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重生帝国崛起-第1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叫停?

    当日的豪情早已不在,对于充满信心的改革,光绪也早已看淡了许多。通过这些日子的观察,光绪也知道了这里面的一些门路,想要改革,难度大的很。

    而那些利益集团,就是改革最大的阻力。以雷霆手段处理?光绪没有这个魄力,就连慈禧太后也都只能尽力的去平衡他们,以此来保持皇室的权利。

    改革注定要失败,光绪又放出了豪言,他真不知道接下来自己该怎么办?他甚至已经想到了日后张野篡位的情景。有了绝对的军权,谁还会心甘情愿的寄人篱下?张野在羽翼未丰的时候便敢造反,现在自己又给他铺好了篡位的路子,他会把持住不篡位吗?显然是不可能的。

    “皇上,以现在的局势来看,我们只有三条路可走。”

    翁同龢直接说道,其实在当日光绪做出这个决定的时候,他就觉得不妥。后来回家之后又不断的想着解决的办法,一连半个月,这才想出了这几个办法。

    但是可行性都不是太高,主要还是要看张野的意思,如果张野愿意配合,那么自然可以保证皇室的权威,如果张野不愿意配合,那么他们所做的一切,都将是为张野铺路。

    “翁师尽管说。”

    光绪急忙说道,此刻他是头大的很,根本就不知道该怎么办。

    “就按照皇上当日所说,将全**事交由张野负责,答应张野的一切要求,对朝内进行改制,效仿英国采取君主立宪制,如此以来,可以将与张野的矛盾转移到内阁那边去,而届时皇上已经退居幕后,基本不管权利。如果张野是为了这个国家好,皇上又支持张野的决定,那么他基本上就不会篡位。

    其二,全**事依旧交由张野负责,朝廷要全力配合,为他掌控全国扫清一切障碍。但是这其中有一点必须要注意,那就是快。不能给张野任何喘息的机会,务必要他在短时间内将兵力分散到各地。

    如此的话,成千上万的复汉军咱们打不过,几百的复汉军难道还打不过吗?而剿灭这些复汉军的任务,就由各地官府来负责,如果成功,便可加官进爵。同时,朝廷也必须要秘密的训练新军,扩充新军的人数,以便未来控制局势。

    其三,对张野进行封王,爵位要在朝中排第一,在全国范围仅次于皇上。同时,暗中拉拢张野部下,对于一些愿意归顺朝廷的,可以封官加爵,若是不愿意,则置之不理或者贬官。

    以此来加剧复汉军内部的矛盾,尽可能的让他们内乱,如此以来,复汉军的威胁便会小很多。而张野成了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复汉军下面的人肯定会有想法的,人心散了,这队伍可就不好带了。

    这三个法子都必须要看张野的态度,可以说各自的成功率都有一半,而张野的态度则可占到三成左右的成功率。”

    翁同龢细心的讲着,其实也就是三个不同的点,第一,退居幕后,只要张野愿意,就可以确保皇室不倒。这个是最无欲无求的决定,丢权利保位置。第二则是分散张野的实力,逐个击破,以达到彻底灭绝的目的。第三则是对张野进行捧杀,对其部下进行拉拢,以达到他们内部矛盾激化,最好可以达到他们内战的效果。

    而第一点和第三点也是最容易实行的,但是有一点,第一点要看张野的想法才能决定是否可以成功,而且即便是保了现在,也保不了未来。

    第三点则是要看张野对其手下的掌控力如何,一般情况来说,只要使出这一招,基本上没有办不到的事。

    至少从古至今,翁同龢还没见过永远齐心的部队或者团体。他们各自都有着各自的利益,只要将他们之间的利益差距给拉开,难免会有人眼红,那么剩下的事情就好说了。

    所以,这一点对于张野的掌控力有很高的要求,假如他一句话便可解决内部矛盾,那么短时间内是绝不可能干掉他的。

    而且这一招也会给张野带来不小的麻烦,要想掌控部队,则必须要做到平衡部下。这边朝廷封官加爵,自然是有丰厚的奖赏。

    张野若是想达到平衡,就必须收缴这些来自朝廷的奖赏,并且让他们还跟以往一样。或者给那些没有被封官加爵的人私自提升待遇,反正不管怎么做,只要朝廷的圣旨下去了,他的部队就肯定会出现一些矛盾,只是或大或小而已。

    其实还有一点翁同龢并没有说,因为他不知道张野的性子,只知道张野的性子跟常人不同。所以,一旦张野识破了朝廷的计谋,那么结果可能会更糟糕,对朝廷更加不利。

    “哎,早知如此,何必当初呐!太后历来强势,怎么当初在对待张野的问题上却要绕那么多弯呢?要是当初朕暗中支持张野,恐怕现在就不会是这幅局面了。”

    光绪皇帝苦笑着摇了摇头,很是无奈的说着。

    其实这其中有很多光绪不知道的内幕,慈禧当年之所以不杀张野,而是要采取其他的方式整死张野,这其中有两个半人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一个是大太监李莲英,对于出手阔绰的张野,李莲英在得知太后想要杀张野的念头之后,便在太后身边说了几句,可以说正是李莲英的这几句话,起到了决定性的作用。

    第二个便是李鸿章,虽然表面上什么也没说,什么也没做。但张野出自新军,新军又是袁世凯训练的,袁世凯呢,又是李鸿章钦点的人。对于张野当时跟袁世凯谈话的具体内容慈禧虽然不知道,但她却知道袁世凯给了张野一笔钱。

    以慈禧的老道,能看不出这其中的猫腻?所以,李莲英在劝慈禧的时候就是说,直接杀了张野,恐怕会让李鸿章以及袁世凯心中不爽,虽两人不敢忤逆,但心中的隔阂还是会产生的。

    所以,要杀张野可以,但却不能直接杀。李莲英这么做也算是救了张野一命,至于日后他能不能逃过这一劫,就看他自己的造化了。

    而剩下的那半个人,则是荣禄。荣禄对于张野的态度可谓是不冷不热,既不想留,也不想杀。这让慈禧觉得李莲英的话似乎是对的,所以才有了当初的决定。只是没有想到,结果会是这样。未完待续。。

    ps:感谢紫冥同学的月票支持!

第一六二章 翁同龢以死进谏() 
光绪皇帝在思考着,翁同龢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字,他都要认真的去想一想。他不想在出现之前那种事情了,所以现在他必须要认真的去对待。

    三个方法有最坏的,也有最好的,但是在光绪看来,每一个办法都不是最好的。他虽然身为皇帝,但却感受到了太多的压力。

    单单只是一个改革就遇到了那么大的阻力,更何况要封一个汉人王爷?若是真这么干的话,别的不说,满清这一下子就要多出来许多的王爷。

    功高劳苦的李鸿章,坐镇南洋的张之洞,只是这两人就必须要封王的。而且这两人人脉较广,情况又不同,若是只封张野而忽视了这两位,那么结局一定不能让人满意。

    平衡,光绪现在要找的就是一个平衡点。既能抬高张野的地位,又能不让其他老臣感到心寒。这才是最重要的。

    “翁师,如果将这三个法子合并,你意如何?”

    许久之后,光绪终于想明白了,但他此刻也拿不定主意,还是想要征求一下翁同龢的意见。

    “哦?不知皇上想怎么合并?”

    翁同龢一愣,显然没搞清楚光绪想干嘛?这三个法子可是自己想了半个月才想出来的,而且在许多地方都经过无数次的推敲,最终才觉得可行。

    但是在这其中,只需要一点对不上,就有可能全盘皆输。而现如今光绪又想将这三个法子给合并,这无疑增加了成功的难度,只是不知道他想怎么个合并法。

    “答应张野的要求。给他钱,给他粮。同时要求他全面接管大清防务。务必要做到拒敌于国门之外,同时命令各地暗中准备好清剿工作。与此同时,我们再去拉拢张野的部下,如果能让他们反水,那自然是最好的。”

    光绪直接将自己的想法讲了出来。

    “这个法子,好是好,就怕张野不上当。他能有如今这么大的成就,脑子恐怕转的比谁都快,否则的话,区区一二十来岁年纪。又怎能将几万人管理的井井有序?此计当慎用,若是被张野看破的话,恐怕以后再也没机会与他交好了。”

    翁同龢摇了摇头,这种想法他也有过,但是很快的便被抛弃了。

    张野能有今天,这也说明了他很聪明。知道大兴安岭不适合他发展,所以趁着朝廷大军还未赶到之前便突出重围。

    因为担心在山海关被拒在关外,所以他直接乘船到山东,绕过了山海关的防御。然后一头扎进了沂蒙山那个险地。迫使朝廷无法彻底的摧毁他们。

    而如今张野手握四城之地,虽然面积不大,跟整个大清比起来简直就是区区弹丸之地。可他手下却有好几万的军队,这些军队清廷是拿他们没办法的。

    而且张野也不傻。若是朝廷强令他接收全国防务,他会看不出来这其中的猫腻吗?如果连这都看不出来,那么值钱打败日军又怎么解释?一次或许是运气。两次也有可能是运气,但是三次全是运气不成?

    正是因为考虑到了这些。所以翁同酥才将这一法子给拆分成了三个,想不到光绪又将他们给合在了一起。

    所以。这一次翁同酥想都没想的就直接否定了。因为这个法子之前他已经论证过了,虽然有一定的可行性,但是不确定因素实在是太大了,而且还根本就不在他们的掌控范围之内。

    “哼,我堂堂大清王朝,竟然拿这区区几万人毫无办法,真是可恨,可恨呐!”

    光绪抬头看着房顶,心中悲愤万千的怒斥道。

    翁同龢不仅否定了他的想法,其实言外之意也是在告诉光绪,别看你有三条路可走,但唯一最安全的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