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隋唐之激情神枪-第418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这么多人马不可能一天之内全都过江,因战船太有限了。按照徐茂公和杨勇的计划,今天能过去三万人马和几员悍猛之将,杨勇等人就没有什么可担忧的了,别说丹阳没诈,就算有诈,这些人马也能应对一番了。

    剩余的十几万人马正在扎营,有将官指挥着,将士们忙得不亦乐乎。

    原来安营下寨不是个简单的事情,这还不是临时休息的营寨,安全和坚固程度得能满足住宿的需要,如防风防雨防敌人偷袭等等,方方面面都得考虑到,因此从选址到开始挑沟,到埋鹿角丫杈,再到搭建帐篷,及各个营寨的布设,等等,有很多工作要做。

    当然这些具体的工作不需要徐茂公和张公瑾事必躬亲动手,他们只须现场审查和指导就行。

    等大营建好后已经临近中午了,可是张迈和陆羽的战船仍然没回来,按说早该回来了,上午他们说至少要运三个往返,剩余的下午或晚上再运,可是到现在一去不复返了。

    徐茂公和张公瑾更揪心了,想派探马过去打探都不可能。隔着大江,没有水师,探马根本过不去,只有耐心等待。

    又过了将近半个时辰,仍然没有消息。徐茂公坐不住了,他带着张公瑾等人来到江边观望,蓝天碧水,江水滔滔,江面上一览无余,除了偶尔有几只鸥鸟外,什么都没有发现。

    徐茂公隐隐预感到不妙,肯定出事了。问手下将士:“廖将军的水师现在在什么地方,还有多长时间能开到这里?”杨勇和徐茂公为了稳妥起见,这次兵发丹阳之前,传令让廖勇的十万水师权作一次演练也开到江边,只是他们从淮河赶到长江需要时间。

    有小校回答:“回军师的话,最快也得三天以后……”

    三天?太久了!谁知道事情会发展到哪一步,如果杨勇等人被困丹阳,他们只有三千人马,三天以后这些人再过江杀过去,黄花菜都凉了。

    因此,徐茂公火急火燎的打断了小校的话:“不行,事急矣。你告诉廖勇,让他加紧行军,昼夜兼程,后天天黑之前务必赶到江边,否则,我要他的脑袋!”

    校答应一声,施礼后飞马去了。

    “军师,要不我们征用一只渔船,先派得力之人过江探个究竟?”张公瑾认为就是水师后天赶到,时间也不短,如果丹阳有变,救兵如救火,别说一天,就是耽搁一刻后果都不堪设想。

    “这一点本军师也想到了,可是你看看,整个江面上一艘渔船都没有,这里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到哪里去征用船只?”徐茂公忧心忡忡道。

    正在徐茂公等人束手无策时,一匹战马从远处飞驰而来,身后荡起一溜尘土,马上之人离大营多远就喊,“紧急军情!快闪开!”

    由于这名探马边冲边喊,站岗巡逻的兵将纷纷躲闪,无不让道。很快战马穿过了连营,来到徐茂公等人近前,这名小校勒住战马,从马上跳下来紧跑几步跪报:“报于军师得知,我们身后滁水方向,历阳方向,宣州方向,同安方向等,均有吴军开来,最近的离我们不足五十里了,这些人马少的一万有余,多的有两万之众。请军师定夺。”

    徐茂公听了心里咯噔一下子,这些吴军绝对不是来投诚的,要投诚他们早该来了,看来丹阳有变这是铁定的了,他们这是想袭击我们的后方。

    徐茂公立即传令撤回这三万待命登船的兵将,然后升帐,可是还没等他拨转马头,张公瑾眼尖,惊叫了一声:“军师快看,船!”

    徐茂公扭转身一看,可不是嘛,远处江面上出现数不清的小黑点,这些小黑点渐渐变大,看清楚了是吴军的战船。但是他们知道,这些迟到的战船此时绝不是来接义军过江的,因为这些船队轮廓上要比刚才来的二百多只庞大得多,黑压压的布满了整个江面。

    一切全都明朗了,丹阳的王雄和辅公祏根本没打算投降,这是要水陆并进,前后夹击义军的节奏。

    “军师,我们上当了,王爷他们肯定有危险了,水师未到,我军腹背受敌,怎么办?”遭此突变,张公瑾也不淡定了。

    前有大江拦路,前后左右还有数路大军围堵,义军弄不好就全军覆没了,情况万分危急。

    徐茂公也明显赶到了压力,但杨勇不在时,他就是三军主帅,他强迫自己冷静下来,忽然想到了杨勇临走时的妙计,心中便沉稳下来,一句话也没说,带着张公瑾飞马赶奔帅帐。

    聚将鼓只响了一通,众将全都到齐,因为他们也得着信了,军情有变,一场大战就在眼前。

    徐茂公居中而坐,千人长以上的将官列立两厢,一个个盔明甲亮,站得整整齐齐,等候着命令。

    义军的兵将是不少,二十多万,但是能征惯战的大将只剩下张公瑾和林文远了,徐茂公先让两名万人长带兵三万出大营往东北迎接滁水等州郡来的兵将,自己亲自率军五万大出大营往西南迎击历阳、宣州、同安方向来的吴军,他们这两路人马共八万负责整个义军的大后方。

    同时,派人骑快马给庐州的侯君集和濠州的公冶长传令,让他们留一支人马守住城池,各抽调一万集兵从后面袭击来自历阳、宣州、同安和滁水等方向的吴军,以减轻义军后方的压力。因为义军后方布下的这八万人马虽然不少,但缺乏能征惯战的大将。

    徐茂公知道,此战的重头戏应该是江面上来的这支水军,他们来自丹阳,这是王雄和辅公祏的老巢,肯定是吴军的主力,不一定是水军,肯定还有陆军,而后面这几路人马只是配合。眼前只要打垮了江南这支军队,就可解燃眉之急。因此他要以假乱真,重点布置。

    本书来自 品&书

578。第578章 真假杨勇(3)() 
徐茂公按照杨勇的安排,让林文远化妆成杨勇的模样,头顶银盔身披银甲,外罩蓝战袍,骑上一匹胭脂马算作千里胭脂兽,手持一杆大铁枪冒充八宝驮龙枪。林文远长得本来就跟杨勇很相像,再有意这一装扮,活脱就是杨勇。

    然后,早就在女营中选好四名身手不错的女兵,让他们顶盔掼甲,扮作杨玉凌、玉镜公主、罗士英和李婉儿,各拿刀枪,紧随林文远左右,再就是让大将张公瑾随行,由于他武艺高强,此次也是重任在肩。他的任务当然也是保护林文远,负责扫清靠近林文远的大将。

    因为林文远虽然也猛将,但他的力气和武艺跟杨勇没法比,如果遇到几员悍将当场就露馅了。因此张公瑾负责给他扫清外围,尽量让他跟那些普通的兵将交手。

    一切准备就绪后,林文远和张公瑾率剩下十几万大军在江边列开阵势,准备迎击江面上开来的这支吴军。

    这场戏由于林文远和张公瑾是主角,临出发前徐茂公还特别叮嘱二将,可以放吴军全部上岸后再击之,这叫扬长避短。另外,让林文远和四美女尽量少说话,言多必失,如果非说不可时,一定要注意模仿杨勇和四美女的口音和说话的方式、语气等。此战如果胜了,抢得吴军的战船,渡江救杨勇还有一线希望,如果被敌人识破,就满盘皆输了。

    林文远、张公瑾和四美女点头,特别是林文远和张公瑾深感责任重大。二将领命后带着十五万大军离江岸五里摆开战场,在这里等着敌人。

    乘着这点时间,林文远、张公瑾和四美女稳住心神,回想着杨勇和四美女的样子,还演练起来,这叫临阵磨枪,不快也光。

    中午时分,十三万吴军到达长江北岸,其中包括六万水军,一时间江面上密密麻全是大大小小的战船。领兵带队的主将当然是陆羽和水师统领张迈。这二人现在是辅公祏眼前红得发紫的人物,此次奉了辅公祏之命,趁着杨勇等主要战将被困丹阳的时机,他们打算消灭杨勇在江北岸的二十多万义军。

    此次行动的总指挥是陆羽,张迈带全部水军协助,共出动了二十万人马,连新刚刚入伍的五万新兵也拉上了战场,其中包括三万水军,还包括滁水、历阳、高邮、同安、宣城和杨州等州郡抽调来的七万人马,这几乎是他们的全部家底了。吴都丹阳,辅公祏只留下五万精兵驻守,他们这次采取的是前后夹击,水陆并进的策略,打算一举吃掉杨勇的二十余万义军。

    弃船登岸后,留下一万人马看守战船,陆军在前,水军垫后,陆羽和张迈指挥着十二万人马向杨勇的大营碾压过来。

    “停!”刚出去几百米远,陆羽惊得脸色一变,把人马叫停了。十二万大军闻令而停。

    “陆帅,为什么不冲?”张迈从后面跟上来了。

    “张将军请看。”陆羽指向前方杨勇的军阵。

    张迈一看也倒吸了一口凉气,远远地他们看到对面全是杨勇的军队,也不知道有多少了,无边无沿,这些兵将甲衣鲜明,列队整齐,兵甲森森,旌旗遮天蔽日,一眼望不边,太阳光下刀枪闪光,晃人的二目。

    “陆帅,看来他们有所准备呀,怎么办?”张迈没了注意,在淮河大战中,吃过一次败仗的他,此时有点惊弓之鸟的感觉。

    原来二将认为,杨勇的人马此时肯定还在岸上等着分批过江呢,我们装作来接他们的样子,弃船上岸后突然冲杀过去,杨勇的人马必乱。别看他们有二十多万人马,此时杨勇等人又不在军中,肯定是群龙无首,一击即溃,可现在看来完全不像他们想的那样简单。

    陆羽没说话,盯着对面的义军看了几秒钟,然后轻蔑地撇着嘴道:“就算他们有所察觉有所准备又能怎么样?杨勇和他的四个美女老婆,以及罗松、尉迟恭这些牛人都不在军中,只剩下一个徐茂公和其余的碌碌之辈,有何惧哉?不过是攒鸡毛凑胆子,一群乌合之众耳。我们可这么办,让他们军心立马大乱,我军乘势冲杀过去,可一举全歼贼军。”

    说着,叫过来两个千人长,叮嘱了他们俩几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