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狼骑-第124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不错,不错,他们不敢欺朕。”

    有了两位大学士加兵部尚书的肯定,崇祯顿时又满面笑容,心头疑虑一扫而空,兴奋的在殿阶上来回走动,“好个丘禾嘉,朕之前还以为他是所获,这才草草发来一报,没想到却如此大捷,竟然斩首奴级近万,还生俘奴贼一百八十有余,夺了奴酋金龙大旗,好,好啊!”

    “锦州大捷,东虏不堪再战,匆匆撤军,臣以为,东虏遭此重创,数年内定不敢再染指我大明边土一分!”

    锦州大捷也是自己这首辅领导有方,周延儒心中得意,拜伏在地,贺喜道:“赖圣上天威,将士用命,方有如此大捷,臣谨为皇上贺,为大明贺!”

    “臣等恭喜皇上,贺喜皇上!”百官也一齐跪下向崇祯贺喜。

    崇祯真是高兴,笑呵呵的抬手道:“众卿快快免礼。”话音刚落,殿外却又传来惊慌的叫声:“锦州急报,锦州急报,前锋将军祖大寿降金!”

第一百六十二章 要怪就怪朕() 
“臣丘禾嘉崇祯四年十月初六日上报:经查,前锋将军祖大寿并副将刘天禄、张存仁、祖泽润、祖泽洪、曹恭诚、韩大勋等四十四员将官已于旬前投降东虏。

    有边民言,祖部降后,东虏洪太及执政贝勒代善、贝勒阿巴泰、德格类、济尔哈朗、阿济格、多尔衮、多铎、岳等与大凌河岸与其盟誓。

    东虏攻锦州不得,撤师之时,曾广散传单于附近,内中有言祖大寿投降后,东虏若离析其妻孥,分散其财物,天将降谴,夺其纪算,使之夭折。归降将士若怀挟诈,或逃或叛,亦夺其纪算,使之夭折。如能践此盟,天地垂佑,寿命延长,世享太平”

    王德化读一句,便抬头看一眼崇祯,后者脸色已是铁青一片,终是再也忍不住,发作起来,咆哮道:“祖大寿忘恩负义,他误朕!他该死!”

    余音在大殿中不停的回荡着,先前一片暖意的大殿中已是冰冷一片。'

    祖大寿降金的消息如晴天霹雳,不仅深深的剌痛了崇祯,也震动了满殿的官员们。

    祖大寿被围后,朝野间想到了最坏的结局,那便是祖大寿与数万军民一齐丧于奴手,可是他们却是谁也没有想到,祖大寿竟然投降了!

    周延儒第一个反应过来,却不是劝慰崇祯,而是义愤填膺的骂道:“祖大寿狼心狗肺,此贼子与那袁崇焕一丘之貉,早就与东虏私通,可恨,咱们都被他瞒在鼓里了,以为他是大大的忠臣!”

    大学士何如宠是周延儒的亲信,也是他在内阁最重要的帮手,一听周延儒说这话,便知道他是想撇清与祖大寿的关系,忙也愤然说道:“现在看来,这祖大寿怕是早就与建奴私下勾结,所谓被围只怕是幌子,为的就是叫朝廷派去援军,好让建奴扬长避短,消灭我援军,削弱我大明军力!”

    “何大人说得有理,臣也这么以为。”吴宗达忙附和道,虽然心中不见得认同何如宠的猜测,可是没办法,若是此时不将祖大寿彻底定下性来,谁知道皇上会怎么想,要知道这两年力保祖大寿的可就是他首辅周延儒。若不是周延儒屡屡替祖大寿遮掩,为他掩饰,祖大寿又哪里能在辽东安坐,就凭他屡不奉诏觐见这一条罪名,便足以砍他脑袋几回了!

    当今天子年轻性急,一有事便沉不住气,也不管前因后果,只知责罚当事官员,若是不替周延儒糊弄过去,天子一怒要治他的罪,自己又与周延儒同在一条船上,哪里会有好日子过。

    建奴兵临城下,天子都能把袁崇焕给逮了下狱,更何况此时呢?

    一想到两年前袁崇焕被捕那幕,吴宗达不禁一阵心慌,有些害怕的朝周延儒看去,后者对他微点了点头,眼神示意不要慌张。吴宗达这才稍稍镇定下来。

    温体仁离得那么近,周吴二人的小动作如何躲过他的眼睛,看在眼中,却是不动声色,只定定的看着崇祯。

    后面的官员中但要是有心人此刻观察一下,便可看出温体仁所站的位置离其他几位内阁大学士可是有三步之远的,而其他人都是只一步之遥,温体仁这三步在有心人眼里,可是有不同寻常的意味的。

    有脑子转得快的官员意中就想到当今天子曾经对百官说过的四个字——“体仁不党”。

    先是大捷,眼一眨的功夫又来了祖大寿降金的噩耗,这一喜一哀隔着只片刻功夫,真不知丘禾嘉是如何办事的,他为何不把两件事一起说了呢!

    官员中有人暗骂丘禾嘉不会办事,搞得现在殿中是喜也不是,哀也不是。

    满殿官员呆望着崇祯,不知道说什么好。

    崇祯此刻的愤怒甚至比当年袁崇焕骗他之时都要更大,他恨祖大寿枉负自己信任,做出这背国弃君之事。他却是没有想过,粮援的祖大寿又如何真的坚守至最后一兵一卒。

    王德化离他最近,因为害怕,都不敢动一下。

    突然,兵部尚书熊明遇却嚎啕叫了起来:“皇上,臣死罪啊!”

    崇祯被他一惊,铁青着脸问他:“你何来死罪的?”'

    熊明遇不说话,先重重磕了三个响头,这才抬起头来,一脸自责道:“皇上,都是臣能,不能识人,用了张春,结果援军大败,祖大寿坚守望,这才降了建奴。若臣当初能够坚持,不用张春,祖大寿何至降金!”

    闻言,周延儒、何如宠的脸色顿时变了,吴宗达那心更是如兔子一般“扑通”跳起来。

    熊明遇不地道,为求自保,竟想置身事外,拖我们下水!

    三人不约而同的想道,因为当初廷选监军人选时,兵部提出的意见是由辽东经略孙承宗统一指挥,可是周延儒怕孙承宗权大,又恐他立下大功,被崇祯召入内阁,危胁他的地位,这才力主由太仆寺少卿张春担任大军统帅一职。现在张春败了,祖大寿降金,追究起来,周延儒自然有责任,他熊明遇却可借此洗清自己的责任,当真是杀人于形的好刀子!

    想扳倒老夫,你还嫩了些!

    周延儒暗哼一声,当即出班,奏道:“皇上,若说用人失误,兵部自然是有责任,可是内阁统筹六部,臣身为首辅,论如何也是要担责的,因此,臣愿与熊大人一同领责!”

    此言一出,熊明遇一怔,心道不好,周延儒这是要把自己给绑在一块了。

    不由发急,有些后悔不应该那么说。

    百官不知内因,见首辅和兵部尚书同在那请罪,都有些奇怪。温体仁却是心中透明,嘴角一撇,暗自冷笑一声,眼前头皇帝已经气得不行,周延儒这一招以退为进怕是不得用,搞不好就得偷鸡不成倒赊一把米了。

    不料,崇祯却突然轻叹一声,目光在周熊二人身上一一扫过,尔后平静的道:“若说用人不察,朕也有责任,卿等又何必一力承担。都起来吧,朕不怪你们,要怪,只怪朕太相信祖大寿。”

    汗颜,又偷工减料,却不是因为有事,而是因为天气太冷——江苏零下八度可不是好受的,手指头都冻得敲不动键盘。

第一百六十三章 攘外必先安内 分辽饷() 
“卿等也非圣人,焉知他日之事,张春兵败,如何能怪罪到你们头上。再说,祖大寿早有不臣之心,只恨朕当年未能决断,以致有今日之失。细说起来,全是朕的过失,与卿等根本不相干。

    卿等也是一片为国苦心,不必过于自责,祖大寿虽降,锦州却也大捷,一喜一哀,权算抵过。只要锦州不失,东虏便不能叩关,局势还不算太坏。你们都起来吧。”

    一番话从崇祯口中娓娓道来,甚是亲切,听得满殿臣子全是呆了,周延儒和熊明遇这两个当事人更是糊涂:皇上何时变得这么好说话了?

    心中纳闷,嘴上却不约而同道:“皇上慈心宽宏,不计臣等罪过,臣等惶恐,磕谢圣恩。”双双起身,目光交汇,各有心思。

    见臣子们一个个苦着脸,崇祯有些奇怪道:“你们为何都愁眉苦脸的?不就是祖大寿投降东虏嘛,又不是天塌下来,有何值得焦虑的。朕可是欢喜得紧,此贼早降总比晚降好,早降得一日,便让朕早知道他面目一时,不致他日被此贼所误。好事,好事啊!哈哈”'

    说着就突然大声笑起来,一边笑着一边往殿上走,百官不得见其神色,站在那里呆呆的看着皇帝,均是忐忑不安。

    走上御阶后,崇祯又停住脚步,返身面带笑容问周延儒:“丘禾嘉保卫锦州,立下大功,依首辅之见,该如何嘉勉才是?”

    周延儒忙道:“丘禾嘉立下奇功,自需好生嘉勉,好让他与将士们再为皇上立下大功!”

    话音刚落,却见次辅温体仁出班奏道:“皇上,锦州虽有大捷,但捷报方至,军功未验,就此下诏嘉勉,臣以为不妥,还需待锦州将相关首级及生俘奴贼、所谓奴酋金龙大旗呈送至京,核验确认后方可定议。”

    崇祯点了点头,不置可否,目光看向周延儒,“首辅以为如何?”

    “这”

    周延儒有些犹豫,他是有心想拿锦州大捷来做些大文章的,掩盖掉祖大寿降金对自己的不利影响,但温体仁所说确是稳当之策,要是事后一查,丘禾嘉吃了熊心豹子胆谎报了战果,那自己可真就吃不了兜着走了。再说,皇上今日的反应实在是出人意外,叫人猜不透他心中到底在想什么。慎重起见,还是按温体仁说的办好。

    想到这里,当下便道:“温大人所言甚是,嘉勉之事还需验核之后才能定夺。”

    崇祯嗯了一声,看不出喜怒哀乐,一张脸平静得有如止水般,谁也看不出隐藏在心底的究竟是何等心思。

    “也罢,传旨,着锦州方面速将贼级、奴俘送至京师,朕要亲验!”

    周延儒忙应道:“臣遵旨!”

    环顾众臣,崇祯右手微微抬了抬,问道:“众卿还有要奏的吗?”

    百官们相互看了看,似乎没有人还要奏事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