勇摇了摇头对二人道:“不忙,今天晚上做好准备,明天本王要先祭奠了兄弟们的亡灵,再收拾这个该死的家伙。”
二将一愣,杨勇接着说出了自己的计划,二人这才点头赞同,要不是心情过于沉重,他们又该当面奉承杨勇智勇双全了。
原来,对付这个刘黑闼,杨勇早就胸有成竹了。散帐之后,在杨勇的指导下,屈突通找来一千多名兵卒,罗士英也把女营兵全部集中起来,他们连夜进行了“排练”,一直折腾到三更天,众人才回营休息。
第二天天不亮,按照杨勇的计划,留下八千义军镇守德州,屈突通和罗士英各带五千义军就出发了。天光大亮之后,杨勇仅带三千义军,包括杨勇在内,这三千人马全都内穿白衣,外罩素甲,白战袍,连战马也戴上了白鞍,带上纸麻香客等祭奠之物,出西门开往衡水。
需要说明的是,杨勇带的这三千人马是两个性别,一半全是二十来岁的棒小伙子,另一半则是杨勇的女子亲卫营,亦即二十来岁的大姑娘,个个漂亮如花。
衡水离德州也不远,也是二百里左右。因此,杨勇这支人马两个多时辰便到了,按北京时间来讲,上午十一时许,杨勇的人马就开到了衡水城下。
远远地看到杜义和罗士信的尸体在城门两边的城墙上吊悬着,浑身是血,杨勇心如刀剜,命令部队继续前进,一直开到距离护城河几十米远了,两员大将的五官都能看清的时候,杨勇才命令这三千人马停下。
三千将士下马后,面向罗士信和杜义的遗体,整整齐齐地列成了几排,个个脑袋微垂,神情凝重,那形式跟二十一世纪的追悼大会差不多。
这时有人已经把果品酒肉等祭品都摆好,将烧纸取出来。
杨勇也跳下马来,挂好大枪,来到了队伍的最前面规规矩矩地站好,亲手将烧纸点燃,然后冲二将的遗体拜了四拜,眼含痛泪道:“二位好兄弟,死难的将士和无辜的百姓们,一路走好。杨勇知道你们死得太惨了,死得太冤了,请你们在天之灵别散,保佑我等手仞仇人,为各位报仇雪恨。我杨勇不杀刘黑闼,誓如此箭,说着,咔嚓一声将手中箭折为两断,摔在地上。”然后放声痛哭起来。
身后这三千人也跟着杨勇先跪拜,后折箭,然后大放悲声。一时间,衡水城下,纸烟四起,哭声一片。
此时,刘黑闼带着手下将士早就立在衡水城头了。因为杨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