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如果本网页打开太慢或显示不完整,请尝试鼠标右键“刷新”本网页!阅读过程发现任何错误请告诉我们,谢谢!! 报告错误
魔刊电子书 返回本书目录 我的书架 我的书签 TXT全本下载 进入书吧 加入书签

大明狼骑-第249章

按键盘上方向键 ← 或 → 可快速上下翻页,按键盘上的 Enter 键可回到本书目录页,按键盘上方向键 ↑ 可回到本页顶部!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崇祯听后,点了点头,又问熊明遇:“派去的援兵呢?”

    熊明遇道:“京营兵一万三千,川兵一万二千,另有北直隶兵马六千,金国臣部的辽东骑兵三千,可战之兵在三万人。山东方面,朱大典部有鲁兵五千,浙兵两千余。”

    崇祯听得很仔细,听完哼了声:“如此说来,援军能战之兵是多于叛军了。”

    “是。”熊明遇不敢欺君,他调去的兵马却都是强兵,尤其是金国臣率领的祖家骑兵,能以一当十的。

    “既然多于叛军,如何屯驻不前的!养兵千日,用兵一时!传朕旨意给刘宇烈,朕再给他一月,一月之内,不能平定叛军,叫他不要回来见朕了!”

    崇祯说完,突然看了徐光启一眼,道:“广西道试御史萧奕辅上疏说孔有德反后,孙元化力主安抚,放任孔有德荼毒内地。广东道御史宋贤上疏说孙元化侵饷纵兵,贪秽已极。所辖士卒,数月间一逞于江东,劓截主将,再逞于济南,攻陷城池,皆法之所不赦者。应将元化立赐斥谴,以昭国宪。他们说的事可有?”

    徐光启一惊,迅速摇头道:“臣亦担保元化绝侵饷贪秽之事。元化若有此事,臣愿以全家百口共戮。”

    “老大人还是莫口硬吧。”

    温体仁往前半步,道:“先前诸臣曾屡疏纠劾元化贪污欺诈,难道这大小臣工都在造谣?所以陕西道试御史余应桂说,‘主登兵之叛逆者,非孔有德,乃孙元化也。’”

    这话让一个人受不住了,因为余应桂后面还有话,只是温体仁没说出:“成有德之叛逆者,非孙元化,乃周延儒也。”

    吴宗达一言便看出温体仁居心,遂出班道:“陛下,余应桂言不足信,信口胡言乃伤大臣,不可取!臣以身家性命担保周延儒!”他也学孙元化yyng拿性命担保了。

    崇祯不耐烦的朝吴宗达摆了摆手:“先不说你。朕不戮徐光启家百口,但必囚系元化家属!孔有德、李九成、耿仲明是他调教出来的,叛军都是他的部属。那登、莱二州是什么地方?是朕花钱聘来的洋人试造新式大炮的地方,是朕给他钱让他练新军的地方,是辽东重镇的辎重重地!结果呢,他就给朕练出一支叛军来?那刚造出的大炮白送了李九成?这李九成实在可恶,连洋人都杀!”

    听崇祯提起死在登州城中的洋人,熊明遇忙提醒道:“登州负责教习火器的葡萄牙人,有十二人在城陷时捐躯,十五人重伤,臣以为应追赠抚恤。”

    崇祯点点头:“嗯,如何赠抚才好?”

    熊明遇想了想,道:“臣以为统领公沙的西劳可赠参将,副统领鲁未略赠游击,铳师弗朗亚兰达赠守备,其余各赠把总职衔,每名家属赏银十两。受伤诸人亦赏银十两。”

    “准奏。”

    崇祯看见熊明遇,又想起他的不是来。这些日子的章中还多有指他和孙承宗、丘禾嘉的。余应桂指斥熊明遇平叛不力,兵科给事中李梦辰说熊明遇调度失宜,威望既不足以服人,才干亦不足以济变,难以久居司马之堂。

    孙承宗上疏乞休恩准后已回了老家高阳,但他一走劾他和丘禾嘉的奏章就多起来,多是说他“筑凌召衅,辱国丧师”。这句话尤其使崇祯着恼,若不筑大凌河城,便不会打这一个大败仗,费了多少钱粮,却弄个四万大军全军覆没,城也给了人家,又连带着出了吴桥之变,残破三百里,杀人盈万!

    不过丘禾嘉已经病死,死者为大,还是给他留下身后名吧。想到丘禾嘉,崇祯突然又想起一个人来,问熊明遇道:“锦州参将施大勇现在何处,他谋叛之事可查清?”

第三百一十二章 祖大寿冤(上)() 
施大勇?

    听皇帝突然问起那个莫名其妙叛乱的施大勇,熊明遇怔了一下,这事有些棘手,牵扯太多,事涉多方,他须得郑重应答才是,否则辜被连累,却是不值得了。

    “禀皇上,锦州军谋叛之事,京营指挥林建泰已经奏报,监军高起潜亦有奏报,另有邓祀、王洪、金国臣、祖大弼、吴三桂等一干军将奏报证明,想来确是叛乱了。不过旬月来,施部下落一直不明,臣已发文北直隶、山东方面,要他们详加探查。”

    “这么说,到现在为止,就没一个人知道施大勇的下落?”

    听了熊明遇的回答,崇祯心下不快,这些事情他都知道,且知道得比他们还详细。但自己亲自在平台召见,赞为“膘骑大将军”的施大勇突然叛乱,实让他难以相信。他总觉得这当中有什么内情,可偏偏从知晓。'

    因为这事,王承恩被自己下令一顿好打,到今天也没让他在御前侍奉。崇祯想要彻查,却因事涉高起潜,万一真的另有真相,崇祯这脸面便挂不住。以内臣为监军可是他力压外朝定下的,若高起潜出事,他这皇帝怕是也不得不对外朝退让了。

    但是好端端的一员良将突然成了叛逆,为大明在锦州与东虏血战不退的锦州将士成了叛军,这让崇祯就如同喉咙中扎了一根鱼剌般难受。

    他不相信,怎么也不愿相信。

    若是曹化淳在就好了,有他在,施大勇谋叛之事便能查个水落石出。可惜他在苏州分不得身,也不知那边的事情办得如何了。

    崇祯想着想着,思绪竟飞到了千里之外的苏州去,那里,可是朝堂上大半臣子的根基所在。

    熊明遇见天子不再询问,便要退回班列。但没等他动,礼科都给事中蒋大年却出班奏道:“禀皇上,臣以为施大勇谋叛之事或另有隐情,臣以为当派干员彻查此事,以免忠臣良将被奸小所污!”

    此言一出,满殿顿惊。

    嗯?崇祯也是心中一动,目光落在蒋大年身上:“卿何出此言?”

    殿内群臣的目光也都聚集在了那礼科都给事中蒋大年身上,就要致仕的东阁大学士、礼部尚书钱象坤却是心中叫苦,拿眼色示意蒋万年不要多事。

    蒋万年却不理会本部堂官的眼神,他虽只五品官,但身为礼科都给事中,位卑却权重,身为堂官的钱象坤奈他不得。再说钱老头即将致仕,更是不必有什么顾虑。

    若今次既能替忠臣鸣冤,又能一举得天子青睐,便是得罪些人又如何。

    成功将天子和群臣目光吸引到自己身上,蒋大年颇是有些得意,按下心头激动,扬声说道:“臣前番查阅兵部存档及内阁奏报,发现施大勇是去年方随丘禾嘉出关,时为松山守备。尔后祖大寿筑大凌河城,施部松山兵为押运粮草军。六月,松山军运粮至大凌河遭东虏镶黄旗包围,施大勇率部血战,以孤军力战东虏镶黄、正蓝两旗数千骑兵,成功迫使东虏退兵,斩首二百有余!

    施大勇凭此功得丘禾嘉、祖大寿联名保,皇上恩准,施以守备一跃而为参将。其后施大勇奉命出援大凌河,其间虽有小挫,但仍能全师而退,足见其人不但勇,更足智。大凌河会战,张春大军覆没,祖大寿降金,锦州空虚,人心惶惶,东虏大军更是兵临城下,旦夕可破。危墙之下,施大勇却领着残兵败将守住了锦州城,还重创东虏大军,斩首数千,乃皇上登基以来武功第一!

    不仅如此,臣还听说施大勇当日在锦州城下与东虏小贝勒阿济格对阵,战至最后一兵一卒仍不退,更向城头高呼“向我开炮”,半边脸亦被炮子削去,落下残疾,以致不得不以面具遮面。辽东传闻,锦州军每战,施大勇必在阵前向士卒疾呼“为天子而战!”更屡对部下言我等乃是天子之兵!

    锦州大捷后,施大勇押俘进京献捷,蒙皇上平台召对,赞之为我大明的膘骑将军。臣敢问皇上,如此赤胆忠心,一心只知皇上,为我大明拼死力战的臣子会是叛臣吗!”

    说到这,蒋万年的脸上满是激昂之色,他怒扫群臣,质问他们道:“你们说,此等忠臣会是叛臣吗!若是此等忠臣也是叛臣,那我等又是什么!”

    群臣为之一滞,一时失语。首辅温体仁却是赞许的撇了眼蒋大年,何如宠和吴宗达等东林党重臣则是彼此对视一眼,嘴角露出不为人所知的冷笑,看着蒋大年的目光就如是看小丑一般。沉寂中,何如宠不经意的看了一眼都察院的班列。

    看着满殿众臣在自己的逼问下不敢发一言,蒋大年有种舌战群雄的成就感,正要拜请皇帝彻查施大勇叛乱真相,还忠臣一个公道时,却见都察院左副都御史黄汝良突然从朝列中走出,横眉怒目指着他喝道:“蒋万年,你是要为这贼子鸣不平吗?可笑,真是可笑,你可知祖大寿就是这贼子害死的!论冤枉,祖大寿才是冤枉;说忠臣,祖大寿才是忠臣!”

    祖大寿被施大勇害死?'

    百官一下又愣住了:这又从何说起?祖大寿不是投降东虏了吗?

    事情越来越有趣了,先是蒋大年替施大勇喊冤,现在又是黄汝良替祖大寿喊冤,却不知哪个更冤。

    站在朝班最后的一众官员一个个伸长脖子,睁大眼睛等着看好戏起来。

    崇祯也是一头雾水的望着黄汝良,不明白他这又搞的哪一出。

    蒋万年先是呆了一下,旋即失声笑了起来:“黄大人,祖大寿降金乃天下人都知道的事,你却说施大勇害死祖大寿,真是语不惊人死不休啊!”

    “哼,你知道什么!”

    黄汝良鄙夷的横了一眼蒋大年,径直向前走去,“臣这里有辽东祖大寿遗孀李氏所上鸣冤血书,内中祖大寿降金之事另有真相,还请皇上过目!”

第三百一十三章 祖大寿冤(中)() 
“快呈上来!”

    崇祯对祖大寿夫人李氏并不陌生,崇祯二年“己巳之变”后,为了安抚祖大寿,崇祯曾借周皇后生辰为名召李氏入宫觐见过。虽没有亲眼见过李氏,但周皇后和皇嫂张皇后对李氏都赞不绝口,说不愧是书香门弟出来的,很是识大体,也极是懂礼,举止皆有分寸,贤淑得很,大寿能娶其
返回目录 上一页 下一页 回到顶部 0 0
未阅读完?加入书签已便下次继续阅读!
温馨提示: 温看小说的同时发表评论,说出自己的看法和其它小伙伴们分享也不错哦!发表书评还可以获得积分和经验奖励,认真写原创书评 被采纳为精评可以获得大量金币、积分和经验奖励哦!