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南唐天下-第25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姓。象柴荣那样是特例,所以,柴荣能当上皇帝在一定程度要“感谢”刘铢这个杀人狂。

    王宗佶心中愤恨,想架空王建,指使御史中丞郑謇等人上书王建,请拜王宗佶为大司马,总统六军,就也就是实际上的军方最高领导人。王建能够发家致富,靠的就是军队,怎能凭白给了王宗佶这个不相干的人?

    王宗佶也是个大笨蛋,这点道道都看不出来,让亲信连续三次上书要求王建交出军权。枢密使唐行袭和王宗佶素来不和,俟机进谗道:“王宗佶素浮人望,文武全才,万一哪天陛下山崩,诸皇子没一个是王宗佶的对手”。王建彻底被激怒了。可还没王建找王宗佶算帐呢,王宗佶自个倒送上门了,死乞白咧的要求王建交军权。王建哪容忍得住?喝令武士当场宰掉王宗佶,同时将王宗佶的朋友郑骞赐死。

    在五代十国这个大乱世中,英雄鲜有,枭雄辈出,狗雄更是遍地都是。英雄和枭雄的区别在于人格的纯粹与否,而就成事过程和手段而言,并没有什么质的区别。英雄和枭雄都会耍手腕,有时甚至英雄还会耍赖,比如汉太祖刘邦。刘邦并不是什么流氓无赖,而是真英雄,刘三“仁而爱人,意豁如也”。这样的人能算是流氓无赖。不过无论英雄还是枭雄,至少都能在一定程度上做到“仁而爱人”。没点心胸,如项羽妇人之仁、匹夫之勇,断然做不成大事。

    王建在这一点上就做的不错,虽然自己起身乡野无赖,但王建善待士人、善驭武将,终王建之世,蜀中固若金汤。提到蜀中文士,倒想起一个笑话,前唐宰相韦昭度之子韦巽仕蜀,韦巽憨朴愚拙,王建因为是故人之子,所以也善加擢用。有些人瞧不起韦巽,当韦巽面说风凉话:“三公门前出死狗。”韦巽出身京兆韦氏,天下望族,故人讥之。韦巽并不傻,反讥道:“死狗门前出三公。”其滑稽若此。

    王建共有十一个亲生儿子,最长的王宗仁身体残疾,不适合接班,决定以次子王宗懿为皇太子。在以血缘为基础的家天下时代,帝王选择继承人,自然首先要是亲生骨肉。若没有亲生子,也要在同姓近亲中选择一个,一般不会选择外姓。象柴荣那样是特例,所以,柴荣能当上皇帝在一定程度要“感谢”刘铢这个杀人狂。

    王建妻妾成群,而最得宠的却不是正室周氏,而是两位姓徐的大美女。五代宋初有一个大名鼎鼎的花蕊夫人,就是后蜀皇帝孟昶的爱妃,但这个时期其实还有一个花蕊夫人,论资色才貌均不逊色后蜀版的花蕊夫人,这就是王建所宠爱的小徐妃。

    徐氏姐妹年方花信之时便被王建纳入宫中,极受宠幸,因爱屋及乌,王建对大徐妃生的王宗衍也格外疼爱。大小徐妃虽然受宠,但知道皇太子王宗懿不是她们生的,一旦嗣位,她们肯定落不到好果子吃。大小徐妃自然希望能搬倒王宗懿,改立王宗衍,肥水不流外人田嘛。

    王宗懿为人轻佻无方,做事毛燥。王建对枢密使唐袭非常宠信,但王宗懿偏偏看不上唐袭,经常在背中说坏话。王建不喜欢王宗懿这样对朝政指手划脚:老子还没死呢!王宗懿有头无脑,继续在外面摇唇鼓舌,让王建大为不满。唐袭看到皇太子对自己这个态度,也担心王宗懿即位对自己不利,便使出搬倒王宗佶的手段,在七十岁的王建面前嚼舌根子:“皇太子私下骂陛下是个老不死的,请陛下加派甲兵自卫。”

    王建大惊,急命唐袭召重甲入宫。王宗懿则以为唐袭要搞掉自己,也不动动脑子就率亲军在大街上和唐袭的部队干了起来。唐袭命短,被王宗懿的人马给射死了。王建知道了,以为王宗懿要弑父,还反了这个王八蛋了。(还别说,王宗懿真是个“王八蛋”。”遣义子王宗贺收拾王宗懿。

    王宗贺带的是正规军,很快就杀散了王宗懿的杂牌部队,王宗懿逃出成都。身上没钱只好到处讨饭吃,结果被老百姓认出来了:“哇!这不是皇太子吗?”告了官。王建派王宗翰去劝王宗懿回来,毕竟骨肉连心。但还没等王宗翰到地方,王宗懿已经被人杀了。

    大小徐妃逮到了机会,岂肯放过?天天逼着王建立王宗衍为太子。王建哪敢不依,即立王宗衍为皇太子。

    本文来自看书网小说

第一百四十三章 齐王() 
第一百四十三章齐王

    糟糕的家事已经把近七十岁的王建折磨的不成样子了,凤翔的岐王李茂贞却在盘算着吃王建的老肉,蜀永平元年(公元911年)八月,派奔降自己的前梁朝大将刘知俊将兵犯蜀境。王建闻报大怒:“朕虽老朽,亦不可欺!”发王宗侃、王宗贺、唐袭北上教训刘知俊。没想到在青泥岭(今陕西略阳北)被刘知俊给狠狠修理了,死伤惨重。

    王建见前线不利,便亲至前线鼓舞三军士气,王建到底是一世枭雄,蜀军士气果然大振,连破凤翔军二十余寨,李茂贞见没捞到什么油水,只好灰头土脸的撤军。

    蜀永平五年(公元915年)十一月,蜀军再次北上,再破李茂贞,连得数州,李茂贞已经被打傻了,不敢再对王建有什么心思。此时刘知俊惧李茂贞要拿自己发泄,斩关入蜀。

    王建对刘知俊的到来并不热心,刘知俊能背叛朱温和李茂贞,难保不再背叛自己。刘知俊不为蜀人所喜,经常在王建面前抵毁刘知俊。成都市面上流传着一句谶言“黑牛出圈棕绳断”,王建胡乱琢磨:“这姓刘的又黑又丑,而且我儿孙辈多以宗、承为名,我若死,彼岂不要灭我家族?”当机立断,族灭了刘知俊。

    王建虽然杀了刘知俊,但他心里很明白,以他儿孙辈那般飞鹰走马的公子脾性,在乱世中也是活不长久的。乱世中出头的人只有两种选择:要么把别人斩尽杀绝,要么被别人斩尽杀绝。王建对此又忧又急,到了前蜀光天元年(公元918年)六月,一代乱世枭雄王建死于成都,年七十二岁。

    有时不得不感叹造化弄人,中国历史四个为正史所承认的蜀国中,居然有三个从建国到灭亡如此相似,出现了三个蜀先主刘备、王建、孟知祥,出现了三个蜀后主刘禅、王衍、孟昶。刘备天下枭雄,曹操与备煮酒论道,操谓备曰:“天下英雄,使君与操,本初之徒不足数也。”

    如果类似曹操的朱温能有机会和王建坐在一起喝两杯,大概朱温也会这么说王建的。论人品,王建远不如刘备,但论起手段,相差无几。乱世中能吃上枭雄这碗饭的,天下没有几人,王建算是一号。

    群臣奉皇太子王宗衍在王建灵前即皇帝位,改明年为乾德元年,尊王建为高祖皇帝,为避圣讳,王宗衍去掉“衍”字,改名王衍。历史上有两个王衍,一个是“清谈亡国”的西晋王衍王夷甫,后来长大被竹林七贤之一的山涛惊为”天人”:“何物老妪,生此宁馨儿,然误天下苍生者,必此人也!”。一个就是这位蜀后主王衍,这位小皇帝是个标准的饭桶,与其说他当皇帝,不如他的老娘和老姨当皇帝。

    徐太后和徐太妃因子而贵后,贪婪的嘴脸立刻就露了出来,二徐在宫中开了一家“乌纱帽专营店”,公然卖官鬻爵。消息一传来,举国轰动,那些有钱无权的人士开始大肆活动。徐老娘和徐老姨经常开乌纱帽拍卖会,老规矩:价高者得!拍卖会现场不知挤掉了多少双鞋子,拍卖槌也拍烂不少。

    不过二徐赚了大把的银子,二人经常带着王衍一起数钱,不知乐翻多少次,王衍在旁边兴奋的大叫:“哇!发财了!”那些夺标的人士比王家母子更兴奋:“靠!十倍的利,老子下半辈子就可以享福了。”卖来卖去,最终卖掉的是民心,倒霉的永远是老百姓。

    王衍不知从哪搜罗了来一大帮太监,天天和这帮人厮混在一起,政事也甩给了太监们,其中宋光嗣、宋光葆最为得势,人称“二宋”(和北宋的”二宋”宋痒、宋祁没法比)。王衍喜欢玩,坐不住,嫌宫中不好玩,便派人大造宫殿,名称也起得天花乱坠,什么太清、迎仙、降真、蓬莱、飞鸾的。

    这样的人当皇帝,身边肯定不会有好货,韩昭、顾在珣、潘在迎这些善长溜须拍马的、宫人中善长巧为奉迎的,加上那帮太监,一伙人成天在宫中花天酒地,打情骂俏。王衍的干兄王宗寿看不过去,在宴中哭劝王衍要以江山为重,不要再这样胡闹下去了。还没等王衍斥责,韩昭等人立刻围上来辱骂王宗寿,王衍也跟没事人一样,王宗寿号泣而去。朝中那些正人君子看到皇帝昏悖如此,也懒的去管了,听天由命吧。

    王衍是一个很了不起的帽子改革家,他看到国人都戴一顶能只勉强盖住脑门的小帽子,很不耐烦,下诏禁止戴这种不伦不类的帽子。不过帽子还是要戴的,王衍身体力行,经常戴一顶自己糊的大帽子招摇过市,还让宫人都戴金莲花状的帽子,穿上道袍,脸上抹上浓粉。国人一看皇帝这么耍,乐的乱蹦,都改成这模样了(真是荒唐!)。

    王衍的猴子性格决定了他将成为一个伟大的旅行家,当然他的地盘就那么大,别人家的一亩三分地是去不了,只能在蜀中乱窜。王衍打着视察地方工作的旗号开始了公费旅游,王衍不喜欢小打小闹,每次出行都大张旗鼓,铁甲卫队数万随驾,招摇蜀中。

    在巡幸至阆州(今四川阆中)时,王衍还干了一件极不道德的事,他看上了阆州居民何康家的漂亮女儿。也不管何家女儿已经许配人家了,强行抢过来受用。虽然给了何女的未婚夫一点东西做为补偿,可未婚夫看到妻子被抢,嚎啕大哭,活活的给气死了(真是情种!)。

    这样的缺德事干一次就已经很损“阴德”了,王衍居然干了两回。前蜀乾德四年(公元922年)四月,王衍又觉得大臣王承纲的女儿不错,王女和何女一样马上就要过门,王衍照样抢了过来。王承纲想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2 1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