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潼关城头,他们不再采取以少量兵力分批进攻的方式消耗城头上军士的体力及箭矢,而是想依仗兵力上的绝对优势,以持续的攻击拖垮守军的体力,最终以不计任何代价也要攻上隋潼关城头。
想必叛军也是知道,已经有长安的增援人马抵达潼关,并且还有后续的兵马在持续不断地增援过来。叛军当然不想遭遇更多防守的人马,挟灵宝大胜兵威而来的他们,就是想趁增援的大队人马还没抵达潼关时候,一鼓作气将潼关城全部攻取,他们要速战速决。
伪“大燕”太子安庆绪所率的人马有十五万,据昨天伏击战中俘虏的叛军将领交待,安禄山已经率十八万人马快速增援而来。无论是安庆绪还是安禄山,对潼关和长安都志在必得,不计任何损失的。
明白了这一点,指挥作战的任何一位唐军将领心情都很沉重,他们知道接下来的战非常难打了。
不过叛军刚刚开始攻城,哥舒翰、王思礼、田良丘等主要将领并不是很担心,他们知道叛军开始时候的攻击可以轻松被击退,关键是守城军士的体力能坚持多久,能不能坚持到援军抵达。
“弓箭手开始射击!”王思礼沉着地下达了命令。
随着他的命令,一千余军士手中拉满的弓举过了头顶,接着在一声非常有力的“放”的命令下,连续的箭矢破空声音在城头上传了开来,一千余支箭交织成一阵箭雨,朝已经冲到禁沟底,准备攀爬禁沟西沿及那些还在持续不断往禁沟内冲过来的叛军军士头上飞去。
数量不多的盾牌举了起来,准备遮挡马上就要落下的箭矢,但许多叛军军士却根本没机会举盾牌防御了,他们不是在高喊着往禁沟内冲,就是在低着头提防禁沟内那坎坷不平的石头阻绊,还有人在架云梯准备攀登,甚至连箭矢落下来都没去注意。叛军军士站的很密集,也没足够多的盾牌遮挡,这让唐军射出的箭矢发挥了几乎最大的杀伤力,随着一阵惨叫声响了起来,许多军士被箭矢射中,倒在了禁沟内。那些正从东沿往禁沟内冲的军士在中箭后,直接一个跟斗翻了下去。
箭矢的杀伤力其实并不是很大,远不能和热兵器时代的枪弹比,只要不射中要害,基本不会一箭毙命。那些不幸一箭就被射死的人几乎都是被射中要害的。
不过禁沟很深,一些中箭掉落下去的军士硬生生地被摔死了。
赵龙是一名原封常清麾下的校尉,在跟随封常清守卫东京洛阳时候,兵败被俘,随即投降了叛军,他与他手下的一群军士被编入崔乾佑下,参加了对潼关的攻击及随后的灵宝之战,并在灵宝之战中立下战功,被晋为郎将职,还得了一些钱物的赏赐。
晋了职并得了赏,赵龙当然就死心塌地为叛军卖命,并期望有进一步的升迁,获取更多的奖赏。他的心思与很多军士一样,当兵就是为了打仗,为了得奖赏,跟在谁手下打仗并没什么区别,要是唐军胜利了,将他们俘虏,他们可能一转身又变成唐军,对曾经效忠过的“大燕”军队射出夺命之箭。
这是这时代当兵人的共姓,内战时候会有大批军士投降的情况发生,甚至投降多次,像墙头草一样。即使对外战争,兵败后也有成批军士向对方投降的情况发生,而且马上就可以替对方战斗。
赵龙挺有作战经验,在看到箭矢飞快地往禁沟内飞来之时,他马上举了手中的盾牌,并将身子缩了起来,躲在一块岩石的下面。他急中生智做出的躲避动作让他成功地躲过了唐军第一轮箭矢的打击。
正自庆幸中,唐军第二轮箭矢又破空而来,刚刚直起身想看看动静的赵龙被从岩壁上掉落下来的一名同伴碰了一下,手中的盾牌拿不住,掉在了身下,人也打了个踉跄。
悲剧就在这时候发生,唐军第二轮箭矢快速落下,两支箭正中赵龙身上。
一支箭射在了他的手臂上,另外一支箭射入了他柔软的腹部,正巧射中了腹部的大血管。
他只觉得一阵透心凉从腹部向后背传开,接着一股非常强大的热流从箭矢射入处喷涌而出,随即全身的力气像被抽走一样,手上的战刀再也拿不住,咣当一声掉在了地上,接着身体也软绵绵地向前倒了下去。身体倒下后,原本只射入半截的箭几乎全部被推进身体去,箭头从后背透出一截。
赵龙再次发出了凄厉的惨叫,血如泉涌一样从腹背两侧喷涌而出,两只原本很小的眼睛一下子睁的老大,惊恐地看着头顶的蓝天。天上的云彩在急骤地转动,面前的潼关城也很快地倒了过来,变成了城墙朝下,城墙附近的华山诸峰也变成了头朝下插着。接着一层白茫茫浮动一样的色彩在他面前飘动,身子变轻了,并飞了起来,进入一个狭窄的通道,接着满眼光明,然后什么也不知道了!;
第六十七章 东门无忧()
在城头上军士轮番密集的箭矢打击下,南门方向攻城的叛军伤亡惨重,李前最早带到南门外的那一千五百余人已经大部阵亡在禁沟内,少数在攀爬到禁沟西沿时候被十二连城及潼关城头上的唐军军士射死。被射杀的叛军军士身上都中了数箭,很多人竟然落了十几支箭,成“刺猬”了。
那些伤重未死的倒在禁沟内不会动弹了,伤轻的要么找地方躲避,要么和少数没有负伤的军士及后续冲锋的人马继续往西沿攀爬,继续攻击。不过这些顽强的军士付出的努力并没获得应该有的回报,前方依然是死亡等着他们,他们和先一步阵亡的同伴一样,再为禁沟内的尸体堆增添高度。
密集的箭矢给予了攻城的叛军以重创,大量的叛军被射杀或者射杀,但南门城头上的哥舒翰、王思礼等将领并没有任何的喜悦。这只是刚刚开始,接下来的战事会更加惨烈,更多的考验在后头呢。
很快,禁沟内尸体被焚烧后的惨状已经基本看不见,上面已经铺满了叛军的尸体或者伤者的身体,同样是惨不忍睹,但状况与之前已经完全一样。还有连续不断的后续叛军人马从禁沟东侧冲下去,踩着同伴的尸体,往西沿冲锋,利用一切手段攀爬那高高的沟壁,他们好像根本不在乎死亡。
---------
站在东门城楼上指挥作战的杨曦除了留神观察东门的战况外,也时不时转头注目南门方向的战斗情况,他当然发现南门外的战斗比东门外激烈多了。
东门外虽然没有禁沟天险阻隔,但地形相对狭小,又曲折盘绕,叛军展不开更大规模的攻击阵型,城头上密集的箭矢对攻击的叛军杀伤力非常大,即使叛军高举盾牌冲锋也没什么效果,总有高速飞行的箭矢能对叛军造成伤害,盾牌遮的再严密,几名军士受伤就会导致盾牌阵列出现空漏。
出现空漏,城头上射下来的箭矢杀伤效果马上就扩大,城头下叛军的盾牌防御效果进一步受到打击,越来越多的军士被箭矢射伤射死。而且冲到城墙下面的叛军要想架云梯登城,就不可能一直举着盾牌遮挡箭矢,军士在架云梯并准备登城时候,遭受的伤亡更加的大。持续的冲击并没让多少军士冲到城墙下面,能架起的云梯数量也屈指可数,并且很快就被城头上的唐军军士推倒。
云梯是不可能轻轻一架就可以登城的,下面一定要有数名军士相扶,不然一推就被推倒了,但能冲到城下的军士数量实在不多,连云梯都没办法架设更多,更不要说有军士云压、扶云梯了。
开始向东门方向冲击的叛军持续不断,至少已经有五六千名军士往东门方向冲锋了,但最终能冲到城墙下面的军士不过几百人,其他不是负伤就是身死,或者被负伤及身死者挡住了去路,无法前进。
这几百人在躲避城头箭矢及檑木、滚石攻击的同时,还要想办法架设云梯。但几百人的力量实在太单薄了,城头上箭矢非常密集,檑木、滚石扔下来也很多,不是他们能够抵御的。这几百军士最终也成为了隋潼关城下横陈的尸体,并且被后续冲锋而来的同伴踩踏,想要架设云梯登城非常困难。
被箭矢射死或者射伤的叛军军士已经严重阻碍了后续人马的攻击,毕竟登东门的道路都是阶梯,死伤者横七竖八地躺在那里,肯定会对后续冲锋的人马造成阻碍的,指挥作战的程卫不得不命令后续的军士清理死伤者,不让冲锋的道路阻塞。不过死伤的叛军数量太多,不可能一下子清理光的,城头上唐军的箭矢还在继续密集射击,后续冲锋的军士依然有大批被射倒,能冲到城头下的军士依然很少。
大量军士被射死射伤阻塞了前进的道路,导致后续的军士不能很顺利地冲上去,东门方向的攻击在持续了一段时间后,竟然慢慢减弱了下来。冲到东门外的叛军军士在持续减少,杨曦当然看在眼里,他已经不担心东门能很快被叛军攻陷!
因为大量叛军死伤军士的阻碍,后续冲锋的叛军并不顺利,东门方向的战事比之刚开始时候趋于缓和了。这很出乎杨曦的意外,当然也让在远处山头上观察战事进展情况的崔乾佑意外和着急。
看到东门方向攻击的人马遭到了毁灭姓的打击,大量死伤的军士阻塞了道路,没办法加快攻击速度,崔乾佑知道,今天想将潼关城攻下,不要指望从东门方向突破了。
这让他心情很沉重,隐隐地生出悲观的念头。
他清楚,在己方兵力完全占优势的情况下,最好的攻城方法就是大范围、全面发动攻击,多点开花,每一点都集中大量军士猛攻,利用兵力的优势给予城头上守军以最大的压力,那样可以让城头上的守军应接不暇,死伤惨重。才可让更多的军士冲到城头上,直接与守军展开白刃战,利用兵力的优势占领城头,并最终夺取城池。但现在,攻击面没办法铺开,只有南门方向可以大范围地展开攻击,北门方向连攻击的兵力都没办法布置,东门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