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汉骑-第380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知道朝中哪位将军能够坐镇征北军?洪承畴?征北军上下恨不得吃了他的肉,若不是他无能,本侯又何必舍弃喜峰口这样的险要关隘,去援救他,最后导致建奴集中将近十万大军进攻喜峰口,本侯部将句突宁死不降,最后战死在喜峰口,如此无能之人也想统领征北军这样的虎狼之师?卢象升,一个书生而已,就算是有点本事,更加不是当一个统帅的料,因为本侯军中,勇猛之将不计其数,卢象升如何能行?至于其他的祖大寿、吴襄等等更是连给征北军提鞋的资格都没有。”李信哈哈大笑,指着温体仁,冷笑道:“若不是建奴势大,你以为本侯愿意领兵作战吗?还不如搂着娇妻美妾游玩天下呢?温大人只要你能找到一个能够让人心服口服的将军来,我李信愿意留在京师。”

    “好了,好了。不要说了。”崇祯皇帝摆了摆手,皱了皱眉头,说道:“征北侯还是留在漠北的好,无论是洪承畴还是卢象升,都是有事情要做。”崇祯皇帝忽然一阵烦闷,他也想着让李信离开征北军,将这股力量掌握为自己所有,但是李信的话点醒了他。这个李信虽然对自己、对朝廷很忠心。但是下面的那些武夫们就不一定了,也只有李信能够压得住他们。调走了李信,谁也弄不好征北军。

    这就好像当年皮岛的毛文龙一样,袁崇焕前脚杀了他,后脚就玩不转皮岛了。眼下李信也是如此,就算是将李信留在这里,恐怕也无人能够管得了征北军,既然如此,还不如让李信留在征北军。十年就十年,只要平定了中原,还怕李信如何吗?

    崇祯皇帝一发怒,周围的人自然是不好说话了。各个都站在那里。等候着崇祯的决定,只有侯恂用愤怒的眼神望着李信。他是恨不得李信这样的贼子死的干干净净的好。只是崇祯皇帝不敢将李信如何,他也没有任何的办法。

    “侯大人,你还是去给征北军准备一些粮草吧!”温体仁将侯恂的神色看在眼里,心中现出一丝幸灾乐祸来,这个家伙平时可是没少找自己麻烦。没想到,在这个地方,碰到李信这样的人物,让他有万般的本事也没有办法使出来。

    “征北侯,朕想调一部分征北军入中原,剿灭中原的叛逆,你认为如何?”崇祯皇帝好像没有察觉到自己麾下的两个臣子正在明争暗斗,而是对李信说道。

    李信心中一阵冷笑,这个崇祯总是说信任自己,但是实际上,还不是想着向自己军队掺沙子,想着用各种办法来削弱自己。只是自己真的那么好欺负的吗?当下脸上一片恭敬,朝崇祯拱手说道:“能为皇上效命,想军中上下无一不欢腾。只不过,在这里面还有一点小问题。还请皇上明察。”

    “哦,那你且说说。”崇祯皇帝嘴角抽动,满不在乎的望着李信说道。只要是李信答应了,那一切问题都不是问题。

    “因为臣当初纵横草原的时候,手中兵马太少,所以提高了饷银,根据臣的了解,征北军的饷银是朝廷士兵的三倍还多一点,而且是十足的饷银,不存在上下克扣的问题,大约每个人三两到四两,或者甚多;其二,在军中,士兵们每天吃三餐,而且每餐都有肉,或者是羊肉,或者是猪肉,还有牛肉什么的。其三,每次作战的时候,所获得的金银财宝,大部分都是要上交征北军的,一部分分发给士兵,为士兵所有;其四,士兵立功了就要赏,犯了错误就要罚。将军的亲兵队和士兵都是一样的。”李信低着头说道。却没有注意到崇祯皇帝的脸色越来越差了。

    明军的军饷怎么算的,就按照戚继光那个时候算,他在东南沿海募兵,规定每人年饷银为十两,到北方蓟镇后,守卫边墙的募兵年饷增至十八两。这都是战略要地的募兵价格,如果不是要参加重要战斗,或者不是在重要地域,募兵的价格要更低。甚至还有受募者日银一分之说。年饷还不足四两的。到崇祯年间,战乱频繁,大量百姓流离失所,食无所依,募兵变得容易,加上朝廷财政紧张,军饷又比同期低了很多。若是加上上下克扣,那士兵们拿的更少了。

    崇祯只能是叹了口气,深深的望了李信一眼,却见李信面色平淡,好像是说了一件极为普通的事情一样。他这个时候才知道李信的军队为什么那么骁勇了,原来是重赏之下必有勇夫,有如此多的金银支撑,难怪士兵们都为他卖命了。

    “侯爷麾下兵马十几万人,若是按照侯爷现在的算法,每个月兵饷达到数十万之多,若是加上其他的,侯爷每个月的消耗多大百余万两银子,侯爷,您有这么多的钱吗?”王应熊显然不相信李信会对士兵的待遇如此之好。他仔细算一算,猛的发现李信每个月的支出多达百余万两白银,这个数字可以说是一个天文数字,莫说李信只是占据蛮荒之地的草原,就算是在中原江南之膏腴之地,恐怕也支撑不住吧!

    崇祯皇帝听了之后,也点了点头。就算李信每月支出没有百余万两,七八十万两也是有的,每年下去,几乎近千万两白银。而明朝在国力强盛的嘉靖年间,每年的中央财政收入仅两百万两白银;到了万历初年张居正改革后,增加到了四百万余两;万历末年,因为辽东满洲兴起,骤加“辽饷”应付军事需要,达到了五百二十万两,并成了固定的数额。就算是到了崇祯年间,既有辽东战事越发激烈,只好采取竭泽而渔的政策加派“辽饷”、“练饷”等,到现在年收入也不过一千余万两白银。就算是这样,朝廷还是入不敷出。可是李信才多大的地盘,就能投入这么多,难道李信有点石成金之术,或者说,李信麾下的晋商七大世家富可敌国?否则的话,他怎么会有如此多的银子呢?若是能让李信进献点银子,或许能缓解朝廷的燃眉之急。

    崇祯一想到这里,就朝李信望去,莫说是崇祯,就说是温体仁等人也想到了这个问题。李信可是有钱的主,居然支撑这多军队。想必在云中还是有不少的金银,若是送到北京来,想来朝廷也能松一口气了。

第384章 李信的阴谋() 
“臣这点银子多是从林丹汗、建奴那里夺过来的,尤其是林丹汗,这些蒙古贵族数百年的积蓄是何等之多,简直是多的难以想象。”李信不紧不慢的说道:“然后臣还经商,将关外的毛皮、骏马等等贩卖至中原,如此一来,臣尚且能支撑一段时间,但是如今十几万精锐加上还有迁移到草原的流民,臣的银子恐怕也支撑不了多久了。所以臣想恳请皇上能支援一二。”

    “征北侯真是笑话,如今朝廷内忧外患,加上年年大旱,朝廷的银子早就是入不敷出了,这次建奴若是再等上一段时间,洪承畴他们的粮草都支撑不了,侯爷,你富有草原,拥有蒙古林丹汗数百年剥夺的无数金银财宝,难道还想着找朝廷要钱吗?”温体仁不满的说道。明朝的财政早就到了崩溃的境地,入不敷出,寅吃卯粮已经成了惯例了,哪里还有银子支援李信?温体仁掌管内阁,自然知道户部的情况了,朝廷不找李信要已经很不错了,又岂会给银子给李信呢?喂狼吗?弄不好,十几年后,李信的势力扩张到一定地步的时候,反过来还要南下中原。更何况,朝廷那么点银子本身就不够分,还要给李信,李信军队粮饷给少了,弄不好还会引起哗变啥的。那就更加的得不偿失了。

    崇祯皇帝也感觉到一丝尴尬来,按照道理李信也算是朝廷的官员,征北军也是朝廷的一份子,也应该拿着朝廷的饷银,可是从崇祯四年开始,到现在,李信从来就没有从朝廷拿过一两银子,十几万军队都是靠着自己抢来的,按照李信的说法,他的银子又能支撑多长时间呢?

    “将军饷银太高了,日后朝廷如何招兵?”王应熊叹了口气说道。

    “将士们在疆场厮杀,舍身忘死,总得给他们一点安家费吧!”李信苦笑道。在这个时候,士兵就是军户,本身就是最底下的那个阶级,战乱的时候,那些士兵可是提着脑袋在拼死拼活,一个月这点银子,那些大官们就说三道四的,而自己却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李信不屑为之。

    实际上,不得不说,明朝的士兵之所以如此贫苦,与朱元璋的政策有很大关系。在朱元璋这个放牛娃心中,士农工商,各个阶层各安其职,士兵们都是做了军户,这些军户们在建国的时候,朱元璋分了土地,能自给自足。可是随着时间的推移,土地越来越少,而军户人口越来越多,所以就越来越穷。到了崇祯年间,百分之八十的土地掌握在百分之十的人手中。其他的都是无土地的贫民和军户。若是加上军饷较少的话,士兵们就更加不会拼命打仗了,明朝军队打仗不行,与军饷低有很大的关系。

    “哎!”崇祯皇帝挺听了之后,点了点头,露出一丝黯然来。他虽然是皇帝,可是不是神仙,是变不出多少银子来的。

    “皇上,臣有一宝物,想请皇上观赏。”李信忽然想到了什么,抬起头来望着崇祯皇帝,实际上却是向崇祯皇帝示意了一翻。

    “哦!朕倒要见识一下。”崇祯皇上看的分明,心中一动,思索一番,对温体仁等人说道:“尔等暂且在此等候,朕与征北侯走一走。”崇祯能做到皇帝这个位置,又统治天下多年,如何看不出来李信这是有话要说,可是也不想让群臣知道。

    “皇上,这?”温体仁听了之后,面色一阵大变,望着李信的目光充满着怀疑。

    “哈哈,征北侯有霸王之勇,若是要杀朕,又岂会如此麻烦,大费周章?尔等就在这里等候,抗旨者斩。”崇祯皇帝哈哈大笑,摆了摆手,就领着李信朝另一边走去。温体仁等人虽然着急,却是不敢跟随其后,只能是望着两人身影干瞪眼。

    “征北侯若是有话,现在可以说了。”崇祯皇帝走了数丈之后就停了下来,望着李信说道。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2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